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275章

作者:寡欢太叔

第357章 梁与凉

“他确实要比咱慢些。”

朱元璋点一下头,抬手轻轻的招呼一下,声音很小,“过来。”

朱标把头凑过来,“父皇您说。”

“蓝玉在北边,仗打的不错,可就是没管住自己裤裆那玩意儿。他说,他和那个元主妃,呆在一个屋子里,啥都没干。这话说的,咱是不信。可到底是真是假,你说呢。”

这是把问题,又抛给了朱标。

而且,朱标的态度,就决定了朱元璋的态度。

朱标微微愣神,脑子里再回想一下,这才开口说话,“父皇,这事儿,兵部没收到消息吧。”

“没,这还是蓝玉只告诉给了你儿子,你儿子再告诉咱的。你瞧瞧,在笼络人心这一块儿,你可还不如你儿子呢。”

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后背,开着玩笑。

自己的儿子与孙子,哪个笼络人心,朱元璋都是乐于见到的。天下都是他们的,这时候不笼络些自己人,那还等到什么时候。

“熥儿怎么说。”

“饶了蓝玉这一次,权当没发生。或者,让蓝玉功过相抵。”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不知道又要蹦出来多少人呢。咱倒是觉得,管他什么妃,也只是一个女人罢了。打了小半年的仗,想女人了,这无可厚非。所以啊,这事儿只在咱怎么看。”

捏了捏朱标的手,声音更小,“这事儿留着,日后他若是不听话,就拿这个做文章。不管他有没有做,也都是个僭越的罪名。”

朱标心中猛的一颤,看一眼熟悉的父亲,释然的笑了,“儿臣听您的。”

朱元璋有些不悦,“啥叫听咱的,若非迫不得已,咱不会杀蓝玉。这个蓝玉,是要留给你和你儿子,立威用的。”

时间久了,朱标突然的有些不适应。

而再听朱元璋这么一说,朱标反而释然许多。

这么做,才是自己熟悉的爹。

“就这么着。”朱标表态了。

朱元璋咧嘴一笑,“得,就这么着。走吧,进城去,咱要回去看看你娘。”

这对父子,窃窃私语,惹得一众大臣,心惊胆战。也许,这两人口中的每一个名字,都会被抹去。

朱允熥就跟在不远处,他不能离的太近,也不能离的太远。

现在这个距离,就是最好的。

爷爷与父亲,在说些什么,朱允熥心知肚明。

两边跪着的这群人,才不会引起朱元璋的重视呢。反而是不清不楚的蓝玉,才是这两人最大的谈资。

至于事情会如何发展,朱允熥也能猜出个几分来。

“等梁国公回京,衣服都别换,就穿着打仗时的那一身衣裳。第一件事,就是到皇爷爷那儿去请罪。无论皇爷爷说啥,梁国公都不准还嘴。”

常升不动声色的点头,“三爷,臣知道了。只是舅舅那个脾气...”

“脾气怎么了,他脾气再大,大的过皇爷爷?皇爷爷无论说什么,他都得听着。抢了什么,悉数上交,一点也不准私留。不然,他的梁国公变成了悲凉的凉。那时的生死,就得看他自己的命了。”

...............................................................

“饷钱发给你们了,你们就给老子闭嘴。要享福的,滚回家享福去。皇爷都吃得这个麸子,你们吃不得。”

而且,蓝玉也没往户部、兵部使绊子那方面去想。这些人有几颗脑袋,敢在朱元璋,使这些小伎俩。

在京城时,可以压下将士们的不满。可出了京,到了漠北草原,那可就是说不准了。

蓝玉稍稍的迟疑,“缺粮,那就按缺粮的打。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粮食不够,那臣便速战速决。”

蓝玉微微一愣,继而怒道,“曹疯子,你家里藏着粮食,咋一个屁都没得。”

蓝玉拍了拍胸脯,“三爷,您瞧好吧。不捉了脱古斯,打退兀良哈,灭了鞑靼部。臣都不能回京城,没脸见您。”

推开永安宫的门,屋里屋外,寒冷相同。尤其是刚进屋时,那一阵的冷风,让朱允熥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

朱元璋一下子有了印象,“咱想起来了,确实有这回事。不过这事儿过去十多年了,你们的仓中粮食,还没吃完?”

朱标推开奉天殿的门,步子走的很轻。即便如此,在空寂的奉天殿内,还是有沉重的脚步声。

待朱标坐下,朱元璋把自己刚刚放在一边折子递给朱标,“瞧瞧吧,你咋看。咱老了,有些事儿管不动了,还得你来。”

想到这儿,朱元璋不禁握紧茶杯。手掌心的温度,越来越高。厚重的老茧,在杯壁摩擦。

尤其是已经不怎么听使唤的双腿,还有耳边时常响起的阵阵的“嗡嗡”声。看东西时,两眼也没前些年那么清晰。

“全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咱这两个孙子。他们中,没几个是真心实意的,全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你轻点!做事毛毛躁躁的,什么样子!”朱允熥心中烦闷,头发又被扯着,骂了一句。

走出东雅阁,礼部侍郎董伦手捧几本书,站在院内。花白的头发,再加上短而密的胡子,戴着一顶素帽。

董伦释然的笑了笑,“大明有训,皇子受封,当另择良师,以训他道。”

“不近外臣,不亲内侍。牢记圣学,方得始终。不急,不骄,不躁。如此,殿下当为天下之典范。”

李文忠看向大门的方向,微微迟疑之后,“不见,就说老爷我卧病在床,就只剩一口气了,谁也见不了。”

常升连忙打住,“三爷和咱们说过,越是拿不定主意,就越不能去找舅舅。听三爷的,没错。”

管家不耐烦的摆摆手,“去去去,我家老爷病了,谁也不见。你没看到,就连开国公,我家老爷也没法见。”

李文忠有些不悦,他不想和外人有太多纠葛时,却还是有这么多人来找他。

第三百五十八章 饼子

第358章 饼子

“皇祖母,您喝茶。”

熟悉的小园子,朱允熥给马皇后倒满了茶。

这茶叶,是从山西大同府带回来的野茶。味道虽不如江南贡茶那般清新,可喝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尤其是微苦回甘,令人回味无穷。

回来时,朱允熥特地从大同府,要来了这些茶叶。

“孙儿还给您带了山西的饼子,这饼子搭配上这杯野茶,着实是香,您快尝尝。”

说着,朱允熥掰下一小块,送到马皇后的嘴边。

马皇后笑弯了眼睛,张开嘴,“确实不错,这饼子看似不一样,可要比宫里的这些山珍海味,要好吃的多。你皇爷爷啊,准是对这种饼子,爱不释手。”

干饼的碎屑,在口中化开。

一股浓而香的面粉香味,顿时弥漫整个口腔。细品之下,回味无穷。

“皇爷爷也带回来不少呢。”朱允熥再掰了一块,“皇祖母,孙儿与您道喜。蓝玉与四叔、信国公,在辽东、漠北,排兵布阵。前些日子,生擒了脱古斯。”

马皇后听着新鲜,不由问道,“脱古斯是哪个,听着像是异族人的名字。”

自打建国之后,马皇后就鲜有打探朝中大事。况且,脱古斯是这些年,才登上蒙古大汗的位置。

而这些年,正是朱元璋有意给朱标让出权力,而马皇后在后宫深入简出的几年。

朱允熥耐心解释着,“皇祖母,脱古斯姓帖木儿,是铁木真的嫡系,也是元顺帝的亲孙子。前些年,做了蒙古的大汗。去年,兀良哈进犯灵州河口,便是脱古斯手笔。”

提到灵州河口,马皇后不由得紧紧皱眉。

那么多百姓,死于非命。

即便是有逃出来的,也是背井离乡。

“抓着了?”

“抓着了!”朱允熥重重的点头,“听皇爷爷说,这次朝廷北伐,为的就是把脱古斯给抓回来。”

此时的马皇后,心思完全不在这件事上。

大仇得报,本应高兴。

可马皇后只是淡淡的笑着,右手举着杯把,静静的听孙子说话。

“说这么多,把蓝小二夸上了天,你这是有事要与皇祖母说吧。让皇祖母也猜一猜,你要说的这事儿,里头八成也是蓝玉。”

听到这儿,朱允熥并没有表现的十分惊讶。

马皇后让他说,那他就说出来便是了,“皇祖母,皇爷爷先前有旨意,加蓝玉的永昌侯为梁国公。许是得意忘形了,蓝玉先前没寻着脱古斯踪迹。”

“因此,蓝玉便想着审讯脱古斯妃子。恰恰这审讯,还是关起门来审讯的。朝中有人,正要拿这个做文章呢。”

有些人在想着如何帮忙,有些人在想着如何落井下石。

无论如何的说,蓝玉垮台,打倒一盘散沙似的淮西勋贵。对文官们来说,都是极其利好的一件事。

“你想说情?”

朱允熥赶紧摇头,“皇祖母,孙儿没资格说您。后廷不得干政,这也是皇爷爷定下的规矩。虽说,开国夫妻不算数,但孙儿怎么也不能让您重做了不是。”

...............................................................

而且,朱元璋对于和尚、道士,是有些反感的。如果只是与平常一样,那倒也罢了。

“你进宫,把道衍和尚的事儿,告诉给三爷。”李景隆拽住李大,小声吩咐着。

“小公爷,您今日进宫?”奉天门的侍卫,都是殿前军的将士。而殿前军指挥使,又是曹国公李文忠。

侍卫把金豆子揣进怀里,“小公爷,瞧您说的。就冲您是咱们指挥使家的公子,咱们都得向着您不是。”

从钱袋子里,随意的掏出些碎银子,一股脑的塞给太监,“老子公事在身,耽误了事情,曹国公砍你的脑袋!”

“往东去了,那儿好像是三殿下的院子。他一个曹国公府的看门的,怎么和三殿下又扯上了关系。”

她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朱允炆身上。可偏偏,朱允炆有那么一丝不争气,朱元璋又有那么一丝不喜朱允炆。

吕氏来了精神,从榻子上坐起来,目光有些警惕,“让他进来吧,除了你,这个屋子里,不准留任何人。”

太监微微一笑,“敢问太子嫔,既然是亲戚之间的往来,又为何让一个家奴去,而不是曹国公亲自来呢。”

“有,今早曹国公家里来了一个和尚。开国公要进曹国公府,没进成。而那个和尚,却是进去了。”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

一个太监,即便是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去说皇孙的不是。更何况,这是朱元璋最喜欢的朱允熥。

身边的小太监伸长脖子,“殿下,那是坤华宫的太监。就是刚刚,曹国公派来的那人,说是在坤华宫遇见了同乡。”

“你来这儿,为了啥事。告状的吧,说说看,咱哪个儿子,又惹祸了。说出来,咱给你做主。”

大狗斜目看一眼太监,“禀皇爷,这个太监说,三爷近僧侣。还把僧人,私藏在曹国公府中。”

待大狗再回来时,朱元璋突然起身,“把毛镶叫着,跟咱去景仁宫瞧瞧。告诉毛镶,就他一人,不准带别的锦衣卫。”

这是往景仁宫去,景仁宫是太子东宫。既然是东宫,那就是朱元璋的家事。那大狗,就更不敢多说什么了。

后头,吕氏、高氏也跟着行万福礼。之后,两个孙子,朱允炆、朱允熥行礼,“孙儿见过皇爷爷。”

见吕氏不回答,朱元璋转身就走,“传旨,老二交与选侍高氏去养。太子嫔不得无论何时,都不准再见,违者斩。”

朱元璋接过,扔在吕氏的面前,“看看吧,看的清楚些。过些年,也让炆儿知道,你这个娘,当的多么昏。”

吕氏傻吗,她不仅不傻,相反的还很精明。她懂得,假借他人之手,达到她的目的。吕懂得,假借他人之手,达到她的目的。。

第三百五十九章 叮嘱

第359章 叮嘱

“接着说,皇祖母听着呢。”

朱允熥顿了一下,“既然有这道规矩,孙儿也不能让您觉得难做了。孙儿就是想着,您召见蓝玉夫人,到宫里来喝几杯茶,一块儿说说话。”

事实上,这并不是做给朱元璋看的。

朱允熥清楚,无论结局如何,最后能真正对蓝玉举起屠刀的,只能是朱元璋,而非其他任何人。

召见蓝玉夫人喝茶,这是做给满朝文武的百姓们看的。

至少,万一蓝玉真的露了破绽,朱元璋处罚蓝玉时,其他人会因为碍于马皇后的缘故,不敢对蓝玉落井下石。

因此,也就有了“朱元璋抓人进诏狱,而真正决定生死的,却是马皇后。”的说法。

从开国时起,马皇后手上救下来的人,就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