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第141章

作者:青山铁杉

“不错,确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皮埃尔欲言又止,最终阴阳怪气道,“就如同张伯伦回到英国之后,声称得到了一代人的和平一样。”

“而你和我的目的,就是得到一代人的美元。”

艾伦威尔逊对法国人的讥讽充耳不闻,丝毫不掩饰的低语,“其实我对东欧的几个国家并不信任,事情是很简单的,援助的国家越多,能分给我们的就少了。所以什么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芬兰、南斯拉夫,这些已经被苏联深刻影响的国家,最好是踢出去,把属于他们的数额,用在我们身上。”

“它本来就应该用在我们身上,就他们国家那种人口,哪有抵制苏联的能力?像是我们两国加上德国、意大利才有这种能力。涉及的国家太多,还容易达成不利的套件,所以在涉及到一代人的美元这个问题上,英法应该保持一致。”

“道理虽然是这样的,但是你们英国不会指望就动动嘴帮助法国吧?众所周知英国人在战争时期,可也并不是这么的光明正大。”

“尊敬的皮埃尔先生,让我们平心静气的想想如何面对未来吧。欧洲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我们却处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庞然大物的压力下,如果不想想办法的话,会是什么后果,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本来这个市场上有几种饮料,其中两家饮料企业的实力更高一些,这两个企业敌对,每次都和对方对着干,于是市场上其他的饮料就都渐渐消失了。”

艾伦威尔逊把老大和老二打架,最终把老三打没了的故事修改了一下。但是无损于故事的清晰性,甚至非常适合目前的局势。

美国反苏、苏联反美,长此以往下去,全世界人的印象里面就只剩下了美国和苏联,英国和法国呢,拿只不过是站在美国旁边的小伙伴。

“如果法国能够坚定的和英国站在一起,关于整合欧洲市场的事情,伦敦绝不像是表面上那样冷淡。我的脑海中甚至有一个计划,当然这个计划是作为法国无法得到萨尔区之后的备用计划。”

“我对这个备用计划非常的感兴趣!”皮埃尔压低声音道,表明法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不要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来搪塞,有计划就直接说。

好吧,艾伦威尔逊轻叹了一下,针对如何压制德国的煤铁共同体计划说了一个大概的想法,来表示英国的诚意。

第三百九十章 反苏先锋威尔逊

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也是美国支持的,并且也是马歇尔计划的条件之一。

如果在这个时候建立,联邦德国还没成立,法国还没有恢复元气,那么毫无疑问,英国就是欧共体的老大,同时也是未来欧盟的老大。

这是艾伦威尔逊的想法,可这件事虽然是好事,可也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容易。

英国内部一直有大陆均衡的政策,都隔岸观火习惯了,主动介入欧洲事务的最近一次经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于二战那是德国复仇的之战,和英国是否介入欧洲无关。

英国的大陆均衡就如同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潮一样,支持者从来都不是小数。

只是一头扎进去领导欧洲,其实对于英国来说,这个决心可不好下。

艾伦威尔逊其实也没把握说服伦敦政府这么做,所以要领导欧洲,又要看起来觉得是在制衡欧洲,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丘吉尔第二次上台的时候,提出来了一个叫三环外交的策略,把英国的外交分为,欧洲、英联邦和美国三个部分。维系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军事与利益同盟;

二,维系与英联邦主要国家特别是与英国同文同种的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的关系。三,保持与欧盟国家经济军事上的合作,但同时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至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只是发展经济上的关系,形成军事同盟较为困难,除非有共同的敌人或相当的的共同利益驱使。但这样的三环建设,已经有够多小伙伴了。

如果按照丘吉尔的想法,随着英美的靠近,美国就会对英国形成虹吸效应。英国的下场应该会和历史上差不多。

所以三环外交是不可取的,应该换一种外交方略。至少现在来看,美国是支持欧洲整合的,实际上还特别支持英国出面整合。

但是历史上因为大陆均衡的传统思维,最终拒绝了美国支持英国整合欧洲的建议。采取了三环外交,但最终英联邦都跟着美国走了。

现在处在一个相似的选择上,艾伦威尔逊已经知道三环外交的后果。那么自然是不能采用,既然美国支持英国整合欧洲,英国就应该整合欧洲。

在之前的两年中,不管是否出于侥幸,他制定的两翼齐飞计划效果至少很不错。

那么一头扎进欧洲容易被大陆均衡的支持者,以及反对党所抨击。

那么就把英联邦加入进来,效仿之前德国英占区和英属印度的关系,进行一个扩大版的两翼齐飞。

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如同在艾德礼首相刚上台的时候,美国已经有对欧洲进行援助的呼声,如果是那个时候开始,艾德礼首相一定会高呼英美特殊关系牢不可破。

但在艾德礼首相刚上台的时候,是美国断绝援助,并且告诉他,英国有这么多殖民地,从战争当中恢复毫无问题。

至于一九四五年的法国,根本就没有对美国的援助报以希望,直到先期接触的时候,还时不时的唱反调,和当时的英美两国态度大相径庭。

现在时间已经逼近到一九四八年,英国除了外债之外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对马歇尔计划有出现了态度变化,仍然是盼望,但就算是不给,好像也没有什么损失。

没有美国的美元援助,英国一样可以利用德国的英占区恢复元气。而法国的态度则不像是头两年这么强硬,转而对美国的援助期待起来。

这是目前英法两国的不同,艾伦威尔逊找到皮埃尔的所想要达成的共同立场,总结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树立起来一个分钱的原则,确保英法两国占据最大的那份。

分钱原则有两个:美国的盟友比中立国多、中立国比轴心国多,人数多的国家比人数少的国家得到的多。

英法都是美国的盟友,虽然意大利和德国的人口并不比英法少,但两国是轴心国。

至于具体到英法两国这里,法国的人口是四千万,英国的人口是四千九百万。差不多比法国多出来了近一千万的人口,所以多拿一点并不过分。

艾伦威尔逊都是从数据上进行说话,并没有提及英国和美国血浓于水的关系。

皮埃尔不住的点头,表示这个共同立场非常的公平,那么作为英国支持法国享用萨尔区资源的回报,法国可以主动提议,将被苏联影响的南斯拉夫四国踢出援助名单。

“其实这也是美国人的意思,只有傻瓜才相信,美国会拿美元让苏联加快恢复。”艾伦威尔逊长出一口气道,“他们的援助少了,我们的援助就多了。”

“其实共同市场最重要的是一支欧洲人自己的军队。”皮埃尔忽然说出来这么一句话。

“额,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对外的外籍军团了。”艾伦威尔逊装作听不懂对方的话,用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的对外干涉军做搪塞。

经济上取得共识都这么难了,在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哪有这么容易?

而且说实话,以英法两国的军队,排除美国的军力支持和苏联对抗?英国首先要维护皇家海军的存在,没有精力在陆军上面,指望法国承担主力义务和苏联对峙?梦里啥都有……

连德国恢复了都不服法国,就算已经设想德国已经恢复了,加上德国的军力,好像对抗苏联也不行,和苏联对峙没有美国是不行的。

艾伦威尔逊可没有天真到,认为英法两国恢复了就能和苏联一较高下。

就算是真的把美国排除出去了,那就会变成英法被美苏随时敲打。

他知道欧洲军的想法绝对不是皮埃尔个人的一时失言,肯定已经在法国政府内部有声音了,实际上欧洲军的概念也不是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

至少在欧洲出现过两次欧洲军的声音,第一次就是战后初期,法国倡导的欧洲军。

想要制止美国在欧洲的影响扩大,第二次是冷战结束之后的九十年代初,已经建立起来了一支五万人的部队。

两次都没有成功,更何况现在英法还没恢复呢,还是等着美国代表团抵达光荣的巴黎比较好。

北约能不建立当然是最好,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只把美国的军队局限在德国境内都算是一个胜利,牺牲德国别让其他欧洲国家被美国绑架也可以接受。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连同法国一起牺牲,反正戴高乐上台会把美国人赶走的,这个恶人还是法国人比英国更加适合。

经过一番利益交换,回到大使馆的艾伦威尔逊给伦敦发电,表明已经和法国取得了共识,确定了共同要饭的立场,盟友要比敌人多,人口多的要比人口少的多。在这个两个前提下,英国肯定会得到最大的一份。

十二月十三日,美国代表团抵达巴黎,十九国代表在机场进行等待,等到美国代表团出现的一刻,各国代表齐声欢呼。

“不过是一群要饭的,弄的好像有什么亲密关系一样。”艾伦威尔逊对着身边的丹尼尔撇嘴道。

丹尼尔刚想要点头,一阵风飘过艾伦威尔逊已经消失在了眼前,下一刻艾伦威尔逊体现了大英帝国的风范,和到达的美国人握手,口中不断地说什么英美特殊关系,什么血浓于水,鲜血凝成的友谊等等……

其他国家提亲密关系就是跪着要饭,我们大英帝国就不一样了,英美是真的有特殊关系。

至此,美国代表团终于姗姗来迟,到达了光荣的巴黎,以救世主的姿态来应对这些臭要饭的,这里谈完,国内就会推动法案通过,正式开始对欧洲进行援助。

在当天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美国人以一贯以来的道德理想包装本次援助的意义。同时表示希望苏联也不要小气,完全可以出席,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一起恢复欧洲的繁荣云云。

此番虚假的谎言结束之后,就到了英法两国的戏份了,法国代表皮埃尔直接站起来,怒斥苏联对欧洲和平的破坏,如果苏联不停止有敌意的行为,比如在近东地区的扩张政策,法国会坚决反对苏联的加入。

皮埃尔的话音刚落,艾伦威尔逊站起了起来,对在场的各国代表示意之后,走到了讲台上,进行了本次会议的演讲,“从任何角度上来说,目前的苏联都不符合自由世界的定义,守护文明世界的精神所在,比所谓的金钱更有价值。苏联必须放开对东欧国家的监管,在联合国的监督下,让东欧国家重获自由。苏联思想的泛滥,以及带来的暴力事件让欧洲各国深受其害,在这种思潮不被遏制之前,谈及合作是没有意义的。”

“为此英国和法国的态度一致,必须无条件开放市场,进行自由贸易以及政治改革,不然英国反对任何类似的国家展开援助。”

艾伦威尔逊的声音在大厅中回响,传入各国代表的耳朵中,芬兰、南斯拉夫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闻言之后都勃然变色,大厅也变得嘈杂起来。

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台的会议

这话不是艾伦威尔逊自作主张,而是美国自己说不出口,借着英国的人嘴正式堵死苏联加入马歇尔计划的途径。

他也只不过是按照美国人的剧本走罢了,不过不同的地方在于,作为一个工具人也是有情绪的,艾伦威尔逊说话的时候,对苏联的敌意分外的明显,简直就是丘吉尔本人在发表讲话。

连带着对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芬兰表达了不信任,当然这不能过于直白的表达想要把这四个国家踢出去的态度,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

于是这四个国家当中的软柿子芬兰,就被艾伦威尔逊挑选出来着重抨击,挑选芬兰主要有两点,第一芬兰并不是苏联体制的国家,抨击起来比较没有心理负担。

第二就是,芬兰虽然不是苏联体制的国家,现在却对苏联唯唯诺诺,比较适合用来做靶子,牺牲它一个还可以表明大英帝国的严正立场,假装自己还很有影响力。

“芬兰化是欧洲所有自由国家,要竭力避免的下场。”艾伦威尔逊大声疾呼,对着众多国家的代表,以恳切的言辞说明,一定要保护自己的主权,不要被苏联人拿走了。

芬兰化指的是一个弱小的国家近乎无底线的听命于强大的邻国的政策决定,基本上属贬意词汇。类似芬兰和苏联两国之间的关系。

虽然这个词汇是联邦德国的保守派,在勃兰特上台之后发明用来阻止勃兰特的东方政策的,本来距离出现还早,但此时艾伦威尔逊说出口也不是没有道理,“曼纳海姆为什么离开芬兰,这是所有自由世界的国家应该警惕的。”

在随后的半个小时当中,艾伦威尔逊就以芬兰化对苏联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曼纳海姆的被迫离开芬兰。

如果有选择的话,艾伦威尔逊也不想专门对着芬兰的伤口上撒盐。

可其他国家都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苏联盟国,他这种欺软怕硬的人,怎么真的敢学丘吉尔,对着苏联体制的国家指指点点,于是就只能辛苦芬兰了。

对着芬兰集火了半个小时,至于苏联包括相似体制的国家,都处于……等国的行列当中。

表面自由世界的捍卫者,实际上色厉内荏的艾伦威尔逊,才在多数国家的掌声当中走下讲台,这也为排斥东欧定下了基调。

美国的援助不是无限的,就如同之前和法国人采取共同立场说的话一样,受到援助的国家越多,到了每个国家的金额就越少。

所以在艾伦威尔逊发表讲话完毕之后,法国代表皮埃尔也强硬的表示赞成英国的主张,不但要排斥本次来到巴黎的东欧四国,还必须确定剩下的国家是否可靠。

皮埃尔将矛头对准了意大利,表示意大利的局势就令人非常的担忧,意共已经是意大利第一大党,如果意大利变成了苏联模式的国家,也应该从援助国当中剔除。

“法国人可能忘了,法共的实力也就比意共差了一点点而已。”在皮埃尔讲话的时候,艾伦威尔逊捂着嘴偷偷的跟着旁边的同事内涵法国,“如果意大利不可信的话,法国也可信不到哪去。”

“那我们是否修正一下法国人的意见?表示保留态度?”旁边的记事员问道。

“不,我们坚决赞成法国人的态度,反正这是法国人首先排斥意大利的,我们英国没有责任。”艾伦威尔逊郑重的摇头道,“我们只是赞成法国人的意见罢了。”

皮埃尔抨击意大利其实只是顺带,在随后的讲话当中,表明法国的态度可以总结为,德国的援助金额应该减少甚至不应该援助。

对于参加会议的各国来说,本次会议无疑是一个头脑风暴。要根据其他国家的代表的言论进行随机应变,还不能自打自脸,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针对法国主张对德国进行限制的言论,荷兰和比利时的代表开口进行了反对。

荷兰和比利时和德国的关系颇为复杂,虽然都加入过对德国的战争。

但并不主张限制德国的发展,倒不是比利时和荷兰两国也学到了英国的毛病,玩大陆均衡。

而是比利时和荷兰长期以来就和德国经济联系紧密,如果德国能够繁荣的话,两国也可以搭一趟顺风车,支持比利时和荷兰的还有卢森堡。

至于对意大利的态度,因为和意大利并不接壤,三国没有感同身受的经济联系,倒是没有说什么。

他们三国反对限制德国经济,艾伦威尔逊就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支持法国,以意大利国内第一大党意共为理由,表示应该以意大利大选的结果作为是否对意大利展开援助的标准。

“我们最尊重民主了,如果意大利大选是意共上台,就说明意大利人已经做出了选择。”艾伦威尔逊吐沫横飞的道,“整个自由世界都在关注,如果选不出来一个令人信服的党派,援助计划就无法进行。”

美国代表团的成员对视一眼,对英国人的表态颇为赞赏,实际上就是这样的。

马歇尔计划本身就是防止欧洲投入苏联的怀抱,现在看来英美在这一点上有共识。虽然这么说出来有些直接,但实际上就是如此。

如果意大利是意共掌权,马歇尔计划是必然没有意大利的份。

艾伦威尔逊和皮埃尔勒芒,代表英法对意大利发难,让意大利代表气愤难忍,当场就讥讽起来,“说的就好像是美国人的援助你们两国说的算一样。”

“轴心国成员没有资格,用这种卑鄙的手段分裂同盟国之间的友谊。”艾伦威尔逊歪着脖子冷嘲热讽道,“意大利应该赔偿在战俘营,造成英军消耗的损失。”

“英国和美国血浓于水,不是其他国家可以说三道四的。”

英国代表团的成员纷纷起身,对意大利代表进行人身攻击,表示意大利幸亏是轴心国一方的,因此才为同盟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不然意大利就跟着苏联翩翩起舞吧,至少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事关人类未来命运的选择当中,到底是谁对谁错了。”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声音高了八度,“胜利必将属于自由世界。”

大厅瞬间变得嘈杂起来,至于联合法国对意大利采取攻击是否明智,会不会把意大利推入苏联的怀抱,这一点艾伦威尔逊并不是非常担心。

退一万步说,不要以为意大利境内就没有美军,意共就算是真的大选胜利了。美国也可以不承认,只要美国不承认,英国就跟着不承认,直接开启军事干预模式。

要是五六十年代,各国都已经从战争中走出,进入一片繁荣的时候,干涉一个欧洲大国的内政进行军事入侵,那可能说不定欧洲直接就炸了,但现在么?连吃饱饭都是问题,谁会关心意大利人是不是自己找死?物质基础都没有哪有白左的土壤?

英法和意大利互相指责、内涵、嘲笑的时候,美国代表团也在窃窃私语,对会场所在国家的行为进行评头论足,“这就是国内还有很多人认为的欧洲文明?看看现在的样子?”

“一帮仅剩下身上衣服还光鲜亮丽的乞丐而已,看看这幅为了援助金额的样子,互相指责,互相谩骂和嘲讽。”

事已至此,美国人不得不开口制止争论,不过却没有说谁对谁错。

接下来轮到瑞典人表态,瑞典人的态度简单,想要美国的援助,但是并不想改变自己的中立状态,矜持的表示想要站着把钱赚了的心。

二战并没有波及到瑞典,瑞典一直秉承着武装中立的原则,避免加入到任何的军事盟约当中,这甚至也对美国的历史造成了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和西班牙站在美国方面对英宣战;同时由帝俄发起,丹麦、瑞典、荷兰、普鲁士、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共同使用海军力量为商船护航,维护中立国权利。

当时的武装中立其实是对美国独立的声援,自此瑞典再也没有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中。

第一次的会议就在乱糟糟的环境下闭幕了,各国的态度并不一致,法国反对援助德国和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反对法国限制德国援助的主张。

英国部分同意法国的意见,表示意大利江山不稳,不要把钱打水漂。也部分认可法国的立场,盟国理所当然的应该比轴心国成员拿的更多。

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则希望站着把钱赚了,对东欧国家的立场英法两国保持一致。艾伦威尔逊还以首创的芬兰化名词,表示东欧国家并不可信。

随后会议上的各国,也包括美国在散会之后,和国内取得联系商讨办法。

同时相似立场的国家开始交换消息,形成一个个国家集团,伦敦、巴黎、罗马,还有看起来没什么关系的莫斯科都在商讨对策。

上一篇:黑暗塔防游戏

下一篇:天天撒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