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天赋聚权柄,铸天庭 第173章

作者:得一星火

  想到自己的父亲,杨光烈的眼神瞬间冷冽、坚定起来,家仇国恨,他又岂会一退再退。

  就在这时,一个亲兵快步而来。

  “将军,有人交给手下一封信,让手下亲自转交将军。”

  “哦,给我的信?是谁?”

  杨光烈一边接过信,一边好奇的询问。

  “送信的乃是季氏商行的一个伙计...”

  “季氏?...”

  杨光烈喃喃自语一句,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明悟,随即脸上浮现一抹冷笑。

  “呵,就让我看看,他们有什么要说的吧...”

  拆开信封,看到内容的第一眼,杨光烈的脸色便就猛的一变。

  「吾儿光烈亲启...」

  杨光烈,正是杨嘉谟的亲子,本该是任固原镇游击将军的,只是或许因为王朝这只蝴蝶的原因。

  杨光烈并没有就任固原镇游击将军,反而是成为了榆林卫的游击将军。

  而那封信,自然就是杨嘉谟转交给陈墨的。

  在当初释然之后,他就和陈墨说了自己的身世来历,写下了这封信。

  希望救民军进攻榆林卫的时候,将之交给杨光烈。

  在乍一听到杨嘉谟的身世来历之时,陈墨确实震惊无比,差点没有直接跳起来。

  不过很快,他又冷静下来。

  以官府掌握的神通之能,基本上不可能有间谍逃脱监察。

  那么,杨嘉谟的身份,又岂能完全瞒过官府?

  而现在,既然官府没有擒拿他,那就代表官府并不在意他的身份,只要他不做出违法乱纪的事,也就不会拿他怎样。

  既然如此,那他又何必大惊小怪?

  事实上,以官府的神通能力,确实能够发现杨嘉谟的异心,但却也并不能发现他的具体身份,只知道他是从北方关外而来,对救民军有着些许敌意。

  不过,对救民军有敌意的多了。

  你问问那些俘虏,有多少不对救民军有敌意的?

  只要其没有违法乱纪,没有向外传递重要信息,他们却也不会立即将其扣押。

  当然,必要的监视还是有的。

  暗影发展到如今,至少在救民军领地之内,那是深入到了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

  配合武器制造司最新打造,能够感应力量气息,大致精神状态的感应罗盘,整个救民军领地,很少有什么能够逃脱他们的监察。

  更何况,各地还有城隍土地,灵性层面、物质层面双管齐下,谁也无法逃脱他们的监察。

第169章 全占陕西,贬职王镇远,重建

  在加入救民军之后,陈墨便拿着杨嘉谟写给杨光烈的信,寻到了军中教官。

  而后,事情很快便就汇报到了王朝这里。

  对此,王朝也只是饶有兴趣的笑了笑。

  他虽然对杨嘉谟有些兴趣,但其既然不愿意出仕,而是甘愿做个教书先生,那他却也没有打扰的意思。

  在陈墨军训合格之后,也没有等着救命军扩军,就直接将其招入了军队。

  而这一次进攻榆林卫,他就是先锋之一。

  信自然就是他让季氏商行伙计转交的。

  如今的季氏商行,虽然还挂个季氏的名头。

  但是,他却是货真价实的,挂在商业司之下的救民军国有商行。

  其中的掌柜伙计等等,也算半个体制之内的人,除了正常的商业活动之外,还负有探查国外信息,必要时候进行传递消息信件的责任。

  并且,要是发现了有用信息,或是传递了紧急信件之类的,那他们也是会获得相应功勋的。

  像是这一次的传递信件,如果杨光烈能够主动率军加入救民军,免去一番不必要的战斗,那么犯险的掌柜、伙计,都将会获得一百军功。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救民军斩杀一个普通敌军士卒,也不过获得十点功勋。

  一百军功,那就相当于斩杀了十个敌军。

  足以让他们的正兵位格提升到战兵。

  至于那些掌柜伙计,非军非官,获得的功勋又有什么用。

  嗯,王朝准备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捡起来,再加上个一二三等,只要有人获得了足够的功勋,就能够被授予相应的爵位,在救民军治下,都将拥有一定的优先权。

  不过,那只能是男爵。

  子爵及以上的爵位,那就需要切实的军功了,比如开疆拓土,占个地什么的。

  当然了,这个开疆拓土,可能会与寻常意义上不太一样。

  不过,现在这都还是王朝的设想,具体如何,还要看之后的形势发展。

  且说杨光烈在收到杨嘉谟的信件之后,不由再次陷入了纠结之中。

  本来因为父亲死于救民军之手,再加上为国尽忠的想法,他是想要死守榆林,与榆林卫城共存亡的。

  但是现在,那支持他死战的理由,却是瞬间没了一半。

  虽然杨嘉谟的信件之中,并没有什么劝导他投降的言语。

  但是,其在言语之间,却是将他在兰州所见所闻说了一遍。

  至于具体如何决定,他却是将其交给了杨光烈。

  如果杨光烈决定以身报国,杨嘉谟虽然会心中悲痛,却也会支持儿子的决定。

  收起信件,杨光烈愣神良久,这才是转身下了城楼。

  走在路上,看着萧条的城池,人心惶惶、面黄肌瘦的百姓,又看了看身旁亲兵,同样的有些神思不属。

  不由的,杨光烈便是无奈的苦笑一声,他的亲兵都是如此了,那么其他的普通士卒呢?

  再想想父亲信件之中的描述。

  似乎,对于这些普通百姓,以及普通士卒而言,加入救民军并不是一个坏事。

  “唉~,我写一封信,你去转交季氏商行的伙计,告诉那王朝...首领,杨光烈降了...”

  一瞬间,杨光烈本来挺拔的身躯,似乎微微佝偻了一些,却又有种放下的千钧重担的轻松感。

  有了杨光烈的配合,救民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榆林卫。

  至此,救民军彻底占领了整个陕西,与山西化河而治,比邻河南、湖广以及四川。

  随后,杨光烈以及其麾下士卒,但凡还想继续当兵的,就全被送入了新兵营接受整训。

  在之后,受杨光烈所请,王朝将其分为了瓜州游击将军,在沙洲总兵也何冀平的手下任职。

  对于杨光烈的心思,王朝自然能够猜出一二,不外乎就是不想与自己的老东家,大明朝作战。

  对此,王朝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和谁打不是打呢?只要是为救民军效力就可以了。

  反正和明庭作战,也不缺他这一位游击将军。

  而随后的事情,才是让王朝头疼的。

  那就是王二牛,竟然头铁的想要前往镇远观做个守墓人,或者说是守祠人。

  在古代这个战场之中,不过死了百多个人而已,竟然就觉得自己不适合领兵,愧疚的想要辞去总兵之职,非要去做个守祠人。

  战场之上,死人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吗?

  哪怕这其中有王二牛失误的原因,但是放在古代,或许会有人心生愧疚,但恐怕也不会因此辞去一切职务吧?

  而且,就算是王朝,也只是想要将其训斥贬职,罚他去某地做个游击将军,让其重新积累军功。

  而且说实在的,王二牛乃是王朝同乡同村,那可以说是核心班底中的核心班底。

  相比其他人,王二牛他们这些人,自然更得王朝信重。

  至于是不是有些任人唯亲了...

  呵呵,同等条件下,我为什么不任人唯亲?

  而且一路走来,他们历经无数战斗,也早已经历练出来了。

  或许达不到古之名将的程度。

  但是,指挥作战却也是中规中矩,再加上救民军的强悍,那绝对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比起那些所谓的名将来,又能差到哪去?

  自然而然的,王朝在任命职务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这些核心班底。

  只是,王二牛牛脾气上来了,却是死犟死犟的,任谁劝都不好使,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

  为此,他还为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就叫王镇远,让自己时时记得曾经在镇远卫城的失误。

  王二牛的行为,差点没将王朝等人气死。

  一气之下,王朝便就随了他的愿,直接将他贬到了镇远卫,担任巡检司的捕头。

  得到任命之后,王二牛,不对,是王镇远,不由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见到这一幕,王朝还有被调回来的李鱼等人,也是不禁暗自叹息。

  如此也好,就先让这...王镇远,在那镇远卫城,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罢。

  至于之后...

  王朝眼神闪动。

  一个因为之前没有合适人选,而暂时搁置的计划,再次在其脑海浮现。

  而在此时,崇祯也是收到了救民军占领大半陕西,已经攻入延安府,直指榆林卫的消息,差点没有气的一口老血喷出。

  然而,让他更气的还在后面呢,他这边刚刚准备派兵前去支援榆林卫,然后便又收到急报,榆林卫游击将军杨光烈,带领榆林卫官兵投降了。

  受到这种打击,崇祯险些再次昏厥过去,好半天这才回过神来。

  自然而然的,又是大骂一通。

  大骂杨光烈堕了乃父杨嘉谟威名,乃是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辈。

  不过,就算再是恼怒,事情也已经发生了,他也只能想办法补救。

  在与群臣商议之后,崇祯便任命宋统殷为山西巡抚,负责剿灭闯入山西境内的残余反贼,并且寻隙反攻陕西。

  至于原来的巡抚耿如杞,已经因为进京勤王之时的士兵哗变,被押入大牢了。

  另外就是洪承畴,则是奉命加练强军,然后寻找机会,与山西巡抚宋统殷一起反攻陕西,剿灭救民军。

  面对皇帝的命令,洪承畴有心拒绝,但是见到崇祯的殷殷目光之后,最终还是拜倒接下了任命,大不了便就为国捐躯了。

  在众位大臣退去之后,崇祯目光望向京城上方,眼神有些迷离。

  隐约之间,他似乎能够在京城上方,看到一片明黄色的霞云,只是在这明黄霞云之中,又夹杂着无尽的灰黑之气。

  不自觉的,崇祯便是喃喃出声。

  “我大明,真的尽失民心,日薄西山了吗?”

  “不,我大明尚且占据广大土地,乃是天下正统,必将再次中兴...”

  ........

  另一边,王朝在全占陕西之后,便将办公之地迁移到了西安。

  无数的农社社员,开始走向各个岗位,生疏而又小心的按照天地位格传来的信息,种种规章制度,处理着各自的事务。

  虽然偶尔也会出现纰漏,但是大体而言,也是稳定住了新占领区域的局势。

  无数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入陕西东部,无偿赈灾三日,然后便就全面的招募工人,开始进行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