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59章

作者:画凌烟

  “就算孙权再北上又如何,去年他狼狈撤回去,今年就能有所斩获?”

  “臣是担心……”

  “行了行了,卿之忧虑,朕心中清楚,今日春光如此好,你带著家人出游,岂不美哉!”

  曹睿显然是准备打法孙资这个老家伙,然后继续去后花园。

  但这个时候,内侍又进来,说道:“陛下,刘常侍在殿外求见!”

  曹睿愣了一下,呵呵,今天什么日子,不让朕安身是吧!

  “让他改天再来!”

  “他说有紧急事务要求见!”

  曹睿来回走动了几转,说道:“宣!”

  孙资也有些疑惑,他之前还跟刘放在一起讨论诸葛亮派使者去见孙权一事,两人说好了是孙资进宫来汇报。

  怎么刘放也来了?

  准确地来说,一些重要事务,确实是孙资来汇报。

  孙资是中书令,在曹魏时代,中书令还不像隋唐那样是宰相,中书令更多的还是类似于办公室主任一类的职务。

  也就是帮皇帝梳理繁琐的公文,汇报给皇帝,没有决策权。

  刘放是散骑常侍,相当于顾问。

  这两个人都是近臣,不过要说汇报机要,那就是孙资的事。

  此时刘放进匆匆进来,说道:“陛下!司马仲达发来急报,诸葛亮在西线增兵,号称五十万!”

第81章 洛阳:诸葛亮不足为惧!

  曹睿愣了一下,问道:“多少?”

  “回禀陛下,五十万!”

  刘放将司马懿的奏疏呈递到内侍手里,由内侍呈递给曹睿。

  曹睿神色沉下来,打开司马懿的奏疏快速看完,眉头也皱起来了,说道:“宣群臣议政!”

  曹睿回寝宫更衣后,便到了洛阳宫。

  大臣们陆陆续续抵达。

  礼毕之后,曹睿说道:“如此大好春光,朕还叫诸位前来,实在扫了诸位的雅兴,朕也不想,但现在有些人让朕睡不好觉了!”

  说完之后,曹睿拿乾酪马懿的奏疏给一边的内侍,说道:“念!”

  内侍立刻开始念司马懿的奏疏。

  等念完之后,群臣已经是神色诧异。

  “陛下,此乃诸葛亮的疑兵之计无疑。”曹爽第一个站出来,他脸上甚至带著微笑,一副大局在握的样子,“我们断不必惊慌。”

  “陛下,益州民力稀薄,诸葛亮就算有通天之能,也不可能调动五十万大军到关中,不必怀疑,这绝对是假的。”散骑常侍刘邵也跟著说道。

  其他人自然也都纷纷表态。

  “陛下,五十万是绝对不可能的。”

  “诸葛亮就算穷尽益州,也无法拿出五十万大军。”

  曹睿眉头的凝重之色却并未减弱。

  “诸位卿,还有一件事朕可能忘说了。”曹睿说道,“去年年底,诸葛亮再次派使者去孙吴,请求孙权发兵北上。”

  他此话一出,朝堂立刻安静下来。

  如果说这两件事是单独发生的,那么接下来大概率都不会有事。

  例如诸葛亮只是单纯地给孙权写信,让孙权北上,孙权碍于去年出师不顺,不会北上。

  但是现在西线的诸葛亮要增兵,与此同时派使者见了孙权。

  孙权北上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即便众人都知道孙权会先观望,但是谁能保证,孙权什么时候结束观望直接发兵?

  曹睿又说道:“司马仲达已经派斥候多次探查到蜀军动向,诸葛亮增兵至五十万必然不是真的,但他确实在增兵。”

  “陛下,臣觉得现在形势岌岌可危。”出列的是司徒董昭。

  “董卿此话怎讲?”

  “诸葛亮是一个行事极其谨慎之人,这一次他的行为非常反常,只说明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董昭说道:“诸葛亮在西线打得非常顺利。”

  董昭此话一出,群臣顿时议论纷纷。

  其他人也不敢出来指责他,因为董昭是曹操时代的老人,曹魏的开国功臣,德高望重,而且才能出众。

  “若是诸葛亮在西线进展不顺,他不会再跟孙权写信,更不会增兵,而是直接撤兵,因为益州民力稀薄,他不是那种鲁莽之人。”

  他此言立刻赢得一部分人的认可。

  “董司徒此言差矣。”曹爽说道,“诸葛亮却有增兵不假,但这并不意味著蜀军在西线打得很顺利,去年陛下亲征,已经在关中有所增援,我军兵力胜于蜀军,诸葛亮定然是发现了这一点,才继续增兵。”

  曹爽的观点,又赢得了另一派的赞同。

  曹爽继续说道:“至于孙权,他已经是惊弓之鸟,何必理会?”

  董昭沉默不言,识趣得退了回去。

  曹爽继续说道:“若是陛下实在担忧,何不派使者去建业见孙权,结交来缓和关系,等西线稳定之后,再图它事?”

  曹睿问道:“司马仲达在奏疏中建议朝廷继续增兵关中,邵陵侯之意是不增兵?”

  “不增。”曹爽自信道,“完全没有必要。”

  “其他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臣等附议,派人去建业,结交孙权,没必要再增兵西线。”

  曹睿扫视一转,问道:“陈司空今日为何没有上朝?”

  刘邵说道:“回禀陛下,陈司空身体不适,在家中修养。”

  曹睿沉默片刻,说道:“那就依邵陵侯,派使者去建业,西线暂且不增兵。”

  再往关中增兵,曹睿也是压力巨大,他不可能轻易再增兵。

  等退朝之后,曹睿给司马懿写了封信,大致意思就是,让大都督好好干,好日子还在后面,至于增兵嘛,以后慢慢增。

  二月十四日一大早,司马懿就收到了曹睿的手谕。

  “父亲,陛下有何新的旨意?”司马昭连忙问道。

  “陛下会派人去建业结交孙权,西线暂时不增兵。”

  “但诸葛亮号称增兵五十万!”

  司马懿看了司马昭一眼,后者连忙说道:“没有五十万也有二十万,我们现在一共十五万的兵力,去年还出师不利,士气不比从前,而且我们变成了进攻的一方,洛阳不给我们增兵,这仗很难打!”

  司马懿垂首沉默下来。

  这仗确实不好打。

  打野战他本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结果现在诸葛亮还开始修城池、玩以守代攻的战术。

  “父亲……”

  “我知晓眼下的局势!”司马懿淡定地说道,“但让洛阳继续增兵,确实不太可能了,不增兵是洛阳的决定,不是我的决定,我们把情报已经送了回去,接下来是抢占陈仓。陈仓战线到底如何?”

  “夏侯霸多次对蜀军发起进攻,皆被蜀军挡回来,我军轮番进攻半个月有余,不能克!”司马昭说道,“再这样,我担心蜀军突然绕道突袭我们的粮道!”

  从司马懿的营帐到夏侯霸的营帐,有五十几里路程。

  冷兵器时代的正常行军是一天五六十里。

  也就是说,运粮队要走一天一夜才能抵达。

  这个过程中,蜀军是有机会以一支骑兵,绕道攻击魏军的运粮队的。

  或者说,南岸的蜀军,是有机会趁著夜色渡河,攻击魏军的运粮队的。

  这是司马懿最担心的地方。

  夏侯霸和乐綝那里,可是有两万五千大军,哪怕现在折损了一部分,也还有两万出头。

  更别说还有一万民夫。

  三万多张嘴巴要吃饭,夏侯霸又是急行军过去,后面的粮草供给肯定很仓促。

  所以派了不少兵马护送。

  “无妨,不急于一时,蜀军筑城少则数月,多则半年!让夏侯霸轮番派人上阵,定期更换前线将士,一点点消耗掉蜀军!”司马懿说道,“这一局,诸葛亮未必能胜,除非他两个月之内造一座城!”

第82章 渭河北岸的新城

  二月中旬,渭河两岸已经染上了一层新绿。

  陈仓新城的老百姓们拿出农具,收拾收拾,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他们走出新仓新城,抵达外城的田地。

  虽然都知道对岸在打仗,但他们知道,魏军是打不进来的。

  田野中开始出现忙碌的身影,小孩子们带著狗子,也开始在田地里戏耍。

  陈仓新城的造纸所和纺织所也开始忙碌起来。

  斜水以东的东城也是如此,不仅仅去年收纳的难民开始开垦田地,汉军的不少士兵也加入其中。

  这数日之内,各个屯的纸质文书暴增。

  诸葛亮每日都会亲自出来巡视,了解目前屯田的情况。

  此外,汉中郡和成都都已经设立造纸所,尤其是成都,创建的造纸所规模比汉中、关中大十倍以上。

  当然,不仅仅是汉军在行动。

  魏军也开始行动了。

  从长安到眉县一带,出现大量的民夫,他们在军队的驱使下,拿上工具,开始不停地伐木、挖土、打铁。

  按照司马懿的策略,至少要先在这之间修起三座城寨。

  司马懿不仅仅动员了民夫在修建城寨,另外,在长安到眉县一带,包括渭河北岸成国渠附近的县、村落,都开始大力推行曲辕犁。

  今年各地的开田速度,明显比以往要更快,更轻松。

  可以说似乎一切都加快了。

  当然也包括李衡的筑城速度。

  连姜维都震惊住了。

  二月初的时候,还在挖地基,到了二月初十,就开始下砖。

  二月十二日,所有的地基全部打完。

  这个时候,姜维已经感到不可思议了。

  岂料到了二月十八日,姜维再一次来的时候,城墙就有了成年人的高度。

  “济安,这……”姜维看著周围,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伯约有何高见?”李衡问道。

  姜维大笑起来:“我哪里能有什么高见,我是第一次建造如此之快的城池!”

  “事先烧好的砖,直接用,比现场夯土确实要快!”

  其实这已经不算快了。

  宋朝著名的永乐城之战,宋军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筑好了永乐城。

  当然,那一次发动了二十几万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