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天赋聚权柄,铸天庭 第105章

作者:得一星火

  ........

  而这个时候的王朝,也是收到了武之望自尽的消息,忍不住的便是心生感慨。

  这还真是命该如此呢。

  在历史上,武之望就是在围剿王二不利之后,于崇祯元年二月十日自尽的。

  不过,却也有不同说法。

  一说他是畏罪自尽,还有一说,是说武之望乃是病死的。

  现在,武之望却因为王朝以及救民军的原因,提前自尽在了凤翔府香泉。

  不过对此,王朝倒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左右不过明廷总督,是他的敌人。

  而既然是敌人,那自然还是死了的好。

  随后几天里,顺天府可谓风起云涌。

  崇祯先是申饬了魏忠贤,又在之后八百里加急,下旨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李桥,升任陕西巡抚,并总督陕西兵事,负责剿灭王二、王朝等反贼。

  可以说是权力极大了,军民财政一把抓,不过同样的,压力也很大。

  如果无法剿灭王二、王朝,他就等着崇祯的治罪吧。

  紧接着,崇祯又在杨涟等人的弹劾下,终将魏忠贤发配凤阳府,看守祖陵去了。

  ........

  魏忠贤回望京城,脸上浮现一抹惶然与落寞,随后转身进了车架。

  一行四十多辆马车,带着无数金银珠宝,一千多士卒护卫出发。

  当崇祯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又是大怒,你魏忠贤想干嘛?不自禁的便就又是一阵怒骂。

  ”...朕思魏忠贤等不止窥攮名器,絮乱刑章;

  亦将我祖宗蓄积贮库、传国奇珍异宝、金银等朋比侵盗几空。

  本当寸磔,念梓宫在殡,姑置凤阳。

  却不料魏忠贤巨恶不思自改,辄敢将蓄亡命,自带凶刃,环拥随户,势若叛然...”

  大致就是,你魏忠贤不但违法乱纪,还将我老朱家的金银财宝给偷走了。

  本来还念在皇兄的面子上放你一马,现在你竟然不思悔改,还招揽一千多亡命之徒,你是不是要像陕西的那些反贼一样,也想要造反了?

  所以,在大骂过后,崇祯立即招来锦衣卫,让他们将魏忠贤重新押解回京。

  总之,就是你魏忠贤太有钱、太嚣张了,所以你还是去死吧。

  十二月十三日,魏忠贤并李朝钦,于阜城一客栈上吊自尽。

  不过,魏忠贤倒是死的痛快了,但是崇祯可就不痛快了。

  我这还没有亲自下旨将你干掉呢,你怎么能自尽了呢?

  所以,崇祯便是再次下令,将其尸体凌迟,悬首级于河间府。

  几日后,崔呈秀上吊自尽,客氏被活活打死在浣衣局,并且愤怒的崇祯,再次将他们尸体凌迟,头颅分别悬挂京师、蓟州;

  在之后,魏忠贤、客氏子弟尽皆被斩首示众。

  而若说可怜的,大概就是魏忠贤侄子魏良栋,侄孙魏鹏翼,还有崔呈秀之子崔镗了。

  左右不过两三岁的年纪,就也随着一同赴市了。

  自崇祯继位,不过三个多月,真正发力不过十多天的时间,横行一时,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及其党羽,就被崇祯连消带打,诛杀的差不多了。

  此时的崇祯,那可谓是志得意满的,觉得魏忠贤这样权倾朝野的阉宦,都被自己短短时间之内诛杀剿灭了,想了其他事情也应该手到擒来。

  一时之间,崇祯颇有种翻云覆雨,掌握乾坤的感觉。

  这可能也是他这辈子,最为高光的时刻了。

  此时,他才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陕西,王二、王朝救民军的存在,在他眼中愈发碍眼了。

  这些个反贼,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全部剿灭。

  也不知道他所任命的巡抚李桥,现在将任务执行的如何了。

  不由的,崇祯便是命人寻来陕西情报。

  只是,不过十多天的时间,他也就能够知道,李桥已经接了圣旨,正在准备出兵呢。

  想想自己十多天的时间,都已经将大太监魏忠贤一伙诛灭,陕西却还没有传来消息,崇祯不禁有些焦躁,立即便就遣使前去问询。

第104章 李桥剿匪,英烈祠的异变

  在崇祯皇帝处理魏忠贤的时候,王朝也在消化自己占领的地盘。

  随着种种利民政策,被贯彻到最基层乡村,王朝以及救民军,正在快速的收拢领地民心。

  本来只有一层极淡,乃至没有国运笼罩的地区,开始渐渐升腾起明黄色的国运,并且渐渐浓郁。

  最终,所有的国运彻底连成一片,将整个领地,染成了一片明黄之色。

  虽然国运并不统一,有强有弱,有浓有淡,特别是那新占领的区域,有着太多的灰黑之色附着。

  但是不管怎么说,王朝也算是大致消化了占领地区。

  ........

  至于朝廷方面,崇祯任命的陕西巡抚李桥,确实是在严格的执行崇祯命令呢,将王二他们那伙义军,撵得东奔西逃,好不狼狈。

  若不是向西的道路,被李桥派兵牢牢把控拦截了,王二他们早就前往巩昌府,与王朝他们会合了。

  就算是加入救民军,那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只是,李桥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这好不容易抓住一个弱鸡,那肯定可劲收拾啊。

  否则的话,他可就要去剿灭救民军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朝以及救民军,开始泄露出越来越多的信息。

  如今的救民军,那可不只是占领了临洮、巩昌两府府城及周边了。

  临洮除了靠近长城的兰州以及金县之外,已经被救民军尽占,巩昌府更是全部沦陷。

  另外,洮州卫以及泯州卫,也已经被救民军占领,势力地盘直接暴涨了数倍有余。

  总督武之望无法剿灭救民军,李桥不觉得自己就能够将其剿灭了。

  所以,他还是先拣弱的打吧。

  最好是不断胜利,却又不断拖延时间。

  当崇祯派遣问询的天使到来的时候,李桥他们再次打了一个胜仗,将王二等人撵得狼狈逃窜。

  “李巡抚当真领兵有方,谋略不凡,竟将那武之望久久无法剿灭的反贼,撵的狼奔豸突,咱家必定会向皇爷禀报李巡抚之能...”

  “哪里哪里,全赖圣上英明恩德...”

  “嗯,那不知李巡抚,什么时候前往剿灭救民军?”

  “......”

  听着眼前太监的询问,李桥不禁一阵腹诽,那救民军是那么好剿灭的吗?

  反正他不觉得自己的治军才能,能够比得上前总督武之望。

  武之望都被救民军杀的大败而回,落得个上吊自尽的下场,李桥可不想自己也是如此。

  李桥觉得,对于王朝以及那伙救民军,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将他们牢牢封锁在陕西西部。

  在这陕西大旱的年景,根本不用大军强行围剿,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自己内部就会因为粮食物质的短缺,进而自行混乱起来了。

  当然,他这个陕西巡抚,肯定是不能直接这么说的。

  否则的话,那还不是要被皇帝认为无能,革职那都是小事了,甚至还有可能因此将他下狱。

  想到这里,李桥双眼一转,自信的说道:

  “非不愿,而不能也。

  剿灭反贼,必要集兵一处,一一剪除,若是分兵而击,难免顾此失彼,甚至导致腹背受敌,恐有不忍言之事发生...

  如今,李桥方将王二逼住,若此时转向救民军,不啻于放虎归山,给王二以喘息之机,乃至从后方偷袭我军...

  届时顾此失彼之下,必将导致此次剿匪功亏一篑...”

  同时,李桥一边说着,一边暗中将一叠银票,塞入了太监的衣袖之中。

  “哦哦哦,原来如此...”

  那代表崇祯前来问询的太监,摸了摸袖口内厚厚一沓的银票,不禁满意一笑。

  完全不通兵事,听得云里雾里的他,此时却是不懂装懂,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不过一些地方,他却还是听懂了的。

  那就是现如今,李桥需要全力对付王二,以求毕其功于一役,先彻底剿灭了王二,这才能够腾出手来对付王朝。

  而知道这些,也足够他向皇帝交差了。

  他觉得这李桥还是很厉害的,武之望奈何不得的反贼,被其追的到处逃窜,眼见就要被彻底剿灭了。

  而当崇祯获知这些消息的时候,立即就对李桥大加赞赏。

  紧接着,他又开始为救民军的事情发起愁来。

  李桥能够收到的消息,作为皇帝的崇祯,虽然获得的时间稍晚一些,却也终归是得到的了。

  这救民军已经占据将近四府之地,已经渐成心腹之患之势,总不能放置不管。

  只是李桥正在剿灭王二,也确是有些抽不出手来。

  看着挂起来的地图,王朝救民军的四府之地,乃是处在陕西西部,四川北部,陕西行都司的东南。

  由四川调兵前往陕西剿匪,山路重重并不容易,再加上其中土司的牵制,那就更加困难了。

  反倒是陕西行都司,与救民军四府之地相接更广,并与兰州、平凉府等地边军呼应,似乎是更佳的选择。

  既然如此...

  崇祯犹豫一阵之后,终于还是作出决定。

  甘肃骠骑将军杨嘉谟,升任甘肃总兵,并节制平凉府及兰州等地兵马,率军攻打救民军...

  对于崇祯的心思以及打算,此时的王朝自然是不知道的。

  此时的王朝,正在主持英烈祠的最后仪式。

  十二月二十九日,宜迁坟、安葬、祭祀...

  摆设香案,焚香明烛...

  王朝领救民军及秦州百姓代表,肃穆前行,于香案前念诵祭词。

  “今,丁卯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我,救民军首领王朝,迎将士英魂入主英烈祠...

  永享救民军、万民祭祀...”

  “敬礼!”

  最后的时候,王朝猛地握拳,用力行了一个救民军军礼。

  “唰!”

  身后王大虎及其余一众救民军,紧随王朝之后,齐齐右手握拳,猛地置于左胸,行了一记救民军军礼。

  在之后,方才是秦州一地百姓代表,上前奉香敬礼!

  嗯,哪怕是普通百姓,来到英烈祠祭祀,也要行军礼。

  虽然有些不熟悉,乃至有人行的不伦不类。

  但是在此时,这却是最合适的礼仪,这是对于救民军战死英魂的尊重与肯定。

  而在众人的祭祀之中,袅袅升腾的香烛烟雾里,夹杂着无数的灵性力量。

  然后,这无数的灵性力量,在这种肃穆庄严的氛围之中,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灵性力场,笼罩了整个英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