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静
第一百三十九章 重建太学,开办官方学院
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官方还没有设立正式的传授学术的地方,只有私人开设的私学。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才开始在长安建立太学,也就是官方设立的学校。
最初太学中只设有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也逐渐加多,逐渐开设了《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
东汉光武帝时朱浮上书请广选博士亦云:“夫太学者,礼仪之宫,教化之所由兴也”。
东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也就是蔡琰她老爹更明确的指出:“太学以为博士弟子授业之所”。
以上种种,无不说明了太学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国家教化的成败。
而且太学不止教授理论知识,还有意识的增加学生了的社会实践环节。
东汉和西晋在皇帝举行乡社典礼时,礼生即都以太学生充伍学生学习采取单科结业方式,每家经典学完后,要由博士主持答辩。严格按各经家法要求,讲求师承。答辩为五十道论辩题,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者,皆以为非。这对个别学生来说是有些束缚思想,但就整个学业教育而言,又是提倡不同学派之间争论和提高不同学派学术地位的保证。
所以为何国人如此重视教育,以至于教育内卷如此严重?或许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当年由于太学生支持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当政,而被打上‘党人’的标签,数以千计的太学生被逮捕和囚禁,甚至处死,太学便开始逐渐没落。
后来洛阳被董卓一把大火化为灰烬,长安也遭受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荼毒,天子大臣们自己都朝不保夕,太学自然也就无从维持,早早关闭,直到彻底消失。
如今大汉朝廷于许昌浴火重生,以前有的,现在也自然都得有,太学院于是就在老曹的张罗下开始重建了。
自从那天与蔡琰一番深入交谈之后,曹操整个人犹如焕发了第二春一般,变得龙精虎猛,干劲儿十足!
回到许昌后,曹操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文化教育这一块儿的事情,想来是在跟蔡琰的交谈中,对方提及了一些这方面的事情。
这本来就是曹操将来会做的事情,只是现在稍稍提前了一些。
重开太学,明面上这是重振天子威仪,提升汉庭在士人心目中地位的一件好事,但实际上这也是曹操与陆彦密谋瓦解世家知识垄断的第一步。
太学生的来源最初有两种:一是由太常直接挑选“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二是由地方举荐“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其对象便是民间子弟。
直到西汉末年以后才有要求官僚贵族子弟入太学授业的情况。
但这些人自幼养尊处优,又以通过特权赋予的“荫子”途径做官,对入学学习多缺乏热情。
而民间子弟入太学,既可以免除徭役赋税,而且还能以此作为晋身之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过以前的太学虽不收学费,但生活费用仍需自理,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得不靠劳动谋生来维持学业。
曹操用考试取代旧时挑选和地方推举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公平性。
不过他目前只能在自己治下开展,组织考试,也就是兖州、颍川和徐州境内通过考试来选拔学生进入太学。
不仅是入学的方式有重大变化,太学教授的内容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除了依然会教《易经》、《诗经》等经典外,还会开展军事、内政等更多的课程。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虽然民间早有私学,但私学无论规模和稳定性都不太好。
因此在太学重建之时,曹操治下各地也会同一时间开启官方学院。从稚童开始,务必寻求每一阶段都有对应的课程,让孩子到少年再到青年都有书可读,有路可寻。
由于新纸的出现,加上商会开设的平价书店,各种书籍早已开始大量的出现在民间。
老百姓们好不容易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他们对此自然无比的珍惜。
书院和太学开设最多三到五年后,曹操便会按照计划开启科举考试。一旦科举制度正式实施,那么从文帝开始施行数百年的察举制度,便会迎来它的终结。士族与地方的垄断也会出现一个破口,以戏志才为代表的寒门文士最希望看到的格局,也就会真正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前面说到太学会招收平民子弟,虽然免去学费,可却不会顾及他们的生活。
新开办的太学或者地方学院,则会主动给他们提供工作的机会,还会开设图书馆提供免费借阅的书籍,让他们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读书的梦想。
太学和地方学院的建立改革,肯定会遭到莫大的阻力。
不过现在曹操提前成为了丞相,他现在便可以独断专行重开太学,开办地方学院。
教化百姓是件好事,不管是朝堂还是在野的大儒们都很支持。
但这里面因为又开办了军事、数学、工科类的教学,招致他们的不满。
哪怕朝堂上亲手把曹操抬到丞相位置的大臣们,私下里也有不少人反对。
毕竟在这些儒家读书人看来,太学就应该是个纯粹教授儒学经典的地方。
你现在教些军事、算学甚至工科方面的东西,成何体统?简直就是有辱斯文!
面对朝中大臣激烈的反对,曹操拿出了丞相的权威,开始独断专行。不管你大臣们怎么哀嚎,曹操依然我行我素。
终于,在曹操的坚持下,天子以及百官都拿他毫无办法,最终只得在尽全力争得儒学教学比例提升的结果后,同意重开了这个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太学。
陈留工坊,在曹操的运作下成为了太学的附属机构,也终于迎来了等候多时的“转正”,它将来也会是算学和工科类学生实践,甚至开始正式工作生涯的地方。
第一百四十章 奸诈老曹,无情的剥削者
太学重建是大事,这里面有太多曹操与陆彦设立的新东西,负责管理太学的太常便需要一个跟他们思想上高度统一的人。
经过各种排除、筛选,曹操和陆彦认为最合适的这个人,就是杨彪。
自打杨彪被陆彦一番话所折(hu)服(you)后,皇帝那边儿的官他辞了,朝政的一应事宜也懒得去管了。
如今的杨彪天天在忙活着书籍编撰,知识推广,报纸审稿等一系列人文知识相关的东西,过得不知道有多充实,多满足。
杨彪现在只一心想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散播到大汉的每一个角落,其它的事情都无法让他再放在心上了。
新纸的出现,让知识的承载和保存变得更加轻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三样他杨彪自问做不到,可“为往圣继绝学”在杨彪眼里却是实实在在可以触碰的。
老爷子自打有了新的目标后,仿佛焕发了第二春,不仅精神矍铄,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晚上还能折腾了。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要到图书馆巡视;接下来再去工坊的印刷部逛一圈;最后还要去报纸的编辑部打一头...日日如此,风雨无阻。
今天,杨彪同样天不亮就来到了图书馆,开始今天的巡视。
因为无论是纸还是竹简都是易燃物品,而陈留郡这座图书馆里保存了堪称整个大汉最全、最多的书本,在杨彪心里,这里是万万容不得有一星半点的闪失的。
杨彪背着手,一路慢走,仔细的巡视着每一个角落。
看着一排排塞得满满当当的书架,他此刻心中的满足,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就在巡视进行到大半的时候,忽然有人来到杨彪身后,轻声说道:“杨公,曹丞相邀您前往骠骑将军府,说是有要事相商!”
“曹操?”杨彪心中一动,立马想起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太学重建之事,于是点头应到:“我巡视完了图书馆就过去。”
“是...小的告退。”
管你曹孟德有天大的事情,老夫这些小可爱才是最金贵的!
等到传信的仆人离开,杨彪还是按部就班的仔细巡视完了图书馆的各项情况后,这才动身向着骠骑将军府匆匆赶去。
杨彪到时,陆彦、曹操、荀彧、戏志才已经等候多时。
见杨彪来了,陆彦于是起身相迎道:“杨公,请上坐!”
杨彪摇头,笑着说道:“老夫已无官职在身,怎敢居于荀尚书和陆骠骑之前?”
曹操嘿嘿一笑道:“杨公,论资历论辈分,即便我这主位你都坐得!”
杨彪哪里敢真的坐到曹操的位置上去?
他拱手对曹操行了一礼道:“丞相说笑了...老夫不是无知狂生,大汉还能维持至今,只是因为有丞相、陆骠骑和荀尚书这样的肱骨忠臣扶持着!”
杨彪说的是心里话,这也是曹操、陆彦、荀彧看重杨彪的原因。
聪明,识时务,但又有许多人没有的坦诚。
陆彦上前,拉着杨彪把他按到了曹操下手第一位,道:“我们正在商量着让杨公你来担任太常。咱们这个新生的太学和官办学院,正需要您这样德高望重,一心为了教化的人来坐镇!”
“比起我,孔文举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更高,而且他对丞相也更加的死心塌地吧?”杨彪还是有些迟疑,他开口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孔少府乃一代名儒,担任昔日的太学太常或许绰绰有余。”陆彦开口替杨彪解释道:“但我们重建的太学,除了儒学经典还要教授实用之学,若是孔少府来担任太常的话,我担心许多新东西会难以推行下去。”
杨彪略微思索便明白了陆彦的意思,“你是想把工坊里面应用到的知识整理编制成书,然后教授传播下去?”
“工坊带来的改变您也看到了,而且我敢保证,工坊的潜力远远不止眼前看到的这样。”陆彦的话说的很严肃,就连荀彧也忍不住开始重新思索工坊的意义。
“生产力上去了,就可以解放出更多的人。人们有了时间便可以做去更多的事情,譬如读书,譬如做工,再譬如研究和发明。”
杨彪沉默片刻,终于开口答应道:“既然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读书,那我便做了这个太常也无妨。”
“太好了!”
“但老夫有个要求!”
“您尽管开口!”
“我有一子,名为杨修。他虽有些才能,却养成了恃才傲物的坏习惯...”
陆彦本能感觉不妙,正想推辞,却被老奸巨猾的杨彪抢先开口道:“我希望能让他跟着陆骠骑历练历练,要是能磨掉他那一身傲气那就更好了!”
“很好!陆先生识人、育人之能无出其右者!
曹某的儿子曹昂,以前也有傲气的怪毛病。但跟着陆先生一段时间后,他就变得既懂事又乖巧,甚至还会主动关心人了!
所以太常啊,把你的儿子交给陆先生,可以放一百个心了!”曹老板忽然开始卖力的推销起了陆彦。
陆彦嘴角一抽,心中吐槽道:“你答应的,那你来带啊!”
不等陆彦回话,杨彪连连点头说道,“我也早就听闻过此事。
陆彦出品必属精品!无论是昂公子、戏祭酒、郭祭酒还是那群能征善战的武将。
只要是在陆骠骑手下练过的,如今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啊!”
“曹公、杨公...你们这会不会太夸张了一点?”陆彦喃喃问道。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荀彧,终于开口道:“长生,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我甚至觉得你可以去太学担任某个学科的博士,你这一身培养人才的本事不能浪费了嘛。”
“文若,我没有得罪你吧?”陆彦垮着脸问道。
“何出此言?”荀彧明知故问道。
“我一天工作那么多,你还让我去教书?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啊!”
“是啊,你每天翘班、喝酒、听曲、逛工坊,事情真的太多了!”
“额...”陆彦看着杨彪和曹操略微不善的眼神,终于呵呵一声道:“教便教吧,反正先说好,我只教授数学或者工科(这里的工科指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学问的学科)。”
老曹见陆彦松口,当即拍板道:“说好了!那陆先生你就任数学和工科的博士!”
太学可以看做我们现在的顶尖大学,是学校就得有老师和学生。
而汉代太学里的“博士”便是教授学生知识的老师,学生便称之为“博士弟子”。
陆彦感觉曹操说的话有些不对,他再次确认到:“一可四抠日米?我刚刚说的是好像教授数学或者工科吧?”“或者”两个字,陆彦特意强调了一番。
“没错,我任命你为教授数学和工科的博士。”“和”这个字,老曹咬得很重,看他那模样根本却就没有妥协的余地。
第一百四十一章 弘农杨氏
太学学府重建的地址,最终选在了陈留城以南三十里一处靠近山林,环境清幽僻静的地方。
为何又是陈留?
因为陈留有一位文武皆巅峰的人物坐镇...
有异议的人基本上不敢来跟陆彦掰扯,毕竟上一个被陆彦晓之以理的人,在床上躺了两三个月才下得了床。
陈留郡百姓听说陆大将军又要招工开干工程了,纷纷蜂拥而至,差点挤破了临时设立在工坊处的招工大门。
耿良穿着新发下来的主簿官服,昂首挺胸,极有架势的在门口巡视,确保招工现场秩序井然。不过靠他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主要维持秩序的还是从军屯里抽调过来的数百军卒。
陈留工坊被划归太学统管,官方为其命名为将作监。
将作监下设有监正,少监各一人,分别是陆彦和韩浩。但就跟校长和副校长一样,一般干活的都是副的那个...
少监正之下暂时只设立了主簿二人,分别是耿良和马均。
家里世代都是匠籍的耿良,竟然破天荒的当了官,这下简直就是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了。
如今穿上官服的耿良,整个人的气质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以往那个逢人便笑的老耿,如今却也隐隐有了一丝威严。
人群排起了长龙,陈留百姓们对官方工程有着极大的热情。
不仅仅因为官方开出的待遇优厚,还因为某些人若是表现出了特殊的才能,很有可能会被工坊特招进去。
工坊的待遇让许多朝堂官员都甚为眼红,你说这些百姓们怎能不削尖了脑袋向往里挤。
“尔等听着!”耿良拿着个大喇叭冲着人群喊话,“此次太学院的建造由我将作监全权设计、全程监督建造!
大家如果干的快,干的好!那咱们的工钱绝对丰厚!
丰厚到你可以数钱数到手抽筋的那种!”耿良的话里里外外都透露着“豪横”二字。
上一篇: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
下一篇:汉末之我的汉末无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