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467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正因为“权”争,传统的家庭模式正迅速冰消瓦解,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社会问题。

  年青人更愿意自立门户,不愿接受父母的管束,更不要说主宰其各种决定,以充分享受自己成为一家之主的快感。

  并不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不孝,而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思想观念冲突已不可避免。

  物质上的孝顺在周地倒没什么问题,可要与父母同住却渐渐变得困难起来,即使是本该继承家业的长子,也同样如此,这才是当前养老问题的最大根源。

  不要说平民,历史上不论自愿还是被迫把权力交给自己儿子的帝王们,其晚年的生活也谈不上幸福。

  周地目前出现的这场“权争”危机,其实是生产力变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物资出现剩余后产生的私有制。

  从农耕社会抱团取暖的大户制到工业社会独立自主的小户制,莫不如此。

  周地正处于一场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中,而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转型,总会有人欢喜有人忧。

  之所以要优先解决退养制度,那是因为在即将迈入的新年里,老弱病残将处于“无依无靠”的悲惨境地:互助会社不愿意接纳这样的包袱。

  子女也不愿意总有个人在自己头上指手划脚。

  当然,并不是所有老弱病残都是如此,但这却是越来越多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不提早进行应对,早晚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1190章 详细的安排

  如何让痛失一家之主大权的老人们安享晚年,朱樉可以说是伤透脑筋,在广泛听取意见又酝酿了几个月后,实在拖不下去了,这才制订出第一版的《周地退养制度》试行版。

  根据退养制度,凡周地年满五十周岁,或不达年龄但身体状况不适合从事目前设立的各项工作之人,可根据自己意愿和实际情况,向国府申请进入退养序列。

  这并不是一刀切的要求退养,实际上像墨子、空梓等人,六十多岁了照样生龙活虎,完全可以继续担任相关的事务。所以年龄只是一个参考因素,能不能胜任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胜任当前的工作了,即使本人不愿意,毕竟相比退休金收入会减少一大截,那么也会进行“转岗”或退养处理。

  一旦国府审核批准后,每月可领取一到两千文不等的养老金满足生活所需,养老金可自由支配,若确无生活自理能力,或主动申请者,也可不领取转而由国府进行安置照抚。

  生存问题解决了,如何生存也有详细的安排。

  很多人老了并不愁吃喝,最不能忍受的其实是寂寞,整天无所事事看起来很悠闲,可若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却足以将人逼疯,甚至不少老年痴呆症患者便是由此产生。

  为了让退养人员有事可干,在吏员服务部下专门设立特殊安置部门,解决退养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自愿的原则下,退养人员既可与子女共同生活,也可选择独自居住,又或住进专门的养老场所。不论哪种选择,都可以进行就业申请,让国府安排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做。

  老人的体力和精力有所不足,但经验却极为丰富,针对其所长合理安排,可以充分发挥其余热。

  由此,朱樉为这些人搭建了四个“舞台”:

  一是“宣讲团”,义务教育目前才开了两个年级,督导师他们做不了,临时充当一下授业师还是没问题的。

  退养的农夫可以讲讲农事,工匠可以教教手工,就算别无所长也可以讲讲人生经验,给洛邑的新生代上上“忆苦思甜”课。

  能够经常处于一群孩子的包围中,对退养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满足。甚至朱樉还打算将宣讲团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

  不仅涵盖整个义务教育体系,还可以让其给“留学生”们上上课,这也算是一种“统战”手段。

  二是“督导团”,专门的监察机构已经成立,但人员缺口却相当大,利用退养人员丰富的经验,正好可以进行一定的补充,毕竟要在他们熟悉的领域弄虚作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这还能够“专业对口”,从哪个行业退下来,就直接负责监督哪个行业的生产运行。只不过由于思想观念的差异,他们只有建议权,到底要不要执行则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后决定。

  三是“轻工团”,重的活做不了,各大院所场馆看看门、扫扫地,又或者巡巡街、管理一下洛邑城内的绿化等轻松的活还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照顾他们,这些岗位的工作量都可以根据各人情况进行删减,务求令其足以胜任。

  前面三种属于“兼职”,除了养老金照发之外,还能根据工作内容发放一定的补贴,干得好的甚至收入不会比退养前少。

  除此之外,朱樉还设置了“颐养团”:

  想要享受一下不为生计的田园生活?没问题,住进专门的小村子,领取一亩半亩的田地,愿意种啥就种啥。

  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搞搞创意发明?安排,一应器具由国府提供,成品代售分成,专利应有尽有。

  想要泛舟河湖做个不问世事的钓者?可以,新设的七个渔业村皆可入住,行止由心,任君选择。

  当然,以现在的条件还不可能做到“按需分配”来满足所有想法,只能在国府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安排。

  主要宗旨仍然以丰富退养人员的生活为主,让他们不至于完全无所事事。

  可随着不断地发展下去,选择必然会越来越多。等天下真正太平下来,朱樉甚至还有意给退养人员提供一个畅游天下的选择。

  江山如此多娇,谁说只能英雄才能为之折腰呢?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资格去领略这世界的美丽。

  苏厉在新圳求见无门,于悠也被匆匆召回述职,正处于蜜月期的周韩关系开始出现了一丝紧张的气氛。

  而这场事件的始作俑者晏婴,却悠哉游哉的领着自己的儿子,在苏岱的陪同下游览洛邑。

  虽然亚加达还没有正式答复,事情的细节仍处于推测之中,可谁都知道这件事与晏婴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U国插的这一脚让朱樉颇有些猝不及防的狼狈,让他不得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起一场“战争”。

  即使以乐观的估计来看,这一次的外交风波也不是那么容易轻易化解的,而最终的结果更是难以估计。

  这是个没有“国际法”的时代,即使是有约在先,可这种跨国纠纷往往都会以武力做为最终的解决手段,鲜有照章办事的可能。

  不要说现在了,就算拥有体系繁杂成文国际法的后世,其执行起来也明显的“嫌贫爱富”,小国弱国难逃法网,大国强国却可理直气壮地逍遥于法外。

  小国要对大国执法,这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再难也硬着头皮上,这是第一例违约,要想日后不出现第二例、第一万例,委屈求全来全息事宁人是绝不可取的。

  饶是心里对晏婴恨得直咬牙,可朱樉却不敢怠慢对U国使团的接待工作,该斗争的要斗争,该合作的仍然要保持合作,况且目前为止,人家U国可没有什么违约现象。

  晏婴似乎一点都不着急,在苏岱的陪同下,流连于坊间闾里,品尝美食,大肆购物,完全是一副来旅游的样子,绝口不谈公事.

第1191章 习以为常

  反倒是苏岱有点沉不住气,数次想要打探其口风,皆被不着痕迹的岔开了话题。

  在城内玩了两天,晏婴这才提出要参观洛邑城中的各种大型公共设施,苏岱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此时的洛邑城中,规划中的大型公共设施已经全部竣工,除少数几处仍然在进行内部装饰和布置外,大多已处于正常运行之中。

  不论是早期完工的洛邑医院、天籁堂、诸子殿、国府政务中心,还是其后逐步兴建的博物馆、图书馆及各大研究中心,早就成为各国商旅游子们来洛邑最优先的拜访之地。

  这也算是洛邑的一大特色,倒不是说各国就没有修建大型公共设施,可其用途一般来说都是为贵族服务的,像这种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平民的设施,那就少之又少了。

  晏婴将第一站选在了诸子殿,可没想到等他抵达之际,门外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即使有苏岱陪伴,他也不得不按规矩排队等候。

  早在此前为管仲给他布置的任务做准备之时,他便多次听到诸子殿这三个字,只是没想到居然如此热闹。

  相比于各国,洛邑的子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地位同样崇高。前来洛邑游学的大多是些不得志的士子,自然对这座专门展示洛邑“上层”人物的建筑怀有浓厚兴趣。

  毕竟现在的洛邑已经具备了对天下士子的吸引力,不能在几大国出将入相,能够在周地混到“新贵”阶层也算是不错的了。例子就摆在那里,自然引来大批士子前来观摩。

  刚刚站到队尾,便有几名士子上来套近乎。见对方一副极为热络的样子,晏婴却没有一点印象,也就没有什么兴致答理。

  晏氏是U国望族,“往来无白丁”,普通的游学士子平时根本连踏入晏府大门的机会都没有。

  只不过作为大司行,他的暴光率是很高的,再加上身体特征极为明显,这几天已经多次被人认出,对这些陌生人的“搭讪”之举也就习以为常了。

  见晏婴颇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几名士子并不放弃,其中一人提醒道:“大司行,昨晚我们才一起撸过串呢?”

  撸串是周地的新名词,据说这个词还是朱樉“发明”的,这下子晏婴总算有了那么一点印象,昨晚在西市好像确实与几名士子交谈过几句。

  这就让他有点搞不懂,怎么这些人就能认为一起吃过东西就算是熟人了,更别说还是隔桌呢,那就跟在路上碰见过属于同一性质。

  肉食虽然不属于贵族专利,不过在各国对普通平民来说,仍然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而周地却不同,朱樉掌权以来大力发展养殖业,导致各类禽畜、水产成为民众餐桌上的常客。

  吃得多了,烹饪的花样自然就越来越多,为了抢夺市场,各大小餐饮从业者更是挖空心思开发新的烹饪方法。

  这就直接导致洛邑的美食文化,在极短时间内后来居上,成为一大亮点。

  不要说普通游学士子,每一个到洛邑各国贵族也很难抗拒其诱惑,大快朵颐就不说了,甚至还有人专门将自己的厨子派来学习各种烹饪方法。

  晏婴也不例外,这几天他不停地吃吃吃、买买买,除了借此传递自己并不太着急与周地的谈判之外,同样也是其本能的反应。洛邑商品的丰富程度,实在不是他国能够比拟的。

  感受到晏婴再明显不过的冷淡,几位士子终于意识到他们值得为之炫耀的“同餐之谊”,在别人心里其实一文不值,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

  其他人这几人碰了壁,也无不收起了攀谈之心,反倒遂了晏婴的意,可以清静地游历。

  诸子殿目前仅有第一层的三个大厅对外开放,而且日常维护管理人员也只有五人,所以要在参观者较多时进行限流甚至限时,保持进入人员不超过百人。

  在有序的组织下,晏婴一行倒也没等上多久,很快便随着队伍的移动进入了诸子殿。

  没有人来打扰,晏婴看得很细致,几乎把每一个子的介绍都从头到尾看完,时不时还要询问苏岱这些人在周地担当何职,地位待遇如何之类的问题。

  这并不是什么敏感信息,苏岱倒也无需忌讳,凡问必答,甚至借机介绍了一些专利保护方面的情况。

  作为周地的新贵,洛邑的子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子爵并不完全与职位高低相关联,更像一种荣誉称号。

  当然,实利还是有的,能够称子必然拥有一项甚至多项技术或理论专利,除了可以在诸子大街占据一席之地,享受爵位津贴之外。

  还可以向国府申请专项资金,以脱产的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听到这里,晏婴不由感叹:“周地也能养得起这么多闲人,樉子倒也有些手段。”

  第一次听到晏婴说出“表扬”的话,苏岱自然不会放过这难得的炫耀机会:“周地不养闲人,每一个子,无不拥有巨大的价值和贡献。

  以樉子之言,那是推动周地发展的动力所在,怎能以闲人视之?”

  苏岱这明显是在“含沙射影”,晏婴却并没有争口舌之风的意思,听后默然不语。

  要论养闲人,天下当然没有一国能比得上U国,光一个稷下学宫享受大夫这一待遇的就有上百人,像孟子那样得到上卿殊荣的也不是个例。

  U国每年在这些人身上的花费,几乎可以抵得上一个中等国家的收入了。

  可花了大价钱养的这些人都只能呆在学宫治学,偶尔会被齐王请去咨询一番,很难有机会施展自己的主张和抱负。

  晏婴本意是想强调周地的弱小,却没想到给自己挖了个坑,接下来的参观里说的话就更少了。直至依次参观完三个展厅后,这才拉着晏圉问:“圉儿可有何收获?”

  一直心不在焉的晏圉并没有察觉出其父考较之意,脱口而道:“连改进犁头的也能称子,实在可笑。”.

第1192章 另眼相看

  晏婴眉头皱了起来,身后的苏岱却有些不服气:“改进犁头?君可知在周地一名下犁士,驱使两匹伯乐四号挽马拉着五铧犁,一日可翻耕多少地?”

  晏圉对农事并不熟悉,但U国也算是农业比较先进的组织,心中难免有些轻视:“那又能有多少?”

  苏岱竖起两个手指:“两顷,这还只是新颁布的最低标准工作量。哦,若换成齐制,大概也就八九十亩的样子吧。”

  晏圉还没什么,毕竟晏氏名下拥有的土地要以万亩为单位计量,可晏婴却为之动容:“竟有如此之多?”

  作为先发组织,牛耕铁犁在U国的普及率还算可以,边邑或许要差点,但在核心区域已经属于非常常见的耕作手段。

  据他所知,U国每年春耕至少要持续一个月,而一户耕种的土地在一百亩左右,换算下来一人一牛一天也就三五亩左右。

  周地的翻耕效率竟然超过了U国十倍!

  这样一比较,晏婴不由开始明白秦、韩、楚三国为什么要与周签订什么战略互惠伙伴的协议了,若是这三国在周的帮助也能达到这个水平,那么U国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

  无心去查证这消息到底有没有吹嘘的成分,晏婴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U国的利益该如何保障。

  因时代的局限和固有的观念,晏婴其实并没有意识到周地发展的根源是生产力的跨越式提升,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改良。

  一察觉到管仲对朱樉“另眼相看”。

  他心里泛起的第一个念头竟是忌妒,毕竟此前他一直以为只有自己才能肩负起这个偶像未尽的事业,而不是一个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毛头小伙子。

  为了让管仲明白自己所托非人,为这场考试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晏婴很快就找到了朱樉两个致命的弱点:周室的敏感身份和维护协议权威的保障能力。

  他并不是带着善意来的。

  一旦朱樉应对不当,且付出的代价能够接受,他会毫不犹豫地将这名“第三者”踹入毁灭的深渊。

  从亚加达手里拿到的新式织机和水泥生产线并不是U国的组织行为,而是他故意出的难题。

  这些东西运回U国之后也是送到他的封地而不是收归国库。虽然也会安排一些人手进行研究,可并没有真正被他放在眼里。

  U国号称“冠带衣履天下”,纺织业的发达在列国首屈一指,以周地现在的规模其实还远不能形成挑战。更何况周地目前走的主要是平民路线。

  线与U国最具优势的高端丝织品领域暂时还没有多少冲突,用不着专门进行打击。

  至于水泥,对于U国来说也不算是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在晏婴看来,拼命修筑防御实在是一种不值一哂的愚蠢行为,唯有修明政治增强国力才是根本之道。

  仅靠空口白言,他便拿到了周韩之间合作规模最大的两项技术,其实只要他开口,韩伍绝对会将其他从周地得到的东西双手奉上。

  他并不贪心,这些东西只是药引,他需要的是其引发的结果而不是其本身。

  可在心里稍稍盘算了一下,当劳动效率提高十倍后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或许把管仲的意思给猜错了。

  来周地之前,他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农战和朝堂这两个最为关键的方面,更是很下了一番功夫。

  晏婴只知道周地的农业水平发展得相当好,平均产量已经可以比肩U国上田的产量。这虽然也算得上是了不得的成就。

但考虑到畜力、工具上多出的成本,优势其实也大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