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200章

作者:寡欢太叔

马皇后笑道,“好吃吗。”

“好吃。”

马皇后转而吩咐玉儿,“去,吩咐尚食,再做几份送到坤宁宫来。若有人问起,只说是我老婆子要吃的。”

刚一抬脚,玉儿就行一个万福,“奴婢参见陛下,参见吴王殿下。”

朱元璋与朱允熥,正走到这里。

两人隔着墙上中镂,瞧见赵宁儿几次推辞,终不得已,才吃了第一块。

“这丫头,你皇祖母教的不错。正是馋嘴的时候,却也想着与宫中其他人,不争不抢不妒。”朱元璋笑着继续说道,“你皇祖母教出了你娘,再把你媳妇教出来...”

“嘿,咱们大明朝,连着三任皇后,都如咱妹子一般贤惠。”朱元璋突然拍手称好。

朱允熥不禁苦笑,“皇爷爷,八字没一撇呢。”

朱元璋不以为意,“她这么一进宫,就问天底下,还有谁敢娶她。那些保媒拉纤的,更不敢打她的主意。到头来,她只能嫁与你。”

自打进宫,四邻眼红,却也不敢再如往日般无理放肆。

再有旨意,赵思礼得封高丽侯。四邻只道,这赵思礼是得了女儿进宫之便。从无人去说,赵思礼在战场上如何的拼杀,以至于丢了另一条腿。

赵宋以来,重文抑武之风,并未消失。

汉人王朝的再立,百姓只以为,这是赵宋的延续。因此,赵宋长期以来,对武将的轻视,也并未有所改观。

朱元璋点点头,伸长脖子去瞧,“吃啥呢,这么香。”

“这是扬州大师傅做的糕点,又香又脆。”赵宁儿挑了一个卖相最好的,表皮金黄而富有光泽,递给朱元璋,“...陛下,您尝尝。”

朱元璋接过,不住的点头,整个塞进嘴里,“传旨,赵宁儿知礼大方,深得朕心...赏住荣和殿。”

荣和殿,在景仁宫东头。位置偏僻,地方也不大。

但这儿,自建成以来,只住过太子妃常氏一人。那年,常氏未嫁进宫时,跟在马皇后身边学宫里头的规矩。除去住在坤宁宫外,就是住在那荣和殿。

马皇后也不说话,噘着嘴,回头去看看赵宁儿。

而后者,却不知荣和殿为何物。

“丫头,你啊,还和祖母一块儿住。再大些了,你就搬去荣和殿。那地方,当年太子妃,就是在那儿住过的。”

赵宁儿脸色一变,就要跪下,“宁儿谢陛下。”

朱元璋笑道,“你爹去高丽了,他是咱大明朝头一个高丽侯。你啊,好生在皇后身边,小心伺候着。待你爹得胜还朝时,再有封赏。明儿,你先去荣和殿瞧瞧,摸摸路。”

第二百六十一章 情面二字属最难

台上唱着杨家将,朱允熥的心思,也跟着飞到了漠北的草原。似乎,宋朝时的金戈铁马,又在眼前浮现。

秦汉的匈奴,隋唐的突厥,赵宋的金辽,再到大明的蒙古。

似乎,北方游牧民族,久而不衰。虽时时的替换,却都对中原,虎视眈眈。也有推翻中原的,就比如蒙古。

帖木儿一族,妄图复国。

历经洪武、建文、永乐,光是朱允熥知道的这三朝,蒙古都一直是大明的心腹大患。说是世仇,却又难忍。若是举国伐之,也许能灭亡铁木真的子孙。但其后之事,又不可说。

想着,朱允熥不由得更加担忧了。

他觉得他能做的更好,可似乎也是更加的棘手。他的压力,来自于文官们。

与朱棣不同,那些反对他的文官,都在应天城破时,就已经从朝堂上消失了。留下来的,都是对朱棣言听计从的。总而言之就是,朱棣拥有更好的朝堂环境。

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把之前的事情,想的过于简单了。

从前认为,不过是打仗而已。

而这次,自从几番对兀良哈用兵之后。京城的流民,明显的增多。都是大明的子民,朝廷又不能过于的驱回原籍。

再有,户部几次的告急,国库空虚。

“殿下...”

听到声音,朱允熥回过神,顺着宋忠手指的方向去看,“殿下,五城兵马司的人。”

朱允熥不由得眯眼,这些五城兵马司,手上拿着兵器,身上穿着甲衣。嘴里骂骂咧咧,脸上凶神恶煞,“他们可不像是来听戏的。”

周围百姓一哄而散,就连台上的戏班子,也都了乱作一团。

那边,带着头的冯轩瞧见,心中叫苦,小跑着过来,“臣,应天府尹冯轩参见吴王千岁。”

朱允熥冷笑道,“冯轩,你好大的威风。孤好不容易出宫一趟,遇到个戏班子,听几回戏,这都被你给搅和了。都说你这个应天府尹,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些孤没看出来,反倒是欺市罢行,做的可真是好功夫。”

冯轩解释道,“殿下,臣也是奉旨来的。”

说着,冯轩拿出旨意,接着说道,“今早,户部承河南、山东两省布政史司。有百姓,擅逃至京城。皇爷下旨,清查在京户籍。臣不敢耽搁,只得清查。”

“这个戏班子,是上月初到的京城。说的虽是凤阳官话,可里头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开封府人。”

朱允熥不禁看向哄散的人群,叹气道,“既然是皇爷爷的旨意,你就继续清查吧。切记,不要伤了无辜百姓。真有乱跑的,遣送回原籍就是了,不得动刑。”

对于流民,朱元璋一向十分的严苛。

《大明律》的首条,就是严禁百姓,各省乱跑。

百姓乱跑,会造成耕地的荒废,人口的不稳定性。因此,各朝各代,都是不准的。尤其是到了本朝,那更是严厉禁止。有抓着的:徒千里,不得赦。

在朱允熥面前,冯轩也不敢过于的放肆。有抓着的,也只是戴枷子,却不敢用力的推搡。

“锦衣卫有信儿吗。”朱允熥忽然的开口问道。

宋忠略有些迟疑,“三爷,这些人实际上都是从长城北边逃到河南、山东。而那边,今年又是旱灾、涝灾不断,因此就继续往南。有到了中都,也有到京城的。”

“凤阳的流民与京城相比,如何?”朱允熥又问。

在看到五城兵马司驱赶百姓时,朱允熥不由得心中一紧。京城尚且如此,那京城之外,岂不是更加的厉害。

果然,宋忠说道,“中都的流民不少,可大多被关了进去。在京城,好歹是天子脚下,应天府尹与五城兵马司不敢的过于放肆。可到了中都,只要有来的,那都得抓。”

朱允熥不禁深深皱眉,“今年年初时,皇爷爷听说有流民到了中都。特地下旨给户部,拨粮五千担。百姓进了牢里,那这五千担粮食去哪了。”

其实,在朱允熥的心里,已经是有了答案。

“三爷,凤阳多是皇家地。好多大臣们的子孙,到了凤阳国子监,就只能去吃朝廷下发的赈灾粮了。”

宋忠说的十分小心,生怕朱允熥突然的生气,波及到自己。

朱允熥脸色愈发不好,“怪不得,都费了劲儿,想往中都国子监跑。在那儿做了大爷,回来京城,就可入朝为官。虽然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在百姓看来,这些人都是朝廷的脸面!”

双手攥紧,朱允熥咬着牙,“皇爷爷最为厌恶贪污,尤其是贪污百姓的赈灾粮。他们就不怕,被皇爷皇爷爷剥皮充草嘛。”

自问自答一句,“也对,他们是不怕。能到那个地方的,都是在朝廷里能呼风唤雨的。前方的将士们吃麸子打仗,百姓忍冻挨饥。而他们却在后头吃大米,寻欢作乐。”

“哪怕刚刚,也还遇上一个,求着有权势的亲戚,把自己送去国子监的呢。就是抠,我也要把这些人嘴里的大米给抠出来,送去前线。他们该死,最好是饿死了,才能对得起不要命砍鞑子的将士们。”

说着说着,朱允熥把自己说笑了,“不是孤不讲情面,实在是有些人,配不得孤的情面。孤让他们好过,他们却不让孤好过。”

第二百六十二章 城郊

闲着绕至城郊,此处靠东,为一翁城。人家不多,堪堪几户。可细看之下,这几户百姓人家,又与城中,似有不同。每一户人家,门口都绑着一缕红绳。

这个地方,朱允熥从未来过。他不禁的放慢脚步,“宋忠,带的路,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宋忠指着路边一户人家,“三爷,这些都是军户。”

所谓军户,即建国之后,那些从军中退下来的将士们。他们或是独立成家,或是跟在原将军身边,在府中当差。而后者,占了绝大多数。

这些人,亦兵亦民。平时,与民无异。若有战事,则再为兵。

朱允熥的步子愈发的慢,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军户之中。空气里,似乎还弥漫着铁锈味与血的腥气。

走上几步,朱允熥心里已是猜出,这是宋忠有意带自己到这个地方来。

从翁城与主城,隔着一条无人的街,一下子就能分出哪边是军户,哪边又是普通的百姓。街上无人,也没人在做生意。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一家门口,男人打着铁,女人提来水桶,准备浇上。

“您自个儿的打铁做兵器?”朱允熥瞧着新鲜,几步走过去,蹲在地上问道。

男人抬头,看了一眼,不做声。手中的家伙,猛的砸下。女人抬起水桶,冲着刀刃就这么浇下去。

瞬间,一股白烟,顺带着“滋滋”的声音。

朱允熥虽有些自讨无趣,可还是好奇心驱使,让他看完整个过程。尤其是金属与金属猛烈碰撞时,砸出的火花,在朱允熥眼前跃动。

“好手艺。”朱允熥拍手叫好。

男人轻笑,擦了擦额头的汗。已经是隆冬了,可男人却是光着上半身。整个人,也都是汗津津的。

再抬起手,就要砸下去。另一只手冲朱允熥摆一摆,“后生,退后些,别砸着你。”

朱允熥连忙的退后几步,男人高高举起锤子,猛的砸下。

顿时火光四溅。女人也是瞧准了,半桶水再给浇下去。“滋滋”作响之后,男人把手里的家伙放在一边。接过女人递过来的皮水袋,一灌就是一大口。

喝完,一滴不剩,再把皮水袋小心的收好。

朱允熥看的入神,不禁问道,“您原先是开平王帐下的吧。当年,开平王驰骋漠北,何等的威风。他手底下的八郎兵,更是所向披靡。开平王的八郎兵,即便是鞑子最精锐的铁骑,也要发怵。”

男人眼中冒火,表情从错愕到惊讶,再是归于平静。

“你晓得八郎兵?”

当初,常遇春从军时,身边只带了同乡八个人。再跟着朱元璋从濠州城出走时,也是只有这八个人。

后来,这八个人只活着一个,封得万户。其余人的,各处战死。

朱允熥点头,“不仅知道八郎兵,我还知道你是其中的长枪兵。手上的茧子太厚,又能做得这么一手好兵器。当年,八郎兵底下的长枪兵,个个都是打铁的好手。”

男人动了动嘴唇,用十分复杂的眼神,看着朱允熥。

“你是什么人,如何知道的这些。”

朱允熥笑道,“开平王是我外公,当今八郎兵统帅开国公是我的舅舅。你说,我如何知道的这么多。”

男人一惊,接着转惊为喜,“小的见过三爷...”

刚要拜下,就被朱允熥扶住,“诶,没在宫里,可不必这么多的规矩。你继续打铁,孤瞧着有意思。得了空,帮孤打一把短刀。”

男人坐下,朱允熥也坐在女人刚刚端来的小板凳上。

“我瞧着这四处,都是军户,你们都是当年开平王帐下的?”

男人边干活边摇头说话,“不全是,当年开平王帐下的,这么多人算上小的也只有两户。绝大多数,都是永昌侯、景川侯帐下的。嗐,都是给皇爷砍鞑子,也不分是谁帐下这一说的。”

说着,男人伸手一指不远处,“那几户,便是景川侯帐下的。他们那几个,要比小的不讲理的多。”

“东头的几户,则是永昌侯帐下的。除了这一处,再就是京城的西北边上。那儿是信国公、宋国公、魏国公原先帐下的。”

这么一说,朱允熥反倒是疑惑了。

同是军户,为何还要这里一块,那边一块。也从来没听说,军中有着不和。反倒是,淮西武将们,素来团结。

“为何你们军户也要分开住。”朱允熥不由的问道。

男人接着说道,“三爷,俺们这些军户,可不是想住在哪儿就能住在哪儿的。在刚进城时,东西南北四个翁城再加上八方,都是住着俺们这些的军户。”

这时候,男人伸手一指,“三爷您看,那儿是一座粮仓。它不归朝廷,也不归百姓。而是归属着,景川侯。”

第二百六十三章 粮仓

在刚入城时,朱元璋为了犒赏三军,也为了防止这些人惊扰白银。朱元璋下旨,四角八方,共是十二处地方。皆可化为个人所有,以养所需。

因此,就有了京城外大藩王,京城内小藩王的说法。

“那是粮仓?”

顺着男人手指的地方,“不错,那确实是粮仓,还是当年皇爷赐予给的景川侯。打那之后,这块粮仓,就一直归属于景川侯,再没变过。俺们这些人,也都是景川侯弄来,帮着他看管粮仓的。”

“平日里,景川侯管着俺们的吃食,俺们替景川侯看管粮仓。”

朱允熥听明白了,也明白了宋忠把他带到这个地方来的用意所在。且不说凤阳,单单在这座应天府里,就藏着这么多的弯弯绕。

远远去看那座粮仓,可是不小。里头的粮食,看着也够前方将士吃上几天。

“带孤去那儿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