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275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他现在还没来得及摸清周室的家底,可负债累累是可以确定的,以往周室的官员俸禄便是由两个周公和刘、单、颜等士卿提供。

  匠吏士兵都由他这样的以职代赋人员充当,何曾发过一分一毫的俸禄。

  想了想,他只好据实以告:“俸禄嘛,暂时没有,日后再议;封地就不用了吧,周地的情况你又不是不了解,就算真划块地给你,又有什么用呢?

  官职倒无所谓了,就职同下大夫吧!”

  听到待遇这么差,泰杉气得直哼哼,闷声闷气道:“哪有这样的执政,如此亏待下属,你那个职同下大夫,我看也是虚的。”

  “不干就走开。”高式子拉了一把泰杉,径身上前。从宫门口得知消息到现在,他早就心念百转,憋了不少话要说了。

  “谁说我不干!”泰杉拧着脖子,晃着手在高式子背后做了几下打人的样子,嘀咕道:“怎么也是个下大夫啊,傻子才不干呢。

  再说了,我跟朱樉子什么交情,能不帮着吗?老是仗着自己能打就动手动脚,像个贵族的样子吗?还子呢,呸!”

  高式子才不理会泰杉,向朱樉一揖之后,颇有些期待地说:“朱樉子,你既采纳了儒、道、农三家之说,能否再以墨家之说治理周政?”

  在他看来,朱樉之前向三个老师问政的举动尊师的意味反而更大一些,但以他对朱樉的了解,也绝不会虚伪应付。

  对高官厚爵高式子并没有什么兴趣,否则他就不会主动辞去因果卿士的职位,甘心当一个普通工匠了。

  墨家这些年处处碰壁,政治主张不断受到抨击和冷落,身为矩子的墨子也是心灰意冷,隐居山野,再不复当初之雄心勃勃。

  像高式子这样仍不死心的弟子们散落各国,其实主要目的便是寻找能够实现墨家主张的地方,不愿当世显学之一的墨家就此沦落。

  之所以向朱樉提出这样的要求,高式子也是经过再三考虑的。

  他随着朱樉治理村庄数月,深知朱樉并不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所做所为更暗合墨家兼爱主张。

  若朱樉只是一个普通小吏,他也只好将这点心思永远埋藏在心底了,但偏偏阴差阳错之下,朱樉竟然成了周王室的天官冢宰。

  虽然周王室确实太弱了,弱到各家各派从未将游说的对象定在周王室身上,即使最落魄的农家,若不是遇上朱樉,也只会把周王室当作一个路过之地。

  可墨家现在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

  各国变法图强之后,新一轮的战争将不再有墨家的一席之地之,若真有一国扫灭各国一统天下,那墨家更会被置于边缘。

  以高式子的明睿和洞察,早就看到了墨家所存在的危机,更不忍墨家之说来不及验证便消亡,如今有这么一个可以说得上是最后唯一的机会,他哪里愿意放过。

  “行啊!”朱樉果断点头。

  墨子可在后世有着“科圣”的美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说他对这个时代的诸子哪个最感兴趣,毫无疑问就是墨家的当家人了。

  即使是在阅历渐增,对天下大势和各家学说有了一定了解后,他对墨子的神往也没有丝毫减弱,更因高式子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现而愈加敬佩。

  见朱樉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高式子反而显得有些迟疑,再度确认:“朱樉子当真愿意以我墨家之说治理周地?”

  糊弄泰杉很容易,但对高式子朱樉却不敢敷衍了,考虑了一下才道:“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同尚贤,非命,敢不谨守之。”

  朱樉故意漏掉了天志、明鬼和非乐,前两者和他素来的认知不太相符,所以暂时持保留态度。至于非乐,姬研可是个乐痴,讲非乐那不是要命吗?

  高式子显然也明白了朱樉用意,也就是对于墨家主张用一部分,而非全盘接受。“如此,容我向矩子禀报。”

  能够接纳大部分的墨家主张,这已经让高式子有些激动了,忍不住想让自己的老师尽快得知这个消息。

  朱樉却有些得寸进尺:“我非常希望墨子大师能莅临洛邑,让我有机会聆听教诲。”

  洛邑现在真正能够靠学说称“子”也就两人,老子和许子,两人给他的触动已经相当震憾。

  之前他便想着在让村民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后,首先要做的便是自去追逐那些“子”们的风采.

第569章 技艺极为高超

  现在这一念头恐怕只能往后推迟了,要完成眼前这个“项目”,显然不是两三年可以办到的。既然自己分身乏术,能够邀请一些“子”到周地来,无疑是个两全齐美的好事。

  至于用墨家之说治国,对他来说完全没有什么障碍,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只要对于解决问题有用,拿来用就是了。

  墨家学说本来就有不少合他的胃口,答应高式子又何妨,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制定出完整的方案,但不会局限于一家自是必然,若是按他的性子,诸子百家全来洛邑他都不会嫌弃。

  “我会向矩子说明这个要求的。”高式子何尝不希望跟随在墨子身边,当然满口答应。

  朱樉再对高式子一礼,郑重发出邀请:“如此,请高式兄出任石匠协会会长,万望勿辞。”

  高式子木匠手艺略逊泰杉一筹,但他最初的本业却是石匠,不然你以为他本名为什么叫高式,当然是石匠方面技艺极为高超。

  事实上当时的工匠们,特别是民间的自由工匠,大多身兼多种技艺,而他们的名字大多与其技艺有关。

  高式子点了点头,施礼回座。泰杉似乎还想说什么,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坐在那里发起呆来。

  随后,朱樉对其他诸人也有着相应安排。

  刻出任印刷协会会长,连出任纺织协会会长,槽出任畜牧协会会长,水坝管理中被朱樉挖掘到的南出任水利建设协会会长,弟弟林出任造纸协会会长。

  再加上方一志、老聃和值守宫禁的清,朱樉的执政团队便初具雏形了。

  当然,这只是临时的,朱樉完全是因人设岗,将周公旦苦心建立的那整套完备的官吏构架抛在了一边。

  之前他也确实考虑过什么三省六部甚至现代国家的架构来用,可想想还是放弃了。经过于芫的“补课”,他已经明白了最好和最合适的区别。

  即使经过历史证明的一些制度,也不是拿来就可以用那么简单的。

  至于《周礼》中的那套又或是全盘“韩化”、“魏化”,那就更不可取了。国情完全不同,绝不可能简单借鉴就能达成效果了。

  最终还是老聃那句随心而为给他启发,为什么一定要套用别人的制度呢?自己手里就这么点人手,因人设岗,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效应它不香吗?

  正因如此,他自然也就没用什么尚书、部长之类的称号了,每个“大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各行业的运作,干脆就用了协会这个名头。

  除了草定了一堆会长外,他又建立了核算小组,一众会长皆为主要成员,自己出任组长,以此来做为整个周地的“中央数据处理中心”。

  一个中心,多个支点,这个貌似“学生会”的模式,反而让他生出一丝亲切感。

  一下子有了职同下大夫的“官位”,虽然这些官位的名称与他们认知迥然不同,众人却仍如坠梦中,喜不自胜。

  即使朱樉已经表示,这些官位目前既无封地,也无俸禄,连官衙、属从也没,却仍让大家产生无尽遐想。

  周室落魄太久了,不要说他们这些平民,奢豪的贵族生活对很多中小贵族来说也只存在于老辈的传说之中。

  高式子毕竟是做过卿士的人,虽然只是小小的因果,但多少有些经验,依然保持着冷静。见朱樉已经分派完了职位便道:“纲举目张,请朱樉子明示执政纲要。”

  从上午接受天官冢宰的任命到现在也不过半天时间,朱樉也就来得及考虑在自己熟悉的名单里挑选合适的人来组建自己的团队。

  连后续要做些什么也只有些初步的想法,哪来什么执政纲要。

  自己没有,还可以借鉴嘛。各国变法朱樉也只是道听途说,真正确切熟悉的也就只有身兼亚加达国相与上将军的于芫了。

  于芫对他可以说事无巨细毫无保留,之前他也只是听听而已,没想居然这么快就能派上用场。

  那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呢?

  仔细盘点了一番,朱樉才发现自己竟然一点也偷不到懒。

  最熟悉的亚加达是从打击豪强贵族,加强集权开始的,周地目前已经没有贵族可以让自己开刀了。

  当世最强的齐、魏两国都从“官山海”,集中国家财力后开始变法,这一点周地也不具备。

  最穷的大明朝似乎可以借鉴,先是垦草令,接着一条一条法令开始革除旧弊,可自从看到偃师及远郊的周人石耕火种的样子后,他并不觉得大力垦荒能起多大作用。

  尚京的胡服骑射,嗯,直接不用考虑了。

  看到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特别是高式子和许星的满心期待,朱樉不由有些发慌:自己要是随意故诌,其他人或许还不明就里,却绝无法过得了这二人那关。

  甚至会引得他们心生鄙夷。毕竟这二人都不媚权贵只重才学之人,否则也不会有这数月相助。

道、法、儒、墨、农……朱樉飞速回忆着自己对这几家的认识,每一家都有不少振聋发聩的金句流传,让他说上几句也不成问题,可用来做自己执政之纲,似乎又都不全面。

  左右为难了好一会儿,朱樉突然明悟过来,来到这个时代快一年,耳濡目染之下,自己也沾染不少属于这个时代的习气。

  随心而为,自己本来是想做个理工科的科研工作者啊,响亮的口号根本不应该成为自己的阻碍才对。

  “我的执政纲要就是……”朱樉一一迎上众人的眼神,终于下定了决心:“吃!穿!住!行!”

  众人绝倒。

  颁布了自己“空前绝后”的执政纲要之后,朱樉留下泰杉和许星师徒继续主持即将到来的秋收。

  自己则带着其他人连夜赶回洛邑,接收各部门并清点可用的资源,完善原始数据以决定后续的诸多事务。

  一夜无眠,第二天一大早,朱樉的新“内阁”正准备展开首日工作便遇上了难题:进不了王宫的大门.

第570章 没有希望了

  讨债的商人们之前听说天子准备托国,一切债务将由两位周公代为偿还,本已经准备散去。两个周公国虽然只是芝麻小国,可要偿还他们这点债务应该还不成问题。

  等了几天之后,天子与周公之间讨价还价的传闻为他们添了不少笑谈之资,紧接着却突然传来天子不托国了,转而任命一个小吏为冢宰的消息。

  这下子他们可不干了。

  一个小吏,哪来资本偿还他们的债务呢?眼看周王室越来越不行了,这些债要是再不收回来,恐怕就没有希望了。

  朱樉一天没闲着,商人们也不安生,聚集起来一合计,又来把门堵上了,他们倒不为难其他人,专门等着新执政来解决问题。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即使是天下共主也不能豁免,更何况这些商人基本还是亚普权贵的家臣,衰落的周室哪里惹得起。

  幸好朱樉花钱大手大脚,这几个月着实照顾了他们不少生意生,在知道是朱樉为执政后,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

  稍作交涉后,朱樉只好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拿出五百金,暂时安抚住众人,并约定三日后统一对欠债进行登记,保证日后会逐步还清欠债之后,总算让宫门口恢复了宁静。

  朱樉出任冢宰的消息显然已经昭告“天下”,也就是洛邑王城,但各个部门的接收却并不顺畅。并不是有人敢抗拒天子诏令,而是根本没多少人“上班”。

  由于刘、单二氏离国,两个周公听说天子不托国了,这些人支援的家臣自然也就没来了,各部门的负责官员竟为之一空。

  其他的小吏、工匠和禁军也有不少趁着商人堵宫门带来的混乱,学着朱樉之前那样翘班回家了。整个王城中仍然坚守岗位的尚不足三成,主要还是那些负责王室成员生活的人员。

  没有办法,朱樉只好让清从禁军中挑些人手,将各处的名册、典籍全部搬到藏室,进行先期初步的盘点。

  本来他还想通知所有人回来上班,以便清查人数,可想到许星“不误农时”的告诫,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留下必要的人手之后。

  干脆把其他人也一并放了大假,顺便也让他们通知那些翘班的安心秋收,等秋收完后再回来报到。

  原本就很安静的王宫一下子就更为冷清了,除了姬研的居所和藏室外,其他地方连人影都看不到一个。

  安排好这一切后,朱樉立即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分类、统计、造册一项项都离不开他,虽然刻、连、槽在他刻意培养上已经熟悉了这方面的事务。

  但互助会社的规模显然无法与整个周地相比,治村和治国更有着巨大的差别,虽然这个国已经小得不能再小。

  经过三天夜以继日的忙碌下来,朱樉的清点工作总算告一段落,可他却并没有丝毫的喜悦。

  以前只是从表面看到周王室的衰弱不堪,等到他拿到第一份整理好的清单之后,心情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

  最为头疼的就是巨大的债务。

  听到朱樉这个新任执政要登记周王室的欠债并逐步偿还,不仅亚普商人,其他那些早已放弃的人也抱着一丝希望闻讯而来。

  仅仅亚普留在周地这五家商铺,周王室的欠债便达到近万金,再加上其他那些小商贩,数额更冲上了一万五千多金。

  而且听说还有不少债主正在赶来的路上,虽然每个债主的数额不大,可抵不住数量多啊。

  最终数字如果能在两万金内,朱樉便要谢天谢地了。

  这还只是商人,贵族才是周王室借债的主要来源。

  已经离国的刘、单二氏估计也没脸回来要债,可瓜分周王室美梦被打破的两个周公就不客气了,不仅让人赶着车将他们的借据送来,就是其下的家臣们也一个不落。

  朱樉开始还以为他们是报复,可这些借据无一例外,都能在之前为天子当家的颜氏所记录的帐册中找到。

  不得不说,颜氏这个管家还是当得非常尽责、出色的,各类典册都做得非常详尽,事无巨细都一一记录在案。

  这让朱樉无话可说,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两周公一系的债务直达八万多金。

  倒是颜氏这个数代替天子管家的家族对周室仍然忠心耿耿,没有来登记任何债务,不过从其盛衰演变来看,只怕为周王室付出的也不在少数。

  十万金的巨额债务压得朱樉有些喘不过气来,在他之前的印象里,千金之资已经算是个富翁了,足以让一家人过上一生都衣食无忧的生活。

  他自己前前后后得到三千金,虽然被他毫无节制地花掉不少,剩下的仍然是一个普通人辛劳一生也难以企及的数额,可与周王室的欠债一比,简直不值一提。

  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姬研会有托国之举了,整个周地的产出全部用来还债,只怕也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还得清,堂堂天下共主落到这个地步,确实令人感到无比绝望。

  不仅数量巨大,这些欠单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小到油盐柴米,大到战车武器,几乎无所不包,西周公甚至还有一道上上代周王向他借兵的依据。

  表示那次用兵虽然并没有发生战斗,但所耗的军饷粮草全是他垫付,仅这一项便达到了五千金,果然还是打仗最花钱。

  最早的欠单甚至快有一百年了,真不知道周王室这些年是怎么过日子的,朱樉更是无比同情身为管家的颜氏。

  虽然朱樉并未承诺多久能还清,但局面总算稍稍平稳下来。毕竟以往周王室借人东西,可从来没有表示过要还的,能拖就拖,能赖就赖。

  朱樉这个新执政明确表示要逐步还清欠债,总比原来天子躲在高台一声不吭要好些。

  打听到大致的数额后,东周公和西周公也安生了不少。

  最初他们当然对姬研出尔反尔非常不满,甚至一度想要联手强行废除朱樉这个立足未稳的执政。

  可不算不知道,周王室历年来竟然欠自己这么多钱,两个小公国情况虽要比周王室好那么一点,可也就只是能勉强维持体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