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聊斋写小说 第221章

作者:蜀三郎

万一杜承以后真的中了举人,他这个当岳父的同样无限风光。

退一万步说,就算杜承考不中举人,考秀才肯定没问题。到时候,适当资助一下,女儿也不至于受苦受穷。

不过,生意人毕竟是生意人,季员外的算盘打的很精,虽定下了亲事,但同时也有个条件,就是要求杜承必须中了秀才,女儿才会过门。

后来,杜承不负所望,终于考中了秀才,自然也该谈婚论嫁了。

但这时候,季敏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她打心眼里不想嫁准确地说,是不想嫁到杜家。

杜家的家境本来很一般,加之杜承的父亲卧病在床,为了给父亲治病,杜承已经卖掉了大半的田产。

如此一来,日子过的更是捉襟见肘,连温饱都难以维系。

至于季员外,虽有些后悔,但他还算一个爱脸面,守信用的人,不愿让一众乡亲戳脊梁骨,便主动找到杜承,说不如早日完婚,也好冲个喜。

冲喜,历来就是民间的一种习俗。

一方面是想借喜庆的日子转运,让家中病重的老人尽早康复。

二来同样也关乎着另一个习俗,一旦至亲不幸去世,家中子女按规矩得守孝,三年内不得成亲,也不得远离家乡。

否则就是不孝。

对于季员外的提议,杜承自然感激不尽,开始匆匆筹备婚事。

却不曾想后院失火季敏仗着父母自幼宠爱,在家里成天闹腾,说什么也不肯嫁。

季员外夫妇自然也不能由着女儿的性子,毕竟婚期都订下来了,岂有反悔之理?

传扬出去,季家颜面何存?

杜腾倒是不知情,东拼西凑,总算弄了一些聘礼,请了花轿、乐队什么的按期上门迎亲。

哪知,季敏依然还是不嫁,躲在房里又哭又闹,甚至还以死相逼,说什么非要让她嫁,她就上吊。

季员外夫妇轮番上阵相劝,并保证说成亲之后一定会照顾她,不会让她受穷受累云云。

但,无论夫妇俩如何相劝,季敏却跟吃了秤砣似的铁了心,说什么也不肯梳妆换衣。

正当闹的不可开交时,一向懂事的妹妹季瑶走进房来,说:“爹爹,娘亲,既然姐姐不肯嫁,那就不要勉强她了,女儿愿意替代姐姐出嫁。”

“啊?”

“这”

季员外夫妇俩不由面面相觑。

季敏却来劲了,一脸欢喜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妹妹自愿的,她愿嫁就让她去好了。”

虽说此事有点荒唐,但事已至此,季员外也是无可奈何,与夫人商议了一会,被迫接受了姊妹易嫁的方式。

其实这也不算多稀奇的事,自古以来这样的事例有很多。

姐代妹嫁、嫁代姐嫁,甚至还有寡嫂代小姑子出嫁的

就这样,季瑶抓紧时间梳洗换妆,披着红盖头上了花轿,拜了堂。

等到入了洞房,揭开盖头时,杜承方才一脸呆痴地发现小姨妹怎么变成了新娘子?

好在,季瑶心地善良,并没有如实说姐姐嫌贫爱富,而是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姐姐是因为身体不舒服,怕耽误喜事云云。

但,杜承又不傻,心里已经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

内心里反倒更加高兴,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个明事理的妻子。

成亲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勤劳持家。

而杜承的父亲的病情也奇迹般一天天好转这姊妹易嫁之事,一时间在镇里传为美谈。

季瑶心灵手巧,没事便自己纳些鞋底,绣点花什么的拿到街上去卖,完全没有一丝娇生惯养的小姐气态。

对此,镇里的百姓对她更是由衷的敬佩,争相买她摊上的东西。

杜承读书之余也写些字画卖,小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

一开始,季员外还感觉有点丢脸,曾几次劝解小女儿,让她不要去街上摆摊,缺钱就回娘家取就是了。

但是,季瑶却拒绝了父亲的好意,说依靠娘家的话会有损相公的脸面,再说她现在的日子也算过得去,不仅没饿肚子,与相公还有了一点小小积蓄。

还说会慢慢将以前卖掉的田产再买回来。

同时,相公也在努力读书,说不定有一天会高中

对此,季员外的心情颇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心疼小女儿,另一方面,也为小女儿如此懂事而感到欣慰。

内心里不免暗自感慨:都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为何姐妹俩的差别如此之大?

第二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桩奇案……

“爹爹,后来怎么样了?”

聂小倩似乎也对这个故事颇有兴趣,听到爹爹顿了下来,便忍不住问了一句。

“后来,那个叫季敏的女人终于如愿以偿,嫁到了邻镇一个姓雷的大户人家”

聂鸿书喝了口茶,随之继续讲述。

嫁到雷家之后,季敏也算过了两年风风光光的日子。

哪知好景不长。

雷家父子俩皆喜欢赌,最终被人给下了套,短短几天工夫竟然输了上万两银子,还欠下一笔高利贷

不得已之下,雷家开始变卖田产与房产。

季员外看在亲家的份上,也出手帮了一把。虽说最后将债务还清了,但雷家也自此彻底没落。

雷员外更是一病不起,没几天便过世了。

季敏也随着相公一起搬到了乡下的几间破屋要不是娘家资助了一些银两,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反之,季瑶与相公的日子却越过越好。

季员外心知女婿与女儿都属于个性独立且要强的人,不愿沾娘家的光,于是便想了一个办法,资助女婿开了一间私塾。

对此,杜承还真没法拒绝。

对于一个秀才来说,这无疑是一桩很体面的事。

再加上夫妻俩在镇里的名声、人缘相当不错,很多人家都愿意将儿女送到私塾来。

手里有了一点闲钱,季瑶没忘记亲情,时不时让人送些粮食、柴禾、衣物等等日用品送到姐姐家。

对此,季敏不仅不感激,反倒认为这是妹妹在她面前显摆,借机嘲讽当年易嫁之事。

心里妒恨,东西却照收不误,毕竟她不能饿肚子。

更让她绝望的,都混到这番境地了,相公竟然还不知收敛,兜里只要有两个钱便手痒跑去赌,没钱了便逼着她回娘家借。

幸运的是,这家伙有一天喝多了,回家时在半途落到河中淹死了。

眼见着大女儿无依无靠,季员外当然不能坐视不理,让其搬回娘家居住

“就在这之后大约半年,季员外突然身体不适卧病在床,杜承与其妻获知消息后当即赶到,守在身边精心照料。

不曾想,两天后季员外却病重而亡

季敏认为父亲死的跷蹊,便托人写了状纸告到了县衙,说其父身体一向健朗,定是被人下药谋害。

经过验尸结果季员外还真不是病死,而是中毒。

对方在药里加了砒霜,但剂量不足以一次致死,连喝了两天药,最终毒素沉淀在体内,导致其不治而亡”

听到这里,顾鸣不由疑惑道:“岳父大人,听起来这案子也没什么太特别的不过,既然岳父大人为此犯愁,想必还有什么未尽之言?”

这类的毒杀案在民间可谓数不胜数,大多数不外乎就是想谋夺家产。

而且手段大多也很简单,基本上稍微一查就能查出凶手。

偏偏还是有不少人乐此不疲,以身试法。

说白了,大多数凶手或是同谋都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或者说是利诱熏心,根本不计后果。

郭北县城里以前便发生过一桩谋杀亲夫的案子,一个妇人有了外遇,为了能够与对方长长久久在一起,便对丈夫生出了杀念。

她自以为聪明,竟想出了一个荒唐之极的主意悄悄找江湖郎中配了一剂猛药。

这还不算,为了效果更好一点,又跑去药店单独买了一些这鞭,那茸的掺杂在其中一起熬。

结果药效太猛,一发不可收拾,导致其丈夫热血冲脑,一命呜呼。

一上堂,一声“威武”,那女人吓得浑身瘫软,最终乖乖交待这事,在郭北县传了许久。

“唉!”

聂鸿书长叹了一声。

“贤婿,这案子就表象来看的确没什么特别的,甚至可以说案子已经顺利告破了。”

“咦?爹爹,既然已经告破了你还愁什么?凶手到底是谁?”

聂小倩忍不住问。

“其实爹爹不是愁,而是有着心中有着诸多疑惑凶手乃是杜承夫妇!”

“什么?”

顾鸣有些不敢相信。

“爹爹,你是不是判错了?依你之前所说,他们夫妇俩不是挺孝顺,挺有气节的么?怎么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的事?”

“没错,这正是爹爹想不通的地方。

但,就目前来说,种种线索都指向他们,有证人、证物,重要的是他们俩居然也没叫一声屈,没认罪,但也没叫冤。”

顾鸣忍不住问:“岳父大人,那你上过刑没有?”

“二人犯的可是重罪,按规矩是必须上刑的不过,杜承有秀才功名在身,暂时不能用刑,我已经奏报上去,暂时革了他的功名。

至于那季瑶,我已经暗示过衙役下手轻一些,走个过场”

这话顾鸣倒也能理解。

毕竟,孝道不仅仅只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是朝廷无比重视的一种治理天下的手段。

一个官员无论你的政绩有多好,无论对朝廷有多大的贡献,只要不孝顺父母,被查实之后轻者丢官,重者丢命。

百姓也是一样,只要不孝顺父母,一旦被告上官府,那就是重罪!

民间自古以来便不乏各类孝子的佳话流传。

甚至,一些孝子还会得到朝廷的破格提拔。

不孝乃是重罪,更不要说毒害亲生父母,更是重罪中的重罪。

一旦有了实证,别说用刑,就算当堂打死上头也不会追责。

“岳父大人,那他们的作案动机是什么?如果说是为了家产,怕是有点说不通。

正如你之前所讲的,一开始季员外主动资助他们夫妻,他们还不肯接受,可见不是贪焚之辈。”

“话是这么说,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也说不一定是他俩放长线钓大鱼。

就目前所调查的结果来看,他们夫妻俩的嫌疑最大

先抛开其它因素,就案情本身来分析,杜承夫妻或许一开始并没有杀心。

他们不要季员外的资助,也有可能是做面子,反正心里知道季员外膝下无子,家产早晚会留给他们,又何必急在一时?

但后来情况有变,季敏落难了,并且了无牵挂回到了娘家。

如此一来,这家产归谁可就难说了。

毕竟他们俩之前是高姿态,现在要是撕破脸跑去争夺家产,岂不是自扇耳光?之前积累的名声岂不毁于一旦?”

顾鸣想了想,回道:“说算是这样,他俩毒杀了季员外,依然还是无可避免要与季敏分家产,毕竟季敏已经回娘家了,他们又何必去冒险?

总不能说这次侥幸得手了,下次再冒险把季敏也除掉?”

“没错,我也这样想过,但目前的证据全都指向他们夫妇,可谓是铁证如山!

其一,镇里有两家药铺掌柜与伙计作证,说杜承分头去他们店铺买过砒霜,帐本上也有相关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