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287章

作者:寡欢太叔

似乎,他的这两位哥哥,早就知道了有这么一件事了。而且,今儿朱樉与朱棣两人,大有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意思。

“走,去信国公府。”

“得嘞,您坐稳了,小的抬轿了。”这位锦衣卫咧嘴一笑,将手中纸包,扔向墙角。

迅速就有人过来,将纸包捡走。

楚王朱桢与信国公汤和,一向关系不错。十八年时,朱桢曾与汤和、周德兴一块儿征讨铜鼓与思州的叛乱。

回朝之后,汤和对楚王朱桢,就多有赞誉。

“信国公先前,是不是也进宫了。我听说,他说的就是今天这事儿。有,还是没有。”

管家快步随轿,“爷,小的只是听说,信国公曾进宫,为自己的公子谋得一个好差事。可不知为何,被吴王给打发了。从那日起,信国公就闭门谢客。好些日子,都没出门呢。”

朱桢微微皱眉,“他那是不敢出门,老爷子没发话呢,信国公这个时候,当然得自个儿罚自个儿。”

坐在轿子里,朱桢有些烦躁的掀起轿帘,眼中看着大街上的熙熙攘攘,可心思却全不在这儿。

前头开路的,将百姓驱散开。

若是放在以往,朱桢指定是要说上几句。可今天,朱桢却好似什么也没看到。目光,紧紧的盯着一处发呆。

“爷,咱们到了。”

朱桢回过神,看了一眼紧闭着的信国公府大门。

摆一摆手,“走侧门。”

这道侧门,得一直往东,走到头。

堂堂大明皇子,进人家里,却得走侧门。管家正要说几句,朱桢却有些不耐烦了,“快些的,从侧门进去。”

侧门的小门是开着的,刚进了侧门,汤和就在门口拜下,“让殿下您从侧门进来,下官实在是不得已,请殿下恕罪。”

朱桢扶起汤和,“老国公说笑了,你我之间,不必如此。今日突然造访,实际上是有事,要有求于老国公。我这心里,堵的慌,还得看国公替我指点一二啊。”

汤和沉吟片刻,“殿下,里面请。”

侧门关紧,汤和走在前头引路,心里却是思绪万千。

从轿子来的方向去看,那是秦王府的方向。隐约之中,汤和也是猜出,朱桢此行的目的。

不由得,汤和放慢脚步,心里踌躇着,该如何与朱桢说。

“殿下,请。”

汤和将朱桢引到堂屋,分主宾坐下,转头吩咐,“去,把今年新春,浙江送来的上好的茶叶,给楚王泡上。还有,走时把门带上,未经准许,任何人不得进来。”

管家答应一声,出门准备去了。

朱桢笑道,“老国公,不必如此。”

汤和也是似笑非笑,“殿下您是从秦王府过来的吧,您应该也是知道,下官现在是有些身不由己。有些话,下官实在是说不得。您问,能说的,下官一定知无不言。”

第三百九十六章 说辞

第396章 说辞

能说的便说,不能说的便不说。

朱桢微微的皱眉,明显的,他对汤和的这个回答,并不是十分满意。他所要问的,自然都是不能说的。

“信国公,听说您先前进宫了。见了母后,还见了吴王。打那之后,您就闭门在家,连着好些天都没出过家门。其实,您大可不必去景仁宫啊。找大哥说说,他还能不应着你?”

汤和手上的动作一僵,抬起的水壶,悬在半空中。

轻轻一笑,汤和将水壶放下,“殿下,下官若是去找太子了。那下官可就不在家里了,您今日来,可也就见不到下官了。”

“去哪了?”

“诏狱。”

朱桢一怔,继而笑道,“信国公说笑了,您可是功勋老臣。父皇他再怎么动怒,也不能把您关到诏狱里去啊。”

汤和摇摇头,“殿下,您说错了。诏狱那个地方,就是关臣这样的功勋老臣的。”

能进诏狱的,非富即贵。

当初,胡惟庸与汪广洋,可是诏狱的常客。隔三差五的,就得到诏狱里坐一会儿。

以至于后来,胡惟庸身死时,对诏狱比毛镶还要了解。他还嘲讽毛镶,“此间,必为汝之葬身之处。”

朱桢语塞,自顾自的喝茶。

心里活泛起来,他有些不明白,为何不能去找朱标。

“信国公,您有些言重了吧。”

汤和垂下眼皮,眼含深意,“殿下,您有所不知。这事儿,只能找吴王去说。去与太子说,即便是太子给准了。到了皇爷那儿,也得驳回来。”

“胡说,父皇对大哥,可是信任得很。”

“皇爷他信太子,可不信下官呐!”

朱桢一愣,半张着嘴,动了动嘴巴,“我失言了,告罪。”

一瞬间,朱桢便明白了汤和的无奈之处。而且,这种无奈,是与汤和一样,所有大臣都有的。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无奈。

“贵公子他,可有着落。”朱桢扯开话题。

汤和点头,“吴王许了犬子,到高丽侯底下,做一个帐兵。挨过几年,回了京城,也能有个说得过去的军功。”

以往是,直接赐予官职、爵位。

而现在是,给一个方法,自己去争。

“不光是您,还有咱们这些皇子们。咱们的儿子,也得上战场打仗去。不打仗的,就得入朝做官。总之,还想如原先那样,靠着世袭,基本是妄想了。”

汤和眼中,闪过一抹诧异,又很快消失。

果然如汤和所想的那样,朱允熥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他的那些叔叔们,而非大臣们。

大臣们的权力,其实很好去限制。

而大明朝的皇子们,却不一样。

总的来说,就是朱允熥身份的特殊性。虽嫡却非长,这成了朱允熥的硬伤。

在别人看来,似乎无伤大雅。

可在汤和看来,朱允熥似乎十分的在意这个。不断的强调自己合法性的同时,又抓紧一切能抓的,就是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铺路。

似乎,朱允熥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第三百九十七章 秦王之义

第397章 秦王之义

“楚王殿下从秦王府出来后,直接去了信国公府。到现在,也还没出来呢。臣的人,离的远,没听清楚王殿下与信国公说了些什么。可看着,楚王殿下他...”

“他怎么了。”

“楚王殿下他有些急。”

朱元璋嗤笑一声,“他当然得急,这个时候,跑去汤和那儿,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可又没问出他想问的来,他能不急嘛。”

“皇爷爷,您吃果子。”

朱允熥剥了一颗果子,送到朱元璋嘴边。

一口叼过,朱元璋笑了,“你倒是坐得住,那些大臣们还好。尤其是文官,都夸你有先贤之风呢。倒是你的那些叔叔们,个个的都坐不住了。”

朱允熥也跟着笑,“有皇爷爷您坐镇,孙儿自然是坐得住。”

“咱可是啥都没做,就是跟在你屁股后头,收拾收拾。具体的,不都是你在做。也好,你爹忙着国事,你忙着家事。都忙好了,咱就也能安心把位置让出来了。”

屁股底下的位置,朱元璋已经是坐腻了。

早在几年前,他就想把位置让出来,自己做个太上皇。可接二连三的不太平,这件事也就搁置下来了。

而这些年,随着朝局的愈加稳定,朱元璋又动起了这个心思。

朱允熥不去接茬,“孙儿去把那桌子上的果盘拿过来。这果子,确实可吃。您这一会儿,可是吃了不老少了。”

“去吧去吧。”朱元璋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冲毛镶摆摆手,毛镶赶紧凑过来。

“咱先前问吴王,你的叔叔们,若是生了乱,你该如何。吴王说,都是一家人,孙儿不会伤害叔叔们。咱当时是半信半疑啊,现在可是深信不疑了。”

“你瞧瞧,动动嘴皮子,就把咱儿子们的富贵,给揽到自个儿身上了。往后啊,咱儿子少不了巴结他的。”

毛镶点头哈腰,“吴王聪敏非常,臣佩服的很呢。再看看臣那不争气的儿子,与吴王一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可臣也满足了,咋能和吴王有的一比呢。”

朱元璋淡淡的笑着,“让你儿子进宫来,伺候在吴王身边。往后啊,也能有个好差事。”

“臣谢皇爷!”毛镶大喜,立刻谢恩。

朱元璋再招招手,“老二和老四,有啥动静没。只要他俩安稳点,旁的人,咱也就不必担心了。”

“回皇爷,秦王殿下与燕王殿下,已经是同吴王站在一块儿了。秦王和几位王爷们说,他不想让太子难做。因此,秦王他似乎是要起这个头。”

掐头去尾,毛镶只说了其中一部分。

此处,毛镶是有着私心的。

一来,他不能把朱允熥说的太过强势。

二来,让朱元璋知道,这是秦王自己想明白的。

如此一来,朱元璋、朱允熥、朱樉三人,都会高兴。三人高兴,何乐而不为呢。即便是后来查到了,也怪罪不到毛镶头上。

“呵呵,你别看老二平日里那个样子。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完全拎得住的。”

朱元璋果然高兴许多,“传旨,秦王起头的那天,把咱当年打仗时的那把宝剑,赏给他。再传示天下,以显秦王之义。”

第三百九十八章 风言风语

第398章 风言风语

这些风言风语,在群臣之中,早就已经是传开了。这一早的晨会,文官们显然要比武官们,活跃的多。

自打洪武十四年之后,文官们就颇受压制。

事事不顺意,而且还总是被武官们压上一头。这么多年过去了,文官们终于是可以扬眉吐气一回。

“唐大人。”

兵部尚书唐铎,貌若无事,走进奉天殿广场。他的耳边,尽是些窃窃私语。

对此,唐铎充耳不闻。

这些,与他无关,自己也管不着。

毕竟,嘴是长在别人身上的。

听到有人叫自己,唐铎动了动眼皮,回头去看。

眼前这位新任礼部尚书魏廷和,可谓是正得圣宠。原本只是钦天监的魏廷和,一夜之间,得了朱标赏识,成了六部之列。

算上排名,可谓是六部之首了。

对此人,唐铎颇为鄙夷,可该有的礼节,还是得有的,“魏大人。”

魏廷和笑吟吟的走到唐铎身边,放低声音,“唐大人,咱们到那边说话,太子他有口谕要给您。”

唐铎心头一跳,连忙站到一边。

“臣聆听圣喻。”

魏廷和拍了拍唐铎的肩膀,“唐大人,今日的朝会,会说些什么,您可比我要清楚。太子让我带话给您,今儿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人情可以承,有些人情,却不可以承。”

说是口谕,实际上却是点拨。

渐渐的,唐铎额头,渗出细汗来,听着魏廷和把话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