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不过,让一个太监考核天下学子,也是在让人汗颜。
但是,这却关系到了帝王的平衡之术,将闾一旦执掌九原大军,皇子之中再也无人和他争锋,想要压制他,就必须抬高另外一个皇子的地位。
扶苏在这场战斗中,已经一败涂地,其余的皇子不管是从老师,还是对庙堂的影响,差的都不是一点半点。
唯独胡亥,因为老师是赵高,而赵高掌控着中车府和博士学宫,有对官吏的举贤之权,勉强和将闾抗衡。
打破这种局势,却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
帝王之术,在于权衡,不仅仅是在庙堂众臣之间,甚至也在皇子之间。
嬴政朗声一笑:“从一个郡丞小吏,说到了天下官制,两位爱卿,是不是有点跑题了。”
李斯笑道:‘是有点远了,但是总不能让天下士子,一窝蜂的跑到咸阳考试,只能从一县之地开始,优中选优,一层层的考核对帝国大政的见识和学识,这样才能选出栋梁之才。”
嬴政现在都怀疑李斯早就和尉聊串通好了,但是,尉聊一直都在国尉府,从来就没和李斯见过面。
但是,为什么他们不约而同的将矛头指向了赵高。而且是大义有名。容不得自己和稀泥。
第0088章 难题不断
想要惩治赵高,就绝对不能从细节入手,上次皇帝特赦,就已经将他犯下的罪行一律都赦免了。
除非搜查出新的罪证,才能将他治罪。但是能不能将他置于死地,那就有待商榷了。
嬴政想长生永远掌控权利,追杀成娇和昌平君的余孽以报当年背叛之仇,甚至在求仙无望的情况下,让将闾安于本分,让皇帝得以善终,赵高做的每一件事,都合乎嬴政的心意。
但是,掌控帝国官吏的选拔之权,实在对李斯太重要了。
从三代到战国,各国选拔官吏的方法,都是各级官吏寻访民间大贤,才学之士,然后上书举荐,再由皇帝考核之后,择其优劣赐予官职。
但是,被举荐之贤才,只会对举荐之官吏产生感恩之心。李斯每日忙于国政,那有时间去民间寻访什么大贤。
可一旦帝国改变了选拔官吏的制度,采取考试方法选择贤才。而且,考核的学识来自于李斯和伏念共同整编的法儒大典。
不管是谁担任了考核士子的考官,天下官吏同出一门,那才是桃李满天下,比起孔夫子还圣人。
当官的不但图利,还要图名,这种名留青史的机会,李斯是绝对不会让给别人的。
更何况,法儒大典本身就有他一份功劳。
所以,现在担任博士学宫仆射之职的赵高,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虽然他早就猜到,这是将闾铲除异己的计策之一,但是为了得到这种机会,他只能责无旁贷,担任向着赵高举起战戈的先锋官了。
但是,指责赵高等于在指责皇帝,想杀赵高也的问问皇帝同不同意。
嬴政对蒙毅的信任,远远胜过李斯,蒙毅铁证如山,都没杀了赵高,李斯自问也做不到,所以,他采用了迂回的方法。
虽然在曲阜,将闾已经和他商议好了,将赵高尊以高位,远离权利中枢。
可一回到咸阳,李斯就后悔了,尊以高位只有三公九卿,国尉,丞相,御史大夫,这三个职位至关重要,赵高以一个阉奴之身,绝无可能。
而九卿之位也被他排除,理由很简单,三公九卿乃是帝国重臣,谁也不想一扭头,就看到一个太监站在身边,位列其中,那让三公九卿情可以堪,说出去都是笑柄。
将闾不在乎,是因为现在他是太子,将来是大秦皇帝,不管是奴才还是官员,都是他的子民。
但是,这个脸李斯可不想就这么丢了。说出去实在太寒碜。
可是,将赵高摆在什么位置,却是一个大难题。
而最让他担心的,就是一旦皇帝顾忌赵高的脸面,重新让他变成执掌皇帝印熙的太监总管,那就得不偿失。
执掌皇帝印熙,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吏,甚至连官员都算不上,但是,政令所出,必须要他加盖印熙,等于帝国所有的机密,全都被他掌控。就达不到将赵高驱于中枢之外的目的了。
甚至按照将闾的想法,连中车府令之职都要剥夺,将闾有这个心思,李斯倒是理解,中车府令官不大,但是掌管的却是皇帝座驾,皇帝的身体肉眼可见的衰老,而且,开春之后,还要进行一年为期的大巡,车马劳顿辛苦到了极点,他的身体能不能支撑的住,还是一个问题。
一旦在大巡之中,出现任何的意外,赵高必定是第一个得知的,而胡亥就在皇帝身边,这种后果想想都后怕。
所以这场战斗,对于李斯来说,只能胜不能输。
尉聊曾经和李斯共患难,早已成为好友,对李斯的心思了如指掌。但是,他身为掌管帝国军伍的国尉,实在不想插手民政之事。
不过看到李斯为难,也是不忍心,躬身抱拳道:“赵高虽然是大才,但是一个太监之身,掌管博士学宫尚可,毕竟博士学宫一群博士,担任的都是闲散官职,而且,帝国官吏也没大才出现于博士学宫。
但是,开考试选拔官吏之举,却不是选择几个闲散官职,而是选择治世之大才,委以重任,士子清高,让他们和一个太监为伍,等于在羞辱他们,岂肯响应皇帝的诏令参加考试。
而为了一个太监而放弃天下贤才,那也等于绝了帝国大兴之路。”
“那爱卿有何办法。”嬴政问道。
尉聊看了李斯一眼:“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难题是太子出的,还是让他想办法。”
“岂有此理,两位都是大才,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嬴政冷哼一声。
尉聊苦笑:“不是解决不了,而是这种事情史无先例,冥思苦想左右为难,还不如直接询问太子来的简单。”
解决的办法是有,那就是重新设立一个官署,专门负责考核天下士子选拔人才。
但是这种解决办法一说出来,肯定会被李斯否决,当一个开创帝国文治的圣人,对他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
而丞相之职,日理万机,李斯有没有时间办理这件事情,还是一个问题。
让他放弃宰相之职,负责这个官署,李斯也肯定是不同意的。
尉聊正色道:“这件事一个难题接连一个难题,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考核天下士子,选择贤才为官,就要在天下推行法儒大典,不是一个小圣贤庄就能够胜任的,小圣贤庄能接纳多少士子,又需要刻录多少大典才能让天下士子研读。”
听他这样一说,李斯也愣住了,这个年代录写书籍,只有三个办法,一个是羊皮纸书,一个是素帛,要不然就是刻录竹简,费时费力不说,但是成书之后的成本,就和等体积的黄金差不多。
第0089章 拖刀计
嬴政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坑杀儒家的目的,是震慑天下,让六国遗族看到帝国的维护依法治国的决心,从而彻底让三代王治成为历史上的垃圾。
可以预见,坑儒之后诸子百家人人自危,惑遁入山林,惑隐入乡野,从此不再效忠于帝国。
而且坑儒之后,对帝国文治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善后的办法就是推出一部大典代替儒家的诗书,从而维护帝国对天下的统治。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让法家大兴于世,但是,明明看到了希望却不施行,对皇帝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嬴政自号始皇帝,早就有和三皇五帝一比高低的心思,文兴大治代表着一个帝国的辉煌,创建一个新文明可以流芳百世。这种机会怎么可能错过。
他虽然没有李斯那种耗费国库无度的心思,但却知道,抄录一部几十万字的法儒大典,即便是十几个善于书法的才学之士,也需要耗费数年。
而想要文兴大治,却不是一部书可以推行的,需要的是上千部,上万部,才能让法儒大典流行天下。
如果以刻录竹简的方法,让法儒大典流行天下,那恐怕是卖首穷经,自己这辈子看不到了。
诸子百家学说之所以盛行天下,那是经过了几百年的酝酿和流传,而帝国现在却需要在短短数年之间,以法儒大典掩盖住诸子百家学说。
这个艰巨的任务,可以说比寻仙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