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282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当然,也不排除社正在其中弄虚作假,只是现在这个局面下,社正全部出自朱樉任命,社员又被打乱组合,情况并不凸现。

  相比于各国,朱樉目前所进行的公有化,从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国君有化,而国府有化。

  天子仍然托国了,只不过把对象由东西周公变成朱樉主导的国府,只保留名义上的权力。只有这样,那些在朱樉任务列表中已逐渐成型的种种举措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这些东西朱樉倒没有必要向柳伯解释,好生鼓励、安抚一番之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第一轮的巡视。

  相对而言,大多数周人并没有柳伯那样的负担,是不是天子领地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关键是从各方证实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他们的士气:这一季冬小麦不用上缴一粒,全部归自己所有。

  社正讲的三三三一制很多人并没完全明白,但打听过第一个互助会社在这一版本的分配制度下的收益后,每一个人都对明年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哪怕只能达到其一半收成,以后都可以敞开肚皮吃个饱了。

  看到眼前火热的劳动场景,朱樉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民众的热情。

  吃饱饭的诱惑在困顿已久的周人心中竟有如此大的力量,除了那些被他抽出来进行其他生产人之外,几乎所有人,不论老幼都参加了这场垦荒运动。

  之前由于错过了收获时间,朱樉干脆将天子直属领地里种的粟“承包”给了国人:谁收归谁,只需要将收到的一成交给国府即可。

  虽然这些上等田地里的庄稼长得实在不怎么样,却多少能缓解国人的窘况,同时也稍稍补充了王室不多的存粮。

  实打实装进口袋的粟米无疑极大地鼓舞民众。

  此刻城外的田野里,成年男子和妇女是劳动主力,他们手持分到的各式工具将密密实实的荒草和稀稀拉拉的粟茬割掉,打捆堆成一座座小山。

  推着独轮车的老汉和少年排着队列而来,将其一捆捆的放在车上,随即朝着各自的目的地赶去。

  每隔数百步便有一名农家弟子指挥着数人建设堆肥场,部分荒草则被集中起来,烧制成草木灰以用作冬小麦的底肥。

  为了尽可能的多种点冬小麦,朱樉事前已经一再强调广种薄收,以面积换产量。

  可这些主要来自最初互助会社的新社正们,在农家的熏陶下,对使用肥料有着极深极的执念,之前从农家那里学到的各种耕种手段被他们奉为真理,丝毫不能删减。

  平坦的土地逐渐露出真容,水楠主持的水利速成班的学员们也登场了。

  与其他人相比,他们无疑拥有着这场开荒运动最为“精锐”的的阵容,不仅工具崭新统一,人员组成更集中了各社最为精壮的部分。当然,他们负责的事务也最为繁重:建渠。

  洛邑周围几乎都是冲积平原,现在已经来不及在四周建设水坝了,朱樉只能将取水点放在临近的洛河、涧河身上。

  要将河水输送到所有开垦出来的土地上,引水渠必然要高出地面,简单的挖条沟是行不通的。

  在朱樉的建议下,水楠最终敲定的建渠方案便是垒土为渠基,再以石块、水泥来构筑渠道。

  为了让渠基不易坍塌,只能加宽基面,使得整个工程量大为增加,为了保证第一轮的越冬水能够按时浇上。

  朱樉只能给予特别关注,不仅加紧改良了系列用于建渠的工具,各部争抢的马车和新式独轮车也优先调配给水楠使用。

  看到朱樉的身影,水楠立即迎了上来,没一句客套,直接就是抱怨:“冢宰,水泥,水泥,你一定要保证烧出来的水泥优先配给我们,要是再浪费,这渠真没法修了。”

  御前政会上,朱樉将自己定位为服务者,专门负责居中协调和解决各部面临的困难,其后他也是这样做的。日子一长,大家便习惯了一见朱樉就伸手摆困难、提要求。

  “好好好,我已经让高式子带人扩建水泥坊,很快水泥的生产量就会扩大五倍以上。”朱樉看了一眼旁边脸色不快的陈鑫,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水楠的要求。

  水泥一直是紧缺货,幸好最近发现了一处储量相当丰富的泥灰岩床,可以不用掺入粘土,直接烧制成水泥。

  这一发现大大缓解了水泥产能过低的压力,即便不用增加人力,也可以扩大数倍产能。

  陈相拉了拉陈鑫,后者却还是没忍住,大声反驳道:“那怎么能够说是浪费呢?肥不重要吗?

  现在才建了一百个公用粪坑,七千户人用,怎么说也得再建五百个。别拉我,整个洛邑城最脏最臭的活都是我们农资协会干了,还说我们浪费,今天我就和他论论理。”

  接下农资协会会长的职务后,陈鑫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有足够的肥料用于耕种,所以当朱樉一表示要将所有人迁回洛邑城时。

  他便将主意打在了这几万人身上:这可是几万运转不休的造粪机啊。

  虽然各种荒草、秸秆都能够沤制肥料,但效果到底还是比不上人畜粪便,在这方面颇有心得的陈鑫早已深有体会。

  以前村子小,周围都是荒山野岭,草木资源极大丰富的时候,他仍不辞辛劳收集马粪和各家各户的人粪尿研究如何才能让其发挥最大肥效。

  之前还只是兴趣所需,现在一下子要保证这么大面积的肥料供应,他便不得不把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所以朱樉的搬迁活动一启动,陈鑫便开始在洛邑城兴起了建厕运动:这数以万计的”造粪机“可不能浪费了.

第588章 专门的垃圾场

  相比于同期的其他文明,华夏文明在卫生习惯上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家家户户一般都建有简易的旱厕,贵族更是用专门的工具将粪便垃圾运到城外丢弃。

  虽然如此,对环境的破坏仍然很大,特别是地下水更会在长期的渗透作用下受到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期的时候,各国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开展“搬城”活动,把城市搬到另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地方,越是人口密集的城市,这种搬城活动的频率便越高。

  只有那些建在河边,能够利用流水带走产生的垃圾的城市可以减缓这一频率。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前,污染源并不多,对环境的污染能力也比较弱,所以问题倒也不大。

  陈鑫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环保,这个时代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意识。

  在稍稍在心里盘算了下朱樉的开荒规模后,他立即被那个模糊而庞大的数字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些耕马就算专门用来产粪也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将一切可用来沤治肥料的东西收集起来,他破天荒的决定用水泥来构筑公共厕所以收集人畜粪尿。

  要求朱樉以政令的形式要求所有人必须在指定地点排泄或是用专用工具将收集到的粪便倾倒到指定地点。所有的公共厕所旁边还有专门的垃圾场,专门收集居民的生活垃圾。

  为了防止“漏网之肥”,农家还组织了一批少年巡查队,专门纠察随地大小便等浪费肥源的行为。不管是谁,一但被逮到,都要受到至少一天的相关劳役处罚。

  无意中,系统化的环卫体系首先在洛邑确立了,虽然只是初具雏形,但却令洛邑的卫生状况独树一帜。

  朱樉当然明白其中好处,立即大开方便之门,对陈鑫简直是有求必应,特别是建筑用的水泥,更是大量供其使用。

  等到各个协会需要用到水泥时,才发现原本的存货已被一扫而空,这便是水楠指其责浪费的来由。

  作为互助会社的“老人”,水楠当然知道肥料的重要性,转而将矛头指向朱樉:“离浇越冬水最多还有两个月。

  我先把渠基和石料准备好,到时要是因为水泥供应不上误了浇水,责任可得由你来担。

  而且人手也太不够了,这渠也不能随便糊弄,怎么说也要能畅行几十年不出问题才行,冢宰……”

  朱樉还能说什么,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水楠的责问。谁叫他事事务求极致,一定要让灌溉系统像毛细血管那样遍布到所有田地之中。

  岂止是这工程浩大的水渠系统,所有人搬到洛邑之后,各项原本几乎为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他脑子里排着队等着实施。

  人力资源相比之下丰富了不少,可需要做的事同样无数倍的增加,人力物力的增涨速度仍然相形见绌。

  好不容易找了个借口摆脱水楠的纠缠,还没走多远,泰杉又找上来了:“朱樉,朱樉,别假装没听到,你光知道给事,说好的国府提供支持呢?”

  朱樉现在已经有些怕各个会长找自己了,无一例外,全都是伸手向他要人、要物资的。

  逃避也不是办法,更何况这也是他本就期待的方向,只好停下来,主动问道:“泰杉兄,水车的事你还不用着急,等渠快建好了再做也不迟。以你的才华,一百架水车用不了几天的。”

  “你还好意思提水车,害得我昨晚一夜没睡着。”泰杉气鼓鼓地道:“你的草图也太草了吧,害我琢磨了整晚才设计好细节。”

  “我就知道这个难不到你。”朱樉毫不吝啬地奉上赞扬,随即抛出一个更大的甜头:“以后这水车制好了,就以泰杉车命名。

  我们沿着洛水摆上几百架,每一个从这里经过的人都会知道如此神奇之物出自你泰杉兄之手。”

  泰杉吞了吞口水,脑子里不由浮现出朱樉描述的盛况,嘴上倒也不客气:“那是当然,就你那个什么都不像的破图。关键的东西都是我一个人弄的,命名权自然就该是我的了。

  不过说实在的,你设计这个……我设计的水车确实好用,不用人力,就靠河水流转之力就能把水日夜不停地送到高处。

  多的不说,一辆供上几百亩地轻而易举。这个应该算是我的贡献吧,到时多收了粮,你是不是该给我涨涨俸禄?”

  几乎每次碰上泰杉都会提及俸禄的事,朱樉也一如既往地开出白条:“必须的,泰杉兄劳苦功高,木匠协会这段时间的贡献有目共睹,等咱有了钱,一定把俸禄补上!”

  “算你识相。”泰杉送上白眼,随即挠着脑袋嘀咕:“咦,我刚才想说什么来着,被你这一岔,怎么想不起了?”

  “泰杉兄慢慢想,想到了再告诉我,我还有事,先走了。”朱樉猜都猜得到泰杉想要说什么,偏偏这些他现在也没办法,只好落荒而逃。

  “等等!”朱樉骑着马已经奔出老远,泰杉终于想起自己找他的目的:“你这家伙,答应我的一百木匠差一半就不说了,八百学徒未免就差太多了吧!

  你要是再不给我补齐,我可不干活了!”

  在朱樉这个中央处理器的高速运转下,大开荒已经进行了十天,一切终于步入正轨,开始在各会长、社正的管理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好不容易得闲,朱樉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他现在正无比想念生死未卜的吕布威。

  周地目前的发展其实还要好于他的预期,可随着开荒面积越来越大,摆在他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互助会社的时候,耕马是绰绰有余的,不仅能胜任整个会社的耕种需求,还有空余调派给几个老师代步。

  可现在所有代步的马都交出去了,仍然只是杯水车薪,连满足运输都远远不够,更不要提为这数十万亩田地提供畜力。

  没有足够的畜力,已经得到验证的“三夫模式”就无法实施,又得回到人力拉犁来耕种的状态,这未免太不专业了!.

第589章 负责管理

  陈相与水楠之间已经数次为抢夺马匹使用权而闹到他这里了,凑热闹的还有高式子、泰杉、陈鑫,马槽倒是学精了,谁要用马他都往朱樉这里推,反正他只负责管理。

  朱樉当然恨不得能满足他们的全部要求,可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

  虽然主要还是靠自力更生,可总有些东西是无法无通过周地解决的,必须要向他国购买。

  特别是畜力方面,之前周室千方百计增加税源,导致百姓连牲畜都不愿再饲养,不要说耕牛,就连猪、羊等改善伙食的牲畜也极为贫乏。

  朱樉向来不注重金钱这些东西,钱对他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现在根本无钱可用。

  为了应对讨债的商人和两个周公,他的私房钱已经所剩无几了,再加上要购买一些必须的东西,再怎么精打细算,仍然让他捉襟见肘。

  出任天官冢宰这才一个月多点,他从家资千金又恢复到一贫如洗的境地。

  当然,这样说也不全对,至少他们家分到的那两万多斤粮食还堆在粮仓里,全家吃饱这个问题倒算是彻底解决了。

  可他要管的可不仅仅是全家,而是整个周地的四万多张嘴。

  深知当前局面的陈相也曾向他提供过折衷方案,那就是先以粗放种植解决周人吃饭问题,以后再徐徐图之。

  以现有耕地数量,粗放种植的产量虽低,但解决吃饭问题却也不难。

  可朱樉后续的大堆计划环环相扣,都需要以周地粮食极大富余作为基础才能开展,现在一折衷,后面的计划都得受到影响。

  这当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一得空闲,他便绞尽脑汁地谋划可行的搂钱措施。

  最初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觉得钱会是一个多难解决的问题,在盘点周室资产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两座铜矿的存在。

  铜在这个时代可是硬通货,只要有矿在手,自己花点时间提高采矿手段,改进冶炼方法,不管是还债还是采购各种所需,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直到不久前他专门去看过两座铜矿之后,心马上就凉了大半截:两座铜矿是不错,而且还是那种易于开采的露天矿坑。

  可是这两个矿坑的历史实在太过悠长,据说早在大禹之前就在开采了,在至少两千年持续不断的开采下来,即使开采手段极为简陋,也将其开采得所剩无几了。

  花了整天时间研究之后,朱樉最终确定其确实已经没什么开采价值了,就算经过他的改进,每年的开采量估计也只够养活矿工,难有剩余,相当于白白浪费目前极为宝贵的壮劳力。

  最大的希望破灭之后,朱樉并不死心,挑选数名稍懂勘探的工匠组成几个勘探小组,开始重新勘探整个洛阳盆地的矿产资源。

  在他那个时代,整个洛阳盆地几乎都被钢筋水泥覆盖,周边的山区倒是有不少矿藏。可他所知的那几个最出名的矿山此刻都在亚加达和**手里,根本不可能容他染指。

  亚普两国几乎占据了洛阳盆地周围的所有关隘据点,想要进入矿藏丰富的山区自然需要他们点头。

  而且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埋层较深的矿根本就没办法开采。作弊无从下手,朱樉只好寄希望于那几个勘探小组能够有所收获,哪怕找到些贫矿,多少也能缓解当前的局面。

  时间不等人,时节更不容错过,就算真的能够再找到一些铜矿,从建矿开采到冶炼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所以他必须得另寻方法来获得资金,以解决目前摆在面前那些只能靠外购才能问题。

  他现在是周王室的冢宰,自然不可能向于芫或赵盛等人伸手求助,来钱最容易的无疑就是通过让他得到第一桶金的吕布威了。

  从赵盛那里隐约获悉吕布威正被尚京追杀,其后他也通过其他渠道打听了一下,却丝毫没有其消息,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吕布威不能指望了,他唯一的途径便只剩下洛邑的这几家亚普商铺和闻讯来要帐的其他商人。安排好相关事宜后,朱樉便邀请这些人到他宅里做客,寻求解决之道。

  朱樉自己其实没什么理财的概念,毕竟接触到的范围极为有限,这从他在处理第一桶金上就完全显露出来了。

  他脑子里唯一知道的便是开源节流四个字,前面他几乎把能节的流全都节省到了最低程度,挖矿成为泡影之后,现在也唯有从开源上下功夫了。

  盘点了一下手里的资源,朱樉心里实在没什么底。

  粮食虽然丰收了,但只限于最初的互助会社,大部分的百姓生产的粮食只能勉强维持生存,要等这一季的冬小麦收获之后才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

  而且这季的冬小麦是免税的,国府的收入并不能因此而增加,甚至他还得想办法养活天子和他的乐师们。不仅没有粮食可卖,说不定还要想办法购买一些来满足需求。

  更何况紧邻着的亚普两国并不缺粮,**更拥有天下最大的粮仓,就算把周地百姓所产的粮全部卖出去,人家也愿意买的话,也值不了多少。

  第二个硬通货便是布帛了。

  大搬迁之后,通过各个社正,朱樉总算满足了织连的需求,纺织协会目前已经加紧将所收集到的原料织成布匹。

  这些布匹的质量倒还不错,比起亚普商人能提供的也毫不逊色,但同样,人家也不缺这个,购买欲望并不强。

  再加上这些成品里有大部份得返还给提供原料的民众,剩下的并没有多少,连达成朱樉的穿暖计划也极为勉强,更别说劳动套装的巨大缺口还没着落,想要以之谋利根本就不可能。

  丝绸的价值倒是可观,但周地的桑蚕业已经严重萎缩,产量低得可怜。而此时纺织业的中心在U国,在规模效益下,其他竞争者想要获利极为困难。

  第三个较为畅销的便是铁器,可即使在他对冶铁技术进行一些改进之后,在这方面周地也并不具备多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