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131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这不废话嘛!对于夏国军来说,占据城池唯一的顾虑就是补给,只要补给充足,怕个鬼的明军围剿.

第179章 对外策略

  现在的情势就是,南路有郑芝龙率领的长江运输行能给占据洵阳的部队补给,东路还有钟斌的夏国运输行能送来物资,何况还有商盟成员的暗中资助?

  郑芝龙和联盟里的大多数人一样,还对大明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他们即使知道自己已经很强大了,但骨子里还是会认为大明也一样的强大。

  这些人里包括绝大多数民政司甚至军政司的官员、军官,但不包括科学院里的一部分人,特别是融入了夏国的外夷们。

  “一官,破城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容易不过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占了就走,特别是长江运输行,你的责任十分重大!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于我们来说,破城都不是目的,长时间占据才是根本!”

  “大哥,我明白,现在运输行又招收了近两万人丁,其中的壮丁我已经又组建了两个团,这些人经过半年的训练后随时都能支援洵阳。”

  面对直视自己的联盟首领、大兄樊哙,郑芝龙一个起立立正,挺着胸膛大声保证。

  “坐下,坐下,占据洵阳后需要的不是你这里能派兵支援,是物资,是粮秣、弹药,是你这边能源源不绝派出船只支援以及运回人丁。”

  两人是并排坐着的,中间只隔着一张小几,樊哙伸手拍着郑芝龙的手臂,示意他坐下说话。

  “大哥,一官拼死也会保证洵阳的后勤供应,明天我立即组织大家开会,讨论怎么保障运送物资以及运回人员的事情,绝对不会耽误联盟的大计!”

  四年多来,很多新鲜词汇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什么“物资、保障”之类的,大家都已经用的朗朗上口。

  这是多大的事情啊?联盟要在大明的腹地占据一块地盘,和现在运输行在大湖里面建设基地不同,这是明白着要跟大明对着干了。

  虽然明面上樊哙从来也没有说过图谋大明的话语,但联盟上下在私下里总会谈论这个问题,大明啊!自秦汉以来的夏国正朔,取国器这样的事情但凡是个夏国人想想就激动。

  “不用你拼命,只要全力尽心就好,我相信你能够做好这事,怎么样,有没有把握?”

  “必不辜负大哥所托!”

  郑芝龙也不知道为什么,樊哙就是不喜欢“大兄”这个称谓,历朝历代,兄长都是相对正式的称呼,大哥则是乡下或者市井间的叫法。

  但樊哙在联盟的威望实在太高,他喜欢的事情大家就不能辩驳,于是和李国助、于渊一样,郑芝龙也就喊他“大哥”了。

  现在的联盟里也不是铁板一块,原来海商集团里的老人们,因为樊哙这一连串的胜利,使他们原来的境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不要说参加过长崎会议的元老们了,就是新冒起的罗同安、郑芝龙,虽然大明督抚一级还接触不到。

  但他们控制区域里的大明州府官员们无不对他们唯唯诺诺,北直隶、山东、南直隶、浙江的海防道官员以及水师,见到罗同安哪个不是恭恭敬敬的做小心状。

  一个不如意,罗同安就帅兵上岸攻打一下州府,这谁受得了?先不说打得下打不下,就是破几个缙绅的寨子,他们就能撺掇御史给你定个海疆不靖的名头。

  这个名头一沾上,考绩自然就好不了。而郑芝龙这里也差不多,江汉流域附近的州府也不敢得罪他,万一他发狠搞个围攻府县什么的,地方不靖的名头同样讨不着好。

  随着樊哙到达九江,后续的人马也在迅速向九江集结,这段时间里,他就跟着郑芝龙在江汉流域视察。

  这是樊哙第一次深入大明腹地,福建、浙江、广东地区因为夏国联盟的强势改变,和大明其他地方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江西、湖广则还是大明统治下的标准状态,官府樊哙是不好去接触的,但缙绅就没那么多顾虑的。

  官面上小琉球国的国王是许心素,但夏国商盟的成员都知道,那个叫做夏国联盟的势力,真正的首领姓李。

  如今夏国的首领来访,这让湖广和江西的缙绅们喜出望外,他们平常都不知道怎么钻营才能见到这位“大财主”。

  王栋几乎是最后一批到达的人员,因为孟加拉地区不仅有葡萄牙势力,荷兰、英格兰都有商栈设置在那里。

  现在欧罗巴使节的信息还没有传回联盟,有些事情就不好做的太绝,几乎是樊哙和于渊一手调教出来的王栋在处理这些事情上就有了极大的话语权。

  林从安虽然也跟着学习过一段时间,但对于联盟的对外策略始终还是觉得有些拿捏不稳,这一次王栋又露了脸。

  胆大心细脸皮厚,说什么对外策略,其实樊哙也是个憨憨,但不妨碍他在另一个时空里了解到五大流氓的各种做派。

  胡萝卜加大棒,另一个时空老美一个著名的罗斯富提出的著名策略,而且大为成功。

  威慑、诱骗加大棒,洞乌(缅甸)不过是个半集权化的原始国家,甚至说他是个国家都抬举了。

  林从安总算是深刻理解了什么叫胆大、心细、不要脸……不,脸皮厚。

  五团带着奢安两家,一路南下攻城拔寨时就不断胁迫那些被征服的领主向各方邀请。

  到了洞乌都城的时候,已经有二十多个大小领小主收到邀请来到了洞乌国都。

  说是国都,林从安觉得就是个笑话,木栅栏加一点夯土就能叫做城墙!在城内外洞乌各方领主的共同见证下,五团炮兵只用了四轮炮火就彻底摧毁了洞乌国都东吁城的城防。

  说起来洞乌国在明初时还是大明的属国,要定期朝贡,并且要听从大明的节制,可万历三大征耗尽了国力之后,洞乌反倒强大了。

  万历末期,他们不断向云南发动进攻,云南边疆的土司们抵挡不住,可向大明求援时却没有得到回应,许多原属大明的土司被并入了洞乌。

  这次夏国出兵,洞乌北部和云南接壤的土司们不但没有做抵抗,甚至大多都做了带路党.

第180章 辉煌的战果

  要不是因为他们带路,林从安现在都对穿越丛林而感到后怕。根据土司们的情报,林从安还在犹豫怎么应付洞乌的土司,可王栋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顾虑。

  “凡不说夏国语不习夏国文的皆为异类,当为奴役”。

  这还不算,凡是接受这项规定,并且切实在领地里推行这项规定的领主,有权力得到夏国支持向不执行规定的领主发起征服,获得的土地、人口由参与者均分。

  洞乌和云南相邻的土司大半都是原来大明的土司,知道这样的规定后哇哇的叫着就开始联手发起了征服。

  这些土司激动了,奢崇明、安邦彦带着的队伍也同样激动了,没用两个月,洞乌就打成了一片。

  谁也不知道那些挨打的领主们到底同不同意夏国的规定,甚至知不知道都还两说,但就这样被大明前土司带着奢安的兵马打了上来。

  短短四个月时间,洞乌就被打了个天翻地覆。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前土司之间,前土司和奢安两家之间,甚至奢安两家之间都因为土地、人口的分配起了纷争。

  夏国战士立刻就从运动员变成了裁判员,林从安于是忙着派兵四处“裁决”。

  其实土司们一直都有不满,因为夏国的规矩凡是能流利说夏国语、习夏国文的一律不许为奴,可土司们靠的就是世代奴役土民以盘剥生利。

  土民们一旦变成自由民,这以后他们还怎么享受好日子?

  洞乌什么多?翡翠、宝石。

  土地的利益不能分享,但矿山可以啊!林从安一边狠狠的“裁决”了三个不服命令的前土司,一边就开始划分矿山。

  这时候前土司们才猛然醒悟,新来的这家伙咱们打不过的,惹恼了人家一股脑能把人打进土里埋了,好吧,那就照人家说的办!

  纷争了一段时间的洞乌迅速就平静了下来,五团刚刚打进孟加拉,王栋的调令就来了。

  说实话林从安很羡慕王栋,调令里虽然没有说明往哪里调,去做什么?但来传令人告诉他,王栋是总督急调的。

  除了王栋被征调,其他各团也有不少精锐被同时征调,这就让林从安更羡慕了,可也说不出来什么。

  本来他现在还是陆军里被羡慕的人,第一次独立领军就打出了辉煌的战果,战胜都不算什么稀奇事,关键西南局面因为他的处理现在全面打开了。

  安位还是贵州土司,而罗乾象已经被任命为了永宁总兵,最神奇的还是林兆鼎,云贵总督!

  虽然事前已经得到了消息,据说旨意到达昆明的时候林兆鼎还是嚎啕大哭了一场。来云南宣旨的队伍可不仅仅只为了他而来,还有任命新的黔国公。

  早得到消息的林兆鼎也没闲着,新任黔国公可是在他的支持下才上的台,嫡支沐家的财物被奢崇明带着土兵一抢而空。

  不仅如此,连田契也一并烧掉了,云南巡抚衙门,昆明府府衙各县衙里的文书、信件也统统消失不见。

  这样也就是说,不论谁当上了新的黔国公,除了皇帝御赐的土地、俸禄,黔国公现在基本是个“穷光蛋”。

  沐家二百年积蓄的土地、买卖和各种地契、文牒全部消失,而他们能不能拿回产业或者拿回一部分产业全得看新任总督的脸色。

  宣旨的队伍里除了太监,还有礼部、吏部等各级官员,因为按照大明的礼制,从三品以上的大员任职之前应该要去陛见。

  但是鉴于云贵初定,往来京师一趟就算加紧也至少也半年,因此皇帝特意免了林兆鼎的陛见程序,指派了以太监为首,礼部、吏部代为陛见。

  程序完成后,一位礼部官员专门送了一封信给他,打开一看,是当朝礼部尚书周延儒的来信。

  周延儒可不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人,况且推举林兆鼎上台也不仅仅是做好事,还牵扯到利益关系。

  给林兆鼎的书信里,他先回顾了一下往昔岁月,比如当年鸿胪传宴的盛景,又感叹了一番座师叶向高的风骨。

  接着又叙说了几位显赫同年的事迹,然后话锋一转提到了和福健李某情谊。

  有些事情可不是能够乱说的,堂堂当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跟个福健副将有情谊,这事要是传出去就是丑闻。

  但和福健李某有交情那就不同了,福健得有多少个李某?

  林兆鼎看到周延儒在信里提到“福健李某”时就全部明白了,他之前得到的消息很模糊,据说朝堂廷推时礼部、户部、兵部尚书同时举荐他。

  要知道在大明做官首要的不是才能,哪个进士手中都有一本英雄谱,同乡、同年、同师,这些关系必须要搞的清清楚楚。

  不然哪天一封书信,一张拜帖送到手上,要是因为搞不清楚关系而处理不当,这事可比粮税交不齐还大。

  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轻则得罪人,重的搞不好会在圈子里留下个狂悖的名声。

  要说为什么科举制度下容易出权倾朝野的权臣,就拿叶向高举例,因为万历皇帝懒政,他曾被迫独掌内阁将近二十年。

  大明礼制,科举三年一次,因为内阁只有叶向高一人,他就至少做了六次万历末期的主考官。

  大明一次科举要点三百余名进士,六次下来就是二千多进士,进士及第起步就是七品文官,绝大多数还都要授予实职。

  明朝是夏国历代官员最少的朝代,全国官员加起来多在两万至三万名之间。

  叶向高只靠六次科举几乎就成为了大明十分之一官员的座师,如果再加上他自己以及弟子们的同年、同乡,这样算下来下几乎一大半的大明官员都能跟他扯上关系。

  而夏国历朝历代的年轻翰林都被称作前程远大,为什么?老师还在朝堂里掌权,自己又能经常和皇帝接触,只要不出什么特别的意外,一般最终进位从三品不是什么问题。

  林兆鼎得知消息后对于兵部推举自己还稍能理解,毕竟在没有宣旨前自己还归兵部管着,买这么一份人情可得一辈子记得.

第181章 崛起

  可礼部和户部的举荐他就不懂了,周延儒虽然是同年,可林兆鼎的身份和他差的太远,要是有点什么小纷争,腆着同年的情谊去求告一下是可以的。

  但进位总督这样的大事,周延儒为什么会帮自己说话他就完全搞不懂了,况且在这之前林兆鼎可是半分都没敢想过这事。

  “福健李某”四个字一进入他的眼里,所有的一切豁然开朗,送到手里的军功,那个福健游击林正亭的“消失”,以及后来的一营兵马。

  虽然后来交给他的兵马不是福健来的,但是他们的兵甲做派却和福健来的并无两样。

  林兆鼎开始实在是不明白福健副将要做什么?要说心怀不轨吧,报功文书里坚决不允许提及福健兵马的功劳,不仅如此,那支兵马后来连影子都不见了。

  最终的报功文书里,福健兵马在追剿奢安残余时全军尽墨,只逃回了几个残兵。

  云贵平定,朝廷里跟本就没人在意福健兵马的下落,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兵马还是“尽墨”好,因为不论怎么说,那都是一群不尊号令的武夫。

  后来的事情林兆鼎也越发的看不懂了,黔国公府的土地除了御赐的那些,其他现在都算作了无主之地,这可是万顷良田啊!几乎遍布云贵。

  本来他以为福健李某会对这些田地有要求,要求就真的有,是要他把土地分给破家无产的贫民。

  分地还就算了,反正不仅黔国公家里的田地,云南除了西边一些土司,其他地方的大土司大半都被奢安残部打垮、打残,富余出来的田地也很不少。

  因为手握强兵,现在云贵的土司都要巴结林兆鼎,小土司们眼馋已经残破了的前大土司们的土地、人口。

  大土司们则希望林兆鼎能保护他们,当然,还活着的大土司也不过三家,要知道以前服从国公府的可有十五家大土司。

  国公府的田地,在任命没有下达之前他是不敢动的,因为那是未来督抚们的“奖赏”,可土司们的田地就不同了,云贵的无地百姓太多了,又加上奢安两家的血洗。

  可以说此时云贵的旧格局已经完全被打破,现在谁想要在云贵崛起没有林兆鼎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新来的“福健”兵马,在林兆鼎的报告文书里是他在剿灭奢安叛乱的过程中招收、编练的,谁也拿不走他“手里”的这营兵马。

  要是在大明腹地,谁要是掌握了这么一支强军,那就离大祸事不远了,可这里是西南边陲,现在朝廷就得指着手握这么一支强军的人。

  暗地里争权夺利可以,但谁也不敢真的把林兆鼎和这支强军硬生生的掰开,光是奢安两家就让大明七年不得安生,要是这支兵马因为不满而作乱了,这后果谁承受的起?

  后面来到西南的除了“福健”兵马,还有几百号年轻人和大量的物资,据说来的都是种田的好手。

  其中有种粮的,种树的,还有种烟叶的,种粮、种烟叶的林兆鼎还能理解,福健来的人说他们带来的都是优质粮种。

  身为福健人的他也知道烟草,可种树是要干什么?来人告诉他,这种树上的东西可以治好“打摆子病”。

  这就了不得了,打摆子病(疟疾)在大明几乎算得上绝症,要真是这样就真的要发大财了。

  容不得林兆鼎不信,云贵得疟疾人非常多,他亲眼见证了几个打摆子病人在喝了几副汤药以后痊愈了。

  福健来人还带来不少稀奇古怪的物事,什么番薯、玉米、辣椒,总之都是林兆鼎以前听也没听过的东西。

  可随着他对福健李某和这些新东西的逐步了解,他自己解释了福健李某为什么会有这么些强悍兵马的原因。

  海上大豪,富可敌国,又掌握了这么多可以生财的路子,不养些强悍的兵马,早就被人割成片吞了。

  逻辑自洽以后的林兆鼎安心多了,不就是要扶持自己保护他们的财路吗?从二品的总督当上了,一路跟着进剿奢安残部财也发的不少。

  云贵的田地福健李某一分不取,但是出产却全部要由福健支配,林兆鼎就是要保护这些出产的归属,获利当然也有他一份。

  有什么不好呢?好的很啊!

  崇祯二年四月底,紧急抽调的两千余人的部队终于在鄱阳湖莲湖岛上汇合。

  即使四处征调,但还是没有做到全军官团,一些表现一向优秀的士兵也被征调了过来。

  经过十天的整编,一支和现有夏国陆军编制完全不同的部队被组建了起来。

  二千四百余人还是号称一个团,共计包含五个营,其中三个步兵营,一个炮营,一个骑兵营,团部还直属两个掷弹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