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第21章

作者:青山铁杉

问题是他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他或者是朱可夫元帅能够决定的事情。关于什么时候能够进驻奥地利,进行四国占领,只有现在的各国领导人能够决定。

“艾森豪威尔将军,元帅让我问问,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还没等艾森豪威尔将军想出来办法,一名苏联军官过来用熟练的英语问候道。

庞大的逃难队伍,经过整个黑夜的行军,已经接近了德国和奥地利边境。在求生欲望的刺激下,这些步步逼近德国边境的难民,不但没有任何疲惫。

女人和孩子在前面,成年男子在后面,满怀着求生的欲望,保持着整个夜晚的行军速度。

还在柏林阅兵式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终于坚持完了阅兵式,立刻让自己的参谋和奥地利的美国机构联络,搞清楚这一批难民现在是什么状态,目的地到底是哪里,同时告知了英方代表边境地区的动静。

实际上艾伦威尔逊在阅兵式结束后,也知道了这个消息,谁让他之前就是专门处理这件事的联络官呢,虽然心知肚明,但艾伦威尔逊也明白这件事上绝对不能耍小聪明,隐瞒不报是不行的,迅速前往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的住处汇报。

第八十章 真男人巴顿

“哦,年轻的艾伦,怎么了?”爱德华·布里奇斯,对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艾伦威尔逊有些惊讶,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了,“是外交部的事情?放宽心,你知道,牵涉到外交事务时,你的工作仅限于公关接待,热情好客。当中并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可能巴伦还没有教给你这些。”

爱德华·布里奇斯表现出来一切尽在掌控当中的态度,风轻云淡的开口,并没有对艾伦威尔逊有些不礼貌的行为,丢掉自己的绅士风度。

“爱德华爵士,是出现了一件?”艾伦威尔逊露出焦急的神色组织着语言,“出现了一件我们谁都不愿意发生,但是偏偏就出现了,主观上我们应该尽力阻止,但实际上束手无策,我们应该表明态度,但最好装作不知道,应该发挥大英帝国的作用,可最好却是听之任之的事情,这令人非常的为难。”

“哇呕,我就说巴伦善于发现人才。”指着面前的椅子示意艾伦威尔逊坐下,手中拿着下午茶的爱德华·布里奇斯不慌不忙的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艾伦威尔逊马上将越境向北而来的南斯拉夫难民的事情进行汇报,等着爱德华·布里奇斯的指示,爱德华·布里奇斯握着下午茶的手一动不动,斜了艾伦威尔逊一眼,不着痕迹的道,“这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刻,波茨坦会议即将举行的时刻,现在国内马上将举行选举了,如果波茨坦会议因此不能召开,伟大的首相可能会很不开心。”

“是的,爱德华爵士,我们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出现波折。”艾伦威尔逊的惊慌到不完全是装的,内心深处他也同样害怕同窗事发。

虽然这个几率不大,但是没有什么事情是百分之一百的,做事就要承担后果。

“你能看到事情的严重性,算是很难得,我记得你曾经专门去过维也纳?”见到艾伦威尔逊勃然变色,爱德华·布里奇斯伸手示意稍安勿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避免着急,用情绪化的鼓动来讲话,那是政客做的事情,作为一个成功的公务员,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冷静和从容的态度,但不代表你的事情不严重。”

爱德华·布里奇斯顿了顿继续道,“严格来说这些难民越境是一个突发事件,我们都不希望在这种重要的时刻,出现可能让波茨坦会议取消的后果,如果出现了这种后果,被苏联人抓到了问题所在,可能就算是这件事和你无关,你作为当事人,可能必然受到波及,那么现在就是渎职问题。”

“爱德华爵士,我非常的冤枉。”艾伦威尔逊有些口不择言的进行辩解……

“只是一个假设,不掺杂任何的偏见。”爱德华·布里奇斯伸出手指摇了摇淡漠的说道,“所以目前的后果,取决于是不是影响了波茨坦会议的召开,以及这些难民的目的地是往哪里,如果他们恰好不会影响到英占区的秩序,你就是安全的。”

在和平曙光出现之时,出现了这么一件可能损坏目前同盟国团结的事情,艾伦威尔逊当然不敢保证全身而退,事实上就算是一般的内阁秘书,也会被这件事搞得手忙脚乱。

但爱德华·布里奇斯刚好例外,他是经历了整个战争时期的内阁秘书,从张伯伦首相的应对失误,到斗牛士一般和德国血拼的丘吉尔首相,在战争时期种种的操作,其中也包括重大的失误都被他看在眼里。

这一次的南斯拉夫难民越境事件,虽然并不算小事,却也不是非常的大。而且现在还没有看到后果,既然后果还没有出现,处理艾伦威尔逊就还早。

等到艾伦威尔逊离开之后,爱德华·布里奇斯闭目养神自语道,“巴伦,真能给我出问题!”

爱德华·布里奇斯口中的巴伦,自然是英属印度的公务员首领巴伦爵士,就英属印度对大英帝国的重要地位来说,他这个内阁秘书,当然要在英属印度有可靠的部下。

平时巴伦爵士,当然也没少为爱德华·布里奇斯,携带一些英属印度的土特产。

不过,南斯拉夫的难民潮出现,哪有美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被苏联新式坦克吓尿,来的吸引眼球呢?每日邮报和泰晤士报,纷纷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报道了在联合阅兵式上,苏联出现的新式重型坦克。

一些舆论其实非常热衷于,目前美国和苏联进入到激烈的对抗当中。

如同行军蚁一般的南斯拉夫难民,迅速就穿越了小小的奥地利,出现在了德国和奥地利的边境上,到了晚上时分,南斯拉夫难民越境的消息已经彻底传开。

美苏英法四国的高层已经全部知晓,艾森豪威尔将军也终于得知了这些难民的目的地,巴顿将军所在的德国巴伐利亚州。

“就让他们过来!”巴顿将军气势汹汹的下达命令,对于白天出现在柏林阅兵式的苏联新式坦克,他还不知道。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艾森豪威尔是要确定这些难民的动向,是留在奥地利境内还是什么,如果是留在奥地利境内,那就是英国人的问题,因为美占区在英占区的北面。

艾森豪威尔没有第一时间联系巴伐利亚行政长官巴顿,也是因为弥补白天的失态,修复自己的形象,加上认为直面这些难民的英占区会处理,是自己小题大做了。

抱着这种想法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知道这些人只是没有武器,包括女人和孩子的难民,觉得英占区的英国人,可以轻易的处理这个问题。

这就是联合军队的劣势,所以往往联军会因为友军被围不动如山的原因,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最重要的是,艾森豪威尔做梦也没有想到,巴顿将军竟然真的会下令收留这些难民,等到他知道之后,发来电报阻止已经晚了。

德国南部边境,无数赤手空拳的难民越过了边境,已经得知了情况的美军士兵面面相视,谁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对这些满是女人和孩子的队伍开枪。

巴顿将军的命令,让这些处在纠结当中的士兵解脱了,让开道路让这些难民进入德国境内。

第八十一章 这是谁的问题

巴顿将军的想法非常简单,现在美国优势巨大,根本不需要和苏联人谈什么。有着这种优势的时候,就应该一鼓作气,联合英法继续向东把苏联消灭,这样这个世界就落入了美国以及盟友的手中,准确的来说是落入了美国的手中。

这样美国也就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昭昭天命,兑现了美国世纪的预测。

然而现在种种迹象表明,似乎美国已经对目前的进展满意了,想要和苏联和平共处。这是巴顿将军所不能理解的,现在各国军队都在,美国优势很大,如果现在不解决掉苏联,未来就会更加的麻烦。

出现了这样一个契机,巴顿将军根本就不用考虑,直接下令所属的部队让开通道,放这些南斯拉夫的铁托反对者进入巴伐利亚,一场旁人眼中的风暴,直接被寄希望于战争再次爆发的巴顿将军全部笑纳。

从六月二十四日晚上到六月二十五日白天,欧洲上空来回穿梭的无线电波,表明了此时的欧洲并不像是表面上这么平静。

随着巴顿将军对这一支超过二十万人的队伍进行收留,各方有了几个基本的反应。

大柏林市,在朝阳下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在住所前的花园来回渡步,身边外交部秘书亚历山大卡多根刚刚进入花园,提及关于难民越境的最新进展。

“哦,呵呵!”爱德华·布里奇斯淡漠的脸色闪现出来一丝幸灾乐祸,但马上转为严肃,处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道,“美国牛仔是这么的勇敢,也就是说目前这是美国人的问题,和我们大英帝国无关,我们只是充其量怀着善意对难民进行劝阻,但是最终没有成功,不敢说有多大的功劳吧,但肯定是没有过失。”

“当然没有过失,谁都知道奥地利境内只有两个营,相反却有十万苏联红军的士兵,这件事只有苏联人可以阻止,而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难民越境的问题,是苏联人疏于防范,而美国人最终接纳,从头到尾就和我们英国没有关系。”亚历山大卡多根义正辞严的撇清关系,“事实就是如此。”

“先不要着急往苏联人身上扣帽子,既然这是苏联人和美国人的问题,我们看看他们之间如何解决,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中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爱德华·布里奇斯原地不动的沉吟片刻问道,“对国内的汇报电报,准备如何说。”

“这是一次偶然发生的孤立事件,在首脑会议即将举行的前夕,对我们的外交官是一个考验能力的极好机会。”亚历山大卡多根展现着外交部秘书的专业素养。

爱德华·布里奇斯满意的点点头道,“就这么回复就可以了,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说,我们有最为坐得住的资本,不管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先过来抗议或者寻求支持都好,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耐心等待。”

截止到巴顿将军最终下令收留,得知情况的各国讨论问题的核心,是到底这是谁的问题。

毫无疑问作为直接责任国的南斯拉夫,肯定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超过二十万之前还是士兵的反对派逃亡出国,而且还找到了被收留的地方,铁托有足够的理由声讨。

不过南斯拉夫的声音是可以忽略的,至少爱德华·布里奇斯不认为南斯拉夫的反应很重要,实际上之前伦敦已经着手收留一些南斯拉夫祖国军的力量,只是规模没有这么大。

现在既然人家找美国人去了,那样更好!还省了大英帝国之后会出现的麻烦。

在爱德华·布里奇斯眼中,这是美国人的问题,已经和大英帝国无关,至于美国人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在往后看看。

这是谁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同样是克里姆林宫争论的焦点,贝利亚将这件事汇报之后,怒气冲冲的道,“毫无疑问,这是帝国主义的一场阴谋。”

“是这样的么?莫洛托夫同志?”斯大林听了贝利亚的话笑了笑,目光落在了莫洛托夫身上道,“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铁托同志现在的心情一定很差。”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面带笑容的道,“现在的南斯拉夫肯定迫切的需要苏联的支持,对帝国主义进行声讨。其实处在我们的角度上,这是一件好事。”

斯大林满意的点头,对这个答案非常的满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这毫无疑问是帝国主义对南斯拉夫内政的干涉,在道义上苏联绝对会站在南斯拉夫一边,对这种敌视进行声讨,不过为了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的大局,我会在波茨坦会议上和丘吉尔、杜鲁门进行交涉。”

这个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斯大林不会因为这一次的难民越境问题,就破坏已经决定好了的波茨坦会议,相反要在波茨坦会议上为南斯拉夫主持公道。

莫洛托夫心里明白,对于桀骜不驯的铁托,斯大林其实心里乐于看对方的窘迫,甚至为这一次的突发事件心里叫好,只是表面上不会说出来。

如果是苏联内部出现了大批反对派逃到了美国人的地盘上,那么这一次斯大林肯定会借着这一次的波茨坦会议,对美国施压把反对派弄过来。

但这是南斯拉夫的事情,斯大林在波茨坦会议上的谴责就仅仅在于道义上,说实话他巴不得这些反对派不要回来,只要这些反对派存在一天,铁托就不敢对苏联过于不尊重。

离开克里姆林宫的莫洛托夫,准备了两份声明,对于即将召开的波茨坦会议采取欢迎态度,发往贝尔格莱德的声明,则站在了铁托的角度上,认为这是对新生南斯拉夫的颠覆,什么帝国主义的敌视啊,什么阶级感情啊,反正也不要钱随便写。

稍晚时候,亚历山大卡多根就拿着苏联人的声明,再次来到爱德华·布里奇斯请教。

“就像是我说的,现在这是美国人的问题,苏联人保持了谴责的权利。”爱德华·布里奇斯彻底的放下了心,有时候确实应该让子弹飞一会。

第八十二章 解职令

“我也从这一次的突发事件当中学到了耐心。”先习惯性的拍了一下马屁,亚历山大卡多根像是想起来什么一般道,“这样看来艾伦的运气真是不错,可以免于被处罚了。”

“从他回到伦敦之后,以及所开展的工作来看,确实处在过度忙碌当中,只能年轻真好,有着用不完的精力。”爱德华·布里奇斯莞尔一笑,有些羡慕的道,“这才多长时间,几乎就跑遍了盟军的辖区,当然事情做的多,自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做得越多错的越多,这种情况在伦敦也是存在的,爱德华·布里奇斯在公务员系统当中多年,自然对此一清二楚。

“年轻人总是有些理想的,只要这种理想不危险就行了。”亚历山大卡多根在一旁道。

“理想?啊,当然是很重要的!”爱德华·布里奇斯险些口误说了实话,但马上继续道,“艾伦很早就被老威尔逊带到了国外,接触一些不合时宜的想法的可能,倒不是没有。但是从目前看来非常令人欣慰,英属印度的经历不是白来的。”

殖民地公务员是大英帝国公务员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谁让大英帝国是殖民帝国呢,不说别人,他身边这个外交部常任秘书亚历山大卡多根,就是殖民地公务员的一个代表人物。

殖民地公务员当中,英属印度的公务员又是其中最庞大的集团,英属印度十万公务员和他们的家庭,分量甚至不比本土的公务员小,数量上就已经接近了本土公务员的一半。

如果不是英属印度的公务员群体重要,巴伦爵士也不会在爱德华·布里奇斯这里被格外看重,这不是他对巴伦爵士格外偏爱,而是谁做到内阁秘书的位置,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就艾伦威尔逊的失误来说,爱德华·布里奇斯从最近的汇报来看,无非就是精力过于旺盛,刚到欧洲想要进步心切,出现了一定的疏忽。

这都是可以原谅的,要说有心之举是不会的,不过和海得拉巴君主阿里汗有些暗箱操作,倒不是不可能,因为从到达汉堡的那一船粮食来看,艾伦威尔逊应该是在某些地方,正在帮助阿里汗做一些事。

这一番讨论,决定了艾伦威尔逊没有被这一次的难民越境波及到。内阁秘书和外交部常任秘书已经决定了,这就是一场无法预测的孤立事件,出现这样的事情谁都不想,但出现了也只能坦然面对。

大英帝国在这件事上没有责任,这是美国的问题,苏联可以保留追究的权利。但大英帝国愿意为此努力,让团结的同盟国不要因此互相指责。

至于艾伦威尔逊的处理决定,就是由他和美国方便保持联络,协助后续的处理。

“这不好吧!”艾伦威尔逊在被亚历山大卡多根点拨了之后,心里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这和让狼看着羊群有什么区别?他其实心里明白难民越境的后果,心里和明镜一般。

正是因为明白这件事的后果,他才要这么做,一方面是激起苏联的敌意。但好像没什么作用,苏联已经传来消息,要在波茨坦会议上提出抗议。

另外一个方面,就会是南斯拉夫的问题了,有这么一群强大的反对者在国外。铁托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须向苏联靠拢。

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目前的苏联还过于弱小,而且原本的欧洲冷战对峙,苏联阵营确实是被美国阵营包围的,甚至就算是南斯拉夫加入华约,也只是将地缘上的劣势拉平。

这会让苏联有了一个进入地中海的通道,严格来说还没有全部拉平,毕竟南斯拉夫,面对被美国影响的意大利,就如同波罗的海被掐住的苏联一般尴尬。

苏联没有表现出来巨大的敌意,只是要说在波茨坦会议上提出交涉,虽然这会是会议上苏联发难的一个借口,但会议如期举行还是让伦敦方面松了一口气。

七月五日就是英国的大选了,如果波茨坦会议不能如期召开,对这一次的大选可能会造成重要影响,不过知道历史的艾伦威尔逊,估计波茨坦会议也救不了丘吉尔。

历史上这一次大选,根本不是什么势均力敌的选举,可以说保守党输的底裤都没了,别工党一路吊打,就算波茨坦会议已经比历史提前召开,保守党也救不回来。

没有被波及到的艾伦威尔逊,正在向伦敦写报告,自然也重复了关于内阁秘书和外交部常任秘书,关于这是一次孤立事件的论述。

然后提及了关于波茨坦会议的准备工作,以及苏联方面的态度,确保会议可以如期进行。为此外交部秘书亚历山大卡多根,已经和苏联方面沟融完毕。

这一次的南斯拉夫难民越境事件,苏联方面保持了惊人的克制。对此英国当然是表示欢迎的,除了南斯拉夫的铁托难受之外,另外一个难受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的新主人,罗斯福病逝之后接任总统的杜鲁门,正对着艾森豪威尔发来的电报拧着眉头,巴顿在他的这个新任总统的眼中,不吝于一个问题将军。

在波茨坦会议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竟然在各国中间制造出来这么一个问题。

“巴顿将军对苏联流露出来不加掩饰的敌意,很多德国的前军人聚集在他的周围。”看着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电报当中的叙述,杜鲁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现在眼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让苏联人加入到对日战争当中,彻底击败轴心国最后一个抵抗的国家,破坏这个前提的任何人,杜鲁门都不会给好脸色,而且这是他即将第一次出国参加国际重要会议,差点就被搅黄了。

这绝对不能被容忍!杜鲁门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巴顿将军解职,电报迅速传到欧洲,到达了艾森豪威尔手中。杜鲁门表现出来的翻脸无情,巴顿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体会到的,几年后战胜杜威的杜鲁门,同样会让常公体会到。

第八十三章 内阁秘书的担忧

接到杜鲁门总统电报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终于有机会解决这个桀骜不驯的刺头部下了,出于潘兴将军的关系,如果是平时的话,艾森豪威尔还真的对这个比自己军衔低的部下没什么办法。

从这一点来说,艾森豪威尔将军甚至觉得难民越境的事情,倒也不完全是坏事。只要保证之后的事情,不牵扯到自己身上。

所以对于英国方面对这件事的定义,纯粹是一个巧合的孤立事件,艾森豪威尔表示赞同,并且心里已经认定,这就是整件事的真相,不用也没有必要展开对这件事的调查。

把巴顿将军解职就是最好的结果,所有人都非常高兴!不得不说艾森豪威尔将军身上政客的一面起到了主导作用,非常理解总统杜鲁门的想法。

在杜鲁门到达欧洲之前,艾森豪威尔将军宣布了新的任命,以巴顿将军对内政不擅长的名义,解除了巴顿将军巴伐利亚州行政长官的职务。

美国第三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得以保留,然而这只是一个暂时保留,等到适当的机会,艾森豪威尔会想办法让巴顿到一个养老的位置,没有机会再从自己面前添乱。

截止到巴顿将军被从巴伐利亚州行政长官的职务上解职,这一场因为难民越境导致的事端,各方争相参加的甩锅大赛,终于有了背锅之人。

从资历和名声上,巴顿将军都是当仁不让的候选人,谁让他碰上了一个政客属性浓厚的直接上级艾森豪威尔将军,还有一个迫切需要在一场重要国际会议上露脸,摆脱罗斯福总统影响的新总统。

新总统的翻脸无情,加上直属上司撇清嫌疑的举动,导致了巴顿将军成了背锅之人。

而且巴顿将军也是最合适的人,一般人是背不起这个黑锅的。就算是艾伦威尔逊愿意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渎职,苏联人也只会认为,这是英美没有诚意,弄出来一个临时工敷衍苏联,所以说有时候地位不高也不是坏事。

在伟大的首相和尊敬的外交大臣到达柏林之前,外交官们还在进行最后的准备,让大英帝国在这一场谈判争取自己的利益。

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在旁听,让外交部秘书亚历山大卡多根主持会议,他则在一旁给予指导意见,类似的会议在过去的历史当中,并非没有参照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英法三国的巴黎和会,就和现在即将举行的波茨坦会议类似,听着亚历山大卡多根和众多外交官们对即将开始的会议展开讨论,爱德华·布里奇斯慢吞吞的开口道,“要找准大英帝国的定位,可以从巴黎和会其他两方的态度上,来判断美苏两国的态度。”

“那么现在和法国处境类似的是谁呢?”亚历山大卡多根转头看向等待的外交官们。

“在本土鏖战数年,国内遭到严重破坏,和法国情况类似的是苏联。”艾伦威尔逊回答了这个问题,停顿了一下道,“我们可以从巴黎和会上法国人的态度,推测苏联的态度。”

“巴黎办事处那边说,这几天巴黎报纸根本没有报道波茨坦会议的消息。”艾福尔提及了这个消息道,“有数的几家报纸报道了,似乎也并不友好。”

“法国人嘛,不意外!这一次的会议没有法国人的角色,他们心里可能不舒服了。”亚历山大卡多根把话题收了回来,“可以认为,苏联对德国的态度,和一战之后法国对德国的态度类似,而我们的态度,是不能让一战之后德国卷土重来的悲剧重演。”

说完之后,亚历山大卡多根把目光放在了爱德华·布里奇斯的身上,后者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这就是内阁全体成员的意思。

波茨坦会议面临的局面与巴黎和会有着极大的相似度,区别就是原来的法国换成了现在的苏联。由于前车之鉴,美国和英国都非常担心悲剧的重演。美国认为,一战后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存在严重问题。

上一篇:黑暗塔防游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