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267章

作者:两只猫爬架

  严嵩略微有些疑惑的问道。

  虽然京军理论上由天子通过五军都督府直接领导,但无论是人员调动还是财政拨款,都要兵部和内阁许可才能落实。

  对于大明的天子而言,真正信得过的禁卫军也就是由司礼监和内廷直接拨款,人事任免也全部都掌握在内廷自己手中,拱卫皇城的亲军二十六卫了。

  他们可是有着一套独立于朝廷的财政体系的。

  朝廷买马草这种事情,无论怎么看都和他们扯不上什么关系。

  “大人有所不知,最近朝廷开海禁,通海商,司礼监名下的各路皇商大多都跟着礼部一块下海去跟弗朗机人倒卖丝绸茶瓷等的物了,每个季度倒是给我们拨款去购买马草,但BJ周边的马草商人的马草是直接供给给御马监下马场和腾骧四卫所用的……加上最近朝廷管制军资,弄到现在周边马草价格飞涨,禁军有的衙门甚至直接开始自己找五军都督府画地,种马草培育饲料喂养战马了。”

  说到这里,俞大猷想到那些忙着下海,随便给点钱就把禁军打发了的各路王爷和皇商们,想到礼部一副“我的时间很贵,不要耽误我为朝廷挣钱”的轻蔑态度,脸色也不由得变得古怪了起来。

  狗屎的,那帮平日里自诩清高的礼部的官员们如今是掉进钱眼里面了吗!

  俞大猷想到那些礼部官员们恶劣的服务态度,愤怒不已,但想到胸口那一大迭礼部递过来让禁军们赶紧拿钱走人的银票。

  却也只能硬生生咽下了这口恶气。

  好你个礼部!竟然如此轻慢于我!

  这个仇我们府军六卫狠狠的记下了!

  下个月还来!

第397章 填补

  银票,也是朝廷近来为了方便礼部进行海上贸易,所特意命工部匠造的一种新型票证。

  不同于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的指定货币。

  银票只是礼部自行引发,作为海外大额支付的一种凭证,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用白银作为担保手段的债券。

  海外商人可以凭此到沿海各个城市中按照银票的金额兑换大明宝钞,然后在民间购买白银结清货款。

  是的,你没有听错,不是直接换银子,而是换大明宝钞。

  如今的明廷在朱厚熜平定了东海之后,面对滚滚流入大明境内的白银,为了避免前世明廷自张居正变法之后的短暂繁荣过后的银荒和经济崩溃。

  朝廷如今强行将大明宝钞和白银挂上等号。

  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一贯面额的大明宝钞的购买力和一两银子的白银对等。

  而随着明廷的货物远销海外,北京城常年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一批又一批来此进行朝贡贸易的海外番邦的使团和商队,朝廷财源广进。

  有了白银和货物作为担保,加上明廷的钢刀巨舰。

  原本在民间人厌狗嫌,但又不得不用的大明宝钞瞬间变得保值了起来。

  虽然某种情况下朱厚熜还是在还之前明廷历代皇帝穷兵黩武,放纵地方豪族囤积金银财货,低买高卖,造成明廷财政逐年下滑,市场混乱,人们对于大明宝钞的信心无存的欠债。

  但总体而言,我大明经济如今是稳中向好!稳中向好!

  腾飞指日可待啊!

  眼前的繁荣,让很多人对于这个国家重新恢复了信心。

  而不至于日夜思索着,该如何逃离这片似乎随时随地都被天灾和人欲所吞没的土地。

  别的不说,现在的礼部,确实是有钱啊。

  俞大猷心中想道。

  怪不得上次出海礼部向内廷申请了部分禁军一同登船作为护卫。

  司礼监就毫不犹豫的就从御马监下辖腾骧四卫禁军挑了二百人和礼部一同前往吕宋岛,同弗朗机人商谈丝绸贸易。

  丝毫不像以往各地官府月月向上诉苦,表示自己这里妖患太多,要求朝廷派遣更多的禁军来此清剿匪患时,司礼监每每不是压下不回,就是和地方官府反复扯皮。

  两者呈鲜明对比。

  以往司礼监敷衍地方官府:

  地方官府:我这里妖魔好多,根本控制不住,每年都要吃人的,朝廷快点派些禁兵来帮我们赶走这些邪祟啊!

  司礼监:朝廷的禁兵有限,你们那边联合一下当地豪强,再让天师道或是南宗给你们派点和尚道士对付一下,等到朝廷有空闲的人马的时候一定会去帮助伱们的,现在朝廷经费吃紧,也只能在精神上支持你们一下。

  地方官府:不要啊!地方豪族跟他们都是一丘之貉,根本出工不出力!我们的县衙都要快被那帮妖魔占领了。

  司礼监:……

  司礼监:地方卫所?钦天监呢?天师道呢?禅宗呢?救一下啊!喂喂?听得到我说话吗!

  司礼监:我求求你不要死在朝廷的邸报里,那会让我在皇上面前显得很呆。

  地方官府:在——

  司礼监:怎么样,要不要我派禁军过去。

  地方官府:应该……不用了吧,让地方大户每家捐了点钱,从外敌雇了几个游侠配合卫所兵将解决了。

  司礼监:干得好!张嘴!我开始给你画饼了!

  地方官府:哎嘿!这么好,那么能不能帮忙把这次雇佣游侠,招揽游僧道士,和给地方大户打的欠条的款项报销一下。

  地方官府:我超!已读不回!

  地方官府:司礼监我超汝****

  一般是这个样子。

  现在礼部搞到了钱,内阁通常都会在事后给地方官府拨些款项作为补偿。

  当然,是大明宝钞,而且是有条件的。

  希望当地官府能督促各自大户豪族主动把白银上交官府,换成大明宝钞或购买朝廷的银票,支持礼部推出的“让大明宝钞走向番邦万国”的号召。

  顺便也把银票这种朝廷发行的大额债券推广到全国。

  到了现在距离银票推行已经有一年了。

  不过这东西一般和大明的普通百姓没什么关系。

  毕竟谁也不可能整天兜里装着一百两一张的银票上街吃饭不是。

  如此,礼部直接给都禁军塞银票的含金量就更高了些。

  “马草那边你们不用担心,这段时间北方有不少卫所表示朝廷这样搞让很多地方的军库无法及时买到保质保量的马草,已经有不少边将给王阁老写信诉苦,希望朝廷能够按照旧制让各地卫所和官府自己去收集马草——王阁老为了这件事,特意命王景隆带着朝廷的诏书前往各地,宣读朝廷的诏令,督促各地按照朝廷的政策完成今年的马草收购。”

  严嵩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丝毫没有注意到,面前正蹲在京观旁边的俞大猷和徐佑邦两人脸色变得有些许古怪了起来。

  朱厚熜站在俞大猷身旁,在八卦镜中严嵩看不到的位置拍了拍他的肩膀,表情若有所思。

  北方的边将们联名给王琼写信诉苦吗?

  看来之前盗卖朝廷马草盈利涉及的人员看上去倒是不少啊。

  如果说吞了朝廷的拨款,还要再从给朝廷提供马草的普通农户身上刮一笔的主要执行和受益者是地方官府的话。

  那么年年借着“盗匪”“鞑靼”等等原因,表示碉堡内马草消耗一空,请求朝廷拨调马草补全。

  结果是卫所军库中马草堆积如山,各地边镇卫所还说不够。

  然后等朝廷拨的马草一到,就立刻转手卖给北方的蒙古人和西域商人,或是贱假处理给地方豪族,多半是北方将门用以供养自家的马场,训练义子家丁。

  借着跟朝廷要马草这件事情,薅朝廷的羊毛,是大明朝北方的这帮平日里十分不对付的文官武将少见的能团结在一起的事情了。

  若不是牵扯的利益集团实在是太多。

  一个小小的马草收购改制的政策,也不至于从朱厚熜登基前就开始筹备,结果朱厚熜如今已经登基两年半快三年了,结果让朝廷下派御史到各地,亲自监督各地官员从农民手中收购马草的政策,还是没有推行下去。

  而北方战事和自己闭关突破在即。

  朱厚熜已经没有耐心再等待各方扯皮,拉扯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政策。

第398章 阳候

  王琼作为从正德到嘉靖两朝内阁中少见的北方人。

  是北方的将门豪族眼中“南人的朝廷”中少见的自己人。

  并且正德年间,王琼多次受命镇守西北边界,操练北方兵马,巩固明廷在河套地区的统治。

  这样的经历,在北方的将门眼中彼此之间的关系便更加亲近了几分。

  朱厚熜也不是不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但在朱厚熜看来,朝廷中有来自帝国各个势力的代表,更能维持整个帝国的统一。

  至于——王景隆。

  王琼的儿子,对于这个受命在南方打造军舰,而且看样子任务完成的还很不错的官员,朱厚熜还是有些印象的。

  为了监督北方的官吏兵将执行朝廷的政策,王琼这次干脆把自己的儿子都给派出去了吗?

  想到这里,朱厚熜不免有些的惭愧。

  为了不让君父当这个恶人,已年过六十,本该像内阁中的其他人那样,作为背后各方势力的代表在朝堂中为自己的家乡和阶层谋取利益。

  广结善缘,继续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铺路的王琼。

  但如今,却要冒着和北方诸将翻脸的风险,不惜让自己的亲儿子作为自己的代表抵达北方,像看管罪犯那样监督着自己的家乡故老们推行朝廷的政策。

  “王阁老年岁这么大了,却还要亲自操劳,翻阅信件,真是辛苦——”

  俞大猷听到严嵩的话,嘴角不由得微微一抽,神色有些僵硬,结结巴巴的回答道。

  尤其是看到身旁的天子那若有所思的神色之后。

  他的脸色就变得愈发的僵硬了起来。

  好家伙,我求求你,别说了!

  朝臣和地方番将勾结,自古就是朝堂大忌。

  虽说当今天子神威难测,但鬼知道会不会触犯到圣上的忌讳。

  让陛下对阁老心生猜疑。

  但严嵩并没有读懂面前这位京城武将的暗示。

  他打破脑袋也想不到,本该在西苑闭关清修的天子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还是和禁军道士外加被朝廷视作不稳定因素的游侠,一块——下墓?

  只见严嵩看了一眼旁边正在京观中继续忙活的张法维等人一眼,似乎又是想到了那位高龄首辅还有阁老们,在陛下常年清修的时间里日夜操劳,心忧国事。

  当然,绝不是因为同事们都能放假只有自己留在文渊阁值班,而积攒了一肚子的怨气无处发泄,而想要趁机对着大过节的同样在为了公务奔波的俞大猷等人大吐苦水。

  表达一下文官们私下里对于皇帝天天没事清修不干活的不满和谴责。

  当然,这些话都是文官们私下里的吐槽。

  为了自己的仕途着想,是绝对不可能在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

  “是啊!王阁老这么大的年纪,还要天天为了朝事忧心……不说王阁老了,从梁首辅到下面诸多阁臣,哪一个不是在陛下出征之时夙兴夜寐,无辞辛劳……但愿陛下能多知我等的不易,远离那些诓骗陛下玄修的僧侣道士们,君不见古往今来,求长生希望得道升仙的帝王有多少,又有几个能得偿所愿的呢,以我所见啊!还是要……”

  那边,严嵩对朱厚熜的阴阳怪气正讲到酣处,丝毫没有注意到面前的俞大猷和徐佑邦两人神色逐渐惊恐,目光不自觉的向右撇动,额头上也渗出了一抹冷汗。

  我的严大人,求求您别说了!

  万幸,一旁当天子脸上并没有露出多少不满的神色。

  而那边张法维等人传来的惊呼让俞大猷几人有了脱身的借口。

  于是,出乎严嵩预料的是,面前的俞大猷神情严肃。

  用最快的速度扫了一眼不远处的朱厚熜后,悄悄的咽了一口刚刚因为过于紧张而挤压在舌根的口水,严肃的说道。

  “陛下虽然身在西苑,但无时无刻不在挂念九州万方,运筹帷幄,为天下人指明方向,严大人身为近侍,还需谨言慎行才是。”

  “?”

  趁着严嵩一脸懵逼的机会,俞大猷瞬间转移话题。

  将手中八卦镜对准了身旁正化身土木老哥的张法维等天师府弟子。

  看着张法维手中长长的竹简,问道。

  “张道长这边可有什么收获。”

  张法维看着面前有些古怪的气氛,一时间有些愣神,但还是整理了一番自己的道袍,避免君前失仪,然后伸出手中的竹简。

  严嵩用着略带怀疑的目光看了一眼不远处这位看似莽撞的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