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茅山开始 第13章

作者:龙升云霄

只是说修道,修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徐真人从床头拿出***经,开口道:“这是茅山的净坛颂,早晚两课的必读之物,共六千字,你拿回去先背熟吧,如果七天内都不能背熟,你以后也不用来见我了。”

一些小说中,拜师九叔,上来就学道法和法术,那是不现实的。

这跟上学去,老师不教1+1=2,上来就丢给你一本微积分一样,你看得懂吗?

就拿净坛颂开篇的一句话来说。

发炉祈真佑,冥心感圣贤,虔恭礼宝忏,愿得寿长年。

真佑是什么?

圣贤又是谁,怎么感应它?

宝忏又是什么东西?

你听得懂吗?

再说说画符。

符头怎么开,为什么这么开,意义何在。

符胆写神名,写的这个神是谁,写的时候要念什么祝词,仙神才会回应,你祝词背熟了没有就来画符,错一个字,不能上达天听,你这张符就是废的。

九叔画符一气呵成,那是到了落笔鬼神惊的地步。

普通道士,尤其是初学者,画符前都要沐浴焚香,一道符画一两炷香都不一定能成。

正常来说。

三山正宗的弟子们,要跟师父做三年早课,学两年道经和道教术语,懂得一些禁忌与常识才能接触到符箓。

这就像成人高考一样。

首先你得会啊,啥也不会怎么让你上大学。

“师父...”

“停,先别叫师父,太早了。”

张恒一开口,便被徐真人打断了。

张恒也不当真,继续道:“师父,要是我背会了净坛颂呢?”

看张恒如此厚脸皮,一口一个师父,徐真人也不可能次次反驳,只能答道:“这哪到哪,净坛颂之后是三茅真君加封事典,天灵宝金华冲慧度人保命茅君真经,九天三茅司命仙灯仪经,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上清大洞真经,度人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黄庭内景经,外景经...”

一口气,徐真人说了二十几个名字。

张恒听得头皮发麻,忍不住问道:“师父,这些都要背下来啊?”

“当然要会背,不然你学的什么?”

徐真人指点道:“以周氏冥通记来说,上面写的是通幽下阴之事,作为道士,少不了和鬼神、阴差打交道吧,到时候失了礼数怎么办?”

“还有养性延命录,这是...”

徐真人顿了顿:“这是延寿用的,很伤天和,暂时不用你背了,反正你现在也用不到。”

“其他的,类似道德经,抱朴子,坐忘经,阴符经,登真隐诀,都有对应的法术和神通,不学怎么能通达?”

眼见张恒一脸苦涩,徐真人哈哈大笑:“现在知道学道难了吧?道,不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能修出来的,你命好,师父我是茅山嫡传,其他人想看这些道书,还没有这个造化呢。”

一高兴,徐真人连师父的名头都认下了。

张恒一听,这还等着过年啊。

当即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响头:“谢师父传法!”

徐真人楞了一下,脸色一阵变换,哼哼道:“算你聪明,起来吧。”

第十六章:有钱便是千般好

“师弟,我以前劝你收个徒弟,有事弟子服其劳,你总是推脱还早,说义庄内住不下那么多人。”

“这次是怎么了,突然要收徒,还让我来做见证人,你是发财了,还是转性了,不像你的风格啊?”

义庄内。

一名体胖身宽,身穿玄黄道服,额头上画着八卦的中年人,坐在了义庄内唯一的一张椅子上。

此人姓钱名开,正是徐忧,徐真人的师兄。

“师兄,这不是机缘巧合吗?”

“三天前有个富家少爷来拜师,我一时嘴瓢,结果他就认下了,搞得我也很是无奈!”

徐真人站在一旁,叹息道:“现在这小子连净坛颂都没背熟,以后能不能坚持下来更不知道,认了师徒名分不是给自己找罪?”

茅山注重传承,师徒名分是不能乱认的。

认了,一句师父就得管一辈子,中道崩殂的话,下辈子都要帮着找个好人家,有心修道的话还得再引领回来。

所以在茅山一脉中,师徒,其实跟父子差不了多少。

如果徒弟坑了,你也得自己受着,四处帮忙擦屁股,非大过不得逐出师门。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茅山弟子入籍之后,名帖要烧给上界祖师,逐出弟子也要烧。

不是犯了天怒人怨的大错,哪好意思惊动祖师。

茅山弟子犯错的人有没有。

有,但是逐出门墙的少之又少,甚至是屈指可数。

犯了错,哪怕打杀了,也不会轻易逐出门墙。

而是轮回下一世,或者压在地府还债。

三山符箓同气连枝,其他两山也多是如此。

只要你是三山弟子,上了名录,如果无法登仙,位列仙班。

死后也会在地府充当阴神《阴官》,转修鬼仙。

当然,想轮回也可以,来世继续修道的,宗门会再次接引回来。

不想修道的,也会给一世富贵,荣华加身。

这就是大宗门的好处,上面有人,下面也有人。

凡间为道,天上为仙,死后为阴神,半死不活还有人去救你。

谁要是欺负你,打不过就喊师兄弟。

还不行,山上还有老祖宗,也可以请下山来。

茅山师承上清一脉,别的没有,就是护犊子。

打了小的就来老的,为什么茅山的请神术那么厉害,因为茅山一脉真的很护自家崽崽。

所谓:一张法旨通玉殿,仙人祖师都能请下凡来。

“富家少爷,很有钱?”

钱开对别的不感兴趣,唯独黄白之物放不下。

一听师弟收的弟子很有钱,其他的立马就不顾了,双眼直冒绿光。

“见面礼就是一根三十年的老山参,而且他说是三十年,我回头看看,恐怕得有四十年的火候。”

徐真人说的轻描淡写。

“四十年的老参!”

钱开咽了口吐沫:“那不得上千大洋?”

嘶屡屡...

不等往下说,外面突然传来马蹄声。

徐真人见怪不怪,开口道:“我这便宜徒弟来了。”

“在哪?”

钱开向外一看,只见一群人骑在马上,威风凛凛。

为首一人白袍马褂,看上去二十多岁,更是众星捧月一般。

“师弟啊,你对这徒弟要是看不上眼,不如就让给我吧?”

钱开见钱眼开。

人参啥样他没见到,不过张恒一行人他看到了。

清一水的长枪,壮汉,高头大马,一般人家可养不起这个。

这哪是徒弟,分明是行走的财神爷,得抓紧请回家供起来才对。

“你可真是我师兄,当年师父卜卦给我们起名字,到你这一连三次都是铜钱裂开,算得真准!”

徐真人一脸无奈,对自家师兄这一套,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

“师父。”

张恒带着张大胆登门了。

“这是你师伯,钱开,钱真人。”

徐真人帮张恒介绍了一下,随后又看向站在钱开身后,一名十七八岁的年轻道士:“那是你师伯的弟子,钱水,你应该叫师兄。”

“张恒见过师伯,师兄。”

张恒向二人施礼。

钱开,钱真人,张恒并不陌生。

因为在他的准备中,如果不能拜师徐真人的话,就会拿一份厚礼拜师钱开。

想来只要礼物够厚,这位见钱眼开的钱开真人,绝不在意多个徒弟,只是会不会好好教他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于钱开身后的弟子钱水。

他知道的不多,剧情中这名弟子经常被钱开打骂,暗地里还会整蛊一下自己师父,戏份并不多。

“好苗子,真是好苗子!”

钱开对张恒越看越满意。

至于好在哪里,有钱便是千般好,没钱自是万般难。

“我茅山派收徒,自然要有见证。”

“今日你师伯为证,天地为鉴,我最后问你一句,愿不愿意加入茅山?”

徐真人面色严肃的问道。

“弟子愿意。”

张恒不可能不答应,因为要不是他取了巧,恐怕要等背熟十几本道经后才能定下师徒名分,随徐真人修道。

“你要考虑清楚。”

徐真人告诫道:“我茅山请神一脉虽然不忌婚嫁,可有个缺陷,当你入道之后,会修炼一种锁阳秘术,秘术没有大成之前,想要有子嗣恐怕是不能的。”

钱真人在一旁欲言又止,好似有话要说。

徐真人不等他开口,便赶忙用眼神示意,将他想说的话又压了回去。

“师父。”

张恒没看到二人的眼神交流,只凭本心回道:“弟子一心修道,只盼早日登仙,多子多孙从不是我的诉求,还请师父明鉴。”

张恒回答的心甘情愿。

因为他无法想象,拖家带口去修仙是什么场景。

要知道他修道,是为了长生。

在这个目标达到之前,子女的事可以先放放。

再说了,只是没有子嗣,又不是不能破身,要当一辈子太监。

没子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实中不要孩子的人那么多,一个个过得也挺开心的。

“好。”

徐真人不再多言,开始进入正题:“后院我烧了水,还为你准备了道袍,你去沐浴更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