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235章

作者:苍穹之鱼

  而且革新也到了关键时刻。

  他这么说,李跃也就放心了。

  张平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慕容恪想吞并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洪武元年四月十七,就在梁国各地忙着春耕时,桓温传檄各地:此行只为拜谒先帝陵寝,中原诸军不必惊恐,各守城池。

  很明显,这封檄文是写给梁国看的。

  姚襄率精锐埋伏于伊水北林中,遣使至桓温,假意投降,引诱晋军北上。

  不过这种小伎俩没有瞒过桓温的眼。

  两军交战于伊水。

  桓温对洛阳势在必得,结阵而前,亲被甲督战,晋军人人奋勇,朱序、桓石虔血战在前,姚襄抵挡不住,阵亡四千余众。

  晋军乘势而入洛中,桓温大张旗鼓,传檄各地。

  姚襄据洛阳而守,其麾下多有心系晋室之人,闻王师北伐,皆不愿战,士气低落,围城数日,城中竟然有人夜开城池,虽被发觉,但对姚襄震动极大,知洛阳不可守,连夜退出洛阳,亡奔北邙。

  前后不过二十天,洛阳便被攻陷。

  其速度之快,连李跃都没料到。

  姚襄逃过一劫,亲自跑到邺城来向李跃请罪,“悔不听梁王之言,方有此败!”

  既然是溃逃,姚襄部众离散甚众。

  洛阳数万百姓也落进桓温手中。

  望着跪在地上的姚襄,一身血污,狼狈至极,李跃一阵无语,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桓温第一次北伐失败,并不是战力不行,晋军士卒其实非常勇猛,几年前与朱序合作时,李跃就感觉到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姚都督不必介怀,来人,速速为都督疗伤!”

  “谢梁王!”姚襄磕了一个响头。

  兵败之后,他对自己倒是越来越恭顺了,亲自赶来邺城请罪,也是为了弥补两边的小裂缝。

  姚襄下去后,崔宏眼中冒着幽光,“姚襄雄杰也,今自入邺城,不可纵虎归山,当留在邺城而用其众!”

  李跃哈哈一笑,“姚襄屡战屡败,不过如此,此人志大才疏,留在邺城,假以时日,必叛我,不如令其归去。”

  以前别人总喜欢拿孙策比姚襄。

  现在看来,他连孙策的一半都不如,才能不行也就罢了,偏偏野心极大……

  不过姚襄也不是一无是处。

  他兵败之后,洛州百姓和旧部纷纷赶来邺城相聚,数日间便有万余人。

  桓温拿下洛阳,修葺了司马氏的陵寝,让谢尚都督司州诸军事,镇守洛阳。

  谢尚却不敢北上。

  桓温无奈,令毛穆之、陈午、戴施以二千人戍洛阳,守卫山陵,然后屯兵河阴,静观北方大战。

  其间还派戴施入邺,向李跃索要传国玉玺,“玉玺乃朝廷神器,天命所归,梁王此前已经允诺,若桓公北上,当封玉玺以还,是敌是友,全在殿下一念之间。”

  桓温直接上门威胁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劝退

  玉玺这东西的价值可大可小。

  汉赵、羯赵、冉魏都曾拥有过这东西,也没见长命百岁。

  但若是这么被桓温要挟走,梁国也就颜面扫地了。

  “此物乃天子神器,理应由天子领之,桓公虽尊贵,然则身份略有不妥。”崔宏站出来推诿道。

  “桓公代陛下领之,有何不可?桓公一向对梁王另眼相待,以为北国忠义之士莫过于梁王,虽略有僭越之举,然事出有因,若梁王执意不交出玉玺,只怕令天下忠义之士寒心!”戴施疯狂给李跃戴高帽。

  一个玉玺跟忠义扯在一起,明显是诡辩。

  不过江东名士就好这一口。

  “既然是代领,可有皇帝诏令?”崔宏反应极快,一句话打在戴施的七寸之处。

  空口白牙,玉玺凭什么给你?

  就算要给,也应该有江东司马家的诏书,客客气气的,而不是提着刀子,堵在梁国大门前。

  这不是讨要,而是勒索。

  李跃暗赞崔宏的机智。

  果然,戴施一时竟无言反驳,原本看不上这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现在不得不拿正眼瞧他,拱手一礼,“敢问阁下尊姓?”

  崔宏还礼,“在下清河崔宏。”

  “原来是清河崔氏,失敬、失敬,梁王若是不还玉玺,还请归还许昌。”戴施理直气壮。

  李跃脸色沉了下去,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孤为何要归还许昌?什么时候许昌是桓公的?”

  他们的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许昌,而是整个豫州,还有豫州的几十万人口,数百万亩良田。

  狮子大开口到了这种地步,李跃只能佩服他们的异想天开。

  不过转念一想,桓温应该不会这么蠢,他要玉玺是真的,但应该看不上许昌和豫州。

  否则当年夹击张遇时,桓温早就出手了。

  这应该是戴施的想法。

  “许昌乃江东士族之祖籍,理应归还江东。”

  戴施不仅是异想天开,更是胡搅蛮缠。

  崔宏道:“既然已经是江东士族了,还谈什么祖籍?当年在羯赵、冉魏治下,未见公等前来索要?”

  “当年是当年,如今是如今……”

  “想要许昌可以,以刀剑取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李跃盯着戴施,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

  一直都是桓温要什么,江东士族要什么,弄得梁国像欠他们的一样。

  李跃有些后悔尊奉晋室起来。

  这帮人就是蹭鼻子上脸的玩意儿。

  戴施也盯着李跃,毫不退让,“梁王北有慕容氏,如是再与朝廷反目,南北夹击,试问梁国何以拒之?”

  “大胆!”亲卫们手按刀柄。

  李跃挥手制止,冷笑道:“不劳阁下多虑,来人,送客!”

  亲卫上前驱赶,戴施冷哼一声,一甩长袖,转身离去。

  “江东若都是此等人物,倒也无惧。”崔宏摇头道。

  “姚襄败的太快了,给了他们底气,桓温屯兵河阴,威胁邺中,不可轻视!”

  河阴向北一步,便踏过黄河,进入河内,而河内就在邺城之侧。

  桓温三万人马,威胁还不算大,但若是慕容恪击败了张平,就会形成对邺城的夹击态势。

  此外,桓温收复洛阳,对中原人心影响也非常大。

  难免不会有人暗中投靠。

  此次南北同时出兵就颇为蹊跷,仿佛商量好的一样,正好赶在革新的关键时候,不难猜出有人暗通两国。

  “殿下……莫非要与桓温大战一场?”崔宏神色间有些担忧。

  此时与南面决裂,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桓温的三万人马都是精锐,曾重创了苻氏,此战跟关中之战大有不同,上一次,桓温是远征,粮草补给困难,而这一次,洛阳就在宛城的门口,江陵援军和粮草可以源源不断的送上来。

  两边一打起来,也就无法干预并州大战了。

  “先看看北面形势。”李跃压下心头恶气。

  桓温屯兵河阴其实也是在观望并州大战的结果。

  两天之后,斥候渐次送回北面战报。

  张平有猖狂的资格,五万大军在鹿台挡住了慕容恪、慕舆根、慕容评八万人的进犯。

  打的有来有回。

  万人敌张蚝率两千夏胡精骑大破慕容评,击斩三千余众。

  燕军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

  不过慕容恪韧性极强,没有因为这场小败而退兵,继续围攻鹿台。

  并州的形势暂时稳住了。

  张平还得意洋洋送来千余燕军首级,炫耀其战功,试图将祸水引向邺城,还索要五万石粮。

  李跃没搭理他。

  与此同时,南边也在增军。

  桓冲率两万大军进入洛阳,袁宏率五千精锐入驻宛城。

  桓温在洛阳的兵力增加至五万,远大于当初北伐关中的规模。

  而晋军声势壮大,对中原的影响也随之增加,不少人拖家带口投宛城而去。

  据斥候来报,足有三千家之多,而且还在增加之中。

  三千家,就是一万三四千人。

  许下屯田的奴隶们也频频暴动。

  整个梁国才多少人?

  “一旦桓温渡过黄河,只怕会有更多人投靠。”张生野拱手道。

  渡过黄河,就表明桓温有恢复中原之意。

  “看来必须要去会一会桓温。”

  虽然李跃确定桓温不会渡过黄河,就像当初他不肯渡过灞水一样,但老这么提着刀在家门口晃来晃去,不是个事。

  李跃无法做到视而不见。

  张平虽然挡住了慕容恪,但慕容恪绝不会只有这点能耐,局势说变就变,到时候桓温在后背阴着,李跃无法集中精力对付慕容恪。

  “殿下要战?”崔宏道。

  “是劝退。”

  桓温不渡黄河,屯兵洛阳西北面的河阴,说明他心里其实也虚。

  李跃起五万黑云军,以姚襄五千部众为前锋,再令魏山率陈留一万镇军入虎牢关,曹堪率八千步骑出许昌,威慑宛城。

  姚益生领三千羌骑出新安,姚苌、权翼率八千步骑出轵县。

  姚襄败了,但他的部众还分散在河内、弘农等地,仍有相当大的实力。

  双拳难敌四手,桓温即便是头猛虎,也架不住群狼的撕咬。

  不过桓温也很快做出反应,率三万精锐从河阴东进孟津,摆出一副大战的架势……

第三百七十二章 讥讽

  大河东去,滔滔不尽。

  春风驰骋在大河两岸。

  尽管桓温摆出了一副大战的架势,却一直不肯渡过黄河,在河南设置重重壁垒,鹿角铺了一重又一重。

  而北岸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面面的黑云赤旗在春风中招展。

  黑云军隔河列阵,留出渡口,故意给桓温渡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