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山铁杉
艾伦威尔逊当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些问题在英国,他也一样没办法解决,不过种族问题,在这个时间段还可以阻止,美国的同类问题已经无法阻止了。按照脑中的记忆,六十年代就会闹翻天。
就算英国给出正确的建议,美国也会因为代价太大不解决,所以这一次的提醒除了能卖个好之外,英国是没有损失的,头疼的是美国人。
归根究底,这些问题就和富贵病一样,换成印度这种问题都不是问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自从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之后,历史上的两大宗教互杀当然是出现了。
只不过没有出现在伦敦的舆论中,但在各大英属殖民地当中传播的非常广泛。
萨维耶维奇就知道这件事,是和北罗德西亚联系的时候得知的,除了英国本土在这件事上装聋作哑之外,各大殖民地都一清二楚。
数字也根据各殖民地的环境,从一百万到一千万不等。殖民地行政长官不约而同的,采用夸大死亡数字,来吓唬本辖区的人口。
不过艾伦威尔逊没有这么干,纽芬兰并没有这个环境,他如果在马来亚任职的话,能把印巴分治的死亡数字抄上整整一年。
问题还远没有结束,虽然已经启程回国的蒙巴顿,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独立的典礼上面,呼吁印度和巴基斯坦团结,但宗教冲突还是发生了,现在他走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不过远在纽芬兰的艾伦威尔逊,只是看看热闹,真正心情焦虑的人是甘地。
这位领导英属印度进行非暴力不合作的精神领袖,终于在英国人放任独立之后,失去了大部分的价值。现在甘地的敌人不再是道义上站不住脚的殖民政府了,而是曾经追随他的信徒,现在位高权重的国大党高层。
在甘地看来,他心爱的祖国不仅在获得独立时又遭到分裂,独立后印度却很有可能与自己奋斗几十年的理想相去甚远。想起这些,他的心就像要被谁撕碎似地难受。
他希望未来的印度,应该是摆脱了奴役的印度,应该是摆脱了现代技术的印度,应该是笃信神灵的印度,应该是没有暴力的印度,应该是自觉禁欲的印度。
他就是想通过这样崭新的印度形象在世界上至少在亚洲树立一个理想的典范。
现在看来不但不可能实现这一愿望,相反,自己的理想却还被新的领导人看成是老朽的胡言。尼赫鲁也撰文写道:如果追求甘地的主张,人类可能会倒退到过去落后的年代,印度将永远置于难以想像的令人窒息的自给自足的状态,即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
甘地劝说各部部长以上领导,都必须身穿土布衣服,搬进没有佣人的寓所,抛弃汽车,摆脱种族偏见,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体力劳动,比如纺线、种菜,打扫厕所。
可现在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国大党高层,哪还会把甘地的话当回事?
大家开着豪车,出行前呼后拥不好么?为什么要听这个笨老头的话?
自然而然,曾经的领导者甘地,已经和现在印度的领导层渐行渐远了。
甘地倒也不是没有事情做,虽然因为圣人人设入戏太深,导致和现在的领导人有了隔阂,但威望还是在的,因为旁遮普和孟加拉的划界问题,导致出现的难民,在甘地本人的呼吁下,尼赫鲁还是决定随同前往慰问。
甘地执意要拉着尼赫鲁前往旁遮普,甘地也不管他对自己的态度如何,这次非一同去不可。他们到那里慰问了锡克族与印度教徒难民。
这些难民饥寒交迫、疲惫不堪、失去了一切逃回了印度境内。看到甘地和尼赫鲁吼叫着包围了他们,向他们痛诉自己的不幸遭遇。甘地在这里忙个不停,向难民讲解卫生常识,告诉他们如何修建厕所,并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医疗所。
回来的时候,两人坐在车上,已是精疲力竭。身体虚弱的甘地把两只脚放在已经与自己的分歧公开化了,不再是他的追随者的尼赫鲁脚上,疲惫地进入梦乡。
尼赫鲁看到难民们惨不忍睹的场面,心境极不平静。一边轻轻地为熟睡的甘地按摩双脚,一边闭目沉思自己肩上压着的沉重负担。
甘地只是关注已经发生的悲惨事件,但现在的最大的事情,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是克什米尔为代表的一系列问题。
不得不说尼赫鲁现在面对的问题,比历史上还严峻的多。遍及西北和东北部的宗教仇杀,都可以算是小问题了,一些强大的土邦,尤其是和平教君主的强大土邦蠢蠢欲动。
其中克什米尔的问题是其中的代表,在独立的两个月以来,巴基斯坦一直在鼓动克什米尔居民加入巴基斯坦,而当地的大君是印度教徒,并不想要加入。
克什米尔是尼赫鲁家族的祖地,他本人心里也不想放弃,而且在现在的印度政府当中,尼赫鲁都已经算是温和派了,二号人物帕特尔,更是坚决反对任何对真纳的让步。
在会议上咄咄逼人的表示要用战争解决问题,如果尼赫鲁要是进行温和的主张,帕特尔就会把矛头对准他自己。
从任何角度来说,尼赫鲁现在都不能对巴基斯坦进行让步,可是南方的海得拉巴大君阿里汗,以暧昧不明的态度观望,更不要提驻印英军还没有撤离,一部分已经到达葡属果阿。
这些问题接踵而来,让尼赫鲁十分的烦恼,他真的没有时间陪着甘地了,必须回到新德里主持会议,对现在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
四月三十日,尼赫鲁刚刚回到新德里,收到的第一个消息来自遥远的纽芬兰,电报中艾伦威尔逊表示关于葡属果阿的威尔逊线是存在的。
“因为当初英属印度遭到了饥荒,葡萄牙人表示愿意提供粮食帮助印度人渡过难关,所以我作为直接负责人签署了领地置换的文件,葡萄牙人声明中的置换是得到认可的。英国没有理由对葡萄牙人施压,葡属印度的历史比英属印度还要早,莫卧儿帝国当时还不存在。”
“这些可恶的英国人!”尼赫鲁看完之后忍不住挥拳砸在桌子上,从独立以来他就和葡萄牙人展开谈判,连法国人都走了,葡萄牙人却赖着不走。
而同时间,甘地则前往另外一个冲突中心,东北部的加尔各答。
第四百二十七章 甘地之死
葡属印度的历史还比英属印度早了二百多年,英国有什么理由命令葡萄牙人做什么?
艾伦威尔逊认为尼赫鲁的主张是如此的搞笑,英国放英属印度独立了,葡萄牙人就要跟着这么做?让英国把全世界都打下来送给印度人好了。
整个巴基斯坦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在印度的东西两侧,蒙巴顿认为巴基斯坦迟早会分裂,尼赫鲁认为巴基斯坦不会长久存在,迟早和印度统一,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决心已定的阿里真纳。
孟加拉地区因为印巴分治也一分为二,因为某个原英属印度专员助理的原因。加尔各答的情况比历史同期复杂的多。
早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划界之后,真个边界顷刻间淹没在规模惊人的血海之中。到处都疯了!以恐怖对恐怖,以死亡对死亡。刚刚建立的巴基斯坦同样也是一片混乱。旁遮普省、西北边省和德拉省战火正在燃烧。
还多了近百万的罗兴亚人存在,比历史上加尔各答同期的宗教冲突,惨烈上了这么几倍。毕竟刚刚被缅甸人敢出来的罗兴亚人,不想再一次的颠沛流离了。
罗兴亚人的问题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另外一部分本来不应该出现多大浪花。那就是孟加拉民族主义。
当然了,这也和艾伦威尔逊有关,在驻印英军撤离之前,关于印巴分治是破坏孟加拉民族的完整性,防止最富有、最团结的孟加拉成为印度主导力量的消息,在孟加拉地区广为传播,已经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影响。
这到也不能说是错误,实际上英国人第一次感觉到英属印度的富裕,就是孟加拉人留下的印象,孟加拉被占领的时候,总督克莱武当年就覆灭的王国金库找到了相当于五千八百万英镑的财富,那时候是一七五三年。
正因为孟加拉地区的富裕,才促使英国下定决心占领整个次大陆,并且在未来的一百年时间中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孟加拉在次大陆人口排第二,在恒河中下游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不利用上太可惜了,于是在英国撤离之前,便开始散播印巴分治是瓦解孟加拉族的阴谋论。
而甘地目前前往的加尔各答,就是印巴分治后东北部仇杀的中心。
因为印度教徒在次大陆的压倒性数量,尼赫鲁还是把加尔各答和一部分旁遮普留在了印度版图之内。
这就是甘地在一步步逼近的地方,刚刚结束宗教仇杀的东北部中心,两大教派只是把仇恨压在心里,还有为数众多的孟加拉民族主义者。
整个印度东北部就如同已经爆发的火山,目前还处在余波当中。一方面是本教派要复仇的火焰,另一方面则是对即将到来冲突的惴惴不安。
一旦大规模冲突再次爆发,整个加尔各答都会化为灰烬。
当然在这一切来临之前,蒙巴顿已经卸任了总督的职位,完成工作准备归国过生日去了,这是早就已经谋划好的,剩下的事情就让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领导人自己面对吧。
他在新德里的时候做过努力,双方没人听他的,现在他走了,次大陆的一切已经与他无关,看看英国人离开之后,国大党和穆盟有没有更加具有建设性的办法,解决已经开始爆发的问题。
到达加尔各答的甘地住下了,傍晚,有几名印度教青年站在室外大喊:“甘地,你是叛徒!要保护印度教徒,不要保护和平教徒!甘地滚回去!”
甘地推门而出,解释了自己的理念,希望两大教派和睦,一旦冲突再起,只会让加尔各答毁于一旦,迟早几个印度教青年离开。
甘地在加尔各答再次宣布绝食,直到宗教的战火熄灭为止。甘地为大大小小的事先后进行过十六次绝食,其中两次历时三星期。有几次差一点命归黄泉。尽管年事已高,但为了成千上万的无辜者,以生命为赌注是值得的。
这次不同往常,一开始绝食,身体机能就有极大的反应,体力衰退,头眩眼花,午夜,便连话都讲不出来了。这个消息像插上翅膀一样很快传遍加尔各答,一批焦虑不安的群众前往探视,走出这所住宅,无不谴责暴力。
似乎甘地再次以非暴力的精神,阻止了加尔各答的教派冲突,整个印度只有他具有这种威望,但是甘地应该不会想到,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绝食。
宗教仇杀已经造成了两大教派几十万的死亡,在这种情况下,甘地还用对付英国殖民政府的招数,来对付印度?
倒不是没有作用,只不过在不少人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有大批人反感甘地的行为。他们是印度人不是英国人,自然也没有英国人的顾忌。
在很多印度教徒的眼中,教派冲突都造成了这么大的死亡数字,甘地却还在呼吁和平,这几乎就是背叛了印度教,加上甘地曾经希望真纳领导印度的消息已经广为传播,令这些人心中极为愤怒,认定了甘地是叛徒。
终于一个艾伦威尔逊很熟悉的定律,出现在了这批印度教徒的心中,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在这些人眼中,本身代表印度教的甘地呼吁和平,比和平教徒更可恨。
更不要提和平教徒也存在敌视甘地的人,他的理念在印度独立之后已经没有这么容易,像是英属印度还存在的时候,那么打动人心了。
在印度独立之后,甘地的演讲不再像是英属印度还存在的时候,受到欢迎。相反,因为制止宗教冲突,甘地在演讲的时候头一次听见了杀了甘地的口号,而进行这种呼喊的是印度教徒。
他的话失去了昔日的魔力,非暴力支离破碎。印巴分治之前,穆盟视他为头号敌人,说这个诡计多端的人想假扮成他们的朋友,而现在印度教徒则又称他为头号和平教徒,说甘地是和平教徒打入印度教的内奸。他的名字本不应是莫汉达斯·甘地,而应是穆罕默德·甘地。
现在国家已经独立,没人还有耐心肯听一位年老无用的人喋喋不休。印度教徒觉得已经控制了次大陆的局势,没有必要假装和睦。
而和平教徒的大部分人,仍然一如既往的敌视他,不知道此时的甘地,有没有想起英属印度还在的时候,那种一呼百应的场面?
在英属印度时代追随在甘地身后的国大党高层,则刚刚通过了一项决议,拒绝就财政问题分割给巴基斯坦应得的份额,反正蒙巴顿已经走了,驻印英军也在撤离,他们已经没有必要遵守之前的约定了,更何况仇杀已经导致了很多人丧生。
退一万步来讲,这批钱留着举行酒会,购置豪车不香么?
也就在甘地进行绝食后的两天,甘地和往常一样在他的住所外的草坪上与人们一起祈祷,他正在向信徒发表讲话时,一枚炸弹在他的身边爆炸,人们惊慌失措,但是甘地仍然继续讲下去。
这时一个身材结实的年轻人从人群中挤出来,猛地推开甘地身边的两位少女,跪在圣雄的脚下,似乎向甘地表示敬意。
没有想到这个青年突然挺直身子,一掌把摩奴打翻,掏出手枪,用冰冷的枪口对着圣雄赤裸的胸膛,一连放了三枪。两颗子弹穿透了甘地的身体,另一颗子弹钻进了甘地肺叶。殷红的鲜血染红了甘地洁白的土地。
啪啪,伴随着一阵闪光相机快门声,身着西装的中年男子,将美国卓越情报功勋奖章佩戴在了艾伦威尔逊的胸前,还不忘记道,“感谢艾伦先生,在战争时期对美国提出的预警,我们的艾伦先生,对你这个艾伦先生也十分钦佩,对你在战争时期的工作表达感谢。”
“能够得到美国盟友的认可,真是太令人高兴了。”艾伦威尔逊喜形于色,对到达纽芬兰的美国盟友表达了欢迎,至于对方口中的艾伦先生是艾伦·杜勒斯,美国外交委员会主任,实际上的美国情报头子。
“艾伦先生客气了,如果当时我们重视你提供的情报,珍珠港事件可能不会发生。”刚授予艾伦威尔逊奖章的希伦科特满脸笑容的道,“作为一个海军,我对珍珠港事件的死难者表达哀悼,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和盟国的情报机构学习,互相促进提高专业性。”
“尊敬的少将太谦虚了。”艾伦威尔逊由衷的赞叹道,“相信有我们英国的经验,以及美国的资金支持,在情报领域的合作一定会无往不利。我们可是具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此时还面对着共同的敌人。”
“艾伦先生说的很对!”希伦科特认可的点头道,“守护自由世界需要英国和美国的共同努力。”
真希望你说的是真话!听着对方明显是谎言的话,艾伦威尔逊笑着点头,目光落在了菲尔比身上,这应该是一个经典画面了,可惜没有报纸敢报道。
第四百二十八章 盘外招
“我听说甘地先生死了!”在经过一番耳语之后,希伦科特让进来报信的部下出去,准备了一番沉重的语调,对着艾伦威尔逊。
“真的!”艾伦威尔逊喜形于色,但马上脸上一整变幻,绷着脸做出古怪的表情,“我是说,这真是一场悲剧,甘地先生是一个如此受人尊敬的人。”
“哦,确实是一场悲剧。”一见到眼前这个英国佬的表情,希伦科特少将就知道对方心中的真实想法了,“甘地先生的死亡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损失。”
“我非常同意这一点。”艾伦威尔逊抿着嘴,不愿意破坏此时的气氛,“守护印度大自然和人类和谐的圣雄走了,是整个人类的损失。”
“这倒是实话!”希伦科特少将明白,实际上,只有城市中产阶级操心保护乡村的事情,因为他们不用住那里。
希伦科特少将顺便授予勋章,作为表彰艾伦威尔逊在战争时期的功绩,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毕竟一个勋章虽然珍贵,但和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相比,还是十分便宜的。
艾伦威尔逊是蒙巴顿的女婿,而蒙巴顿现在已经回到了伦敦,根据目前的消息来说,英属印度的经历会蒙巴顿本人的仕途没有影响。
事实也正是这样,这里的许多人又在纷纷议论蒙巴顿的个人志向和未来的职务安排了。有的说他可能会去搞政治,有的说他可能去经商;还有的说他将出任文职的国防大臣。实际上,这种种猜测都根本不着边际。
蒙巴顿重返海军的决心从未动摇过,他的志向很简单继承父业,最终当上第一海务大臣。而为实现自己的这一志向,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重返皇家海军。
回国后的第三天,蒙巴顿就向海军首脑提出了申请。由于蒙巴顿在皇家海军里的军籍一直保留着,他回来自然没有任何障碍,但要给他在等级森严的皇家海军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也颇令海军首脑们头疼。他担任过东南亚战区的盟军最高司令,还刚刚做过印度总督。
最终在蒙巴顿本人的坚持下,他得以重返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继续做自己的第一巡洋舰舰队的司令,兼顾苏伊士运河的安全,众所周知,苏伊士运河对英国的意义非常重要。
而在纽芬兰北部的军事基地当中,加上加拿大,英美加三国的情报合作会议已经召开了。
艾伦威尔逊虽然是本地的行政长官,也是军情六局的人,但没有资格参加这种会议,当然他也不感兴趣,会议里面还有剑桥五杰的老大在里面,比他这个骗个勋章的情报人员加入,更加的讽刺。
有这个机会他还不如对岳父嘘寒问暖一下,毕竟蒙巴顿可是正好管着苏伊士运河的事情,其实单独就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前因后果来看。
艾伦威尔逊觉得战争爆发的就很无厘头,如果真的让他实话实说,从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时候的首相,罗伯特·安东尼·艾登的前后反应来看,他第一个直观反映就是首相在卖国。
也许这种反应没有什么道理,但关键就是首相艾登的前后反太像是,打入我国内部的叛徒了,爆发的都很没有理由。
先不管是不是又涉及到了保守党卖国,艾伦威尔逊觉得蒙巴顿回到地中海舰队,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又听说自己的老上司巴伦爵士去了波斯湾,太好了。
忠心为了帝国服务的公务员,总是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
带着卓越情报功勋奖章的艾伦威尔逊,在北部进行情报会议的同时,仍然深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每一天都有一船木材从港口起运到达欧洲。
“没想到你还有这一份功劳呢?”英格丽·褒曼摆弄着授予艾伦威尔逊的勋章,啧啧称奇道,“没想到你这种人竟然也是战争英雄。”
“什么叫我这种人?我怎么了!”艾伦威尔逊一听就不愿意了,“英格丽,我们凭良心说,我对任何熟悉的人都很好对吧。这是经过时间考验的。”
“这倒是真话,不过也太好了一些。”英格丽·褒曼不讳言的说,她真怕自己继续在纽芬兰待下去会怀孕,“你这个小笨蛋,把薇薇安我们几个骗的团团转,是不是非常有成就感,在情报领域学的东西全部用在我们身上了。”
“话不能这么说,我遵从自己的内心有错么?任何一个男性,面对你们这样的女人,有些想法都是正常的吧。”艾伦威尔逊说着话,就开始往英格丽·褒曼的博大胸怀里面拱,并没有否认自己遵从本心的事实。
“真拿你没办法……”房间中传出窃窃私语的声音,随后就是一阵衣服掉落的声音。
在费雯丽几个人回来之前,两人已经变成了正骨状态,英格丽·褒曼脸色泛红,显然对艾伦威尔逊的手艺颇为满意。
纽芬兰总督简单而且枯燥的生活还在继续,就如同纽芬兰本地渐渐缓解的财政状况一样,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终究是到了离别之时,四位好莱坞的贵客,完成了在纽芬兰的拍摄任务,即将回到美国找电视台合作将宣传片播出。
在最后的时刻,费雯丽索性连装都不装了,直接住到了总督府对面,她希望在纽芬兰的最后时刻,有一个男人能够搂着自己,让自己入睡。
艾伦威尔逊在第二天送这些女星去港口,考虑到费雯丽的情绪,开口道,“我有波士顿领事馆的工作,纽芬兰走上正轨之后,会找机会去美国看你。”
“一定要去!”费雯丽小声的道,“在鲜艳的花朵也需要精心呵护才行。”
“没错,我就是那种贼有劲的牛粪。”艾伦威尔逊一点也不介意自黑,得意洋洋的道,“用来供养众多花朵盛开的更加美丽。其实担心的应该是我吧,我只不过是一个卑微的社会公器,如何能和你们这些被万人拥戴的女星相比?”
“还挺有危机感嘛?要不要薇薇安把你的名字绣在内裤上,这样就能亲密接触了。”英格丽·褒曼凑过来,满口的虎狼之词,把费雯丽弄的不好意思。
“你竟然能够好莱坞有这样的知名度,除了外形条件过于优秀之外,没有别的解释。”艾伦威尔逊深吸一口气,不知道应该不应该生气,生气好像过于小题操作,可要是没有反应,这口气又有些咽不下去。
直到几个女星上了船,艾伦威尔逊还掐着腰站在码头,怎么越想越气?
纽芬兰的工作艾伦威尔逊已经熟能生巧了,毕竟一个不到二十万公民的地方,和从前英属印度的工作不能相比,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老本行。
潜移默化的进行舆论操控,挑起了关于维持现阶段状态好,还是重新恢复为自治领的状态更好的讨论,围堵落下了合并加拿大的选项。
这就在潜移默化当中,把对于未来讨论的选项中排除了加拿大。就只剩下了两个选择。要么独立为自治领,要么成为英国的一部分。
成为自治领的好处在于,打入了欧洲市场的纽芬兰木材,以及纽芬兰本身的渔场所带来的收益,都归纽芬兰自己所有。
而维持现状的好处在于,广阔的欧洲市场,有英国本土的帮助可以让纽芬兰的产品进入更加容易,而且英国具体遥远,实际上纽芬兰还是自治状态,还可以借用皇家海军保护属于纽芬兰的纽芬兰渔场,总的来说各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