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31章

作者:画凌烟

  两人满眼期待地盯著杜预。

  杜预看著赵虞,问道:“赵公可想要这纸?”

  赵虞倒是怔了怔,说道:“却有想法。”

  “可以卖给赵公。”

  赵俊却问道:“为何卖与我们?”

  “赚钱。”

  赵俊又问道:“仅仅只是赚钱?”

  “若是赵公有其他顾虑不方便要这些纸,在下不敢强求。”

  “要,你这数万张纸,开个价。”

  “三千石粮食。”

  赵俊摇了摇头,说道:“杜君莫非是在开玩笑?”

  “在下并未开玩笑。”

  “你有几万张纸?”

  “四万张。”

  “你凭什么觉得值三千石粮食?”

  “如果赵公认为这个报价过高,便作罢。”杜预说道,“我们再谈谈丝绸的买卖,丝绸可以按照之前的价格来。”

  “那伱这纸打算如何处理?”

  “当然是派人运往陇西郡。”

  赵虞和赵俊对视一眼。

  赵俊说道:“两千石可行?”

  “赵公。”杜预起身,规规矩矩行礼,“我们还是聊聊丝绸的买卖吧。”

  两人眼中略有不悦,这小家伙明摆著油盐不进啊!

  赵虞问道:“四万张纸,若是用完了,可还有?”

  “源源不断。”

  “当真?”

  “可随时派人去京兆府杜陵县找在下。”

  “京兆杜氏乃是望族,杜君说的话,我们自然相信,只是三千石粮食实在有些多,你要给我们一些时间……”

  “赵公见谅,在下此次出来匆忙,时间不多,不如我们谈谈丝绸的买卖?”

  赵虞和赵俊脸上青一块白一块。

  都是望族,装什么装?

  三千石粮食确实很多,但对于你天水赵氏来说,也很多?

  在大汉朝时期,一个太守一年是两千石。

  天水赵氏从宣帝时期开始封侯,世代累计为官。

  尤其到了东汉,豪强并起,庄园堡垒经济出现。

  豪强进一步做大,围田圈人,发展私人武装,财政、人事、舆论一手抓。

  曹魏建国之初,号称举国人口汉时一大郡。

  季汉帐面人丁全部加在一起,也没有东汉蜀郡多。

  东吴更夸张,发展了几十年,帐面人口直接负增长。

  最有名的说法是三国时期总人口只有不到八百万。

  西晋统一之后一核算,结果有一千六百多万。

  排出不在籍的兵户等等,人口数据差距太大。

  西晋依然有诸多地方豪强,这个人口是否是准数?

  足见这个时代的豪强本身实力之强悍。

第42章 汉魏坚壁清野的博弈

  赵虞亲切地笑道:“还请杜君在府上停留两日。”

  “那就打扰赵公了。”

  等杜预出来,上了马车,由赵虞安排人,将他领到住所。

  这一路上,杜预也偷偷瞧了几眼。

  他不由得感慨,天水赵氏的庄园可比他京兆杜氏大得多。

  而且赵氏庄园,还修建起了高大的墙,哪怕是蜀军来了,也不能说拿下就拿下。

  里面的佃户,更是不可能逃走的,一辈子都不可能逃走。

  收拾好之后,杜令问道:“郎君,赵公会答应么?”

  “已经答应了。”

  杜令似乎也没有多么惊诧,毕竟对于他们这种豪强的人来说,粮食只有多的。

  因为要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例如天灾、战争等等,所以屯粮是最基础的。

  可是意外情况不是时时发生,所以剩余的粮食也是很正常的。

  甚至烂掉的粮食也是很正常的。

  至于分给佃户?

  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他们今日得了多余的粮食,明日岂不是要得多余的土地?

  综合所述,粮食对豪强来说,只是一串串数字。

  除了粮食有多余,赵氏对纸的需求的确更多。

  这种需求分为刚需和软需。

  所谓的刚需,就是用纸来著书,或者写文章,管理庄园坞堡的诸多事务。

  软需是指,作画,新鲜感,身份感。

  木简也可以写文章,布匹也可以写文章。

  例如布匹的价格可能和纸差不多了,用布匹写字完全没问题。

  可是,有钱人家里只有一辆豪车吗?

  七月初十,曹睿的圣旨,从洛阳发到了关中前线。

  领了罚的司马懿,不敢有丝毫怨言,甚至庆幸没有把自己撤换掉。

  至于辛毗,也跟著罚了一年的俸禄。

  司马懿坐在主帅位置上,面色平静地注视著沙盘。

  “都说说,这坚壁清野如何做?”

  诸将沉默。

  片刻后,司马懿说道:“诸位无话可说?”

  张虎说道:“要我说,把这些人全部强行赶到长安!”

  张虎的话乍一听,好有道理的样子。

  但却没有人接他的话。

  为什么?

  因为坚壁清野在史书上只有四个字,可具体到那个年代,具体到现实的环境下,操作难度可不小。

  而且坚壁清野和坚壁清野是不一样的。

  赤壁之战后,曹操执意在江淮坚壁清野,迁移人口,不听劝告,结果十几万人逃到了江东。

  当然,曹操肯定知道这个操作难度很大,他坚持这个大战略是没问题的。

  但大战略下的具体操作,不是打游戏,点一下鼠标,人就到了指定的地点。

  至于眼下的战况,可比曹操迁江淮之民更加复杂。

  沉默片刻,辛毗说道:“蜀军驻扎在五丈原,东可威胁我军,西则随时出陈仓以南,被可随时渡河,我们想要迁这一带的百姓,难度极高,可能随时被蜀军拦截。”

  夏侯霸说道:“那就让各县下命令,强行迁移各县人口进城!”

  再次陷入了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司马昭才说道:“渭河以北在我们的控制下,我们可以率先迁移渭河以北的人,以免日后生变,至于渭河以南,下令各县,勒令迁入百姓,不从者杀。”

  还是沉默。

  再过了一会儿,辛毗才说道:“此事倒也不必操之过急,可徐徐图之,否则用力过猛,反而误了事。”

  辛毗就差没说,当年魏武帝在淮南搞坚壁清野,给孙权送了十几万人过去了。

  建安十四年,曹操可是花了一整年时间,才完成了的坚壁清野。

  饶是如此,依然给孙权喂了十几万。

  但不得不说,如果曹操不那样做,东线战局可能会彻底改变,以江东当年的势头,站稳江淮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关中一带,少说也有数万百姓,如果都跑到诸葛亮那里去了,那汉军来年的屯田速度必然暴涨。

  张虎又说道:“那就发命令出去,就说蜀军倒行逆施,违背王德,扶风郡百姓应该立刻配合朝廷,迁入长安,这是为了我大魏江山。”

  “他们不会听你说这些的。”司马昭淡淡说了一句。

  张虎大骂道:“这些人不体谅朝廷的难处!杀了算了!”

  司马懿坐在那里沉思了好久,才说道:“必须尽快坚壁清野,有人口流失是正常的,但不会太多,此一时彼一时,必要的时候,需要一些手段!”

  一边辛毗还想说点什么,却没有说出口。

  从大局来看,快速坚壁清野必然是最正确的抉择,留下一些军事重镇,使周围都荒芜,就算诸葛亮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把田持续种下去了。

  至于说从汉中调百姓过来种田,那实在不可能。

  如果要从汉中调,至少数万。

  数万人从汉中调走,首先汉中这个重镇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其次数万军队调来还好说,数万百姓调来,半路几乎不会有严明的队形,刚出斜谷,可能就会被魏军骑兵偷袭。

  现实中,调移大量的人口,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

  所以说,司马懿只要下狠心快速坚壁清野,从长远的战略来看,对季汉拿下关中肯定有很大的影响。

  汉军几乎不可能再继续围田下去,一直停留在关中,撤兵是最后无可奈何的结果。

  七月十一日,司马懿向扶风郡各县下了坚壁清野的命令。

  扶风郡几乎包括关中西部的大部分了。

  七月十二日,姜维急匆匆抵达主帅营。

  “丞相,司马懿果然下达了坚壁清野的命令。”

  魏延出列说道:“丞相,我有一计,可解此危!”

  “哦?”

  “趁著百姓迁移,带兵前去阻拦,谁敢不从者,杀无赦!”

  “魏延!你大胆!”杨仪怒斥道,“先帝以仁义复汉,你竟要行此等大恶之举!”

  “非常时机,非常之举。”魏延冷冷横了杨仪一眼,“伱这种书呆子怎会知晓,若是魏军把百姓都撤走了,我们怎么办,为了大局,我们必须强硬!”

  “现在强硬了,以后呢?”杨仪不屑道,“百姓谁还会迎接我们?失道寡助,你没听过?”

  “连眼前的这一步都走不出去,何谈以后!”魏延也怒了,他指著杨仪的鼻子骂道,“书呆子休要误我大汉北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