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 第563章

作者:孑与2

  从汴州到濮阳,足足三百里,李治的銮驾整整走了八天,直到走出黄河凌汛的影响范围之后,所有人心中的石头才缓缓落地。

  满朝文武们已经知晓云初的猜测变成了一件谋刺未遂事件,长孙延的人头被太子六率先一步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随后,还有数量多达六百人的叛贼还在押运路途中。

  不论是长孙延的人头,还是数量多达六百人的叛贼,抑或是缴获的六千斤火药,都证明,太子此次在郑州把事情干的非常的漂亮,将一次人祸消弭于无形。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皇帝李治对此赞不绝口,满朝文武也对太子殿下首次担当大任的结果非常的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武媚。

  “这样的案子统领三万大军的云初处理不了吗?”

  面对皇后的诘问,李治笑眯眯的道:“他又不求官,也不在乎爵位,要这样的功劳做什么,还不如交给太子,好让太子将来再照拂他云氏几十年。”

  “云初真的不在乎高官厚禄吗?”武媚不相信世上有这种人。

  李治伸手挠挠下巴道:“看他看了十几年,他好像真的不在乎,不过,他似乎在长安行他的道呢。”

  武媚皱眉道:“行道?行什么样的道?”

  李治点点头道:“富民之道。”

  武媚道:“这样的道对他来说很重要吗?”

  李治笑道:“云初的养母说云初是一个巨大的石头婴孩变成的,他的养母还说,当时她就是看着那个巨大的石头婴孩孤独的躺在戈壁荒原上,心生怜悯,这才想要抱走那个石头婴孩,可惜,婴孩太大,她抱不动,结果,那个石头婴孩就消失了,变成了一个小婴孩匍匐在戈壁上,然后,她就把云初抱回去养育,这一养育,就是十三年。”

  武媚嗤的笑了一声道:“玄奘还说在云初诞生的那一天,他在戈壁滩上看到天现异象,有铁鸟横空飞翔,铁龙暴行于大地……

  怎么,陛下也相信这些?”

  李治点点头道:“为何不信呢?华胥履巨人迹而生伏羲,附宝电光缠身而生黄帝,女登神龙来伴而生炎帝,庆都梦龙而生尧,简狄吞玄鸟蛋而生契,姜嫄践巨人迹而后生后稷,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例子太多了,但凡是有本事的人,出生的时候,你还不允许人家有点异象了?”

  武媚俯身坐在李治身边,犹豫片刻道:“陛下意欲何为?”

  李治懒洋洋的道:“我李氏受天命而得社稷,三代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终于打下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度,一举奠定了华夏的新版图,更不要说我大唐威加四海,放眼天下,没有敢在我大唐面前称兵之国,朕矛头所指,四海臣服,如此强大的国度前所未有。

  在如此大唐中,出现一两个异人算得了什么,就算是云初想要成为万世之师,朕只会全力助他成事。”

  武媚皱眉道:“云初何德何能敢与孔丘比肩?”

  李治笑道:“云初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朕一直看着呢。”

  武媚道:“陛下之后呢?”

  李治大笑道:“不是还有弘儿吗?”

  武媚担忧的道:“妾身倒是觉得弘儿跟云初似乎更加亲近一些。”

  李治瞅着武媚看了一会道:“你只是一个皇后,权力再大也只是一个皇后,因此,你不明白一个皇帝的心是什么样子的。

  别说云初仅仅是弘儿的师父,就算是亲父子又如何呢?只要云初有一天起了不该起的心思,你且看弘儿会如何对待他。

  而且,朕觉得云初不像是图谋不轨之人,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朕的身心都极为松弛,感觉不到丝毫的恶意,这或者就是异人的一种本事吧。”

  武媚思虑良久,坚决的摇头道:“妾身不这样看,云初是玄奘的儿子这个猜测,妾身以为更加的合理一些,他身上所有的异象,不过是玄奘和尚专门为他安排出来的。”

  李治拍着肚皮笑道:“既然你不放心,那就盯紧一些好了。”

  武媚又道:“长孙延明明在蜀中死于盗贼之手,为何还会出现在郑州谋刺陛下呢?”

  李治笑道:“当然是弘儿放走了长孙冲。”

  武媚道:“安知不是云初?周兴上报说,许敬宗询问过李义府,李义府承认是他放走了长孙冲一家,这又改如何解释?”

  李治哈哈笑道:“很好解释啊,云初是弘儿的师父,许敬宗是弘儿的太傅,既然这事牵涉到了弘儿,两位师傅为弟子遮掩一二,这非常的正常。

  现如今,是弘儿破了冰凌案,也杀了长孙延,怎地,你还要因为这件事向弘儿问罪不成?”

  武媚又道:“安定如今长久的徘徊于乡野之中,听说每到一地,便召集本地里长组建什么合作社,还主动购置耕牛,农具,种子,以不要利息的方式借贷给乡民使用,她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

  李治闻言,叹口气从旁边的桌案上取过一份奏疏递给武媚道:“还能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将长安堆积如山的铜钱,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花出去。

  女儿长大了,你以后要多看顾一下这个孩子,等以后她真的忘记了自己公主身份,一心当什么云氏顶门大妇的时候,有你后悔的时候。”

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治觉得自己比秦孝公英明

  自从瑞春当上了百骑司的大都督之后,李治的耳目明显清明了很多。

  被砍头的左春也不是不忠诚,只是在百骑司大都督的位置上待久了之后,难免会生出很多人情世故来,有时候,这些人情世故是在工作中与人结交的,有一些,则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交易,时间长久了之后,这种事越来越多,最后就让百骑司作为皇帝耳目来说,就没有那么灵敏了。

  人情世故对于百骑司这样的单位来说,就是耳屎,眼屎一类的污物,虽然不至于让人耳聋眼瞎,终究会有一些妨碍。

  李治对于百骑司的整顿其实早就开始了,到了最后,左春等一干百骑司高层反倒成了阻碍,因此上,李治就让瑞春杀了左春取而代之。

  目的很明显,他就是想要让瑞春这个左春的徒弟明白一件事,百骑司只能听命于皇帝,也只能由皇帝这么一个主人。

  杀掉左春仅仅是瑞春杀人的开端,左春死后,百骑司又相继死了六位位高权重的都督,其中就包括长安都督任相。

  现在的长安没人知道百骑司的都督是谁,就像此时的长安真正管理长安的人是长安县,万年县的两位主簿。

  云初跟温柔离开长安之后,长安就对皇帝来说就属于不设防的地带,如果皇帝这个时候觉得云初,温柔两人有什么不妥的话,完全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对两县的官员做一些调整。

  结果,皇帝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这也就预示着长安,万年两县依旧是大唐皇帝属下的县,这里的官员唯一效忠的对象就是大唐皇帝。

  如果非要说这两县跟其余地方有什么不同的话,最明显的地方便在于清正廉洁。

  然而皇帝对长安,万年两县的清正廉洁之名本就在预料之中,所以,就把关注重点放在了两县的施政方法,以及施政效率上了。

  结果,他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长安,万年两县在这两方面堪称大唐州县之表率。

  皇帝接下来自然是要深入了解一下的,然后,他就从百骑司得到了一整套长安,万年两县的施政方针,方法,以及他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其中,记录之详细,检讨之认真,应对之绝妙,在李治眼中已经近乎于道。

  一般情况下,文人做学问才会进行如此繁复的记录,反省,没想到,云初,温柔在治理地方的时候,以做学问的态度来面对整个长安的治理工作。

  就是因为施政过于小心,过于繁复,李治才果断地将云初从自己构建的野心家名单上去除了,因为,这样做事情的人,就不可能造反,更不可能是一个隐藏的野心家。

  治理一个长安城,就足够消耗掉云初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哪里还有多余的心情去谋逆作乱?

  皇后自然是看不到这一点的,她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首先就推定此人有罪,然后,再考虑这个人是不是被冤枉了,这一点从她执掌大权之后的行为就能看出来,就连狄仁杰这样的家伙也被弄进监牢,面对酷吏直接承认人家拟定的罪行,然后再求脱困之法。

  由此可见,武媚眼中没好人。

  不过,从她成长的环境就能看出来,她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基本上没遇过什么好人。

  在满是恶人,恶意的环境里长大,自然诞生出类似荀子对人性的结论——性本恶!

  唐人对于道的追求是近乎苛刻的,不管你追求的是什么样的道,都愿意为自己的道殉葬。

  在李治眼中,云初追求的就是类似商鞅一样的富国强兵之道,只不过,云初充分的吸取了商鞅的教训,不仅仅跟他这个当朝皇帝搞好关系,还主动为皇朝培养下一代君主。

  唯有如此,他在长安施行的道,才能延续下去,不至于像商鞅一样在秦孝公死后,立刻就被秦惠王诬陷谋反,死后还被五牛分尸,身死道消。

  有那么一阵子,李治甚至觉得自己便是云初的知己,这个世上,或许唯有他才明白云初为何会对高官厚禄不屑一顾。

  越是这样想,云初的形象在他眼中就变得更加辉煌。

  现如今,大唐威加海内外,王朝已经走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是他这个皇帝也应为再无参照物可供他参考的时候,云初的陡然出现,对于李治来说,多少有一点宿命的意思。

  “你盯着他就是了,但是呢,不要去试图影响他做事,只要是做事,不论好坏,都不要去干涉他,在治理一道上,大唐没有比他更加高明的人了,包括,你我。

  就算是错的,也要包容,他如今走在所有人最前面探路呢,一时失手掉进陷阱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大唐为了前路,必须付出的代价。”

  李治思考了良久之后,才对武媚嘱咐了一番。

  武媚有些羞恼的道:“他要是谋反呢?”

  李治撇撇嘴道:“长安城里有半数的十六卫人马,长安城连城墙都拆了,长安城里有为数多达千人的百骑司密探,长安城里还住着我大唐六成以上的名臣宿将,更不要说长安城里的官员都是朕亲自派遣的……所以啊,在云初没有将他的马槊指向你我之前,别相信什么谋反之类的屁话。

  如果他云初能在这种环境下起兵谋反,朕只能说,大唐早就人心尽失了。”

  武媚叹口气道:“太宗皇帝写给陛下的《帝范》中说的很清楚,信任不尽。”

  李治烦躁的挥挥手道:“那是因为太宗皇帝时期,周边全是强敌,现在,你给朕找出来一个能称得上字号的敌人出来,朕这就派遣大军剿灭他。

  当然,朕越是信任云初,那么,朕必定会对他监视的更加严格,这样对朕好,也是在对他好,再过十年,再回头看他。”

  武媚道:“虞修容的车马编练进中军,随陛下的銮驾同行吧。”

  李治惊愕的瞅着武媚道:“你儿子如今还在云初军中,你闺女还在云初军中,你要拿虞氏做质子吗?”

  武媚咬着牙道:“总要握住点什么。”

  李治闻言拂袖而去……他实在是想不明白,武媚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危机感,还是说,他没有把话说清楚?

  巨熊倒是一言不发,显得乖巧可爱,亦步亦趋的跟在李治身后,扭动着肥硕的屁股李治去那里,它就跟着走到那里。

  黄河到濮阳这一带之后就不再结冰了,水量虽然不如夏秋时节,却也有三里宽,河水流淌平缓,清澈的如同一汪流淌的青色玉液。

  濮阳的天气暖和,最冷的时候也很少结冰,由于皇帝要从濮阳进入曹州,本地官民正在夜以继日的打造黄河浮桥,好让皇帝的銮驾通过。

  天气暖和,这里的竹子就长的比较青翠一些,不过,巨熊好像并不是很喜欢这里的竹子,李治咬一口濮阳官府献上来竹笋,觉得有些苦,就吐掉了。

  揣摩一下巨熊的肚子,发现有些瘪,李治就吩咐宦官从洛阳多运送一些青竹,以及竹笋过来。

  巨熊虽然贪吃,但是呢,它还是离不开竹子的。

  许敬宗听闻皇帝竟然用快马从洛阳往濮阳运送竹子,第一时间,就命东宫专门用来打听宫中消息的宦官去打听一下皇帝跟皇后是否起了冲突。

  不长时间,许敬宗就从宦官口中得知,皇帝与皇后今天在一起说了很多的话,起因是太子送回来的长孙延的人头,以及冰凌案结案的消息。

  至于皇帝,皇后谈了一些什么不得而知,但是,谈话结束之后,皇帝是阴沉着脸离开的,在皇帝离开之后,皇后也同样阴沉着脸回到了行在的寝宫。

  而后,皇帝带着巨熊去吃竹子,结果巨熊似乎不喜欢吃濮阳官府敬献的竹子,然后,就有了派快马向濮阳运送竹子的旨意。

  许敬宗闻言后,一对长长的寿眉就皱在了一起。

  一头巨熊每日的食料竹子,竹笋需要六十斤之多,皇帝宁愿惹来御史言官的弹劾,也要耗费巨资,以及大量人力千里迢迢的运送竹子,真的只是为了满足巨熊的口腹之欲吗?

  只有皇帝跟皇后起了争执,惹怒了皇帝,皇帝才会不顾一切的对巨熊好。

  虽然这句话听起来不像话,但是,许敬宗果断地认为,便是如此!皇帝,皇后起了纠纷,这个时候太子李弘必须回来,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再决定是顺从皇帝,还是安慰皇后,总之,要从利益最大的角度出发才成。

  对宦官道:“给太子去消息,请太子脱离云初的大军,轻骑赶回濮阳。”

  云初大军抵达汴州之后,这座城实际上已经显得有气无力的,不仅仅是城池没有什么生气,就连城里的百姓们也显得病恹恹的没什么力气。

  市面上基本看不到多少货物在售卖,店铺活计们也没有什么精神,坐在店铺里有气无力的打着哈欠。

  皇帝在汴州停留了足足二十三天,在这二十三天中,随行的文武百官以及家眷们,几乎把这座城里能买的东西都买走了。

  尤其是在听说有贼人准备制造凌汛水淹汴州城之后,那些达官贵人们更是如同蝗虫一般,几乎搬空了汴州城。

  现如今,汴州城里物价腾贵,尤其是米粮所属,更是有价无市。

  李思吃饭的时候一边吃一边笑,偶尔还会发出瘆人的傻笑。

  云初喝口汤漱漱口,再把汤水咽下去之后,就对李思道:“一斗麦子十二个钱!”

  正在喝汤的李思一阵剧烈的呛咳,嘴巴里的汤一点没糟蹋的全吐在狄光嗣的身上了。

  好不容易止住呛咳,李思很想跟师父说这样卖粮食赚不到什么钱,却发现师父面容严肃,只好哀叹一声道:“好的。”

第一百五十章 云初教子

  皇帝东巡对地方上来说其实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不论是哪一个州府一夜之间就进来十几万人都是非常要命的一个事情。

  大唐州府的物产并不丰富,就像百姓之家过日子一样都是量入为出小心算计着才能继续活下去,一年到头在风调雨顺的日子里才能勉强糊口,现在,家里突然多出一倍的人口出来,这是要难死当家主妇的模样。

  当然,皇帝东巡之初,就把地方上原本要上缴的赋税钱粮都留在了本地,用来支应皇帝东巡路过本地的耗费。

  如果,皇帝在本地仅仅是路过还好,官府只需要黄土垫道,清水撒街就好了,可惜,皇帝在汴州驻跸了足足二十三天。

  在这二十三天中,地方官员们不但要经历一次八十级地震般的官场震动,地方上的富户们也因为莫名其妙陷入各种政治斗争死无葬身之地,这个时候,再要求他们满足皇帝,勋贵,大臣以及军队的供应,实在是太难了。

  仅仅是这一次地方官府垫进去的耗费,十年以内,汴州地方官府的府库里,休想有一星半点的积存。

  不要说地方府库这一次被皇帝带着一群勋贵文武大臣们折腾了一个精光,就连百姓家里的鸡啊,猪啊,羊啊,狗啥的也被这群人吃了一个精光,也就是大唐严厉禁止宰杀耕牛,否则他们连百姓家里的牛都想吃。

  即便是这样,在厚利的驱使下,汴州城附近的百姓家里,还是跌死了好多头牛。

  所以,汴州城里的百姓,商家手里不缺钱,但是,粮食没了。

  也不是没有粮食,汴州大都督府是军州,身为军州,自然有一个非常大的府库,可惜,军州府库里的东西只能供军队使用,没有大战,轻易不会开启,就算汴州地方发生大规模灾荒,军州库房也不会打开,地方越乱,情势越是危急,军州库房就守卫的越是严密。

  李思手里有粮食,自从她敏锐的发现,洛阳城,长安城才是大唐粮食最便宜的地方之后,她就传令回长安,洛阳发动一切能发动的力量开始向东方运粮食。

  说来可笑,这些粮食原本就来自于山东河北,现在再被李思运到山东,河北,天知道这笔帐到底是怎么算的,总之,参与运输粮食的好像都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