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169章

作者:两只猫爬架

  北魏军队因为得知南齐主力尚在百里之外,因为没有防备,被两面夹击之下,十万之众竟被萧衍千余人击败,魏军狼狈北逃,来不及带走被丢弃的辎重堆积如山,义阳之围遂解。

  萧衍也因此战而名动天下。

  看着面前少年,萧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年轻的自己。

  因此,当他听到朱厚熜询问起当年侯景之乱的真相时,他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他知道,王朝中业,面前之人面对的困难丝毫不会比他曾经遇到的那些要简单。

  自己踩过的那些坑,不管是为了此时天下百姓,还是为了曾经那个倒在纸醉金迷和权谋倾轧之中自己,他是绝不愿意让眼前这个有着大好前途的少年再踩一遍。

  他必须做出提醒,尽管有许多事情至今他对此也只是猜测。

  “侯景啊——”

  他又回想起了当年自己听闻北齐内乱,侯景难逃,欲率部归顺自己的欣喜。

  他热情的招待了侯景,并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

  那时他和侯景惺惺相惜,南梁群臣也纷纷上表,称赞梁武帝不费一兵一卒扩图开疆的功绩,将其与历代的那些千古名君作比,一派太平盛世,国安民乐的盛景。

  只不过后来,因为北伐接连失败,南梁和北齐议和,南梁诸王内讧等原因,侯景感觉自己遭到了背叛,于是毅然率兵突袭采石,并一路势如破竹攻破金陵。

  并围困台城,最终攻破,梁武帝萧衍被其活活饿死。

  虽然每每想起侯景的叛乱和自己那些混账儿子们,哪怕是过了这么久,萧衍都不由得怒火中烧。

第241章 尸解仙

  但萧衍很清楚,关于自己这段绝对会被后世的历代统治拿出来教导后代子孙,要懂得识人用人,前明后昏的反面经典案例,明廷的天子肯定在登基之前就已经在身边各种大儒学士的谆谆教诲中听过无数遍。

  面前的朱厚熜想听的肯定不是这些。

  虽然结果是对的,但可惜他完全不知道明廷对宗室的养猪式教育。

  作为藩王之子,朱厚熜从小压根不是按照帝王的方向培养,而妥妥的是快乐教育,平时王府授课的周诏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最多让朱厚熜背背四书五经培养良好的道德,不要欺男霸女,好好效忠天子效忠朝廷,压根不会讲这些古代帝王成败得失。

  更何况,儒家士大夫在写历史的时候有着一套自己的写法和解法,很多时候外行人就算有机会阅读,也顶多只能看看古代帝王将相的故事,根本看不懂这帮儒生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侯景之乱,就算是我也不能窥见其全貌……”

  萧衍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身影逐渐变得单薄,五官都开始变得模糊了起来。

  “采石乃金陵屏障,精兵骁将皆陈于此,侯景八千人夜袭采石,临川太守陈昕和王质的水军舰队距采石只有半日路程,为何没有及时赶来,截击侯景的大军,采石坚城有精兵近万,为何一夜之间便被攻陷——”

  “当时负责京城城防的平北将军萧正德是我胞弟之子,但自幼被我养在膝下,与我情同父子,为何要与侯景等人勾结,引北虏劫掠京师——难道在他眼中,皇位虚名真的比我等萧氏子孙骨肉亲情还要重要?哪怕是沦为侯景等北虏邪魔掌中傀儡也在所不惜?”

  说到此处,萧衍的言语间满是痛苦。

  他周身的光芒愈来愈微弱,显然是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他定神,感受着自己的状态,知道如今时间紧迫。

  “侯景之乱,唯有羊侃之死令我惭愧,日后若有机会,还请你替我寻找他的骨肉,好生栽培,我感激不尽——”

  朱厚熜闻言点头。

  “自然——”

  历史上羊侃忠贞之名朱厚熜自然也有所耳闻。

  若是有机会,朱厚熜自然也不介意保护下羊侃子孙的骨血不至于断绝。

  现在,朱厚熜面前萧衍的身躯变得几乎透明。

  他看着面前的朱厚熜,做出了最后的叮嘱。

  “当年侯景之乱,疑云重重,同泰寺全寺僧人被侯景乱兵杀绝之前,智云禅师曾有密信传达宫中——”

  此时,萧衍的身形已经在朱厚熜眼前完全消失。

  就连最后的声音都变得断断续续,虚无缥缈了起来。

  “智云禅师在信中言道,这些侯景乱兵可能真实的目的便是冲着水德天命而来——而且,智云禅师认为侯景背后,除了北方邪魔暗中操纵之外,那些邪魔背后恐怕还另有主谋指使——”

  此时,萧衍,这位年轻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梁武帝,回忆起当初智云禅师的密信,密信中歪歪扭扭无一不透露着震惊和绝望的字体,透露着写信者内心三观瞬间崩塌之后的惶恐和震惊,此时的语气中不由得露出了一种哪怕是时隔千年都无法压抑的恐惧。

  “同泰寺山门被攻陷的那一刻,智云看到了理论上绝对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之物。”

  “那道教传说中先死后蜕,水火荡炼,经千载而复生的可怖之物——尸解仙!”

  尸解仙——

  听到这个名字,朱厚熜还有很多的话想要询问面前的梁武帝,但显然眼前的梁武帝已经彻底魂飞魄散,魂归天地之间了。

  上辈子作为一名资深历史兼仙侠文爱好者。

  朱厚熜对于这道教传说中相传最具有可行性和性价比的尸解仙之法并不陌生。

  相传此法乃是东晋道人葛洪所留。

  分火解,水解,兵解,剑解等等诸多法门。

  若能成之,则可以逍遥天地,长生不死。

  在南北朝时期尸解之法在道门兴盛一时。

  受到当时分布遍布南北的五斗米教太平道等诸多借太上老君下凡的名义,堪称白莲教闻香会的上古plus版本,聚众造反的妖道的青睐。

  但看着面前显然已经死的不能再死的梁武帝,朱厚熜也只能叹息一声。

  “好生安葬——”

  朱厚熜说道。

  身旁闻讯赶来的锦衣卫们便上前将这些梁武帝和其化为蛟龙的发妻藏身的佛身收集起来,带回金陵给他们立一个衣冠冢。

  “陛下,关于成化年间的那些锦衣卫的尸体大部分都找到了。”

  一旁张法维看着朱厚熜似乎心情不佳的样子,压下心头的忐忑,小声说道。

  “带我去看——”

  “是——”

  听到这话,张法维立刻走在前方带路。

  万佛寺内的那些尸佛也基本上被清理的差不多了。

  一路上,朱厚熜等人只能听见隐约零星的尸吼,然后被闻声而来的禁军和明军配合歼灭。

  虽然空气中仍有金色的尘埃飘荡,但弥勒却丝毫没有降世的迹象,多半是见地上天命的交战,已经决定鸽了。

  “就是这里——”

  张法维指着面前竹林中的一块空地。

  空地紧贴着万佛林,上面种着一片棕黑色带着尖刺的灌木。

  极大程度上杜绝了游客误入其中的可能。

  不过现在地表已经被朱厚熜此次带来的锦衣卫掀开,挖出一座大坑,坑旁是刚刚从地下挖出的成华年间化为尸佛的锦衣卫尸体。

  朱厚熜注意到很多锦衣卫身上带伤,结合这些地上的尸佛的身躯都有碎裂的痕迹。

  显然,刚刚在挖掘这些成华年间锦衣卫尸体的时候并不顺利。

  双方在此地爆发了一场大战。

  看见朱厚熜走来,正督促锦衣卫重新清点尸体,核对名册的王佐连忙起身相迎。

  “陛下,成化十一年被派往南京的锦衣卫在册一百五十六人和二十七名传奉官的尸身已经全部找到。”

  脚下的这些锦衣卫化成的尸佛表情大多狰狞怒目,显然生前正在与什么东西交战,在战斗中被妖术异化为尸佛。

  “查清楚他们当时是怎么死的了吗?”

  听到君父的问讯,王佐示意身旁两名想要汇报什么的锦衣卫先暂停,躬身回复道。

  “关于为何锦衣卫会集体集聚万佛寺的原因尚在调查,但关于他们是如何被转化为眼前这些尸佛妖祟——从那些妖僧口中也已经问出了些眉目。”

第242章 现世现报

  说着,王佐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小册,朱厚熜依稀可见其上斑斑点点的想必是审问时溅到其上的血痕。

  显然因为的此处的条件相对简陋且危险重重,锦衣卫们为了能够快速的从这些僧人口中拷问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运用的手段便不如装备齐全的诏狱中精妙。

  朱厚翻开小册子,上面详细的记录着锦衣卫们从僧侣口中审问出来的关于万佛寺千年之间为何屡屡有僧人化佛,且香火鼎盛的原因所在。

  “原来竟是如此……到是苦了法能禅师了!”

  看完,朱厚熜长叹。

  自侯景之乱后,陈霸先夺取帝业,建立陈朝。

  然而从陈霸先开始,历代陈朝君主丝毫没有吸取前朝宠信佛门的教训,对于僧侣依然恩宠有加。

  其原因便是那个梁武帝生前集合了同泰寺和南朝僧侣之力,为南梁国祚永存,而制作的封印了那只沉睡天命的佛头。

  此时的南朝,正值五斗米道起义之事屡禁不止。

  五斗米道的妖道不光趁着朝野豪族内斗,兵戈无休,税赋无止之际。

  在民间聚集流民,分发符水以驱病退邪,笼络人心。

  在南朝权贵的上层之中,也同样依靠其妖术笼络了一大批豪门权贵入教,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

  昔日魏晋风流,文人雅士谈玄论道之风依然深深影响着南朝的豪门士子,给了五斗米教的道人诸多可乘之机。

  为了制衡这些意欲趁着乱世,效法祖师张鲁在地上建立道国的五斗妖道。

  统治者们便将目光投向了虽然也不断有妖僧借真佛之名举兵造反。

  但总体而言还比较倾向于和朝廷合作的南朝佛门。

  意欲借佛门之力,制衡这些猖獗无休的妖道。

  尤其是在侯景围困金陵时,有北虏天师渡江而来,在江中掀起巨浪阻拦王质麾下听闻侯景作乱,紧急向着金陵驰援的舰队,又招来大雾协助侯景兵马隐匿行踪,以至于金陵在毫无防备之下被瞬间攻陷。

  南梁的覆灭,让南方豪族再一次看到了道门对自身统治实实在在的威胁。

  也就愈发需要拉拢佛门僧侣作为盟友对五斗米道进行制衡。

  梁武帝时期南梁依靠同泰寺来宰执天下。

  但同泰寺已经在侯景之乱中被焚毁。

  其中的僧侣更是被杀尽。

  于是继承了同泰寺的所有遗产,又得到了同泰寺留下的水德天命的万佛寺便成了之后南朝统治者们新的选择。

  而南梁之后,万佛寺的僧侣屡屡借助天命之力化佛,既有寺庙巩固自己地位的意图,也是南方朝廷扶持的结果。

  人性和利益交织一处,想必有些僧人并不愿意在死后化身邪佛,但在寺庙的逼迫下,或是无知无觉之间被天命的潜意识所挑选。

  最终在某一刻血肉之躯消退,化凡为佛。

  如若被选中,这些僧侣中有多少能逃脱天命的觊觎呢?

  恐怕也只能双手合十,期盼来世的福报。

  或许,这也是为何许多僧侣在化佛之前手持涅槃经的原因所在。

  但想必也有僧人通过修炼,并不相信万佛寺宣扬的死后僧众轮回转世直说。

  临终前愤然写下了“非一切业悉得定果,非一切众生定受“。

  强烈反对寺内宣传的所谓业果轮回之说,呼吁僧众活在当下,提倡“现世现报”。

  朱厚熜合上了黄册。

  这些锦衣卫们想必是不知是如何找到了天命的踪迹,结果却遭到了天命气息的感染,被迫化佛了吗。

  朱厚熜心中想道。

  而就那僧人的口供,朱厚熜还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记录。

  明太祖定都金陵之时,似乎是知道万佛寺这些僧侣以威逼利诱等等手段,引导僧侣化佛之事的。

  朱元璋下令境内寺庙僧人皆要登记在案,不许佛寺购买少女,奴仆,逼迫沙弥信众成佛,制造异像,以骗取香客钱财。

  对于这帮僧侣们收纳香火的手段,真的在皇觉寺出过家的朱元璋心中自然清楚无比。

  虽然法令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剥了几个敢顶风作案的妖僧的人皮之后,明朝建国之后僧人香客成佛之事相较于以往朝代少了不知多少。

  至少从吴王定都金陵之后,万佛寺僧侣已经很久没有亲眼见过谁立地成佛,只能在古籍中瞻仰下曾经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