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441章

作者:苍穹之鱼

  跪在这里的没有一个是无辜之人,为了侵占田地,打死打伤百姓是常有之事,地方官吏不敢深究,偶尔几个上报兵部的,也因正在对外作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压了下来。

  赵眉颤颤巍巍的将脖子伸直,李跃毫不犹豫的一刀劈下,给了他一个痛快,头颅干净利落的滚在地上。

  每杀一个人,观刑的百姓和军官眼中的敬畏就多了一分。

  乱世当用重典。

  乱世更需要一个强人,而不是烂好人。

  这种风气不治,大梁国祚能延续几年?

  外面、内部,还有很多敌人虎视眈眈。

  而且李跃给他们的已经足够多了,每次大胜,首先想到的就是赏赐他们,军功另外算,中原最上等的田任他们挑,子嗣优先入尚武堂,出来不是官就是吏。

  与魏晋两赵燕秦的军户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即便如此,依旧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这让李跃如何不心寒?

  最难治者,人心、人性。

  连斩十七人,李跃才扔下缺了口的大刀,让刽子手们行刑。

  长街上,泛起一抹嫣红。

  李跃忽然明白这时代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暴君。

  不残暴无法镇服人心。

  “从今往后,再有此等事,就不是斩一人,当夷灭三族!”李跃目光扫过观刑的各级军官,每个人都低下头去。

  就连身边李俭也在微微颤抖。

  李跃一把握住他的手,血红着眼道:“这便是乱世,不杀这些人,以后会死十倍百倍的人!”

  魏晋士族兼并天下土地,贫者无立锥之地,胡人振臂一呼,不知多少百姓云集响应。

  否则仅凭刘渊的匈奴人、石勒的羯人,岂能掀起如此滔天巨浪?

  李俭深吸一口气,神色很快平静下来,轻轻一点头,“父皇并没有做错,儿臣知道父皇苦心。”

  李跃欣慰一笑,不过脸上带着血让这笑容变得狰狞。

  李跃从来不缺乏自我革新的勇气。

  没办法,如此乱世,不仅要对外人狠,对自己人一样要狠,谁过了界,就要毫不犹豫的一刀斩下去。

  “属下不敢……”军官们纷纷拱手。

  百姓更是被吓得瑟瑟发抖,不过也有明白事理之人高呼“万岁”。

  三百五十七人伏法之后,军中又有三千七百多人申请退役。

  李跃从其所请。

  留下来的人,自然都是愿意为国征战之人。

  而那些侵占不多的田地,也主动归还给原主或者当地官府。

  以前总觉得他们是仗打多了,疲于奔命,才会厌战,斗志不高,如今清理了一番后,那种悍不畏死的气势回来不少。

  军中气象为之一新。

  兵部又从镇军中选拔精锐,重新加入黑云军中,让黑云军吸收新鲜血液。

  玄甲军扩充到一万七千人,李跃直接以实战代替训练,让他们赶赴夏州,协助桓伊给河南地上的匈奴人来一次犁庭扫穴。

  出征之时,李跃亲自送行,当着全军的面大声道:“刀矛向外,功名利禄马上取者,方是华夏好男儿!”

  随行亲卫大声将李跃的话重复了一次,“刀矛向外,功名利禄马上取者,方是华夏好男儿!”

  喊完之后,忽然陷入沉默之中。

  李跃心中一沉,暗忖自己的鸡血没效果了?

  旋即,周围响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万岁!万岁!”

  这一刻,李跃才感觉曾经的黑云军又回来了。

  仿佛回到十几年前金戈铁马不畏强敌的时代。

  其实上次云中会盟时,李跃就有突袭拓跋什翼健的想法,但见到士气低落,士卒厌战情绪浓烈,皆无死战之心,方才作罢。

  “万岁、万岁!”阵阵呼喊声伴随着沉沉马蹄声,呼啸向西。

  两万骑兵化作一条长龙。

第七百一十五章 王氏

  “楚公明德应期,光大深远,上合天心,含章时发,用集大命,在予一人,功美博陆,道固万世,晋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楚公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今当顺天应人,协同神略,亲帅群后,恭承明命,皇极载清,续成大统!”

  建康朝堂上,散骑常侍荀籍抑扬顿挫的念着劝进表。

  荀籍乃前尚书左丞荀蕤之子,曾反对封桓温为豫章郡公,改封临贺郡公。

  如今桓温入主建康,荀氏立即改头换面,成了桓温的坚定拥护者。

  “楚公文治武功,天下无匹,江东士民赖之以存命,今非常之时,不可拘于小节。”秘书监褚歆也劝谏道。

  此人乃太后褚蒜子之弟,连他都劝进,可见司马家的确“主威久谢”。

  褚歆一开口,朝中大臣纷纷对桓温歌功颂德起来。

  全都忘了不久前石头城外的一场血战。

  每多一个人劝进,御座上司马昱的脸色便低沉一分。

  他担心的当然不是司马家的江山,而是晋室国祚将在他手上断送,骂名肯定少不了。

  桓温捻须而笑,挡在众人之前,“诸位,诸位,听吾一言。”

  殿中迅速安静下来,每个人都聚精会神的望着桓温,目光自动忽视了背后的皇帝司马昱。

  “今梁贼在北虎视眈眈,国中新逢大败,人心惶惶,军心不安,江东已到生死存亡之时,且当今陛下明德昭昭,定能率我等外御强寇内安社稷。”桓温冲身后的司马昱拱拱手。

  司马昱刚想谦虚几句,桓温却没给他开口的机会,毫无顾忌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此言出自魏武帝曹操之口。

  桓温不是蠢人,眼下江东千疮百孔,强行上位,必激起地方叛乱。

  士族这么上心的鼓动他称帝,其实也没安什么好心。

  即便桓温控制了整个晋室,没有一场大胜为基础,很难让江东士民心服。

  而且从楚公直接登基为帝,不符合汉魏两晋以来的流程。

  司马昭也是先从晋公干起,进爵晋王,然后传至司马炎,方才登基为帝,取代了曹魏。

  “如今江东非楚公不能安抚内外,今当进位为楚王,大赏有功将士。”谢安拱手道。

  “请楚公进王位!”群臣齐声道。

  “吾非恋栈权位,实是为了江东苍生社稷,既然诸位不弃,吾自当奉命!”桓温一脸的悲天悯人。

  人群之中,王彪之、王坦之二人互看一眼。

  朝会散去,二人共乘一牛车,在建康城内缓缓而行。

  “桓贼欺我家太甚,他人皆得进封,独我家排除在外,是可忍孰不可忍!待桓贼安抚人心后,必向我王氏下手。”王坦之恨声道。

  别人家都红红火火,唯独王氏府前门可罗雀,昔日高朋都敬而远之,掉头去攀附谢氏。

  曾经与司马家共治江东的王氏,已经大不如前。

  反而是谢氏扶摇直上,成了建康城内炙手可热的豪门。

  “当日石头城之战,北府军若是出手,焉有今日?”王彪之满脸阴沉。

  从种种迹象看,谢安分明将他们都卖了,用来换取谢家的高升。

  “只怕从此以后,当是桓与谢共天下!”

  很明显,仅凭桓温无法安抚江东人心,必须要有大门阀与之配合,方能成事。

  谢家上去了,王家自然要下来。

  兄弟二人正在郁闷时,忽听见门外一阵打砸声,哭喊声、喝骂声一片嘈杂,牛车也停了下来。

  王彪之掀开车帘,却见光天化日之下,上百士卒正公然抢掠街市,布帛、粮食、铜钱……各种值钱之物直接往木车上装。

  百姓哭喊求饶,没有换来他们的罢手,为首一个屯长模样的人一脚踹翻店家,拔出环首刀,指着众人,“哼,楚公有言在先,打下建康城,财帛任我等取之,尔等欲抗命乎?”

  锵、锵、锵……

  其他士卒也纷纷拔出环首刀,一脸狞笑的望着百姓。

  “荆州贼竟如此无法无天!”王坦之一脸愤怒。

  “走。”王彪之低声道。

  牛车缓缓向前,到处都是打砸抢掠之声。

  自古劫掠不分家,荆州士卒不光抢劫财物,还掳掠民女。

  昔日繁华的建康城已经乱作一团,不时还有火光升起,百姓哭喊声嘶力竭,荆州士卒笑声越发张狂。

  “桓温老贼岂有此理!”王坦之破口大骂。

  不过他也只敢在私下里大骂,朝堂上一声不吭,要他下去给百姓主持公道更加不可能。

  他们是江东高门,百姓的死活影响不到他们。

  “荆襄已失,桓贼只能以此赏赐士卒。”

  朝廷府库一向是个摆设,里面的东西不足以封赏五万红了眼的荆襄士卒,达官贵人们是联合的对象,自然不能对他们动手。

  所以只好苦一苦建康百姓。

  “他们今日劫掠百姓,明日就会欺负到我王家头上。”王坦之之所以愤怒,不是因为同情百姓,而是不满桓温肆无忌惮公然放话要当周文王。

  这简直是没把王氏放在眼里。

  “你待如何?”王彪之眼中升起寒芒。

  “若不施展些手段,桓温真以为我王家无人乎?”王坦之眼睛眨也不眨的对望。

  当年司马睿南渡,没有王家的支持,早就被江东豪强掀翻了。

  司马家的江山是王家给的,王家的势力在江东数一数二,朝野内外都有王家的人。

  所以尽管当年平定王敦叛乱,司马家也不敢对王家下死手,重用王导。

  司马家不敢对王家下手,桓温更不敢,动了王家,就是动摇了整个江东的根基。

  所以桓温也在尽力拉拢王羲之这一脉,打压王彪之王坦之一系。

  “此事,定需小心……”王彪之点头同意。

  “此事就应该大张旗鼓,让桓贼这等二三流门户见识见识何为门阀!”其实王坦之并非琅琊王氏之人,而是太原王氏。

  不过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两家同为秦朝大将王翦之后,王离兵败,秦朝覆灭,王氏后人离开关中频阳,一支迁往琅琊,一支迁往太原,经过几百年的繁衍,逐渐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衣冠南渡后,两家在江东越靠越紧。

第七百一十六章 捷报

  李跃没等太久,江东烽火很快拉开序幕。

  会稽内史王廞起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直斥桓温为叛贼,江东豪强虞仡、顾珙之起兵响应。

  王廞很聪明,没有立即向建康发兵,而是攻略吴中,南下交广,吸收更多的豪强响应。

  江东郡县非但不出兵讨伐,反而暗中资助,致使义军逐渐势大,旬日之间,聚众三四万。

  桓温忙着当楚王,一时片刻也不敢离开建康,下令北府军讨伐之。

  北府军对南下的兴趣不大,一日行军不过二十里,磨磨蹭蹭。

  “王廞乃王导之孙,王彪之堂弟,此人起兵,桓温麻烦大了。”王猛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