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第74章

作者:青山铁杉

“出于事物是普遍普遍联系的客观规律,我不能说百分之百就会成功。但应该会按照客观规律存在的。”诺曼·布鲁克面色严肃的道,“我还比较相信说这句话的人。”

“这句话是谁说的?小皮特还是格莱迪顿?”爱德华·布里奇斯提及了两个大英帝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名字,他怎么不记得这句话。

“差不多吧,这句话其实是列宁说的。”诺曼·布鲁克给了爱德华·布里奇斯一个意外的名字。

爱德华·布里奇斯点点头,没有对列宁这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反应,而是道,“引导首相做出正确的抉择,是我们内阁办公厅的职责。看看那些在国会慷慨激昂的议员,没准就是未来的大臣甚至是首相。”

“没错!”诺曼·布鲁克认可对方的判断,“他们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可能是一位业余科学家、一位哲学家、一些赛马迷和放荡之徒、一位家、一位历史学家和一员名将,包括绝大多数的平庸之辈和极少数天才。”

“走马上任的首相及其政府会带来一系列有待实施的政策,而内阁秘书长则要发挥才智,保证内阁办公厅这一国家机器发挥作用,为首相及其政府提供服务,落实政策。”

爱德华·布里奇斯侃侃而谈,“诺曼,马上就要到你了。白厅的同事们都一直看好你,我会找一个烟花烂漫之地,做我应该做的事情,虽然对你也不是没有批评的声音,不过你自己把握这个程度就好了。”

“哪里做的不够好。”听爱德华·布里奇斯的话,这些非议固然是没有影响到他本人,可诺曼·布鲁克一天没有做内阁秘书,还是不能够说事情已经成定局了。

自然听到一些对他本人的非议,就想要让爱德华·布里奇斯开诚布公的说出来。

“没什么,是个首相的距离感,在你的工作经历当中,都和服务的大臣以及首相保持着不错的私交,一些同事认为,你和这些政客过于亲密,缺少距离感。”爱德华·布里奇斯十指交叉做出回想的样子道,“不像是我们的人……”

“我当然是我们的人!”诺曼·布鲁克一脸的委屈,拉长声音道,“是谁对一个绅士进行如此的污蔑?这是栽赃、迫害、天底下无法言语的诽谤。”

“我当然是认可你的,诺曼。”爱德华·布里奇斯伸手示意稍安勿躁,等到诺曼·布鲁克冷静下来了,才用客观的态度道,“你也是知道的,很多实权部门的人,他们也不是没有想法,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顺理成章的事情,作为内阁秘书,我认为内阁办公厅对政府部门有着无可非议的领导权。”

“但在一些部门,尤其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他们反过来认为,自己的部门应该掌握内阁办公厅,早在莫里斯爵士建立内阁办公厅之后,就顺手战胜了内政部,经过了外交部不太光辉的日子之后,外交部目前也非常驯服,唯一绕不过去的就是财政部了。”

“是财政部……”诺曼·布鲁克一听,就明白爱德华·布里奇斯是什么意思,刚想开口就遭到了内阁秘书的阻止。

“财政部永远都会存在的,除非像是苏联所宣称的那样,钞票没有意义。我不知道苏联人说的对不对,但是现在肯定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目前我们的首相,对财政问题可是极为关注,所以我不建议对财政部进行敲打。”

内阁秘书其实没有什么特定的选拔标准,潜规则无非就是两点,第一点白人男性,第二点出生于英格兰地区,符合这两点的公务员遍地都是,自然很多够资格的公务员都想要成为个最靓的仔。

爱德华·布里奇斯的话,诺曼·布鲁克都听进去了,不是因为什么特别的原因,爱德华·布里奇斯并不是完全退休,只不过是从内阁秘书的位置上离开。

说不定在未来某段时间,他还需要爱德华·布里奇斯的帮忙。

在内阁秘书办公室,两人还商量了一下,如何在蒙巴顿将军身上达成目的。封爵毕竟不是一件仓促的事情,涉及到国王本人,不可能这么着急。

而且还要考虑到艾德礼首相的因素,如何能够让首相觉得这是他本人的权威体现,而不是被引导,一直都是内阁秘书工作的关键。

理论上内阁秘书什么都要做,但都-要被认为这是首相的意志,自己什么都没做。

电报漂洋过海,来到了炎炎夏日的次大陆,不是艾伦威尔逊挑剔,他对总督府的工作环境颇为不满,吊在棚顶的吊扇,对抗次大陆的气候过于勉为其难了一些。

想到即将到达的帕特尔,艾伦威尔逊觉得更加勉为其难了。

临近中午,帕特尔本人终于姗姗来迟,不知道是不是去吃咖喱了,吃完了才想到过来。

“尊敬的帕特尔先生!”见到帕特尔进来,艾伦威尔逊起身带着笑容道,“首先祝贺帕特尔先生,在众多的支持者之下,取得了对殖民政府的伟大胜利,我们即将要不得不灰头土脸的,挑选一个合适的时间,释放大多数无辜的婆罗门。”

“这都是艾伦先生的功劳,如果英国人都像是艾伦先生这样,我们也许就不会总是过着充满对抗性的生活了。”帕特尔顶着油光锃亮的脑门,同样给出了兼具客套的虚伪问候。

“对抗性的日子,并非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今天让帕特尔先生过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艾伦威尔逊拿出来了本土发来的公文,递给了帕特尔,自己则在一边介绍道,“内阁使团已经回到了伦敦,将在英属印度所见到的一切,都详细的告知了首相。最大的问题还是穆盟和国大党,对于英属印度的未来存在一定的分歧。”

“帕特尔先生也知道,大英帝国是要充分倾听各方意见的,首相固然希望对英属印度放手,但是说服国会的议员,却是一个难题。人人都想要发表意见,每个人还都有发表意见的资格,这就非常难以处理。”

“伦敦希望我前往一次伦敦?”帕特尔看着电报,听着艾伦威尔逊的抱怨,开口道,“代表英属印度公开表明,国大党的立场?”

“为什么不呢?帕特尔先生,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英属印度的未来。”艾伦威尔逊表示这一次的伦敦之行可能意义重大,“谁代表英属印度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上一次圆桌会议去伦敦的,是甘地先生。”

圆桌会议一共举行了三次,英国国王在伦敦举行了第一次关于印度问题的圆桌会议。出席者有印度各王公、派别的代表五十八名。阿里真纳率穆盟代表团参加,当时的国大党抵制这次会议。

无奈之下,当地的总督府释放了甘地,甘地作为国大党的惟一代表出席会议,在会上提出了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的要求,不出意外的遭到英国拒绝。

加上对和平教徒的代表权等问题有不同意见,会议仍未达成协议。

那个时候二战还没有爆发,大英帝国对次大陆来说仍然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存在。

但是这一次伦敦主动邀请国大党派人前往伦敦,和十多年前的那次在大环境上又不一样了,帕特尔在上次被释放之后,就转而支持大英帝国,他觉得在战争结束之后,印度的独立就时机成熟了。

如果代表国大党去伦敦是他本人,而不是尼赫鲁的话,帕特尔回来就算不能让尼赫鲁靠边,也能够某得一个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不是居于尼赫鲁之后。

上一次代表国大党的是甘地,这一次就是他帕特尔,所有的荣耀归于自己是理所应当的。

“帕特尔先生,首相还在等着您的回复,如果考虑好了,我就给伦敦方面答复。”艾伦威尔逊自然没有透视眼,看透帕特尔的想法,但可以通过对方的人生履历还判断出来,这个人确实想抓住这么一个机会。

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机会

能做老大谁会选择做老二呢?那些说自己国家对全世界没有野心的国家,一般都只是因为国力问题,做不到全球野心,不代表就真的没有。

套在帕特尔和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内部关系上,这一点就尤为明显了。

当初在尼赫鲁上位的问题上,也许甘地的确感到自己老了,也许甘地已经看到自治仍在国大党内占了绝对优势,也许甘地确实觉得已过花甲的长者应该全力扶持年轻人主持工作,他一再在国大党的会议上提出国大党应该由尼赫鲁担任党的主席。

尽管他十分清楚尼赫鲁在英国受的教育,对印度情况不甚了解,他的立即独立的主张显现出幻想成分,但是甘地了解这位年轻人,他的工作热情高,对祖国、对民众有感情,而且又多次经过铁窗烈火的考验。

尽管这位年轻人对甘地的土布运动不太理解与热心,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出现过重大分歧,但是甘地决心已定。

甘地的提议尼赫鲁出任国大党的主席已获通过,但是在国大党内部却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甘地便耐心地向这些人解释。

他说:“把权力转到年轻人手里,不用担心,像我这样不中用的人还掌握权力,那才是可怕的。有人觉得他太激动,但是我觉得他有战士般的冲动,也有政治家的谨慎。把权力交给他,国家是安全的。”

今天尼赫鲁之所以在国大党内部,比帕特尔地位高,和当年甘地的扶持有着巨大的关系。帕特尔服么,表面服从,背地里面谁知道?

艾伦威尔逊还知道更多,其实在印度刚刚独立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帕特尔和尼赫鲁管理下的印度,是一种双头政治。不过嘛,帕特尔的问题就和阿里真纳一样,几乎刚刚印度刚刚独立没几年就去世了。

不同于疾病缠身的阿里真纳,至少从表面上帕特尔是看不出来问题的,也许他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现在还想着和尼赫鲁争夺一下。

这个来自伦敦的电报,正好给了帕特尔一个出现在国际舞台的机会,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我还是要回去考虑一下。”帕特尔心里虽然已经决定开始伦敦之行,不过经受了多年英国的教育,他还是口头上表示应该考虑一下。

但如果谁让他真的认真考虑,那么毫无疑问就是他的敌人。

“那么下一个就是穆盟了。”眼见着帕特尔离开总督府,艾伦威尔逊念叨着,还要把刚刚的事情重复一遍,只不过换了一个对象。

把讨厌的人送走,能够纾解英属印度现在面临的压力。

其实这一次面临的情况,让艾伦威尔逊想起来了几十年前的另外一次大饥荒,一样的连续两年大旱灾,一样的操作手法。

一八七六年,因干旱导致德干高原农作物欠收,印度南部和西南部都受此影响,第二年饥荒范围扩大,受灾面积达七十万平方公里。

在这期间,当地的总督向英国出口创纪录的六百四十万吨小麦,还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典礼,举行了六万人的盛大宴会,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印度的经济实力,这场饥荒导致大约五千五百万人受灾,五百五十万人丧生。

现在的优势也是有一些的,比如现在英属印度拥有足足二十万吨小麦,虽然应对目前早已经翻了几番的人口,略微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但也不能不考虑,时代总是带来了一些改变,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没准端着饭碗乞讨的印度人,真的会让一些国家捐款捐物呢。

如果美国人能够发一些善心的话,那么在英属印度独立之前,艾伦威尔逊并不介意,把还在手里英属印度的一些自然资源,以合理的价格卖给美国企业。

谁让他天生心善,见不得人们挨饿的场景呢。

国大党内部的讨论,艾伦威尔逊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但他知道最近甘地在干什么,扮演圣人的职业,话说回来甘地也塑造几十年的圣人形象了,对怎么拿捏驾轻就熟。

这时的甘地已经七十多岁,貌不惊人,总是赤着身子,系着土织腰布,他的高贵和庄严的风度,他那从容不迫表现出来的谦逊的风采,形成了他的力量和权威,使别人不得不对他表示尊重和敬仰。

他那宁静深沉的目光,总是能够对事物作出深刻的观察,他那清脆和善的声音,总是使人感到沁人心田,引起共鸣。不管他的听众是多少人,都能够与甘地息息相通。

可这一次甘地不得不返回国大党,就在艾伦威尔逊如法炮制对穆盟展开游说的同时,因为帕特尔和尼赫鲁,关于伦敦之行的看法起了分歧。

以尼赫鲁和帕特尔在国大党的地位,这两个人一旦有了分歧,几乎是没有人可以调解的,只有一个人有这种威望,那就是已经开始巡游的甘地。

对于党内两个年富力强的领导人,发生了争执,甘地不得不马上赶回来。

关于伦敦之行,尼赫鲁认为这又是一次帝国主义的阴谋,和前几次圆桌会议不会有什么不同,应该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拒绝这一次的伦敦之行。

但帕特尔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经过世界大战的洗礼,印度的独立时机已经成熟。

这一次的伦敦之行,和当初的圆桌会议在环境上已经不同,是一个让英国人乃至于全世界倾听印度声音的好机会,机会不可错过。

“多年来,英国人已经证明了他们不会放手。”尼赫鲁坚决的道,“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一场斗争的长期性,不能抱有轻而易举的感觉。”

“我们的抗争已经经过了几十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现在又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哪里轻而易举了。恰恰相反,这是一次好机会。”帕特尔当着甘地的面坚持己见道,“这已经是最后的阻碍了,只要冲过去,我们将让次大陆的数亿人重获自由。成为一个光荣的印度人,而不是以大英帝国一块殖民地的面目出现在全世界面前。”

“我不认为去一趟万里之外的城市,比在次大陆抗争更加的重要。”尼赫鲁笑了一声道,“去国际社会上做什么,摇尾乞怜么?”

“甘地先生,我很难想象这是尼赫鲁说的话。”帕特尔转向了甘地道,“我已经决定了,马上就出发,让伦敦人听到印度人的声音,明白殖民时代已经过去了。”

甘地沉默不语,已经明白帕特尔是一定要走了,无奈的点头道,“好吧,我并不会阻拦任何人,希望你的伦敦之行顺利,能够为印度争取到想要的条件。”

很快总督府就得到了帕特尔肯定的答复,在巴伦爵士的办公室当中,艾伦威尔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个国大党保守派离开印度,能够令人松一口气,要是半路上出现什么意外就再好不过了。”

“不要冲动!”巴伦爵士一听摇着头道,“这样就过于明显了一点,而且他也做不了什么,帕特尔所认为的所谓自身力量,不过是在这个次大陆有用,只要他离开次大陆哪怕一英尺,就什么都不是。”

见到艾伦威尔逊点头,巴伦爵士开口问道,“对旱灾的应对怎么样了?”

“这取决于旱灾的规模多大了,实在是无法估计,如果旱灾只影响到海得拉巴这么大的地方,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大的话就?”艾伦威尔逊满不在乎的道,“旁遮普省没有传回来消息,虽然当地的气候不怎么样,但却成为了英属印度最为稳定的粮食产地,不过要动用当地的粮食展开救灾的话,那里的和平教徒占据压倒性多数,剩下的是锡克教徒,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那就是没有问题。”巴伦爵士松了一口气,和平教徒的问题也好,锡克教徒的问题也好,那是次大陆的内部矛盾,只要和英国人无关就行。

其实总督府一直都有效率,就看面对什么事情,一八七六年印度大饥荒,次大陆饿死了五百五十万人,总督府不是仍然以极强的效率,往本土运送了六百四十万吨小麦么?

在国大党和穆盟相继表示愿意去一趟伦敦之后,巴伦爵士便把这个消息发往本土,艾伦威尔逊则立刻安排行程,让两个代表团上船。

反而一直被另眼相看的土邦,却没有像是之前的圆桌会议一眼,得到参加的机会。

这种没什么用的露脸机会,不去参加也罢,有这个功夫,不如增强一下土邦的实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过一个月,大饥荒到底会蔓延多大的范围,就一目了然了。一直忧国忧民的艾伦威尔逊夜不能寐,在费雯丽的身上缓解着紧张感。

叼着事后烟的艾伦威尔逊,脑袋空灵,费雯丽伸手把半截烟接了过去,也抽了两口道,“怎么了?你不是一直信心满满么?”

“这种事哪有什么信心满满的,换作平时不被趁火打劫就不错了。”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停顿了一下,其实这确实是一个趁火打劫的机会,尤其是对葡萄牙而言。

第二百三十章 公务员蒙巴顿

如果为了拯救英属印度数亿人民,这个时候葡萄牙提出要把葡属果阿的问题解决,那么英属印度总督府,不忍蔓延的饥荒,屈辱的签订条约,顺便把果阿的面积扩大一些,这也是十分正常的。

这都是为了英属印度的数亿人民能够生存下去嘛,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善政。

平心而论,葡属果阿的面积还是太小了一些,防守起来略微有些不太够用。就如同新加坡一样,看起来一水的现代化武装,但实际上东南亚随便挑出来一个国家,都能灭了它。

新加坡需要导弹才能够到敌国,别人随便架起来一门二战时期的火炮就能把新加坡覆盖,这还怎么打?

葡属果阿也有这个问题,只要印度敢于冒险,葡萄牙是绝对守不住的。果阿的安全与否,完全在尼赫鲁的脑子里。

为了团结文明世界的一员,发痒布鲁塞尔会议精神,艾伦威尔逊真的不忍葡属果阿就这么丢了,准备趁着这一次的大饥荒,给葡萄牙一个趁火打劫的机会,把果阿的问题解决掉。

倒不是为了从葡萄牙人手中收取什么好处,而且也谈不上,用葡萄牙人的钱办葡萄牙人的事,非常的合情合理。

只是现在英属印度的情况还不急迫,不过可以露一下口风,给葡萄牙一个准备的时间。

完成偷香窃玉工作的艾伦威尔逊深夜离开,回到自己的房子睡觉,第二天给葡萄牙总督府一个加急电报,邀请佩德罗来到新德里一叙。

就如同危险也是机遇那句话,大饥荒对某些人,尤其是英国人来说,不一定是坏事。热衷于搞钱的英属印度公务员,并不一定会受到影响,说不定还会得到好处。

比如说英属印度陷入困境,总督府决定出售英属印度的财产渡过难关,这对于一直想要扩大影响力,把资本输出的美国人来说,就是一个好机会。

而且这对英国来说也不是坏事,把英属印度的资源变卖了,财富归属于英国。在美国已经把对英国援助断绝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

除了印度人可能不太开心之外,英国人会开心,美国人也会开心。打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好像是苏联崩盘之后,除了苏联人赔掉裤衩之外,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赚了一样。

如果英属印度的消失,也能换到如同苏联崩盘一样的结果,尤其是经济上对英国的促进,那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

艾伦威尔逊会为了英属印度的变现大计,贡献自己的力量,百分之九十不够,要百分之百。

至于之后等到英属印度消失,印度共和国出现,美国人还能不能笑得出来,这就不是他关心的事情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那个时候的艾伦威尔逊肯定对印度什么影响力都没有,没法为美国企业讨回公道。

反正就对尼赫鲁的了解,艾伦威尔逊觉得美国人不一定能占到便宜。

尼赫鲁倡导的是一种独特的印度式的社会主义。它立足于民族利益,看待社会主义是一种控制资本的方式,是相对私有资本而言的,而不是思想上的立场。

混合经济成为一种体制,成为印度经济长远战略的核心。公营和私营经济并存,以公营为主导。国家以计划的手段对混合经济进行有效调控。强调平等观念,向贫穷宣战是尼赫鲁的基本观点之一。

就算是尼赫鲁的思想远比苏联人柔和,到时候印度的天降猛男,也绝对不会看着印度的重要资产在外资的手中的,无非就是什么时候动手的问题。

一鱼两吃的想法已经出现了,但还要等一等才实行,他其实正在忙着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报纸投稿,用合法的手段赚取一笔稿费,刊登的主要英属印度的内部消息,文章的开头一般是这样的,“据不愿透漏性命的人指出,英属印度现在的情况……”

在炎炎烈日继续的同时,在两大势力代表已经出海的同时,在专员助理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投稿的同时,战时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已经和妻女汇合,等待着封爵的降临。

虽然他本身就有爵位,可这个东西谁会嫌多呢,再说这也是为了表彰他本人在战争时期的贡献,完全是理所应当的,应该坦然受之。

至于沉默不语的小女儿帕梅拉蒙巴顿,蒙巴顿将军觉得没什么问题,只是一种孩子的任性而已,再说不是已经比刚刚离开英属印度的时候,好多了嘛。

再次见到妻女的蒙巴顿,没有因为这种小事感到不快,详细的说明了自己在地中海舰队的生活,还不忘记吐槽英属印度的环境,“其实我长期都是呆在锡兰的,新德里我都不愿意去,如果不是因为出了点事情……”

“英属印度的情况真的像是报纸上说的那样?”埃德温娜·阿什莉很是关心的询问,“现在伦敦的报纸上,印度简直都不是人呆的地方。”

“再差的地方也有好去处,不过报纸上说的情况,可以概括英属印度的大部分地方。”蒙巴顿为妻子解答道,“那里最多的就是人了,无穷无尽的人,涂抹着可笑的颜料,做着令人捧腹的装扮。不过也存在少数非常不错的人,不过和英属印度的总人口相比,实在是太少了。”

“帕梅拉好像很喜欢那个地方。”长女帕特里夏看着自己的父亲,眼睛瞟了一眼楼梯处,像是确定自己的妹妹有没有在偷听。

“她那哪是喜欢那个地方……”蒙巴顿撇撇嘴,随后正色道,“这件事就不要提了,那只是人生当中的一段经历,时间长就会淡忘掉的。”

帕特里夏还想问什么,就在此时旁边的电话响起,伸手接听,“是,是蒙巴顿家,好,我这就把电话给父亲。”

上一篇:黑暗塔防游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