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第128章

作者:青山铁杉

可是这一幕,落在波金娜眼中,却格外的刺眼,从前她还没有发现这一点。

但是这一次艾伦威尔逊的到来,让她真正的认识到了,因为孩子的出生,天平正不可避免的偏向安娜那一边。

其实在德国的日子也不错,体验了大被同眠的艾伦威尔逊一扫之前的沮丧,信心满满的要再次出发了,前往柏林和苏联人较量一下。

柏林当地会有英国外交官接应他,当然,军情六局的探员也是少不了的。

本次罗罗发动机的出售,远不是工党政府天真,而是有深层次的考虑。英国面临着金融敦刻尔大撤退。

发生在一代人身上的两场世界大战耗尽了帝国的货币储备,英国迫切需要增加出口来支付重建和住房、医保、养老金等社保费用,工党在这种形势下获得了大选的胜利。

英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和喷气发动机当然是拿得出手的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正是英国政府迫切需要的出口产品。因此英国空军部把最新喷气式飞机列入了“许出口名单,且无需任何特定部门的批准。

帝国政府虽然没有苏联政府那样的无所不能,但想要终止发动机的出口仍然是轻而易举。到了现在仍然没有正式拒绝只有一种可能,内阁想要这桩交易达成。

反对声音也是存在的,首先站出来的主要是军方人士,他们担心这会给潜在敌人带来优势。然后一些外交官也加入进来,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艾德礼首相的密友,外交大臣埃内斯特·贝文。

为何最终艾德礼首相仍然认可这笔交易,那是因为喷气式发动机在出售给苏联之前,已经首先出口到了法国,目前的法国第一大党派是法共。

就现在法共的声势,内阁认为苏联获得喷气式发动机是早晚的事情,与其最后从法国获得还不如从英国获得。

最重要的是,罗罗公司要出售的尼恩发动机,并不是先进英国最好的技术,下一代喷气式发动机已经在研究阶段,本身军方其实也并不重视尼恩发动机的价值。

艾伦威尔逊认为,之所以造成这一笔买卖英国非常愚蠢,是因为苏联军机在朝鲜半岛大放异彩,弄的美国人非常尴尬,才显得这笔交易英国愚蠢。

英国驻柏林的代表,艾伦威尔逊很熟,是之前在波茨坦会议上的正式谈判成员艾福尔。

艾福尔见到艾伦威尔逊也很吃惊,两人已经很长时间没见了,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同事又去了英属印度工作,上一次有消息是因为在英属印度订婚的报道,报纸上同时出现了两张照片,第一张是订婚当天的照片,第二张是在巴黎给钱的经典一幕。

当天报道的标题是,“拯救法国女性的绅士,今天等来了自己的幸福。”

就在艾伦威尔逊到达柏林的同时,此时的波恩,波金娜正在怒斥安娜,不能和帝国主义的爪牙发生爱情,要明白两人身上的使命。

“绝对不会,我当然记得对祖国的承诺。”安娜义正辞严的保证,心中不以为然,觉得这就是波金娜没事找事,就是嫉妒自己有孩子。

昨天艾伦威尔逊明显对她更加呵护,还夸奖说她的脸简直比真实年龄还要小,几乎像是一个未成年,但身体却如此的令人垂涎。

已经到达柏林的艾伦威尔逊,哪知道人家龙骑兵姐妹的事情,正在和下午茶,询问目前德国的情况,战争已经结束快三年了,时间在一点一点抚平战争的伤痛。

现在的德国,分别被苏联、美国、法国、英国这四国所占领,德国首都柏林也被分为了四个占领区。值得庆幸的是,战争已经过去,德国老百姓终于过上了太平日子。

太平日子并不是好日子,艾伦威尔逊并不在欧洲,而是在一年根本没几天冬天的英属印度,当然不知道德国刚刚经历了一百年来最寒冷的冬天。

德国北部和西部的所有河流和运河全被封冻,因此不能通航了。萨克森的易北河封冻了,同样汉堡的河流也封冻了,因而无法乘船到那里去。德国西边的邻国和英国也是类似的情况。暴风雪和风吹成的雪堆使某些地方的交通完全中断。

在德国,战后投入使用的有限的交通运输业中断了,这使得一九四七年的年初的工业生产减少了四分之一。

煤的供应停止,使得许多企业、工厂、学校、当局及其他国家设施临时关门。本来就营养不良的苦难的德国老百姓,这时又遭到严寒和饥饿的浩劫,因为缺乏急需的食物。

这也是波金娜为什么去了一趟新德里的原因,不过从波金娜的口中,一直待在新德里的艾伦威尔逊,当然无法直观的感受到欧洲这边是什么情况。

现在艾福尔提及了今年年初的困难,艾伦威尔逊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其实仍然没什么感觉,如果不是这群王八蛋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能落到现在的地步么?

“现在德国人最大的梦想,可能就是有一个自己统一的政府。”艾福尔最后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统一?德国人可能是在做梦。”艾伦威尔逊冷笑两声,开口和这位同事打赌道,“德国再也不能统一了,你信不信?”

艾伦威尔逊觉得欧共体的并不需要三巨头模式,因为英法德三国一旦在一个组织当中。就会造成互相扯皮,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政治上是不成立的,但在国家角度上成立。

他希望德国永远不要统一,处在英国的角度,苏联爱对以后的民主德国怎么样都行。如果苏联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宣称民主德国比联邦德国更有法理,他也举双手赞成。

在德国还有一件事虽然并没有引起讨论,但非常具有象征意义,那就是普鲁士已经不存在了,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

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

同时驱逐日耳曼人的行动已经正式开始,东欧的日耳曼人正在涌入苏占区。

对个人角度上艾伦威尔逊可以对东欧的日耳曼人表达同情,但考虑这个国家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只能说是活该。

在等待苏联代表到达的时间里,艾伦威尔逊就从艾福尔这里了解德国这两年有没有什么变化,变化也是有的,比如说货币之战。

美国人曾经想要禁止香烟和美元混用的局面,于是在一九四六年,专门在美占区印刷了美占区的货币。可以直接和美元进行兑换,这件事被苏联知道了,破解了印刷技术,然后疯狂的印刷美占区的货币套取美元。

“可现在美占区不还是发行了货币么?”艾伦威尔逊大为惊讶,不知道去年德国境内还出现了这种事?

“那是今年新发行的货币,去年的那套货币只流通了两个月,就被突然出现的大量假币给套现了大量美元,随后就被美国人终止了。”艾福尔耸耸肩道,“这一套是新发的,目前来说还算成功。”

美国开始帮助德国印刷一种新的货币。这种货币就是一直流通到欧元出现之前的西德马克,这回苏联没招了。因为美国采用了大量的防伪技术,苏联人在这方面一直是短板。当时德国不是没有商品,而是没有出现在市场。

由于没有货币的支持,大家都囤积了很多没有用的商品。但即便是自己用不到,但也有它的价值,它们在等待变现。在新德国马克的刺激下,这些商品开始出现,既然可以换钱,自己当然没有必要存放在那些没有的货物。

艾伦威尔逊感叹在这方面,还是美国人技高一筹,西德马克都已经出现了。苏占区还在使用第三帝国时期的帝国马克。

在看不见的分界线一侧,一辆火车抵达了柏林,两个人慢慢地走下来,其中一个男人十分的诧异,还在喋喋不休的道,“谢皮洛夫,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我来呢?我又不是外交工作的人才。”

“可你作为行政官员,可以提出让我工作更加轻松的见解。”谢皮洛夫开口安慰道,“乌克兰的生产建设对祖国极为重要。这一点我们都否认,而你对当地的工业都非常熟悉,这样就可以避免英国人对我们进行讹诈。”

“好吧好吧,来都来了,我就当你说的很有道理。”赫鲁晓夫无奈的感叹道,“有一点我必须要说明,我肯定不可能在这里呆太久,还有工作等着我去完成呢。”

“明白了,应该不至于太久。”谢皮洛夫不慌不忙的顺着对方的话道,“这件事已经谈了很久了,这一次应该是出结果的时候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种玉米

在即将过去的一九四七年,赫鲁晓夫的日子过的其实并不好,在战后他是乌克兰的一把手,截止到卡冈诺维奇空降乌克兰之前是这样的。

卡冈诺维奇是赫鲁晓夫的同龄人,两人年纪仿佛,这让从一把手退位到辅助地位的赫鲁晓夫几乎看不见未来的希望,尤其是在应对去年应对旱灾上的举措,在斯大林面前大大失分,这让今年的赫鲁晓夫颇为抑郁。

尤其是这一次和谢皮洛夫来柏林,更让赫鲁晓夫对自己的前景感到悲观。

从任何方面谢皮洛夫都是政治上的后起之秀,自己竟然和谢皮洛夫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不论怎么考虑,都无法让他对未来乐观的起来。

在两人到达柏林之前,艾伦威尔逊也接到了本次谈判的对方名单,当然没有赫鲁晓夫的名字,本次的谈判的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

这个名字艾伦威尔逊也不陌生,在斯大林死后,这个人接替莫洛托夫为外交部长。不过担任外交部长的时间非常短暂,就从苏联政坛上消失了。

没有什么争议,如同谢列平、柯西金等颇有作为的苏联高层干部一样,熟悉的人们,可能只是扼腕叹息:“如果国家让他来进行管理,那会不会更好一些?”

但是,他们这种人,是无法走上那个最高位置的,他们缺乏一种斗争的精神,那不是和自己斗争的精神,而是和他人斗争的精神。

苏联在干部的任用上,除去那些按照正常渠道晋升的不谈,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像米高扬、葛罗米柯、库纳耶夫、安德罗波夫这样的常青树,他们在一个位置上短则十余年,长则几十年,直到最后退休或者高升。

另一种则是像谢列平、谢皮洛夫这样的,而立之年已敲开了中央的大门,不惑之年进入了决策层。

如果谢皮洛夫成功的挺过赫鲁晓夫时期,很可能会成为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对手。因为两人的年龄相仿,政治轨迹十分相似,在战争时期谢皮洛夫的履历还更加出彩一些。

能够做到后来的外交部长,已经是艾伦威尔逊眼中的大人物了,他还不知道柏林来了一个比谢皮洛夫更大的人物,正处在被斯大林敲打阶段的赫鲁晓夫。

虽说不知道赫鲁晓夫的到来,但知道了苏联代表是谢皮洛夫,艾伦威尔逊心里也是很高兴,谢皮洛夫虽然如同一颗彗星一般划过,却在任内推进了缓和。

在九十年代苏联已经不复存在,走到弥留之际的谢皮洛夫留下遗言总结道,“我从未依靠过任何人,我有自己的头脑来判断事情。”

这样的对手至少是理智的,艾伦威尔逊觉得不会面对过多的无理要求。

毫无疑问,他现在想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英属印度即将独立了,当然英国肯定会尽可能的保持对次大陆的特权,但终归是没有直接统治来的随心所欲。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敲开苏联市场的大门,对英国已经好转的经济又是一大助力。

贸易这个东西无非就是取长补短,苏联作为一个高纬度国家,是没有理由拒绝英国的。

“不会出现困难吧?”艾福尔已经知道艾伦威尔逊本次来到柏林的目的,作为英国驻柏林的涉外人员,艾福尔当然知道苏联人的固执,此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我身经百战见的多了,从新德里到孟买纵横次大陆无敌手。”艾伦威尔逊虽然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但绝对不能在艾福尔面前露怯,发表了一通我大英天下无敌的感慨。

这两天艾伦威尔逊也准备一些资料,决定对苏联吓上这么一吓。

他知道苏联其实在二战之后的初期,专注于战后的既得利益,其实并不想要和西方闹翻。

最关键的是乌克兰的局势,可没有随着战争结束而平息,至少现在乌克兰还是存在不少反苏武装的,乌克兰对苏联的重要性,是任何键政者都一清二楚的。

晚上,苏联方面传来消息,这一次的谈判带点仍然在波茨坦宫,相当于艾伦威尔逊要面对客场作战的条件,把这个消息同时传回给伦敦。

艾伦威尔逊就带着几个外交官和军情五处的探员出发了,第二天在波茨坦宫,这个曾经三巨头会面的地方,故地重游继续和苏联谈判。

“尊敬的盟友们,我们又见面了。”这是艾伦威尔逊见到谢皮洛夫的第一句话,目前冷战还没有正式爆发,称呼苏联人为盟友是没有问题的,目前这个时间段,工党政府还认为苏联尚处在可疑盟友的阶段。

“艾伦先生你好。”谢皮洛夫主动伸手和对方握手,算是表达友好。

双方为数不多的善意也就仅此而已了,接下来的谈判远不像打招呼的时候那样友好。

艾伦威尔逊提及了罗罗发动机的合同,表示鉴于苏联方面在知识产权上面的前科,英国对本次交易进行审核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这一点苏联没有任何可抱怨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关于两国的贸易问题存下不公平,艾伦威尔逊表示苏联应该开放橡胶和锡矿的进口,平衡双方的贸易,贸易是取长补短而不是单独一国占便宜。

“苏联一直在出口木材和粮食,帮助英国乃至西欧国家完成重建。”谢皮洛夫皱眉道,“而且艾伦先生,我个人对你的措辞非常的不欣赏,你仿佛有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单方面的对苏联提出要求,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你可以试试看从美国手中买发动机?”艾伦威尔逊不以为然的开口道,“你看看美国人理会你们么?”

像是美国那样的国家,有些错误是永远都不会犯的,世界上有几个苏联这样的笨蛋,还从头把一个农业国扶持成工业国?民用工业也就算了,连军工都帮忙建设?

对于谢皮洛夫的反驳,艾伦威尔逊就当成没听见,就一个态度你爱买不买。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后悔的是苏联。

“听说艾伦先生长期在殖民地工作,这一次可能搞错了对象。苏联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不是一个殖民地。”谢皮洛夫开口讥讽,“英国在我们苏联人眼中也没这么强,我知道一些逃出去的白俄,在欧洲国家散步胆小懦弱的假象,这种行为,无非是丧家之犬祈求主人丢两块骨头罢了,经过了这一次的大战,相信没人看小瞧苏联的强大。”

这不是斯大林在战争爆发之前,对欧洲国家瞧不起苏联的回应么?

“谢皮洛夫先生误会了,我当然不会像是战前的一些人那样,片面的听一些帝俄贵族的宣扬。”艾伦威尔逊摆摆手表示自己不是那种人,随后话锋一转慢吞吞的道,“但是我相信一个阵亡两千万中坚人口的国家,目前来说是没有重新开战的能力的。你们苏联为什么不公布人口损失?现在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损失人口是多少,苏联的呢?不公布就是心里有鬼,如果这一次的会谈之后,苏联就公布了数字,同样也可以被认为是假的,稳定人心的官方文章而已。”

“你们说我说的对嘛?”说到这艾伦威尔逊转头问身旁的外交官和探员。

“当然。”出于不同的理由,不论是外交官还是军情探员,都认为艾伦威尔逊的话没错。

相反苏联代表的那边却鸦雀无声,战后苏联确实没有公布人口损失的情况。眼前的英国人如此笃定,难免不令人心中没底。

“这只不过是一个混乱的猜测而已。”谢皮洛夫阴沉着脸道,“英国的外交官一直有很大的名气,现在却非常令人失望,用没有根据的消息来做讹诈。”

“这也并不是讹诈吧,合理的猜测也不行么?也许谢皮洛夫先生是想要告诉我?德国军队进攻苏联的时候秋毫无犯,苏联除了战死的士兵之外一个人没死?侵略者的军队见到苏联民众就像是看到自己国家的民众一样爱护?”

艾伦威尔逊面带讥讽的道,“那这么多国家为什么要战斗到底?让德国统治这个世界好了,说不定大家过的还更好。”

在第一次的谈判当中,艾伦威尔逊又使用了老套路讹诈。以苏联的人口损失为起点,表明目前来说,苏联并不具备狮子大开口的条件。

直到会议接近尾声,艾伦威尔逊才稍微提及了一下发动机的出口合同上的要求,首批三百台发动机,先付全款,然后等待罗罗公司发货。

对此谢皮洛夫十分愤慨,表示这是一个在明显不过的讹诈,双方不欢而散,各自和国内联系,临走之前,谢皮洛夫严正声明道,“对苏联技术的低估,可能会让英国失去一个很好的合同。”

“我从没有低估苏联的技术,但有些东西不是技术的问题。”艾伦威尔逊不以为然的道,“就如同在西伯利亚那个高纬度冻土带种玉米,能够成功才有鬼呢。不然你去试试?”

第三百六十章 温文尔雅威尔逊

如果知道正主此时就在柏林,艾伦威尔逊是没这个胆量讥讽的,但他不知道。自认为只不过是一次惯常的口嗨而已,能有什么后果?

乌克兰在苏联的工业体系当中占有重要的一环,赫鲁晓夫这个行政干部来到柏林,可以让谢皮洛夫充分了解本国的情况,在波茨坦做出权衡。

当天晚上谢皮洛夫就对赫鲁晓夫说明了今天的情况,还提及了艾伦威尔逊的调侃,就是那句在西伯利亚种玉米,赫鲁晓夫勃然大怒,叫嚣着,“资本主义做不到,不代表社会主义做不到,我们本来就做资本主义做不到的事情。”

虽然强硬的表态了,但赫鲁晓夫还是表示目前应该以大局为重,从政治信仰上来说,赫鲁晓夫真的信马哲,从个人角度上来说,他虽然表现粗鲁,但确实是一个厚道人。

该骂是要骂的,骂完之后还要继续解决问题,表示飞机产业确实如同这个英国人所说,美国人是绝对不会卖的,眼前的机会应该抓住。

早在美国大萧条时期,苏联航空代表团访美,希望购买到美国的飞机和发动机。但美方对此相当冷淡,成交者仅仅是六百马力的某型寇蒂斯产的发动机。

但作为亲善的表示,一架安特-四“苏维埃国家号”飞机仍在一九二九年的秋天成功地实施了莫斯科——纽约之间的洲际飞行。

行程两万一千公里,耗时一个月。航空的发展已使苏联人跻身于空中竞赛的世界舞台,也赋于苏联人对外展示自己的机会。

发动机始终是飞机的心脏,尽管苏联当时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居其他国家之下,但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与改进一直没有放松过。

直到大萧条连绵不绝,美国深陷泥潭数年之后,一九三七年苏联才等到了真正的合作机会,赫鲁晓夫就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深知这样一个机会如果从眼前溜走意味着什么,上一次等待了八年,这一次呢?

当然今天的会谈还导致了赫鲁晓夫和谢皮洛夫都无法估量的后果,那就是艾伦威尔逊信心满满的表示苏联阵亡数字超过两千万这件事。

苏联的伤亡数字一直都是一个机密,莫斯科从来也没有准备公布遭到德国入侵造成的人口损失,可现在一个英国人这么肯定苏联的阵亡数字超过两千万。

如果只是瞎说还好,如果是另外一种可能的话,那就不得不令人担心了。

艾伦威尔逊要是言之有物的话,这说明在苏联内部,有一个和外国势力勾结的间谍网存在,现在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苏联受到惨重损失,正处在疑神疑鬼的阶段。

因为这一次艾伦威尔逊的口嗨,卢比扬卡的工作量又要加重了。

贝利亚同志在斯大林面前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要影藏在伟大祖国躯体中的人民公敌挖出来。不让帝国主义的阴谋得逞。

同样这一天的会谈,也通过电报传到了柏林,出于国情原因,第二天才被送到了艾德礼首相面前,“他是不是以为自己在和英属印度的国大党谈判?”

电报上记录艾伦威尔逊一身帝国主义的浩然正气,让艾德礼首相都不忍直视。

都怀疑是不是艾伦威尔逊在殖民地做大爷惯了,回到欧洲还没有调整过来心态,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讹诈苏联身上了?

“首相,谈判并没有破裂。”诺曼布鲁克听着首相满怀担忧的口吻,开口分析道,“实际上我们都明白,德军在苏联的土地上肆虐四年,苏联肯定付出了比德国更大的代价。目前我们知道德国的人口损失是八百万,比例在十分之一,苏联更高一点也属于是合理的推测。”

“就算真的损失这么大,苏联人也会否认的。”艾德礼首相开口道,“换我我也不会公布。”

“这说明艾伦的讹诈是真实的,苏联真的受到了惨重的损失。”诺曼布鲁克用肯定的口气说道。

“如果苏联马上就公布了损失数字呢?”艾德礼首相一听赶紧反问道。

上一篇:黑暗塔防游戏

下一篇:天天撒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