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入狱二年,出狱开始无敌 第16章

作者:靖天空

  “那个九国联军是什么情况?”

  “九国联军入侵,为什么我们一点消息都没有。”

  “听说血门关主将主动开关,迎九国联军入关。”

  “啊,黄将军通敌叛国了,这不可能。”

  “千真万确,哎,王城危矣。”

  血门关是景国第一大雄关,雄踞于西北,拒北国、寒风国、曹国于外。

  血门关若破,联军即可长驱直入,不日将直指王城。

  朝臣们窃窃私语,焦急万分。

  “皇帝陛下到。”

  随着一声高呼,剑霄带着冷清月、镇北王、林重一行人走了进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不约而同跪下,恭敬地高呼。

  “平身吧。”

  剑霄身穿黄袍,一脸威严。

  “谢主隆恩。”

  群臣站了起来,恭敬地站成两列。

  剑霄坐在龙椅上,问道:“九国联军入侵,犯我河山,各位爱卿有何良策?”

  天下共有百余国星罗棋布。

  其中景国与九国在千年之前都为田国。

  田国分裂之后,形成十国。

  其余九国分别为:北国、寒风国、曹国、郑国、吴国、年奇国、孔国、亥国、照广国。

  十国实力以景国、曹国、北国为强,其余次之。

  千年来十国互相攻伐,争战不休。

  兵部大臣率先走出,“臣秉陛下,九国联军突然来袭,十分诡异,臣觉得后面有人指使。九国之间一直攻伐不休,这次联合入侵,其中必有蹊跷。”

  吏部大臣道:“谁又能指使的动九国联军,真是荒谬。臣以为当务之急应该是派兵增援青城,青城乃是王城最后一道门户,决不能有失。”

  骁勇军王将军道:“没错,青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应该派兵增援,以青城为关口,挡九国联军,再派人谈判求和。”

  户部大臣道:“这分明是将青城以外土地拱手让出,敌军不废一兵一马之力,百万国民就将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兵部大臣道:“臣以为当在离敌军最近的平阳城建立防线,派十万大军增援,给予迎头痛击,我国疆土一寸不能失去,必须尽早遏制敌军攻势。”

  王将军冷笑道:“这可是九国联军,共有百万雄兵,不让他们深入腹地,我们根本守不住。当务之急,是在青城修筑防御,以逸待劳,以守为主,再伺机反击。”

  听到百万雄兵,朝臣一阵耸动,各个面露忧虑。

  “这怎么打,打不赢啊。”

  “我们满打满算只能凑出三十万兵力,根本是以卵击石,不堪一击。”

  “难道天要亡我景国吗?”

  剑霄环视了一周,眼眸微阖。

  一国生死存亡之事,尽在我一念之间。

  第一次剑霄真切地感受到了权力的魅力以及责任。

  一时间,头脑有些恍惚。

  他看向林重,问道:“林将军,你怎么看?”

  林重上前,皱着眉头,抱拳说道:“平阳城距离敌军只有三十里,是敌军下一个攻打对象。平阳城现有三万兵力,如果立刻召集城中青壮,应可凑集十万之数。只是……”

  剑霄问道:“只是什么?”

  林重咬了咬牙,道:“只是平阳城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听闻联军中有数十天境强者,天境出手,城门立破。所以……所以……”

  林重有些犹豫,迟迟未说出剩下的话。

  剑霄道:“所以什么?有事请讲,朕恕你无罪。”

  “所以应该弃城而走,同时通知附近十八城,火烧粮食田野,毁坏器械房屋,不给联军补给之资,全部人再退守青城。”

  “啊!”

  群臣纷纷惊呼,这一段话里短短十多字,可是代表着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而且未战先逃可是大罪,要被砍头的。

  一位老臣魂不守舍,喃喃自语:“此话血腥太重,杀孽太重。”

  另一位老臣排众而出,“姑且不论其他,我就问你这么多百姓同时涌入青城,青城如何处置?根本没有粮食可供如此庞大的难民果腹。到时候民变一起,青城将不攻自破。”

  林重沉默了下,方才艰难地说道:“国家有难,百姓有责,应以血肉之躯挡敌军于千里之外。”

  “你……你……”那位老臣听出了话语中的杀气,手指着林重,身体颤抖,双眼猩红,气的说不出口来。

  剑霄将眼睛看向沉默的镇北王,“你觉得呢?”

  镇北王摇了摇头,双眼含泪道:“臣心有忧虑,五内俱焚,脑海之中只有百姓受苦受难之景,悲伤交加,无以言表。陛下雄才伟略,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谋,我等不敢妄言以误圣思。”

  他还待再说,眼泪接着就要潸然泪下,剑霄赶忙止住。

  以前怎么没觉得这位这么会拍马屁。

  不过拍的还挺舒服。

  现在剑霄有些明白为什么领导知道你在拍马屁却很享受了。

  他不由看向冷清月,她静静站在人群里,绝美的脸庞显得异常引人注目。

  她垂目看地,一言不发,好似老僧打坐。

  “清月,你怎么看?”

  冷清月感应到剑霄温和的眼神,方才抬起头来,沉吟了片刻,斟酌道:“在说这些之前,臣斗胆问陛下,刺杀之事该如何处理?”

  剑霄嘴角撇起,还是冷清月聪慧,懂得自己的心思,道:“你觉得呢?”

  冷清月说道:“天元门胆敢谋杀陛下,已犯十恶不赦之罪,当株连九族。”

  说着话音一转,“不过正值国家存亡之际,陛下宽宏大量,有装日月之怀,有盛汪洋之量,可让天元门将功赎罪,派出门内弟子,一起讨伐敌军。”

  她举目环视了朝臣,然后道:“朝中大臣或多或少与八门十三派有所联系,其中七门派更是曾参与刺杀陛下谋逆之事,正可将功赎罪。臣请陛下下令号召八门十三派共抗敌军,以保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

  暗里更有层意思是正可借此机会,统合八门十三派,收权入朝。

  此计一箭三雕。

  拒外,清内,收权。

第20章 登基为帝,剑指八方镇一切叛逆

  剑霄颔首,冷清月的谋略确实惊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且这是阳谋。

  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个道理各大门派都懂。

  国难当前,他们必须答应,就是出力多与少的问题了。

  但只要他们肯派出弟子,到时候冷清月自然有办法会让各门派不知不觉损失大部分力量。

  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只是,

  他心不平。

  剑霄摸着下巴,眼睛露出一道精光,道:“这个计谋很好。只是,朕有一个问题。”

  冷清月拱手弯腰道:“陛下请讲。”

  “先攘外再安内,还是先安内再攘外?”

  冷清月心中一突,瞬间明白了陛下的意思,先安内以尊王,尊王后才能攘外。

  陛下这是要走王霸之路啊。

  冷清月心中叹服,陛下具有气吞山海之魄,雄心壮志凌云九霄,她确实逊之远矣。

  冷清月向前一步,高呼道:“皇恩浩荡,但是天元门心怀不轨,罪孽罄竹难书,尤其是门主任天下贪花好色,祸乱天下。臣已查明,任天下涉及多桩命案。”

  下面的大臣们有些疑惑,都这个时候了,你管他犯了什么罪干嘛,吃饱了撑着。

  当务之急应该是联合任天下抗击敌军。

  你在朝上叽叽歪歪说他犯了什么什么罪,有什么用,难道陛下真的会拿他不成。

  真是天真。

  有些精明的大臣暗暗嗤笑。

  户部大臣怒道:“冷副督主跑题了,当务之急是商议抗敌要事,其他事宜应在战后再说。”

  冷清月不置可否,说道:“其中户部大臣小妾、吏部侍郎妻子等人之死,均与任天下有关。”

  剑霄惊讶地看了眼年过七十的户部大臣,不知道是老牛吃嫩草还是任天下味道独特。

  户部大臣如受晴天霹雳,“什么?你说什么?我的小倩是他杀死的,我要杀了他。”

  他双目赤红,充满愤怒之色。

  其他几人也是咬牙切齿,一脸愤怒。

  户部大臣突然排众而出,跪在地上,老泪纵横道:“还请陛下为臣做主。”

  剑霄道:“爱卿平身,朕定会惩治恶贼,让他知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谢陛下隆恩。”

  剑霄长身而起,俯视着下面群臣,严肃道:“任天下罪孽深重,蓄意谋反,大逆不道。天元门藏奸纳垢,罪无可赦。”

  “攘外必先安内!朕将御驾亲征,扫除境内魑魅魍魉,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林重接令,朕现授你元帅之职,率领骁勇军、镇北军、战军、伟武军等四大军团十万将士增援平阳城。”

  “镇北王接令,朕现授你元帅之职,率领禁卫、玄甲军等两大军团五万将士,随朕一起平定内患,扫灭天元门等叛贼。”

  “冷清月接令,朕现授你军师之职,随朕一起平定内患,扫灭天元门等叛贼。”

  ……

  接连几道命令,提到的几人纷纷出列,跪道:“谢陛下隆恩。”

  群臣互相看了下,齐齐跪下,高呼道:“陛下圣明。”

  剑霄扫视着群臣,说道:“传令下去,朕明天要登基为帝,同时为出征将士饯行。”

  群臣心中震惊,值此国家动荡之际,大战将起,太子要正式登基为帝。

  同时不由为陛下的深谋远虑、果决善断而赞叹不已。

  只有登基为帝,方能正其名,统合各方势力,对内镇压四野,对外抗击敌寇。

  师出有名方为王道。

  陛下是走王道之君,有雄才伟略。

  事急从权,战时从简,登基大典省略了一些繁复手续,简化了许多。

  翌日,

  太阳从天边的水平线上缓缓升起,光辉如瀑洒遍万物。

  登基大典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特殊的登基大典,也是唯一一个在十五万大军见证下的登基大典。

  广阔的习武场上,中间有一数百米高的宽阔天台耸立。

  下方长戟如林,铁甲如光。

  一位位身着盔甲的将士排成一个个方队,肃然挺立,眼睛直视,望着他们伟大的皇帝将要到来的方向。

  整个场上,肃杀之气纵横,寂静无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