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山铁杉
出于前世记忆,基辛格在艾伦威尔逊的脑海中的知名度远超美国其他国务卿,他主要做成了两件事,和沙特谈的很好,还有就是打破了中美外交坚冰。知名度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后者。
不过大部分美国人并不认为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工作很具有决定性,这从后来基辛格影响力急剧衰退就能看出来。
里根时期基辛格就已经被一部分人认为是绥靖主义的美国代表。某大国认为战胜苏联我功劳很大,不然你赢不了。美国人并不这么认为。
不过在艾伦威尔逊看来,苏联失败肯定是自己的问题占主要原因,任何国家的外力因素和这个主要原因相比,那都不是主要原因。
这一次的紧急访问,伴随着风尘仆仆的基辛格降落在伦敦就直接开始了,不出所料,基辛格是带着妥协的诚意来到伦敦的,罗马人再次想起来了希腊人,在关键时刻又不嘲笑英国自作多情,而是希望英国能够在外交上进行帮助。
哈罗得威尔逊对基辛格的来访当然是重视的,也表示愿意和美国一起化解这一次的危机,至少在基辛格面前他是这么表态的。
“华盛顿和伦敦代表着世界的秩序,其实只要英国集中自己的力量,和美国一起应对困难,我相信世界秩序就不会崩塌。”基辛格诚意满满的道,“我们甚至认为英国应该在欧洲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苏联的威胁下,应该加强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其实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地方也不是坏事。”
“怎么?没说出什么条件,英国还要把殖民地搭进去?”艾伦威尔逊听了威克的汇报讥笑道,“不如说明白点,希望英国从中东撤军,让波斯湾的保护国真正独立,把英国在波斯湾的影响力都送给美国。”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未来在手中
英国本土都没有成建制的陆军部队了,如果向欧洲增兵从哪抽调部队?不是远东就是中东,抽调兵力之后呢?让美国建立石油美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的话,英国还能仗着早先的帝国特惠制和美国比划比划,真变成石油美元了,无非就是被割韭菜的国家以后也包括英国。
算盘打的倒是响亮,在艾伦威尔逊看来,现在美国没准就已经在寻找布雷顿森林体系崩盘之后,美元到底和什么挂钩了。
“玛利亚,首相有时间么?我有些事情要汇报!”艾伦威尔逊拿着话筒,把电话打到了首相的政治秘书那,“好,谢谢。”
放下话筒,艾伦威尔逊直接起身去唐宁街十号,打听一下基辛格这个总统特使到底说了什么。
“和你说的差不多,希望英国和美国站在一起,同时希望我们提升在德国的驻军,基辛格说华盛顿现在也有意停战,并且乐于见到英国发挥关键作用。”哈罗德威尔逊显然对能够停战还是相当满意的,对基辛格戴过来的高帽有些飘飘然。
艾伦威尔逊眉头微皱,对首相的乐观不置可否,直接反问道,“美国做好了失去南越的准备了么?做好了战败之后影响力受到削弱的准备了么?如果美国保不住南越的存在,很多中立国家为什么相信他们坚持的自由理念值得保卫?说不定认为苏联的思想才是人类的未来。”
美国可以选择战争什么时候开始,其实理论上也可以选择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但作为被塑造出来的军事强国,还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如果以惨败的方式结束,可不仅仅是第一军事强国帽子换人的问题,事实上从越战失败之后,国际社会确实默认苏联才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
伴随着各个方面苏联的工业领域指标相继达到世界第一,自由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都是事实。
美国一直在越南坚持,希望南越保留下来的原因,也是希望避免这种未来发生,越南战争战败美国不仅仅是丢了一个南越,其实对北方的轰炸相当广泛,还涉及到了邻国柬埔寨和老挝,美国战败一次性丢了三个国家的控制权。
美国的影响力堪堪退到泰国边境才稳住阵脚,苏联趁机发起的全球进攻,美国在长时间都采取回避态度,不和苏联直接对抗。
事实上石油和美元挂钩刚开始却稳不住美元价值,也和美国丢掉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位置有关。你都不能打了,凭什么能保护我?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是最后一次发生,不提苏联的全球进攻,美国表演了一把喀布尔空中飞人,俄罗斯不就马上动手了。俄罗斯被真主党打法困住了,北约也没有出兵,因为一旦美国出兵,就彻底按不住其他地区的诸侯了。
“苏联也是希望越南战争早点结束的。”哈罗德威尔逊不确定的道,“柯西金曾经多次表达了这个想法。”
“苏联的政治结构,说的算的人不是柯西金那个部长会议主席,而是勃列日涅夫。”
艾伦威尔逊认真的提醒道,“任何事情只要勃列日涅夫没有做出看得见的努力,都可以判断为待定。如果我处在勃列日涅夫的位置上,我会坚决支持北越南下统一国家,让美国人灰头土脸的滚蛋,而不是所谓的从容撤退。”
“当然,越南战争和英国无关,马来亚目前还算安定,在泰国安全的情况下,西马半岛不会有威胁。而东马是一个岛,皇家太平洋舰队足以击退任何从海上进犯的威胁。不过处在英国的角度上,我们必须要为接下来的应对做准备。两年前加里曼丹共和国成立,荷兰在保全经济利益的情况下,留下了一个军事基地,仍然和马来亚的英军进行联防。算是对维护东印度群岛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远东的局势确实令人忧心,当地的英军确实不能撤离。”哈罗德威尔逊点头,表示同意这种看法。
“中东则更加重要,如果我们从中东撤军,阿拉伯国家几乎可以确定会倒向苏联。如果伴随着美国在东南亚战败的话。”艾伦威尔逊以一种悲观的口吻对首相道,“而且我们还要考虑这样一种可能。”
“什么可能?”哈罗德威尔逊一怔,看向眼前的公务员首脑,今天的对话怎么充斥着哑谜和猜测?
“尊敬的首相,我当然是不相信像是一些保守党人士口中的那样,你是苏联间谍。不过接下来对话,我们是否可以保密?”艾伦威尔逊郑重的道。
“当然!”哈罗德威尔逊干脆的回答,然后反问道,“白厅也有认为我和苏联关系暧昧的声音?”
“风言风语多了,总是会有人讨论的。保守党人士总这么说,我们也没有办法。不过我严格的遏制这种讨论的出现。”艾伦威尔逊庄严承诺,绝口不提白厅的讨论源头也包括他这个内阁秘书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已经近在眼前,货币上美元面临的问题是,超发了这么多美元,一旦涌入美国国内。会直接让美国进入通货膨胀当中,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至少有四五千亿规模,凭借美国是无法接盘的。”
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停顿了一下,“华盛顿一定想要找到一个东西来绑定美元的价值,什么对现代社会最重要,而且各国都离不开呢?石油!”
“石油!”哈罗德威尔逊念叨了一句,“可美国在中东有基础的国家只有两个国家,沙特和伊朗。”
“没错,而且阿拉伯国家普遍反对以色列,英国在巴以争端上有倾向于阿拉伯国家,英国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美国的障碍。事实上伊朗危机如果不是美国因素,我们最后也不会退让,美国想要绑定石油的话,一定会想办法将我们在波斯湾的利益吞噬,最直观最简单的办法,先把我们在波斯湾的驻军赶走。只要我们在当地的军事力量消失,很多附带的利益也会消失,这也是白厅一直在避免的。”
艾伦威尔逊耸耸肩道,“军方也很愿意在德国加强力量,虽然我们直面苏联的装甲力量,但这不能以撤离中东和远东的驻军为前提。”
“听起来似乎是很大可能发生的事。”哈罗德威尔逊陷入了长久的思考当中,“这对英国的利益是不利的。”
“嗯哼,首相高见。”艾伦威尔逊轻哼一声,事情事很明显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包括英国还有反抗的能力,一旦进入石油美元节奏,英国也处在被遏制的范畴,毫无疑问的是,英国都保不住当前的利益。
今天的讨论尤其是货币和石油的讨论,仅限于内阁秘书长和首相之间的私密讨论,哈罗德威尔逊也保证,只有他们两个知晓,不会传出去。
越南战争的走向其实对英国不重要,按照苏联阵营的说法,这是进步与倒退,真理与谬论,光明和黑暗的搏斗,无产阶级巨人与资产阶级怪兽的搏斗!越南发生了内战。到处是有组织的激动,有领导的对战,有秩序的混乱。无产阶级的革命就是经常自己批判自己。
一次一次的胜利;一次一次的反复。把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一次一次的重新来过,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每一次都有了新的提高。它搜索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毫不留情。
英国一个充满铜臭的资产阶级国家,还是别关心什么伟大理想了,务实一点想着别掉入美国的圈套就行了。所求也非常简单,如果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为主英镑为辅的体系, 那么至少下一个体系,英镑也不能成为那个等等。
哈罗得威尔逊至少明确了一件事,美国在这一次的美元危机当中,几乎是肯定会违约,一旦违约就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到尽头,别说英国也是挤兑黄金的成员,就算不是,英国也救不回来。
“那当前我们怎么办?”哈罗德威尔逊低语,好像处在了进退两难当中。
“为欧洲的挤兑争取时间。除此之外别无办法。”艾伦威尔逊想都不想的道,“适当的做出要干涉样子是没问题的,只要别真的干涉。毕竟我们是无法阻止欧洲银行家的,我相信这一次的美元危机之后,尼克松会准备好好谈谈的。至少算给其他国家一个交代。”
哪怕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办一个葬礼呢,仪式感还是要的。至于英国,现在就应该想着美国下一轮的明枪暗箭了。
在基辛格得到了承诺离开之后,哈罗德威尔逊非常信守诺言的在下议院发表了货币演讲,表示金融乱象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首相只是开玩笑,你的朋友该怎么行动就怎么行动。”艾伦威尔逊直接关了电视,搂着帕梅拉蒙巴顿解释道。
相信首相还是相信内阁秘书长,多简单的选择题,当然是后者,至少后者不会再下议院撒谎。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艰难的决定
“所以接下来要怎么做?”帕梅拉蒙巴顿抬头,还伸手摸着丈夫下巴的胡茬询问,“对华盛顿进行欺骗么?”
“我也不知道你们的进度,但我感觉按照政府的通常流程,正常的损耗足够你们把事情办完了。”艾伦威尔逊轻拍着妻子的大腿嘀咕,“也许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但是什么都做不了。”
帕梅拉蒙巴顿了然,开口道,“其实用不了几天时间,一旦汇聚成河,挤兑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几天下来多说两个星期,美国人就吃不消。”
“那就看你们的了。”艾伦威尔逊忽然询问,“阿尔伯特要参军?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那不是要学你,为国服务么?”帕梅拉蒙巴顿也是无可奈何,“父亲也认为进入军队锻炼一下是好事,可以养成优良的品格。”
“显然学我学的不像。”艾伦威尔逊皱眉,犹豫了一下询问,“你就不能以母亲的身份,把梦想扼杀在萌芽状态么?”
向父亲学习?说实话,艾伦威尔逊听到这句话差点没绷住,心中检讨是不是装的太像了,竟然没让亲儿子识破他虚伪的真面目?真当他为了国家什么都能牺牲么?说说而已,还真当真了?
仔细想想,好像和妻子同等地位女士们的孩子,虽然有几个没怎么见过,但好像都成长的不错,只是和他的培养完全没有关系。
算了,终究是小问题,现在是最后的晚餐时间,其他一切事情,都要让位于这件事。
就如同美联储要加息之前,一定要频繁放话提高大家的心理预期一样,工党内阁,尤其是财政大臣卡拉汉,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承担这个职责。
警告、严厉警告、威胁,将会是随后几天的主流,至于是不是真的采取行动?反正要采取行动的样子是要做的!
既然是最后的晚餐,胆小鬼是没有资格上桌的,如果有一些银行家因此被吓退,那只能说明这些人就不应该获利。
放话一次比一次强硬,这也证明不了什么,哪一个民选政客对此陌生呢?唾面自干也无非是常规操作罢了。
战后,英国一直力图恢复英镑区的努力,却不断遭到美国的严厉打压。
英国继续冻结外国的英镑储备,然后用英国本土的出口来逐步偿还这些外债,这样既可以拉动英国的就业,脱离战后衰退的阴影,又可以稳定英镑价值,最重要的就是维系住英镑区的存在,只要有这个经济根据地,日后再度崛起并非不可能。
而解除冻结,则英镑区将会纷纷投靠美元,不仅帮助美国扩大出口,强化美元区的势力范围,而且英镑区将从根本上陷进土崩瓦解、万劫不复的境地。
到了今天,总算是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殖民地后,英国稳住了阵脚,将之前超发的英镑全部消化,构建了不如原来庞大,但是更具弹性的英镑区。
并且开始重新试探着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首先自然是从亚洲开始,比如说在缅甸,这就需要有一个国家做马来亚这个生产基地的后盾,显然作为顶级资源国的澳大利亚,在这上面的是合格的。
为了可持续性竭泽而渔,出卖殖民地艾伦威尔逊当然是不会后悔的,唯一有一件事初出茅庐的他回想起来觉得亏,那就是当初在波兹坦会议的时候,应该在出卖波兰的时候向苏联要价,哪怕是要几吨黄金呢?结果竟然真的什么都没提。
可能就算是提了,苏联最后也会拒绝,但是不提就是无法原谅的失误,每每想起,艾伦威尔逊都耿耿于怀,觉得苏联占了自己的大便宜。
“华盛顿几乎是每天一个电话,不要着急,快了,我们马上就能看出来强有力的措施。”
首相接了多少电话,艾伦威尔逊当然一清二楚,首相旁边的人也是要领工资的,电话内容他不可能知道,但知道电话来了几次还是很容易的。
“我想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仔细的把欧洲国家现在的产业摸清楚,包括英国在内,合在一起有什么地方对比美国觉得不足。”
艾伦威尔逊将军情六处的首脑叫过来,让其把现在欧美的产业摸清楚,欧洲的产业到底能不能独立于美国之外,后世的大多数看法都认为是可以的,就是差在互联网和美元上,但这种事不亲自调查一下,总是不能令人安心。
军情六处首脑离开后,艾伦威尔逊仍然在思考哪里遗漏了,这个年代还是老老实实拼工业的,金融核弹只是看着很美,什么叫力量?
力量在于成千上万的工人仿佛一群群无声无息的黑色蚂蚁,从许多好似积满泥水的沟渠似的小街小巷和城边一些像大垃圾箱一样的房子里骤然拥了出来,使街上响起一片脚步声、闪耀于路灯光下的白铁器皿的磕碰声、许多平底鞋的干燥的木鞋底踩在地上的得得声、一些尚未睡够的人们的喧嚷声和脚踩在烂泥巴上的咕噜咕噜声。
各方面拥来的人群站满了整个大街,他们有的密集在人行道上,有的噗哧噗哧地走在满是黑色污水污泥的街心。一些人乱纷纷地麇集在工厂的大门前,另一些人排成一条宛如长蛇的队伍,当他们走进大门时,仿佛被门里射出的光线在慢慢吞没一样。
千百个工厂的紧张热烈的劳动生活开始。机器低沉的轰隆声在烟雾蒙蒙的空气中回响,那些厂房的窗子和窗子里显现出的工人的黑色身躯或一台台巨大的机器,这才是真正的力量,金融只能作为一种备选,真正的力量只能回归本质。
这样的力量才能制造出来财富洪流,英国如果只计算本土肯定没有这样的力量,不知道欧共体国家加在一起,有没有这样的力量。
不知道为何,白宫的幕僚们总觉得今天的天气格外阴沉,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可能他们不知道这个形容词,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两年对美国来说是艰难的,军事上越南战争进展很大,屡次给予北越重创,但却无法转化成胜利,甚至国务院和中情局也不认为再打下去有什么结果,只剩下五角大楼觉得还可以在努力一把,还有卸任的越战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上将,不断到处演讲。
怒斥政府的畏首畏尾,是军队无法在战场上取胜的根源。
反战浪潮此起彼伏,还有美元危机的频频出现,欧洲盟国的反戈一击,这一次短暂的代替了越战怎么结束这个问题。
总统尼克松的暴怒让幕僚们不由自主的远离总统的办公室,窃窃私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以强硬形象示人的总统如此失态?
过了一会儿,基辛格博士匆匆来到白宫,在其他人求知欲的眼光当中,进入了总统办公室。
他倒是不怕尼克松会怎么样,毕竟基辛格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朋友,他还曾经做过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董事,这个基金会是洛克菲勒五兄弟建立的。
“英国人欺骗了我们。”尼克松难掩心中的愤怒,他没有想到最终等到的是这个消息,如果英国人早就说无能为力还好,可既然答应下来了,最终却选择袖手旁观,这就是彻头彻尾的欺骗。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汹涌的美债正在吞没美国。”基辛格其实并不愿意去英国,他去之前就觉得事情不会顺利。
对英国最终答应为之努力,要和美国共同进退的允诺,基辛格心里都极为吃惊,只是看尼克松放轻松没有说出来,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英国人临阵脱逃,把之前的允诺当成了放屁。
由于金兑换本位制的遗传毛病,美元的增长必然超过黄金,而维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锁定价格,也就成为一个从逻辑上看根本无法持续存在的幻觉。
瓶颈在于当美元的输出规模大于自身的黄金储备时,就会自动引爆全世界用美元纸币往挤兑美国黄金储备的危机。
显然这一次的美元海啸,比以往的历次都更加猛烈,在越南战争迟迟没有一个结果的时候,欧洲显然已经对美国的美元超发忍耐到了极限,这一次是对着将美联储挤兑倒闭的目标来的。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的,这么大量的美债和美元双管齐下,欧洲只有英国和德国有这个条件,更大的可能是,欧洲各国人人有份,甚至可能还有上一次就挤兑黄金的法国。
美国没有这么多黄金,全世界也没有这么多黄金,英国的角色就算不是罪魁祸首,也肯定扮演了一个负面角色。
“总统,给美联储主席打电话。我们不能看着好不容易积累的黄金,最终被欧洲人拿回去。”
基辛格开口道,这可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迟早有这么一天,那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到了尽头,美元事实上违约了。
阿瑟·伯恩斯是美联储的现任主席,因为和尼克松的密切关系,他得到了整个掌控金融帝国的宝座,因为这种私交,他也被认为是一个政治化的主席,直接听从于尼克松本人。
“二点七五亿盎司。”得知了现在的黄金储备数字,尼克松陷入了深深地思考,现在需要她做出一个可能会改变国际金融秩序的决定。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国损失惨重
尼克松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个消息传来,让欧洲各国的银行家呆若木鸡,虽然他们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但这种明显的赖账行为真的出现,仍然给所有参与的国家一个当头棒喝。
事实上这已经算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如果美元不能兑换成黄金的话,那么各国为什么要储备美元呢?美元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简单,收购美国民间的黄金。虽然民间的黄金存量肯定不多,但聊胜于无,最好快一点,不然等到美国发现这个漏洞,马上就会填补上的。”艾伦威尔逊倒是并不惊讶,早就料到的事情,美国不会真的看着黄金储备被扫空。
违约了又能怎么样呢?你能打过美国么?既然不能,这就只能听之任之,世界终究是现实的,从实力地位出发可是至理名言。
“尼克松说的真干脆。”帕梅拉蒙巴顿还有些没回过神,不敢相信的道,“就这么直接的,把兑换黄金的权力给作废了。现在有七八百亿美元的资金涌入美国,还不算美债,他就敢直接赖账。”
“可能还不会这么干脆,过段时间美国会专门解释一下,不过最终还是会赖账的。”
艾伦威尔逊解释道,“全世界的黄金加在一起,也无法把七八百亿美元的资金兑换,不赖账能怎么样?现在赶紧把兑换出来的黄金运回来才是正经,然后按照市场价在美国境内扫货。”
尼克松虽然快刀斩乱麻,但面对汹涌的指责肯定会找一个机会解释解释的,艾伦威尔逊想了一下道,“该找一些中东王室的代表,来伦敦做客了。把手里的事情处理完,是我提出邀请还是你提出邀请?”
“商业上的事情还是我来吧!”帕梅拉蒙巴顿知道自己出面比公职在身的丈夫更加合情合理。
“好,那就你来,好好和他们谈谈,尤其是巴林、卡塔尔、他们人口少很容易收买。我到时候会协助你。毕竟我们还有波斯湾的驻军。我们会开出极为宽厚的条件,达成协议肯定不成问题。”艾伦威尔逊看了一下时间,尼克松宣布停止兑换黄金的时间,比原本的历史早了一年。
艾伦威尔逊有些感叹,一个时代结束了,美国最终还是扛不住海量国际美元的回流被撑爆,其实国际美元的大本营就是伦敦,伦敦早就是两百年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也是欧洲美元的集散地。所谓国际美元其实就是欧洲美元。
之所以英国可以选择袖手旁观,就是因为这一点,英格兰银行规定,英国人不得购买外国债券,除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投资”用途的美元债券:在这一严格隔离的两个市场中,英国人所持有的英镑和外国人所持有的美元,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外国人尽可以在完全不受管制的美元资本市场上为所欲为,而这一市场的所有活动完全不会影响英国国内的资本市场。
所谓真实投资的美元,对英国的银行家其实并不是问题,任何条文都是阻止普通人,而非阻止真正的人民公仆。
尼克松一定会做出一个解释的,当然这个解释差不多也就相当于,英国之前答应基辛格会和美国共同应对然后什么都没做。
尼克松的解释也就是事后安抚一下欧洲国家的背叛感,作用也就仅此而已了。
不过要说现在就是从实力地位出发的最好时机也不尽然,英镑区没有被打垮,至少没有被全部打垮,美元还远不到一统天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