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茅山开始 第49章

作者:龙升云霄

张恒在柜台上甩了三枚大洋。

“二位外地人吧,听着口生,跑商的,还是访友的?”

掌柜的热情询问。

“既不跑商,也不访友。”

张恒往大堂内扫了眼,嘿嘿笑道:“我是道士,他是和尚,听闻你们这有个瘟疫山,煞气很重,所以来看看。”

潜在意思是:我们是方外之人,幕天,席地,吃四方,都是有本事的,别拿我们当生客,更别觉得我们好惹。

“呦,眼拙,眼拙。”

掌柜收下两块大洋,另一块就不动了:“我们这是小地方,东西便宜,两块大洋我收着,多退少补。”

第六十三章:无名客栈内与无心和尚论禅论道

“刚才那番话,你是故意说的吧?”

泡在浴桶里,无心和尚四脚朝天的问道。

张恒不置可否:“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我倒是不怕,只是嫌麻烦。”

人在外地,一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少不了龌龊事。

就拿刚才来说吧,给出去的三块大洋,掌柜的肯定不会退一块回来,说不准,明天一算账还会不够。

为什么。

因为你口音是外地的,这八成是一锤子买卖,不敲你的竹杠敲谁。

别说现在,就是放到一百年后,那帮弄景区的孙子还这么玩呢。

这还算好的。

遇到没良心的,明早起来把夜壶一摔。

回头就说你打碎了一个古董瓷瓶,张口就敢跟你要一百大洋。

不给就不让你走,这人生地不熟的,你上哪说理去。

“看你的岁数也不大呀,江湖上的事倒是挺老道。”

无心和尚有些新奇。

“老道,是因为吃过亏。”

“吃一亏长一堑,你别看我岁数不大,其实我入社会很早,社会真的很锻炼人。”

张恒打开了话匣子,忍不住多说了几句:“我上学那会,就自己勤工俭学过,利用放假的空挡自己打工,赚点零花钱。”

“我记得很清楚,那年我十六岁,是春节前后。”

“我给一个开杂货店的老板打工,说好了我什么时候走,他什么时候给我算工钱。”

“***了38天,结果你猜他跟我说什么?”

“说我没干够两个月,剩下的几天没法发。”

“还给我说了两个办法,一个是我再干一个月,他给我发两个月的,一个是发一个月的,剩下几天算添头了。”

张恒嘴角带笑:“这世上,是真有高人!”

无心和尚也笑了,没想到张恒还有这种经历,问道:“你是怎么解决的?”

张恒回答:“我跟他耍狠,一把刀扎在了柜台上,就说了一句话:你是扎我两刀,还是我扎你两刀?”

“然后他就把钱给你了?”

“嗯,给了。”

张恒吐出口气:“可我还是觉得这口气没出来,现在回想一下,依然一意难平。”

说完看向无心,乐道:“当时还是小,换成现在,临走前我非打他一顿不可,这人可恨啊。”

“有多可恨?”

“后来,我见过的恶人多了,但是细细思量,都没有他可恨,让我如此记忆犹新。”

张恒说完从浴桶里站了起来:“行了,洗好了,穿衣服吃饭去吧,我知道大师你小,当着我的面,不好意思先从浴桶里出来。”

“小?”

“啥意思!”

无心和尚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半响后才破口大骂:“牛鼻子,你什么意思,合着前面都是废话,就骂我这句是正题,咱两没完!”

“当了和尚还这么大的火气!”

张恒站在浴室外面,摇头道:“贪痴嗔三毒俱全,没救了。”

半响,无心和尚黑着脸出来了。

看到张恒坐在桌前,守着一桌的饭菜也没有一点意动,张口道:“牛鼻子,你伤害到了我的心灵,这事不算完,我得把场子找回来,和你斗一斗。”

“和尚还有如此雅兴?”

张恒自知理亏,问道:“你要斗什么,连岳绮罗你都不放在眼里,我这个岳绮罗的手下败将,恐怕就更不够你打了吧?”

“文斗!”

无心和尚往凳子上一坐,伸出了一根手指。

“这是......打哑谜!”

张恒目光微眯,暗想道:“一元复始?不对,这是道家的,和尚是佛家出身,应该是一心礼佛。”

想通了这一点,张恒伸出了三根手指,意思是:“你一心礼佛,我有三清护身。”

“厉害啊!”

另一边,无心和尚也在暗暗想着:“我说他只能吃一碗饭,他说自己能吃三碗!”

想到这,无心和尚也比了个三的手势,意思是:“我也能吃三碗。”

“三?”

张恒眉头微皱,暗想道:“这是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佛驻世吧?

“有意思,我说三,你也说三,这是跟我杠上了!”

张恒比了手势,意思是:“你有三佛驻世,我有北斗星君、南斗星君、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加持!”

嘶!!

无心和尚倒吸了一口气,暗想道:“我最多只能吃三碗饭,他能??这不是饭桶吗?”

难道要输?

无心和尚不甘心,又往心口一指,意思是:“饭,这话你信吗?”

“心!”

张恒沉思少许,目光一亮:“这是说佛在心中!”

想到了无心和尚要说什么,张恒就知道该怎么回答了,随后便手往头顶一指,意思是:“上有青天。”

你的佛不是在心里吗,我的天却在你头上。

是不是我的比你大。

“哎呀!”

无心和尚一看,这还了得:“我说不信他能饭,他说可以对天发誓,看来还真没蒙我。”

想到此处,无心和尚叹息道:“是小僧输了,牛鼻子好大的饭量。”

“饭量?”

张恒有些懵。

随后想到,牛鼻子应该指道,有实的饭应该是虚,虚无的量应该是实。

和尚这是以牛鼻子和饭量为依托,问他道的虚实之境。

好女干诈的和尚,先是认输,然后在埋雷,果然没毛的家伙不可信。

“天尊无量。”

张恒口诵天尊。

说的是:‘道非有,道非无,道非衡,道非量,非他非我,非虚非实,道不清,道不明,玄之又玄,众妙之源,是为道。"

“我佛无量。”

眼见张恒口念道号,无心和尚自然不肯示弱。

张恒见之,心中一震,暗想道:“这是在回应我对道的理解,说佛也是如此吗?”

想到这一点,张恒点点头:“和尚果然善于禅机,青莲白藕荷叶花,三教演变千年,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路不同,却没有高下之分,都是劝人向善。”

说完,张恒也有点累了,打机锋太耗脑力,转口道:“和尚,来,喝酒,刚才开玩笑的,我可没有偷看男人的习惯。”

无心和尚目光幽幽:“我有啊!”

第六十四章:三郎村

第二天。

张恒很早就起来了,准备置办些东西,然后前往瘟疫山这个极阴之地,孕养受创的纸鬼。

此时是一月,这一去不出所料的话,起码要到开春才会下山。

再加上有无心和尚在,所以他要置办很多东西,比如柴米油盐,被褥,火炉,鸡鸭鱼肉,还有生活用品。

“肉类好办,北三省天寒地冻,把肉挂在窗户外,明年开春之前都坏不了。”

“蔬菜就难办了,萝卜,白菜,土豆,酸菜,来来回回也就这四样,想吃新鲜的基本不可能。”

采办杂货的时候,无心和尚也跟着,在后面念念叨叨。

张恒一脸无语的看着他。

回头三太姑找到岳绮罗的下落,无心和尚就该走了,他一走,张恒随时可以返回现实,哪用得着为吃的东西发愁。

“买好东西就快点出发吧,瘟疫山这些年人迹罕至,当年的村落也不知道留下了多少,有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要是没有,咱们还得搭个茅草屋。”

相杂粮,张恒更关心瘟疫山上的情况。

一开始,瘟疫山不叫瘟疫山,而是叫三郎山。

据说是住着个叫三郎的人,后来山上的人越聚越多,慢慢就有了村落。

百年前,不知道是怎么的,三郎村起了瘟疫,一村人很快就死绝了。

因为死了一村人,不吉利。

这片就成了人迹罕至的禁地,就连上山打猎的猎户,采药的采药人,也对这瘟疫山避之不及。

“茅草屋还不简单,和尚我走南闯北,别的没学会,就会搭房子。”

“只要有树,有斧头,三天就能搭个茅草屋出来,关键它还能遮风挡雨。”

无心和尚信心满满的说道。

张恒一听,这和尚还是个全能选手,幸好他是生在民国,不是现代。

不然可以跟着贝爷走了,荒野求生没他都不稀罕看。

叮铃铃...

置办好了东西,张恒二人便出发了。

他们坐着马车,一路向东而去,下午时分终于抵达了瘟疫山。

一眼看去。

白雪皑皑,有一尺厚,周围没有人活动的迹象,只有动物留下的脚印。

再看,前面有个依山而建的村庄,从山脚下开始,一直建到了山顶上。

百年光景,山村早就没了昔日的样子。

一户户人家,有的房顶被卷走了,只剩下了残檐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