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225章

作者:苍穹之鱼

  若大战陷入拉锯状态,只怕会有更多的豪强叛变。

  慕容氏的军封制天然对他们有吸引力。

  “臣年岁已大,不堪胜任,就此请辞,回乡颐养天年。”刘启解下了三梁进贤冠。

  李跃叹了一声,并没有制止。

  不过條攸、蒋干等人却没有辞官。

  一场朝议不欢而散。

  刘启的致仕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影响极大。

  很快,各地太守、郡尉、县令、县尉等官吏跟着请辞,从兖州到青州、豫州,全是梁国的核心之地。

  而这些官吏很多也是豪强出身。

  动静这么大,也引起了周边势力的窥望。

  慕容评屯兵五万于束州,慕容军增兵三万襄国,摆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架势。

  南面,桓温令桓冲领三万大军驻扎叶县,逼迫豫州。

  这种事情自然少不了江东,谢尚再领两万军北上支援荀羡、袁真,开始对寿春蠢蠢欲动起来。

  “殿下……秋收马上完结,慕容氏有了粮草,只怕会大军来犯。”崔宏担忧道。

  “不过虚张声势而已,桓温北伐关中,栽了一个大跟头,不是这么快能恢复元气的,如今鲁口已在我们手中,慕容氏这点人马是要打鲁口还是邺城?至于江东,让他们闹吧。”

  某种程度上,现在是清肃内部的最佳时期。

  周围势力或多或少都伤了元气。

  内外动静这么大,恰恰说明王猛捅到了某些人的命根子上。

  “传令,秋收之后再开秋闱,文武一同科举,孤就不信,离了他们,大梁就转不动了!”李跃绝不会妥协。

  当年创办尚武堂,其实就是为了今日。

  崔宏无话可说,拱手告辞。

  慕容氏、桓温、江东都是假打,但有一人却玩真的。

  张平令义子张蚝领两万精锐,从上党攻打河内。

  并州北边是代国,东边是燕国,西边是铁弗匈奴,西南是氐秦,东南是梁国,想要扩张,只能冲南边的姚襄来。

  姚襄令姚益生率两万人马前去抵挡,没想到张蚝异常勇猛,压着姚益生打,三战三捷,幸亏这些年姚氏擅长逃窜,损失七八千人马,保住了一命。

  姚襄又令姚苌领一万精锐支援,兄弟两人合力,才勉强挡住了张蚝。

  但张平却屯兵五万于上党,看样子准备要姚襄的命。

  梁燕大战,姚襄跑前跑后的支援自己。

  如今他有难,李跃自然不能冷眼旁观,令魏山率两万黑云军出枋头,西入汲郡。

  张平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退兵了。

  外面的动荡丝毫不能动摇李跃的决心。

  沉默一段时日后,李跃允了所有请辞的奏表。

  这些人主动退下,反而会减轻革新的压力,也为科举士子挪出了地。

  这年头虽然士族豪强是主流,但永嘉之乱后,反而为寒门庶族打开一扇窗户,王猛本人就是标准的庶族,幼年家贫如洗,为了养家糊口,以贩卖畚箕为业。

  常炜、崔瑾也差不多如此。

  乱世之中,黑暗时代,永远不缺励志求学之人。

  再说治理一方,首在能力和品行,与学识、文章好坏没有多大关系。

  满口仁义道德之人,私下里,不乏满肚子坏水的衣冠禽兽。

  反而出身寒门庶族之人,经历了人间的磨难,知道人间的疾苦,有最朴实的价值观,反而能够实心用事。

  为了不引起误会,李跃致书崔瑾、常炜、贾坚、鹿勃早等重臣,向他们详细解释了革新的目的。

  崔瑾虽出身崔氏,但跟崔氏其实并无多少感情,是李跃的真正心腹。

  常炜出身寒门,远见卓识,自然也不会反对。

  鹿勃早彻彻底底的军人,对这些东西没多少兴趣,打压豪强,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扩大他们的利益。

  唯一让李跃不放心的是贾坚,渤海豪强出身,在冀州声望极大,几乎是冀东豪强的领袖。

  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

  邺城之中流言四起,贾坚以彭城投靠了江东,被江东封为冀州牧,镇北将军,东光侯……

  李跃对这种流言嗤之以鼻,但流言不知怎么就传到了渤海。

  渤海高氏、张氏、石氏等豪强蠢蠢欲动起来,聚集数万人,虽没有公然叛乱,却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贾坚绝不会叛孤!”李跃还是有几分识人的眼力。

  再说贾坚已经是徐州刺史,恩宠无以复加,即便打压豪强,肯定也会给他一个说法。

  这点君臣默契李跃还是有的。

  再则,贾坚真的要反,淮南的校事和细作不会视而不见。

  他们没有任何回复,说明南面没太大的问题。

  “虽然如此,也当召回朝廷,不可使其身居边地……”申钟拱手道。

  刘启致仕,刘群为了避嫌,这段时日称病在家,申钟水涨船高。

  “若真是召他回来,不正如当年司马昭召还诸葛诞?贾坚不反也要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此事不必再议。”李跃甩甩手,也不知道这些人水平不行,还是故意出歪点子,嫌现在的乱子还不够大。

  有问题的不是贾坚,而是邺城为何会流言四起。

  李跃眼中寒芒一闪,外部的敌人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是内部……

第三百五十五章 可愈

  太仆为九卿之一,掌管车辂、厩牧,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

  梁国虽设有太仆,但李跃一向节俭,出入皆乘马,很少用到车辂,因此崔潜一向清闲。

  但清闲也有清闲的好处,可以练练字,出出游,结交名士,倒也适合崔潜的性子。

  “那边已经答应了,只要我家动手,少不得一个兖州牧。”亲弟弟崔湛满脸红光。

  兖州是梁国精华所在,兖州牧等于将整个兖州封给了崔家。

  再加上河北的清河、平原等郡,崔氏就能一跃而起,成为一方诸侯。

  八王之乱后,崔氏就一直不安分,崔毖身兼平州刺史、东夷校尉,与幽州王浚联姻,欲割据一辽东,暗中游说宇文、段氏、高句丽三方合击慕容廆。

  却不料被慕容廆以离间计破之。

  崔毖大惧,率数十骑兵逃亡高句丽。

  “宏儿,汝意下如何?”崔潜没有抬头,而是在一张略微泛黄的佐伯纸上龙飞凤舞。

  “儿以为万万不可。”崔宏拱手。

  “却是为何?凭我崔家之力,联合渤海豪强,里应外合,虽不能击败梁王,却足以割据冀东,还可趁势拿下青州,今日之事,非是我崔家不仁不义,而是梁王背信弃义。”

  崔湛至今都是白身,今年科举,以为凭崔氏的招牌,随随便便就能中举,但现实狠狠给了他一巴掌,名落孙山,因此崔家最不满梁国的,就是崔湛。

  “梁王雄才大略,早已防备我家,不动手还可相安无事,一旦动手,崔氏恐有灭门之祸,梁王手握十万黑云精锐,我家岂是对手?”崔宏额头上渗出几滴冷汗。

  这一年多来一直待在李跃身边,对李跃的了解也就越来越深。

  “刀都顶在脖颈上了,还能相安无事?”

  “梁王绝非不念旧情之人,崔氏对他还有用,不会出手太狠。”崔宏实在不希望刀兵相见。

  事情也还没到那一步。

  “你可知我们退一步,会失去什么?”崔湛眼睛瞪的很大。

  “无非土地、僮仆而已,与其等梁王上门,不如主动献出一部分,叔父当眼光放长远一些,崔氏已与大梁紧密相连,以后荣华富贵少不了。”

  “啪嗒”一声轻响,竟是崔潜手中的笔被捏断了。

  崔宏一惊,生怕其父铤而走险,但崔潜只是大笑一声,“不错,眼光当放长远一些,别忘了,言思如今贵为主母,肚中已经怀了骨肉,若是争气一些,为殿下诞下子嗣,还在乎这些田地、僮仆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何必争一时之长短?梁王要打击豪强,整肃国政,我们崔家配合便是,梁王早一日一统天下,我们崔氏便早一日成为天下士族之翘首!”

  梁国到现在都还没立世子,不就等着崔言思肚中的孩子么?

  “话虽如此,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崔湛在乎的不是田和人,而是不能入朝为官。

  而他的心思,自然瞒不过崔潜。

  儿子是神童,老子自然不会差太远,崔潜拿出家主的威严,“哼,咽不下也要咽,休以为某不知你与燕国细作暗中串通释放流言,明日你回东武闭门读书,不得外出,今年的秋闱不必参加。”

  “弟……遵令……”崔湛不敢不从……

  崔宏松了一口气,向崔潜告别,返回铜雀台。

  却不料被宫人挡在外面,“殿下正与杨校尉商议要事,崔郎君稍待。”

  “杨校尉?”崔宏一震。

  能以校尉身份单独觐见梁王的只有校事府的头领杨略。

  他神不知鬼不觉的回来,肯定是为了彻查邺城流言之事。

  崔宏心中捏了一把冷汗……

  殿中。

  “你是说此次流言背后有燕国细作,以及崔氏?”李跃并没有太意外。

  燕国细作不会有这么大的能量,精准的找上贾坚。

  “具体如何,还在查证,校事已经查到崔氏门客身上。”杨略一身常服,蓄了短须,也许是身居要职,身上的气度也养了出来。

  如今梁国上下,无人敢小觑这个失去左腕之人。

  “崔氏到此为止,去兖州,协助王猛。”李跃淡淡道。

  不是不敢查,而是一步一步的来。

  豪强不难对付,充其量也就地方势力,但如崔氏这般的士族却在朝中盘根错节。

  需要徐徐图之。

  最起码也要等到王猛摆平了兖州再说。

  崔氏背后还有郑氏、刘氏、卢氏等大族,不能一棒子全打死,需要策略。

  梁国大致上维持平静,很大原因是因为刘群并没有公开唱反调。

  刘群是刘琨之子,河北士人之首,在关东有巨大声望,幸亏他跟刘启不是一路人,不然李跃要耗费更大的力气。

  “领命!”杨略一句废话都没有,脸上神色没有丝毫波澜,见李跃没有其他事,躬身一礼,退了出去。

  杨略刚走,崔宏就在外求见。

  李跃挥了挥手,“今日疲惫,暂不见客。”

  虽然暂时不动崔氏,但也要敲打他们一番,以崔宏之智,自然会知道其中厉害。

  不见崔宏,但刘群是要见的。

  如果刘群支持,那么内部的阻力就不足挂齿了。

  这场革新也能推行下去。

  打压豪强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第二步、第三步。

  刘群跟刘启有很大不同,虽出生中山刘氏,但刘氏早已没落。

  早年刘琨因段匹磾忌惮而被害,卢谌带着刘群依附另一股段氏鲜卑段末波,颠沛流离,及石虎灭段辽,刘群及卢谌、崔悦被俘,石虎皆优礼之,以刘群为中书令。

  如今崔氏家主崔潜是他表侄,卢氏、郑氏都是他的后辈。

  换了一身衣服,内穿软甲,带着张生野及十几名亲卫,便赶去刘府。

  突然到访,刘府之人却并未多惊讶,毕恭毕敬的迎接,引至刘群病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