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125章

作者:寡欢太叔

也许,后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还是派藩王过来,那也就不会这么费尽心思的,把他给搞下去了,只是,朱棣不明白,外人这么值得信任吗。

“北平百姓,交给永昌侯您了。”

蓝玉先是一愣,继而笑道,“燕王您说的这是啥话,下官既然接手北平大营,那自然有守土护民之责。您若是想留在北平,下官可给太子上一道旨意,准您留住北平。”

朱棣笑道,“那便有劳永昌侯了。”

两人一块儿起身,共同往北平大营的方向过去。上一次,他是慰军。这一次,他却是弃军。

北平大营,是朱棣一手组建的。

其中,分为三个大营,素以长途奔袭见长。这其中,倾注了朱棣无数的心血。

“殿下,您来了。”

门口的侍卫们看到朱棣,纷纷的起身。他们有些人,不认得蓝玉,却只认得朱棣。

朱棣轻轻的点一点头,“在校场,把所有人都叫来集军。朝廷有旨,今日起备军过江,征伐高丽,直捣开京城。所有人,听凭永昌侯调遣,违者,立斩!”

蓝玉站在一边,几次都欲言又止。

他叫来常森,小声说着,“吩咐下去,带着燕王一块儿过江。”

常森吃了一惊,“舅舅,可旨意...”

蓝玉怒道,“啥旨意,这儿我说了算。待回了京城,我给皇爷负荆请罪就是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常升的小动作

月正朦胧,常升坐在自家院中。夕阳斜挂时,倒上的那一杯花茶。现已经是临近子时,也是丝毫未动。

花瓣漂在水面,时间久了,结成一层薄薄的水痂。有风吹过时,花瓣也纹丝不动,被左右的水痂,牢牢的卡住。常升看的入神,根本不记得,已经是什么时辰了。

担子都落在了自己的肩上,常升日夜难安。头上的白发,也是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

“吱呀~”

常福推开院子里的门,站在远处,声音不大,“二爷,五城兵马司刚刚派了人来,北边的大军,已经是返京了。先头派来报信的,刚刚进了城,正往宫里赶。”

常升面露愠怒之色,右手握拳,砸在桌面上,“常福,我和你说了不止一次了。这种事儿,咱们不能比皇爷还要早知道!”

站在十步之外,常福也能感受的到常升的戾气。

他不敢再多说话,只得低头先答应着,“小的知道了。”

按着宫里的规矩,传信的人,应该是先报由五城兵马司。再让殿前军的人,领着进宫。

此时此刻,常升的心情,远不如杯中花茶那般平静。相反的,常升更加急躁,坐立不安。短短一炷香的功夫,常升在自家院子里,来来回回走动了大半圈。

忽的,脚步停住,常升开口吩咐道,“备衣服,我要进宫。”

就在刚刚,常升突然想到,今儿是十五。

每逢初一、十五,朱元璋要检查朱允熥学业。今年开春之后,又多加了一份论政。因此,永安宫的灯,都要到很晚,才会熄灭。

常福快速捧来常升的朝服,天已经很热了。可这身朝服,里头还絮上了棉花。

“爷,抬什么轿子。”

“青轿。”

常福一愣,青轿放在府中,已经很久没再用过了。轿身轿顶,都布满了灰尘。这顶轿子,是给那些无品无级的人。

自从常遇春去了,常家三个兄弟,在朝中任职之后,这顶青轿,就放在一处落灰。

“小的这就预备去。”

虽不知为何,但常福深知不该问的不问。这个时辰进宫,所为何事,就不是他一个府中管家,所能知道的了。

坐在轿子里,一晃一晃,常升突然的希望,走的再慢些。

最好,等五城兵马司和殿前军的人,把信儿给送进去。到那个时候,常升再往永安宫去。

宫门守卫,素得常家恩惠。他们不认得这顶青轿,却认得在前面打头走的常福。膀大腰圆的,再加上半拉络腮胡,一眼就能认出。

“常爷,这么晚了,您这是?”

常福哼了一声,“我家二爷要进宫,去见皇爷,”

守卫欠一欠身子,略带着惬意与不安,“常爷,不是小的们不懂事。只是这宫里规矩,徐大人知道了,就又要罚我们了。”

再面向青轿里头,“爷,您露个面,小的就放您过去了。不然,小的实在是不敢...”

“应该的。”

常升的声音,从轿子里传出来。他掀起轿帘一角,“这回,能放我进去了吗。”

一看真是常升,守卫立马打开宫门,“常爷,您请这边。小的是破了规矩,让您进去。徐大人那儿,还请您多多的替小人们美言几句。”

常升重新拉上轿帘,吩咐一句,“常福,赏。”

说完,常福掏出钱袋子,抓住一把散碎金银,放在守卫的手上,脸上皮笑肉不笑,“这个,兄弟们拿去喝酒。若是不够,再到开国公府去取。我家爷说了,今晚进宫,不得对任何人说。徐大人那儿,我家爷自去说。”

“小的们记住了。”

再过几道门,常福把轿子放下,“爷,到了,您该自个儿进去了。”

从这儿起,能看着永安宫的灯火。

常福心里头,愈加的忐忑。每一步,都重重的踩在御阶上。

“皇爷,开国公在殿外求见。”

朱允熥放下手上的书,朝朱元璋投去疑问的目光。透过门影,能看到外面常升的身影。算着时辰,该是子时了。

“深更半夜的,他来做什么。”朱元璋皱一皱眉,“让他进来吧。”

常升大跨步进来,不去看朱允熥,直接转向朱元璋,“臣参见皇爷,”

朱允熥斜着目光,这是旧制式的朝服。穿在常升身上,倒也显得,不是那么突兀。只是,臃肿的朝服,走路时,左右晃动。

“大晚上的,你有啥事?”

常升立刻接话,“皇爷,大军回京了。从几日前,永昌侯差人送的信来看,只消几日,便可到扬州府过江。臣奏请皇爷,所差大军,当论功行赏。”

“哦,回来了。”朱元璋点一点头,“还挺快。”

至于最后四个字,朱元璋听着有些别扭,“急啥,该赏的自然会赏。不该赏的,也不会去赏。怎么,他人还没到京城呢,咱就得把东西预备好了,等着他?”

常升不依不饶,“皇爷,此次大军北上,异常艰苦。永昌侯与燕王,为打胜仗,许下不少的恩赏。臣奏请皇爷,可由吏部、礼部准备着了。”

朱元璋有些不悦,今儿常升的一身行头,他看着就有些不顺眼。

听到耳朵里的这些话,就更有些不舒服了,“许下就许下了,他们奏过来,咱都照批。咱不是小气的人,替大明朝卖命的,咱都不能亏待了。”

见已经是到了火候,常升也不再怕,又上前一步,“皇爷,燕王留在北平了。要不要,给他个旨意,传他一块儿进京。”

征讨高丽(朝鲜),本是蓝玉挂帅,朱棣为副。

如今高丽(朝鲜)已破,蓝玉班师回朝。暂未有驻军,留在朝鲜。因此,朱棣留在北平以东,作为镇守。

这本是十分寻常的事儿,可从常升嘴里说出来,就是另外一番意思了。

“老四没跟着回来?”

朱元璋提起了精神,脸上的表情,耐人寻味,“驻于北平,以作镇守。听着,确实是这么个意思。咱没点他去哪,他就自作主张的,留在北平了。”

常升答道,“回皇爷,燕王他没跟着回来。”

直到这个时候,殿前军才将信,给递了进来。只看了一眼,朱元璋就提起纸边一角落,放在火上去烧。纸开始蜷缩,火所经之处,化为黑色的灰烬。

朱元璋眯着眼睛,一字一顿,“传旨,让老四回京。北边,老二去了。他想打仗,往后有的是机会,不在这一次两次。他若是耐不住这个性子,咱是该给他松松筋骨了。”

“大孙啊,给蓝玉和老四接风,你去吧。带着咱的旨意去,记得,你是奉旨去的,别丢了大明吴王的脸面。”

第一百四十四章 打下开京,保你们一辈子富贵

“永昌侯启上,孤于京中,素闻大军即将开拔过江。孤虽身在京城,却亦知战事之艰难。听闻高丽弓兵,守国已久,公万不可轻视。”

“于蒙古,于女真,或再高丽,皆为大明世敌。兀良哈虎视中原,女真又妄图光复旧金。昔日阿骨打、铁木真,皆屠中原百姓。如今大明已建,公又兵至漠北。切记,不可滥杀百姓。”

“高丽李成桂,此人虽有心归顺大明,却以为不得已而为之。其心不可信,其人不可除。以高丽人,打高丽人,保大明兵士。”

“不可贪功,不可冒进,徐徐以图。舅姥爷您勇冠三军,治军有方。皇爷爷也称赞您为,大明冯唐。虽如此,亦不可轻敌。孤于京城,摆上酒宴,静候您凯旋而回。”

“待您回时,孤自当奏明皇爷爷,许您嘉赏。此役之后,您可为武官之首,亦切记戒骄戒躁。不可居功,不可自傲。”

“您准四叔,挂兵同往高丽,虽有抗旨之嫌,但皇爷爷多有称赞。统兵之将与边疆塞王,当和睦共处,不可相争,同与国出力。”

迎着风头,蓝玉默默的合上信纸,脸上挂着笑容。

短短的几天,他接连收到四次朱允熥的来信。而信中的内容,大差不离。对这之后的战事,几乎不提。

反倒是不止一次的,让他戒骄戒躁,不可屠戮滥杀百姓。

“舅舅,三爷信里头说啥。”

蓝玉笑道,“三爷啊,还是心里头记着咱们这些老家伙。这要是换作别人,哪儿还能管咱们这些人的死活。那些读书的,哪个不是盼着咱们赶快死。”

把信纸揉成一团,蓝玉回头看一眼朱棣的方向,“磨了你的心性,转而再给你恩惠。咱们三爷,好手段。”

不止这一次,蓝玉惊叹于朱允熥的手段。

似乎,朱允熥总能把人性的弱点,看的更加通透。朱棣就是怕朱元璋,所以朱允熥就完全的避开自己与朱棣的接触。

常森笑的更厉害,朱允熥是他的亲外甥。朱允熥越是和他们亲近,常森就越是高兴。尤其是朝中有着朱允熥,他们似乎也能放心许多。

“三爷在朝廷里,咱们也不怕有人给咱们使绊儿了。”

蓝玉抖一抖肩膀,转身去吩咐,“传下去,即刻起军。马、步、枪居于前,火铳居于中,火炮再后,盾兵最后。半个时辰之内,各营有未起军的,斩营官。”

顿了顿,蓝玉目光变得深沉,“去把李成桂叫来,老子要会一会他。”

从李成桂刚刚到这儿时,蓝玉就能看出这人,没安什么好心。一直在撺掇着他,赶紧进军。

这过江的事情,蓝玉不敢擅作主张,只能是原地扎营,等候着朱元璋或者兵部来的旨意。但在此期间,李成桂似乎是一刻也等不及,几次请着,单独当兵进去。

“永昌侯。”见着蓝玉,李成桂深深的拜下。

蓝玉坐在长几子后,消消停停的给自己烫上一壶酒。再摆上几盘子的肉,这就是蓝玉一天的吃食了。

“要不来点?”蓝玉轻蔑的一笑,把盘子推到李成桂面前。

李成桂摇一摇头,目光恳切,“敢问永昌侯,大明皇帝陛下进军的旨意,到了没有。如今咱们在江北驻军,已经快一个月了。若是还没消息,下官就想去往京城,求大明皇帝陛下旨进军了。”

蓝玉挑一挑眉毛,“我问你,先前你说,咱们打过去。所有的粮草,都由你们出。”

李成桂郑重的点一点头,“不错,大明出兵,我们出粮。”

说完,李成桂竟有些伤感。

他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若是没有大明出兵相助,那他想要对抗高丽(朝鲜)国王,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初大明进军时,李成桂急不可耐的跑来蓝玉这儿,一再的请求蓝玉,火速打往开京。

而如今,蓝玉迟迟不动,李成桂愈发的着急。

蓝玉竖起一根手指头,“旨意到了,太子爷下旨,开拔过江。我也传令诸军,各自开拔。从今日起,三天内,全都过江。只是过了江,大军的粮草,就很难再跟的上。”

“若是到了高丽,大明儿郎们,若是吃不饱肚子,可就别怪我们在高丽抢老百姓的了。”

“舅舅,三爷说了...”常森小声的提醒一句。

蓝玉微微皱眉,嘴里骂道,“闭嘴,吃里扒外的。三爷远在京城,不晓得军中的情况。他不晓得,你也不晓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先把粮草的事儿,给定下来了,打他鸟蛋的仗!”

话音刚落,蓝玉再恶狠狠的看向李成桂,“我和你们,可事先给说好了。粮草给足,儿郎们伺候好了,打谁都成。”

“可若是让我们饿着肚子,那到了高丽,我们可就是乱杀了。管你是谁,见着就砍。还有你,真到那个时候,高丽就成大明朝的一个省了。”

李成桂咬牙答应,“您放心吧,就算是我什么都不吃,也得让您先吃好了。”

蓝玉和李成桂,又对视一眼,“成,就照你说的这么来。少一粒粮食,老子也不能让你好过。”

说完,蓝玉一脚踢开面前的长几子,“走着,出去瞧瞧。”

常森拎起配刀,就几步跟着出去,“舅舅,跟着李成桂去全州,不如就让我去吧。我没怎么上过战场,这回,正好拿高丽人练练手。”

蓝玉笑道,“若不是三爷来了信,那还真打算给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