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第551章

作者:青山铁杉

历经半个月,十国集团签署了史密森协定,这比历史上提早了整整一年,而且在英国提出法国支持的建议当中,还通过了谴责贸易保护主义、无视支持产权、操纵货币以及奴隶劳动的内容。

可能这些内容暂时还没什么用,但只要美国有一天觉得需要日本做出牺牲的时候,这都是随时可以使用的借口,这也算是英国看在英美特殊关系的立场上,对美国的帮助。

签署了协定的各国辛总松了一口气,虽然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尼克松宣布不再兑换黄金到年底,各国的进出口出现了很多混乱。

可以预想今年的经济增长肯定不怎么好看,不过既然事出有因,就可以把责任推卸到美国身上,白厅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哈罗德威尔逊直接采纳,在下议院的质询当中,含含糊糊的指出了经济增长不如预期,完全是美国的锅,政府已经在想办法。

首相说的多好啊,那就是美国的问题,如果不是美国撑不住违约,今年英国的经济增长肯定很好,如果明年的经济增长还不好怎么办?

那就要看明年世界上会发生什么事,能够让英国推卸责任了。

艾伦威尔逊又去陪着国防大臣去看台风战斗机了,丹尼斯·希利还钻进了驾驶舱,毕竟,圆弧型的座舱盖,会导致图像的失真,也就是类似凸透镜的效果,而早期的战机,都是靠机炮格斗的,要是视野变形,那打起来会非常麻烦,所以,机舱正前方的镜子,必须是平的,而要跟后面的弧形座舱盖融合,两边就还得有过渡,这样就组成了三片式风挡。

斯贝发动机就更不是问题了,既然是新式战斗机,一些不如预期的地方是可以原谅的,相信没人会认为一九七零年代的f15初代机,和二零二零年的f15一样,哪怕它们都叫f15。

事实上很多外表没有多大变化的武器,也就只是外表没有变化,内在早已经天翻地覆,所有武器都是经过不断改装才达到了设计最大化的标准。

从丹尼斯·希利的反应来看,艾伦威尔逊觉得皇家空军的新成员,马上就会迎来足以令人惊喜的订单。

在这边和国防大臣对英国国防做出贡献的同时,遥远的南亚,局势又为之一变,对于军方推翻了大选结果,孟加拉人是不能接受的,他们才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民族,不能永远接受被剥削的地位,哪怕是什么顾全大局,同一个宗教的借口也不行。

独立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就算是宗教狂热,也有退潮的时候,能够忍到今天,孟加拉人已经算是对得起巴基斯坦这个国家了。

东巴基斯坦自治的口号,第一次出现在了达卡市中心,孟加拉人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又没有要独立,只是希望西巴基斯坦正视自己的诉求。

巴基斯坦军方确实正视了这种诉求,叶海亚·汗立刻命令达卡的比哈尔军警镇压对力量一无所知的孟加拉人,同时动用空军运输军队前往东巴基斯坦,冲突发生了,并且极其血腥。

至于东巴基斯坦的最大党派巴基斯坦人民联盟领导人拉赫曼,自然是不出意外的被政府军破门而入,然后直接被扔到了监狱当中。随即,叶海亚·汗宣布其党派为非法,从即日起禁止活动。

作为一个记者,而且是爱钱又富有冒险精神的记者,马洛同样恪守契约精神,他知道雇主希望看到什么,并且为之努力。

在军方动手之后,他就知道这就是国内需要的大新闻,为此他行动了,难民营位于达卡西部五十公里的地方,沿公路共有三座大型临时营地,每个营地有面积近一百平米的帐篷二三十顶,上百名难民在列队办理登记手续。

几名孟加拉人正围着临时架设的自来水龙头洗脚。在一座草绿色帐篷门口,四个儿童在吃一种白面做的薄饼。妇女们用黑纱裹得紧紧的,不许记者靠近她们的帐篷。

马洛毕恭毕敬地走到一辆警车前,拿出来了一张英镑问一位警官可以拍什么。对方用缓慢的英语说:“营地中的难民。但不许把警察拍进去!”

如果告诉他那些难民拒绝拍照,如果他们攻击自己怎么办,警官面无表情地说:“我想你知道该怎么处理。”

他马上抓紧时间小心翼翼地拍照,竭力避免拍进警察或激怒神经质的难民。尽量朝每一个人微笑,迅速判断这个对象是否会允许按下快门。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苏联

马洛来到东巴基斯坦,当然是为了钱,这是肯定的,不过要说他没有同情心也尽然,富贵险中求只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他见到这些面黄肌瘦的难民时候,也不可避免的升起了同情心。这种同情心在往回国发的消息当中表达出来。

此时,达卡街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口号声,成千上万的孟加拉人拥上街头开始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和平、支持拉赫曼和自治的口号,队伍最前面是一幅拉赫曼大画像。

这里有二十万人汇聚成了庞大的游行队伍!这种规模的游行是经常性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难民营的人也能隐隐感觉到远处游行的缓慢前行缓慢行进。

“太好了!”艾伦威尔逊拿着回电,对这种同情心表达满意,一个驻外记者都满是同情心,那么到时候看到报道的英国公民也会有同情心的。

费雯丽仍然在往行李箱当中塞着换洗的衣物,尤其是多塞了几条内裤,然后道,“出去注意身体,影片制作的事情我来安排。”

“好!”艾伦威尔逊笑着回答,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履行外交职责了,这一次出访行程算是为了国家尽尽义务,尤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裱糊匠会议结束之后,他更要亲自出去一趟。

同时也是去一趟远东,一方面是真的摸底一下英军的准备,另外一个方面,去中东不去远东指向太明显了。

他主要去看看阿拉伯国家战备情况,当然主要是了解一下沿以色列控制区的堡垒化城镇的情况,不要看这个世界就打了一次中东战争,说不定这两年就会补回来,这种事谁说得准。

美国的金融峰会其实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美国这么多年在国际市场上超发的美元已经有几千亿了。如果是艾伦威尔逊面临这种情况,肯定会选择挑起战争,在不会影响到美国的地方挑起战争。

欧洲这边是肯定不行,美国只是想要利用战争牟利,并不是要去死,后世的美国手中除了乌克兰之外,还有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兰等一堆国家排着队的替死鬼可以使用,可冷战时期的欧洲几乎没有任何国家,是美国可以不加考虑牺牲的。

前线就这么近,真操作联邦德国去送死,万一欧洲国家投了怎么办?至于亚洲方向,越南战争不是还没结束么,连同更早的朝鲜战争已经证明,美国并不具备在陆地上压倒一切的实力。

后世中东历来是美国调理欧洲的首选之地,一旦开战能源价格会上涨,制造的难民也会逃到欧洲制造社会问题。

目前来说难民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北约并不是一个整体,希腊和土耳其和西欧并不在陆地上相连。想要制造难民华约国家是不会配合美国的,把边境锁上谁也过不来。

但中东战争要是打响的话,带动能源上涨,就可能把美国这一轮的超发货币消化掉。

这都是不可不防的事情,美国在中东又不是没有抓手,不然一直护着以色列做什么?不就是在关键时刻为美国服务么?

最近几年英国虽然是在拉着埃及和约旦建立防线,但也不代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就风平浪静,对峙线的交火时有发生。

可能是以色列在立国之战当中没有建立起来自信,双方才一直隐忍不发,没有酿成大战。

但在法塔赫出现之后,这种情况正在出现变化,虽然英国国内的报道并不多,但互相炮击的事情已经频繁了不少。以色列没有大动作,估计是苏联和英国分别是不同阿拉伯国家的靠山,而美国正在东南亚积累丛林作战经验。

这种低强度的交火,也让对峙线的堡垒化得以加快,福之祸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可能就是这样,从目前的分析来看,以色列对这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堡垒行为,似乎并不在意。

英国支持的阿拉伯国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埃及、约旦这样的以色列邻国,一类是波斯湾的小国,后者都是未来头顶一块布的大土豪。

这一次出访自然是两类国家都重要,夏梦这一次负责后勤保障,还带着两人的孩子,算是进行一个实地教育。

“我到时候想办法,在香江的军警当中提拔一批,和他年龄合适的社会栋梁,到时候做事就容易的多。”在开罗完成了今天的行程之后,艾伦威尔逊大马金刀的坐下,说着对孩子的未来规划。

“像是那几个探长那样?”夏梦小声询问,和丈夫同等地位的男人准备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在他看来总华探长就已经够用了。

“那够做什么的?做不到保安局长,也要做警务处长。”艾伦威尔逊轻笑一声,“英军总司令是港督兼任,但下面的指挥官我可以想想办法。香江是迟早会还回去的,到时候我安排香江的本地英裔或者混血、再不行儿子的华人人脉一起回去,这都是小问题,到时候他办事也代表了不少人脉,和对面沟通的时候,也很容易发挥出来自己的价值。”

虽然人在开罗,现在距离英国移交也还有二十多年,艾伦威尔逊已经为儿子的统战价值提升劳心劳力了。

他觉得这种事都是可以谈的,到时候跟着香江一起回归,任命的军政人员,怎么不得官升一级?上校升少将都是可以期待的,无非就是换个国籍。

“你对儿子还真好。”夏梦一听更加的柔情蜜意,虽然没有正式的婚姻,可对方还是相当为她着想的。

“你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对夏梦的夸奖,艾伦威尔逊照单全收,“香江出生的英国移民当然也是香江的合法公民,民族平等嘛。”

想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哪是安排几个总华探长就够用的,做出那样的安排,那不是瞧不起我大英的无上权威么。

同埃及军方进行交流之后,艾伦威尔逊便到了迪拜,现在的迪拜已经有了一丝后世的车水马龙,这和韩国的百万劳工毫无关系,从这一点来说,韩国人都应该感谢他,没有他韩国人不是很受罪么?

现在只需要用命做雇佣军,在越南战争流血就能赚钱了,多好。

重申了工党政府支持独立的原则,安抚了这些埃米尔,艾伦威尔逊考察了一圈英国支持的经济建设,以及英国建设的石油设施。

他的脑子里还是想着石油危机的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会爆发的,他本来就觉得石油危机很蹊跷,历史上就是美国扶持沙特从埃及手中夺权的一种手段,替代埃及阿拉伯世界领袖的位置,不过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导致的石油危机,应该不是美国设计的。

艾伦威尔逊肯定不相信美国的操守,但他相信伊朗革命时期的卡特总统,卡特任期就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真是一个天真的好人,也告诉了后来的美国选民,别把风评上无懈可击的好人推上总统的宝座,他真可能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一视同仁的要求美国也遵守。

艾伦威尔逊的终点是吉隆坡,夏梦母子则要回香江,亲眼看了一圈驻马英军部队的战备情况知乎,他才形单影只的返回伦敦,操劳过度的出现在了首相哈罗德威尔逊的面前。

向首相转述了了一些听闻的段子,机场和火车站外,坐满了难民。一群难民营居住的难民再次逃出冲突的地方。

在那的英国记者忍不住端起莱卡按了两张。正想变换角度,走过来一个身着深灰制服的警察打招呼,英国记者正想回话,他却出其不意地抓住我脖子上的相机。

任百般解释,毫无效果。面对他那双酷似强奸未遂者的肉眼和四周无所事事跟着瞎起哄的难民,气得脸色发白双手发抖,不再解释,只想尽快结束。

“孟加拉已经出现了独立武装,以解救被关押的拉赫曼为目的,这是我们当前了解的情况。当然,很多事情的发展都是印度方面转述的。”艾伦威尔逊表明自己也不是白出去一趟,还是了解到了很多情况。

“当地的巴基斯坦驻军中的本地士兵,已经出现了大量变节者,加入了反抗的行列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的是印度对这种情况表达了超乎寻常的关心,巴基斯坦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已经从西部空运了两个师的部队进入东部,用以稳定局势。”

印度对东巴基斯坦的局势关注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改变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局面已经近在眼前。

就在艾伦威尔逊对首相汇报的同时,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派出了外交部长访问莫斯科,在此时的印度眼中,只有苏联才能够保护在行动时候的印度,美国那是巴基斯坦的后盾,英国的态度暧昧不明也不值得信任,更何况英国是殖民者。

莫斯科的支持,将会是印度对接下来应对接下来国际局势的勇气。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处境

莫斯科国际机场,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接待了来自新德里的客人,他很清楚印度人来做什么,巴基斯坦实质上已经陷入了内战当中。

作为巴基斯坦长期以来的敌人,印度人自然是从中发现了可以介入的机会,来到莫斯科自然是要得到什么。

“辛格部长,欢迎来到莫斯科。”葛罗米柯笑着打招呼,表达了对印度的足够礼遇,事实上苏联对这一次访问也极为重视。

“葛罗米柯部长!”辛格同样热情的报以回应,长期以来印度在美苏之间采取中立偏向苏联的政策。

那是因为美国坚决的支持巴基斯坦,事实上作为外交部长,他不认为印度的政策有什么错误,不过是对美国偏向巴基斯坦的态度对等回应罢了。

但面临着巴基斯坦内乱的机会,印度必须抓住这一次的机会,一旦错过在找,可能永远也等不到了。所以印度一边将巴基斯坦军队镇压孟加拉人的事情竭力传扬出去,从舆论上对巴基斯坦进行攻击,另外一个方面则开始军事准备,等到适当的时候便介入巴基斯坦的内乱。

孟加拉独立运动的开启,这令当时的巴基斯坦军方勃然大怒,并下令政府军出动平叛。

西巴基斯坦的政府军,本来就对孟加拉人有歧视,在镇压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悲剧,一个村子里只要出现一个叛军,那整个村子都会被夷为平地。

辛格表达了巴基斯坦长期以来对印度国防安全造成的威胁,然后开口道,“孟加拉人有寻求自由的权力,我们得到最新消息,孟加拉人面对巴基斯坦政府的镇压,已经从呼吁自治变成了争取独立。”

“对于印度来讲,老对手手忙脚乱肯定是一个机会。”葛罗米柯不置可否,当前还不是苏联轻易表态的时候,要看印度能够提供什么。

其实印度面临的选择并不多,英国是前宗主国,印度肯定不想英国重新返回南亚。

美国是巴基斯坦的靠山,印度的一大邻国从六二年之后就已经是敌人了,印度能找谁呢?除了苏联其实别无选择,总不能找法国人吧,又不是非洲问题。

苏联也是有要求的,印度虽然在国际上采取中立亲苏的政策,但在莫斯科看来,这样还是不够的。而不是无条件的站在印度一边。

以现在的印巴局势来看,当然是印度占据优势,不过在国际层面,印度虽然已经竭力将巴基斯坦镇压的暴行公布,但这种东西是没用的,美国不会因为一些所谓证据就改变政策,你看橙剂事件闹的这么大,不少国家都知道了美国化学药剂的危害,美国不也是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么。

事实上印度准备实施决定性的一步,收留孟加拉武装在印度境内受训,提供帮助对抗巴基斯坦政府军。

严格来说东巴基斯坦的地形并不适合游击战,那里是恒河三角洲,整个地方都是冲积平原,还被水网切割。

但有一个很有利游击战的条件,那就是人口密度堪称世界之最,东巴基斯坦是南亚最符合民族国家定义的地区,巴基斯坦政府的镇压,毫无疑问闭着眼睛都能撂倒一个孟加拉人,而镇压的举动对于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东巴基斯坦来说,就是制造难民潮的永动机。

越是人口密集的国家,越是惧怕流民产生,一旦一个地方的人口过多压垮了当地承受极限,必然会造成连锁反应,这才是真正的多米诺骨牌。

毫无疑问现在的东巴基斯坦,就完美的符合定义,面积狭小人口稠密,难民出现的结果就是吃垮一个又一个地方,最终会形成难民海啸。

此时东巴基斯坦的难民海啸就处在酝酿当中,一旦到了临界点,就会骤然崩塌向四面八方蔓延,首当其冲的就是三面临界的印度。如果还有第二个受害者的话,那就是若开地区接壤的缅甸。

事实上缅甸反应的速度比印度很快,发觉东巴基斯坦陷入混乱之后,几乎马上就想到了难民问题,调集军队赶往边界戒备。

这也算是久病成良医了,挨着英属印度的记忆还不算太久远,好不容易把罗兴亚人赶走的现在,缅甸肯定不想再次被难民冲击。

处在绝对优势的巴基斯坦军队,自然是不会顾忌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对军队来说,追赶游击队已经战争当中最安全的作战。

追赶游击队的轮式装甲车高歌猛进,大有直捣黄龙之势,车载机枪和机关炮不断收割着正顺着公路逃跑的溃兵的性命。

车组成员此时已经杀红了眼,把隐藏在心底的暴虐和残忍全都暴露了出来,他们兴奋地看着一个个敌人在自己的攻击下凄惨的死去,面庞由于情绪过于激动而涨的通红,表情扭曲而狰狞。

溃兵发现逃脱不了,还想要集结起来依托公路旁的路基负隅顽抗一下,但是随即就被装甲车的猛烈火力再次击溃,大部分人被击毙,剩下的一小撮幸存者仓惶的离开了公路向着一侧长满青蒿的山坡上狼狈逃窜。

另外一个方向的游击队,觉得在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偷袭这一支政府军,还没付之于行动就被发现,已经在炮弹的打击下乱成了一团,有想要就地找隐蔽的,有想要继续冲锋的,还有感到情况不妙想要撤退的,几个分队乱纷纷的挤在了一处,成了炮兵和机枪手绝佳的攻击目标。

这一场战斗毫无疑问是非常漂亮的,追击的政府军大获全胜,但在这一队政府军士兵撤离之后,附近躲避的幸存者眼中的仇恨目光,表明镇压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暂时的胜利不过是火上浇油罢了。

新德里,总理英迪拉甘地身着纱丽,耐心的等待着陆军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的到来,这一任的陆军参谋长其貌不扬,要说有什么特别的,可能就是他在印度并不多见的拜火教信仰。

萨姆·马内克肖的军旅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比如说他和六二年战争中的考尔中将关系非常差。

有人报告说,他公开地对考尔进行了尖酸刻薄的嘲笑,同时也讲了一些对国防部长梅农很不尊重的话。考尔将此事辗转传到总理尼赫鲁耳中后,一个审理对马内克肖的指控的调查委员会成立。指控中认为他不逊地批评自己的上司和文职的领导官员,也就是说不忠诚。

随后战争的惨败,让梅农一派成了众矢之的,他也重新得到了复用,成了这一任的印度陆军总参谋长。

面对总理的召见,他很明白目的是什么,果然,英迪拉甘地迫切的开口道,“萨姆,你知道我的目的,很多声音认为战争应该立刻、马上进行。”

“总理,我不想提及国家的伤疤,但是六二年那种仓促的作战绝不能在我的任内发生。”萨姆·马内克肖面不改色的开口道,“尊敬的总理,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国防部长和财政部长想明白这个问题了没有?总理你呢,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当然是让巴基斯提以后不会成为印度的威胁。”英迪拉甘地面沉似水的开口,她没有因为总参谋长提及印度六二年的战败就呵斥对方,哪怕她真的很生气,“现在从中央政府到各邦,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我建议,应该马上对巴基斯坦开战,你应该知道这种压力。这个压力要释放出去,必须要一场大获全胜的战争结果才行。”

“作为印度陆军的总参谋长,你能不能保证带来我希望看到的结果,如果不能,那么早开战还是晚开战的问题就一点也不重要。”

“不,这个问题很重要,就算是我们现在开始准备,也不能屏蔽所有的干扰,事实上我们应该在喜马拉雅山大雪封山的季节发动军事行动,而不是现在,我们现在开始军事行动,如果遇到阻碍,巴基斯坦就可能会得到支援。中国人即使越过。也没有办法保证后勤,一旦后勤出现问题,军队也将变成我们的盘中餐。而如果现在调集军队准备攻击,我们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我们的北方邻居恰好可以得到六个月的干涉时间。”

“这么说至少要秋季才能开始军事行动?”英迪拉甘地有些失望,但也承认对方说的有道理,“看来我们的外交工作还要多多努力才行。”

“尊敬的总理,如果敌人是巴基斯坦军队,我对胜利的结果充满信心。而对于我们,也可以借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好好准备,领导一支胜利的军队,而不是一群草率从事的乌合之众。仓促行动只能使自己受辱。”

这样做孟加拉的游击队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很艰难,但萨姆·马内克肖认为,只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切都是值得的。

英迪拉甘地面对了父亲在一九六二年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各方都在催促她立刻拿出决断,民族主义浪潮曾经把她的父亲推向了危险境地。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

如若不是当初空前膨胀的社会舆论,尼赫鲁也不会做出危险的决策,问题还在于她的父亲是当时印度的一号人物,虽然在整个政府已经算是温和派,但却要为最终的结果背锅。

最终的结果就是印度军队在世界屋脊一败涂地,而当初好战的声音则转为成为了反对尼赫鲁的反对力量,好像一切都和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现在时隔近十年,同样的氛围再次在印度出现,英迪拉甘地绝对不能重蹈尼赫鲁的覆辙,萨姆·马内克肖离开之后,英迪拉甘地打电话让两位重要的部长来到总理府。

对于军队迟迟没有表现出来印度人的勇敢,本届政府的两个重要部长早有不满,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财政部长和国防部长一直主张将萨姆·马内克肖撤职,换上更加勇敢的将领来主导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

“前两次和巴基斯坦的战争当中,我们并没有让这个敌人对印度产生恐惧。”

英迪拉甘地对两个重要的内阁部长开口道,“一旦东巴基斯坦独立成功,这将是改变地缘格局的大事,很可能会引起周边国家的不满,这个目的是我们要争取的,所以才要在财政、外交、军事上做好充足的准备。两位部长,你们是否同意这一点?”

从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对外关系是印度面对的头等大事,如果巴基斯坦是一个十分容易被击败的国家,夏斯特里总理也不会答应英国和苏联的共同调停,前往斯德哥尔摩和巴基斯坦人握手言和。

英迪拉甘地现在也取得了和尼赫鲁当初同样的权威,这自然是通过斗争得来的,尤其是之前副总理德赛的几次交锋,最终,国大党议会党团分裂。双方均自称正统,经最高法院裁决,英甘地派称为国大党执政派,德赛阵营和辛迪加派称国大党组织派。

前者坚持尼赫鲁改革的真正精神及温和的社会主义,后者标榜民主自由,反对个人专制,代表大工商业的利益并寻求与自由党和印度人民同盟接近。

上一篇:黑暗塔防游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