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58章

作者:蓝白的天

“这倒是没有。”

随后又压低了声音说道:

“但你在外面金屋藏娇的事情父皇已经知道了,到时候该坦白就坦白。”

朱启一愣,这徐达可是朱元璋的老战友了,自己马上要娶徐妙云,这时候金屋藏娇要是被徐达知道,徐达怕不是要扒了自己皮,也不知道朱元璋会不会为此事揍自己啊。

朱棣在身后问道:

“大哥,三哥,你们在说啥呢?”

朱标回过头摆了摆手:

“没什么,没什么,小孩子家不要问那么多了。”

朱标说完,又叮嘱两人赶快点进去入座,然后又急匆匆的离开了,朱启到是紧皱眉头回了一句:

“我出去找女人的事情被爹知道了。”

朱棣用着“看我说的没错吧.jpg”这样的表情,夸张的说道:

“对吧,爹身边的那些禁卫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啊!吓人得很啊。”

朱启翻了翻白眼,并未说话,这就叫厉害了?

等锦衣卫出来,全国各地的官员,家里有几口人,几栋楼,柜子里哪里放了金银珠宝,那都能给你摸得清清楚楚,那才叫厉害呢!

朱启没工夫闲聊了,先回去换了一身衣服,不然一身胭脂味给朱元璋闻到可就糟糕了。

这才回来了家宴场所,人都到了差不多了,马皇后手里捏着一个个的红包,像往年一样正在给几个媳妇和小一些的孩子发红包呢。

很快就瞧见朱元璋过来,也没有奏乐,内官高喊什么的,一切就好像民间大宅院里的一家之主过来了一样。

等到朱元璋就坐了,随便说了两句,而后正式开吃。

倒是全程没有教训朱启什么的,等到酒足饭饱,一众人等很快开始送礼物了。

新年礼物这件事情,还是按照老规矩,太子朱标来一并安排的,兄弟几个人,今年还是老样子送字画,反正老朱家送礼,不兴那些金银珠宝之类的玩意,你送的越名贵,朱元璋没准越不开心,你送的必须要有心意才行。

注意,是心意,不是新意。

等到一通操作结束,朱启擦擦嘴本以为自己躲过这一劫了,却没想到朱元璋直接挥了挥手,让朱启过来了。

朱启心里一咯噔,就赶忙走了过去,就见到朱元璋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说道:

“老三是张大了啊,都有自己喜欢的姑娘了,爹娘给你选的媳妇,你不喜欢啊。”

马皇后在边上也是板着脸,幸亏边上没有其他的人在,不然朱启可就尴尬了。

朱启干咳了两声,小声道:

“没有没有,孩儿是很喜欢徐家姑娘的。”

马皇后小声呵斥道:

“那你婚都还结呢,就开始跟外面的姑娘不三不四,说,今天两个时辰都在屋子里,干什么了?”

“啊这……”

我还能干啥?画画呗,当然画着画着不该干的没干,其余的都干了。

要不然怎么一身的脂粉味,总不能是摔脂粉堆里去了吧。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我的儿子三妻四妾很正常。”

马皇后又瞪了一眼朱元璋,朱元璋收敛起了笑容,干咳了两声说道:

“但也要注意节制,注意身体和影响,此时不要声张,切莫注意。”

朱启赶忙连连捣头,说道:

“孩儿知道,孩儿知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便让朱启回去了。

朱启回去座位,结果看见身边的大哥朱标被一个内官喊了出去,此事皱着眉头听着。

他倒也不是想偷听,只是坐得比较近,那内官也并未压低声音,听了一阵,朱启有些惊讶。

有几个外邦使臣,竟然来求着迎娶公主!

(大家新年快乐!)

第一百章 和亲?我辽王不同意!

一提到和亲,朱启便想到了后世相当著名的那句话:我大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过洪武年间的大明,其实是并没有这种概念的,起码朱元璋并没有将京师定在北平,而是南京。

这句话的处处,其实是分别来自明初和明末。

前面一句“我大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其实是永乐大帝的说。

原话是“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而且是在第二次北伐蒙古班师回朝的时候说的,可谓是气吞万里如虎。

天子守国门也是永乐大帝迁都北平后,大明朝民间出现的说法,终明一朝也确实这么做了。

君王死社稷,则是因为明末,李自成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祯皇帝因为种种原因至死没有退出京师,吊死煤山,民间对此事件称为“君王死社稷”。

也就是说,此时的大明,自然没有不和亲的潜规则,朝堂之上对于和亲一事,也并非完全排斥。

朱启在边上听了一会,等待那内官离开以后,便凑上前去,询问起朱标是什么事情。

和亲一事倒是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朱标很快说了起来。

朱启听完了大哥朱标说完了来龙去脉以后,便开始觉得事情有点超出自己的想象了,换句话说,自己这个小蝴蝶扇动的翅膀,终于开始要改变明初的历史进程了!

首先是高丽,因为朱启先前在渤海之上,以摧古拉朽的方式,直接平推了北元水师,而且还是在北元水师将近两倍于明军的情况下完成的壮举!

高丽那边可是从头到尾都在边上观战的啊,不过因为航速过慢的原因,等他们想要加入战场的时候,北元水师的先锋军都给打崩了。

看到这情况,高丽水师也就默默的退出了战局。

这也是为什么渤海一战,北元几乎全军覆没,而高丽水师却能够全身而退的原因所在。

正因为这样,高丽胆都给打破了,于是今年破天荒的安排了一个使臣过来。

出于和以前大元朝和亲的历史,高丽国王便请求一位大明公主来和亲,从此以后愿意成为大明的属臣,接受大明的册封。

就像元朝那时候一样,成为中原王朝的女婿邦国!

朱启一听就有点慌了,赶忙对着朱标说道:

“大哥,这高丽之前可是铁了心的要跟北元啊,咱们可能上当中计,他这不过是想要安抚北元和我大明,然后趁机渔翁得利!”

朱启这么说完,朱标继续说道: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今日听说,这曾经的高丽国王王颛,在洪武七年的九月,被属下宦官乱剑砍死在大殿之上,其子江宁府院大君王禑继位高丽国王。”

朱启赶忙又说到:

“有其父必有其子啊,咱们更要防备!”

朱标一笑,说道:

“关键就在于这江宁府院大君王禑,说不定不是这王颛的儿子。

听闻这王禑是一个名叫辛旽的权臣的儿子,王颛便以此废了王禑的世子之位,后来王颛被杀,这王禑才被臣子拥立为新一任的高丽国王。”

朱标此话说完,朱启才想起来,这好像还是高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啊。

辛旽也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高丽人物,还有绰号“权王”。

不过隐约记得,这高丽新继位的府院大君王禑,好像也挺猖狂的。

后来还主动发起了辽东战役,想要占领大明的辽东。

不过派遣到前线的将军李成桂,知道不是大明的对手,直接回师造反成功,成立了李氏朝鲜。

朝鲜的国名也正是朱元璋,因此事册封下来的。

原先的历史上,高丽末代君王王禑继位之后,继续和北元眉来眼去才对,没想到因为他继位之初,朱启直接打了一个渤海之战,这高丽国直接派来使臣,想要缓和关系了。

这高丽绝对是大明想要拉拢的对象,毕竟高丽现在算是北元的左膀右臂,如果能把高丽拉过来,等同于直接砍了北元的一条胳膊。

朝臣们会心动议论,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这边高丽想要求一个大明公主,鸿胪寺里其他外邦使臣们一听,也是纷纷吆喝着要求公主和亲。

比如占城,爪哇,南安,暹罗,真腊等等这些就不用多提了,老牌朝贡国了。

但有一个国家倒是让朱启颇为意外,那就是倭国。

说实话,朱启想到谁都没有想到倭国,因为现在的倭国那可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南北朝时代啊,而且还打的难舍难分呢。

当然了,朱启知道最后的胜利者,如果没有干预的话,就是北朝的室町幕府会获得胜利,室町幕府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道战国时代,什么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

战国时代就是室町幕府末年的时代。

此时室町幕府的大将军是刚刚继任征夷大将军的足利义满,今年才十岁,掌握实权的是细川頼之,是幕府管领,职位就相当于丞相。

而此时北朝的倭国天皇,则是后圆融天皇,这个人大家不熟悉,但如果另外一个人联系起来,大家就会很熟悉了。

后圆融天皇,是一休和尚的爷爷。

朱启的脑海里,不禁想起了童年时候的魔性bgm。

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

北朝这边说完,随后便是南朝,只要知道一点,此时的南朝天皇是长庆天皇。

因为南朝实在是没什么著名人物,长庆天皇算是一个了。

正因为倭国南北朝的动乱时代,现在倭国竟然还会往大明派遣使臣,而且一派就是南北两朝都派来使臣。

南朝和北朝都是希望能够获得大明的承认,也就是册封,说白了就是想要和大明结盟,获得正统地位啊。

南北朝的两个天皇都想获得大明的公主,吵得那是不可开交。

一时之间,三四十号的外邦使臣们,都在求着公主。

虽说朱元璋女儿多,但也不够他们抢的,而且现在适婚年龄还没有结婚的,也就只有一人,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

其余公主年纪都太小了些,起码得再等两三年。

听到太子朱标详细叙述完了以后,朱启倒是有点惊讶,这临安公主,历史上不是下嫁给了李祺吗?

李祺是自己的好兄弟,他要是能娶到自己的妹妹,朱启也是很高兴的。

虽然历史上,李祺和临安公主的结局,因为牵扯到李善长,很是凄凉,但有朱启在,自然会想点办法避免这些悲剧。

却没想到这临安公主都还没跟李祺好呢,就已经被群臣们商量着该下嫁给哪家的外邦国王去了。

朱标看到朱启的表情,便笑着问道:

“怎么,老三你是不是觉得这和亲一事,不应该?”

朱启点了点头,说道:

“汉朝时候和亲,那是因为匈奴强盛,唐朝时候和亲,那是为了四方结盟,但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和亲其实都是作用微小,反倒是陪嫁送过去的东西,颇为丰富。

这与我中原王朝根本无益,我大明武德充沛,四海之内,唯一算得上敌手的北元,也是废拉不堪,实在是没有和亲的必要。”

朱标笑着说道:

“老三何时说话,和那些酸儒生一样了?这几日也有一些书生集会讨论此事,他们一些人的想法倒是和你一般。

只是,国与国之间,强弱从无定数,世事无常,这王保保乃是奇男子,如今声望正隆,北元未来如何还未可知。

此时多一些盟友,总比多一些敌人要来的好。

当然,这也是其中一些官员的看法。”

朱启赶忙追问道:“那大哥你怎么看?”

朱启不清楚朱元璋的态度,毕竟大明一朝有关于公主的记录就很少,也压根没有一个公主有任何大的政治影响力,可谓是将外戚干政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朱标的看法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朱标叹了一口气,说道:

“于情,我自然是不想自己的妹妹远嫁外邦,只是于国,朝堂之上的臣工们都在议论和亲一事,选择高丽是最明智之选。”

朱启有些愕然,朱标所说确实没错,和亲高丽,确实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