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163章

作者:寡欢太叔

“您今儿来的最早,别的几位都没到呢。不光是别的几位,高丽侯也还在吴王那儿,与吴王说话呢。”

蓝玉眼神一凛,听出其中味道,“什么高丽侯,二丫头,你可别和咱们耍啥花招。旁人不晓得你,我可是晓得。文武通吃,能耐的很呢。”

李景隆也不恼,每日见到这几位,都要被数落几句。

他知道,这是怕着他站错队呢。

越是这样,李景隆就越是稳当。两边都挨点,两边都不得罪。

“您说的是,这高丽侯,是皇爷今儿亲封的。就是原先,跟着开平王的那个马夫赵思礼。”

蓝玉想起来了,一个憨头憨脑,打起仗来,不要命的家伙。

“您先上去,我去船尾迎客。”李景隆把蓝玉带到楼梯边,再脸色严肃,“把永昌侯伺候好了,倘若从永昌侯嘴里说出一个你的不是来,我都饶不了你。”

坐在船尾,李景隆无心去看甩向半空的长袖。

这样的光景,自己一天不知要见多少回。耳边尽是莺歌燕舞,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为空气之中浓重的胭脂香气,更增添了一种味道。

虽是曹国公,但李景隆心中清楚,自己也是老皇帝的亲戚。

他不能与朝臣们走的太近,又不能走的太远。无论其中哪个,都容易引起猜忌。于两边,若即若离。不站队,不偏向哪方。

至于往后如何,就再说往后的事吧。

现在老皇帝当朝,最见不得就是,有一群人总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聚在一块儿,做着什么勾当。

“爷,高丽侯与宋国公到了。”

李景隆回过神,“他俩怎么一块儿来了,这么快,都打的一片火热了?”

管家答道,“两人坐着一艘船来的,怕是宋国公在岸边,瞧见没船的高丽侯,就顺带着一程。”

不去回答,李景隆扭身便走,“得了,咱们也上去吧。皇后吩咐咱们组的这个局,咱们也组好了。剩下的,就让他们自个儿去说吧。”

第二百零五章 首船宴

花有花魁,船自然也有首船。

最繁华之处,便是李景隆家的这艘大船。上下三层,其一为游玩之处,其二为用膳之处,其三为休憩之所。

点灯不多,却透着两岸的灯,看见这艘船的不一般。

二层,中而镂空。以紫木而雕,绘制麒麟或是凤舞。在烛灯之下,光影曳动,更是栩栩如生。

四周,全是伺候的侍女。她们端着酒壶,就等着帮忙倒上一杯。

蓝玉耳朵听着,嘴上说着,筷子不停,“你闺女嫁与三爷为妃,这事儿皇爷给准了?你家这是撞了什么大运,三爷咋还就认准你家了。”

赵思礼讪笑着说道,“下官也不知,得了这样的恩典,心里惶恐。”

虽自己与蓝玉,同为侯爷。但赵思礼并不敢做大,与蓝玉说话时,姿态也放的极低。看过去,倒像是打了败仗的将军,在与蓝玉请罪。

周围几人,都不说话,埋头吃着自己的。

只李景隆,帮着赵思礼答道,“嗐,皇爷有意,让高丽侯收拾收拾去高丽。往后啊,高丽就算咱们大明朝的了。秦、晋、燕三位藩王,并着高丽侯,一块儿守高丽。”

这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蓝玉夹菜的筷子,悬停在半空。他斜眼去看李景隆,再看赵思礼,“真是这样?”

赵思礼点头,“曹国公说的不错。”

把筷子轻轻放下时,蓝玉显得心事很重。一桌子的菜加上已经到嘴边的佳酿,此时在蓝玉看来,全都索然无味。渐渐的,他开始饶有兴致的打量起赵思礼来。

“什么时候动身。”

“皇爷旨意一到,下官就动身去高丽。”

蓝玉不置可否,笑着反问道,“你知道为啥三爷要选你去高丽不。那么大一块地方,可半数就是你的了。”

赵思礼想了想,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似正如蓝玉所说,大明朝能人不少,再他赵思礼之上的,那更是多如繁星。可那么多人之中,朱允熥就偏偏看中了自个儿。

若说,只凭他是赵宁儿的爹,似乎也是说不过去。

“还请永昌侯您赐教。”

蓝玉笑了,眉尖挑动。一筷子的菜送进嘴里,嚼了几下才说话,“三爷咋和你说的。”

“吴王说,到了高丽,下官只做下官该做的事情。收好税,练好兵。至于旁的,一概不必下官去操心。只是...”赵思礼声音,突然放的很低,几乎是贴在蓝玉耳边。

“只是,皇爷说了。若是三位藩王有不轨,可密信送到京城。到那时,高丽所部,为下官调用。”

蓝玉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这才对嘛,皇爷说的对,你就是去看着几位藩王的。”

“可吴王说,下官并不是...”

蓝玉直接打断,“三爷能与你说这些?皇爷能说得,他可说不得。到底,他也只是吴王,而非储君。说话做事,总得小心着些。谁晓得,是不是隔墙有耳呢。”

赵思礼仍然不解,如此一说,那他此去高丽,并不是什么好的差事。

“三爷他没明说,可皇爷明说了呀。你啊,照旨而行就是了。皇爷让你看着几位藩王,那你便看着。实话与你说了,几位藩王的心思,大着呢!”

李景隆迅速站起来,环视左右。冯胜也紧紧的皱眉,“蓝小二!”

蓝玉不以为然,“怕啥,皇爷在这儿我也得这么说。就那三位,他们可没把三爷放在眼里。三爷是年幼,可也不是说谁都能去欺负的。”

“咱们这些人,哪个没受过太子的恩情。三爷说到底,也是咱们武人之后。你说,咱们不护着,还指望谁呢。”

这话,在坤宁宫时,马皇后刚刚说过。

来时的路上,赵氏一字不落的,全都说给了赵思礼。原先不解,现在赵思礼算是明白了。

如今朱允熥根基不稳,又正值年幼。都担心着,朱允熥受人欺负。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马皇后担心文官们会借题发挥,因此要求淮西武将们,不遗余力,顶住文官。

而蓝玉,担心的则是藩王。文官再蹦跶,也只是在朝中。

而在外的藩王,在蓝玉看来,才是心腹大患。而他赵思礼,就是蓝玉这一环之中,最重要的一点。

赵思礼沉住气,悄悄的把屁股底下的凳子,往蓝玉身边拖动。两只凳子挨着时,赵思礼假意起身敬酒,实际上却是在问,“下官该如何做,还请永昌侯不吝赐教。”

坐得高位者,从来都是长着几百个心眼。

直如刘伯温,猾如胡惟庸。

都在这场政治之中,败下阵来。能留下的,每天依然是明争暗斗。

李景隆始终不说话,作为组织者,他却如同一个局外人。仿佛在局外,实际上李景隆却是最清醒的那个。

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亦或者是藩王。

各处是什么样的心思,朱元璋岂能不知。所有人,都是奔着自己的前程去的。又有几个,是真的为了大明朝。

一己私利,自家的富贵,要比朝廷重要的多。

如此浅显的道理,朱元璋不会不知。但朱元璋同样知道,要在这群人中,选出利益最近的共同体。就如同是当初为朱标培养班底时,以文为主,以武为辅。

这一次,完全相反,以武为主,以文为辅。

但无论文武谁在先,都离不开一个藩王。藩王势大,朱元璋绝不允许。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孙子,更要为大明朝权力的正常更迭。

李世民、赵光义,有几个善待自己哥哥的儿子。

这,便是朱允熥的理由。

我不争,那我就得死。因为我是嫡子嫡孙,因为我是大明正统。即便无所不用其极,我也要争下去。

当朱元璋与朱允熥的理念碰撞在一起时,就产生了淮西勋贵牵制文官,赵思礼牵制藩王的局面。这是水到渠成的,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李景隆精明的很,他也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位置罢了。

“永昌侯,您吃菜。”

蓝玉停下嘴,深看一眼李景隆,意味深长,“二丫头,三爷用你,可不是因为你爹,而是因为你圆滑。但这份圆滑,若是用在三爷这儿,恐怕用的不是地方吧。”

“赵思礼,朝中如何,我管不着。但高丽若真的有变,整个京师大营,都可给你。”

赵思礼郑重的点点头,“永昌侯,前半辈子,下官伺候着开平王。这下半辈子,下官伺候着吴王。如以前一样,有人敢对吴王不利,下官定拼死去护。”

第二百零六章 高丽来信

说着话时,蓝玉突然的起身。船外明晃晃的灯光,在他脸上闪烁着。与蓝玉此时心中所想的一样,虽斑斓却杂乱。

“不成,我要进宫去。”

冯胜跟着起身,拦在蓝玉身前,语气并不十分友善。想一出是一出,这是蓝玉多少年来,也改不掉的毛病,“蓝小二,你干啥!”

与冯胜对视之下,蓝玉心虚,几次躲闪,“我进宫去见三爷,与三爷说说话。”

手腕吃力,蓝玉愈发沉住脸。几番说辞之间,蓝玉更觉得,事有蹊跷。高丽虽小,却也比京畿要大。上下百姓虽少,却也有足足百万。

冯胜渐渐松手,也不去拦着,坐在凳子上,自顾自的夹菜吃。

“你要去,你就去吧。这个时候进宫,你与逼宫有啥子区别。三爷说了,让赵思礼去,那就让赵思礼去。说破天了,也得是他。为啥不让蓝小二你去,你咋不想想?”

“为啥。”蓝玉也跟着坐在冯胜身边,推开面前的碗筷,“论打仗,老子不如哪个。论资历,也能排的上号。”

冯胜轻笑道,“就算三爷让你去,皇爷也不见得能准。你以为,咱们防着文官,防着藩王,他们就没防着咱们?除去文官不说,秦、晋、燕说到底,也是皇爷的儿子。”

“你脑子想想,为啥皇爷要偎契咱们,不去偎契他儿子。说是让赵思礼过去看着藩王,实际上不还是藩王帮着皇爷,看着那块地。那么大的地方,皇爷还是信得过自己儿子。赵思礼,无非就是个震慑。”

『偎契:偏心,偏袒』

再笑一笑,看着赵思礼,“我这嘴,说话就是直,你也别往心里去。三爷也告诉你了,你就啥也不用干,呆在那儿就成。”

蓝玉沉默了,冯胜见状继续说道,“你总口口声声说,要护着三爷。可事实上,三爷哪需要咱们护着。真有那个时候,咱们玩命上去打就是了。旁的时候,还是少给三爷添乱。我就觉得,三爷不说话,咱们也别自作主张。”

话音落,四周寂。

李景隆始终不咋说话,可他也是觉得,冯胜说的在理。

这几年来,让燕王老老实实的呆在京城,再有朱允炆之死。这些事,他们淮西勋贵可真的没帮上什么。

“二丫头,你说说,他说的在理不。”

李景隆笑道,“蓝叔,您觉得宋国公说的对,那这自然是在理的。可您要是觉得宋国公说的不对,那我说啥,也不顶用。”

桌子上,花花绿绿的菜,蓝玉实在是没什么胃口。

一只手捂住下巴,托在桌子上,眼睛看着外头的灯火入神。嘴里絮絮叨叨,“常升在这儿就好了,也能与他合计合计。常家那几个,就属他脑子最好事。”

席散,蓝玉跳上岸。算是时辰,已近子时。

整座应天城,也只有秦淮河两岸,灯火不灭。寻常百姓家,早已经是熄了灯,吹了火。

蓝玉耳朵动一动,猛的回头,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远处的夜幕。那里空无一人,可蓝玉却看的入神。

“爷,咋了。”

“有马来了。”蓝玉舔了舔嘴唇,耳朵时不时的轻轻动一下。

马蹄踩在青砖上,那几声脆响,一定不错。蹄儿轻快有力,似是四川马。蓝玉眯起眼睛,“这是驿站来报信的。”

果然,只片刻,就有人影出现,蹄声更近。

“站着。”蓝玉掐腰站在路中间,将那人拦住,“哪里来的信,咋不插红旗。”

红旗,洪武朝特有的八百里加急标识。大明律,寻常马匹,不得插红旗。插红旗的马,任何人不得拦下。

那人认得蓝玉,从马上跳下来,“小的见过蓝爷。”

“这是从高丽来的,虽加急,却并不是军报。因此,没敢插上红旗。”

两只手,捧着从高丽送来的信,递到蓝玉面前,“蓝爷,要不您先瞧瞧。小的来时四下留意了,一路上没锦衣卫。”

蓝玉佯怒,一只手拍在后背,“说的啥话,朝廷上的事,皇爷没看呢,我咋能先看。”

“得了,你跟我一块儿进宫去吧。这玩意儿,就得皇爷先看。”

朱元璋坐在最前头,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看完从高丽送来的信,随手放在一边。端起一早备好的凉浓茶,大口灌下去。

“这么晚了,你进宫做什么。”

蓝玉正眼巴巴的看着那信,嘴上回答道,“臣刚和二丫头、冯老二他们在秦淮河吃了饭。正在河边吹风哩,遇着这从高丽送信来的。臣一想,有些日子,没和皇爷您请安了,就也跟着一块儿进来了。”

朱元璋似笑非笑,“哦?咋漏了一个赵思礼,人家虽然是今儿才当了侯爷,你也不能不待见人家啊。”

语气越是平淡,蓝玉心里就越是抽抽。他咬住牙,强行笑着,“对,臣把他给忘了。今儿他才封的侯,臣还把他当作以前那个指挥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