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下面的楼层还有不少其他官员,而楼下则是甲胄明亮,刀枪晃眼的江南御林军,重重包围了楼脚,更加外围,山道上山脚下停满五颜六色的顶盖宝车,华丽的轿子和宝马。
要说奢华享受,是少有人能和南唐国的皇室和士大夫相提并论的。
陈乔,萧俨,徐铉,张洎等朝中大臣都侯在国主身后,众臣环聚望江楼,没有太多的其乐融融,君臣相得,反而气氛颇为凝重。
江北灰蒙蒙的岸边,远处看不清的黑灰原野山丘了,似乎随时都可能窜出一只叫秦军的野兽,将他们要死嚼碎,扒皮拆骨。
大江上来回游弋巡逻的水师给了他们些许安慰,不过这种安慰也十分脆弱,难安人心。
自从史从云北方大捷,回师京城的消息传来之后,沿江巡检的兵力就增加了数倍之多,但无论怎么增兵也难以安抚人心,稳定情绪。
史从云的威名实在太盛,而数年前,他们南唐国更是亲自领教过其手段的厉害,当然,如今国主李煜只怕领教德最深刻.......
无论如何,单纯增兵已经无法带给国中安全感,国主每隔数日就会亲自来望江楼,江上的将士因为昂首挺胸,挺直腰杆,打起精神努力想让国主看上一眼。
可只有站在楼上的人知道,国主看的不是江面巡弋的水师,不是案首挺胸的军队,而是江对岸,看冯延鲁的使团什么时候回来。盼着他能带回来好消息,最好是秦国愿意让他们苟存,不会派兵渡江的消息。
宰相陈乔见国主目光呆滞,一直在远处,又见江面将士顶着烈日,冒着风浪反十分辛苦,不少人目光向这边看过来,便上前半步开口道:“陛下,你看江上将士都是我江南铁壁,有他们的保护陛下,大江天险固若金汤。
那带头的沿江巡检林仁肇是员虎将,当初周过大军横渡时,就是他领奇兵袭破下蔡浮桥。
领千余人,架着小船就敢去袭击周军浮桥,直插腹地,是难得的当世猛将啊。”
“嗯.......”没想国主只是微微点头,丝毫不在乎,也没往江面将士那里看一眼,更没有理会他的意思。
而是转头去问:“张洎,你说冯叔父都走了那么久,怎么还没消息。
会不会秦国不答应我们的请和扣押了他,史从云会不会想派兵过江来?”
张洎出列,拱手道:“陛下,北国所图无非钱财岁贡,只要给够了我想史从云不会轻易出兵。”
“你说得也有道理,之要他遵守君子之约定,不要过江,他要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们江南富庶,没什么给不起的。”李煜非常有他父亲李璟的风范,直接开口说。
此话出口,大家有隐约想起当年史从云兵临城下的时候,先主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一时间不该说什么好,该夸他有父亲的风范,还是........
第373章 、江南江北
江边,江南的众臣各有想法,年轻的国主遥遥北望,眼中尽是期待与不安。
三朝老臣,大理寺卿萧俨脸色十分难看,他对唐国有很深的情感和期许,他一直觉得江南的唐国,是当初大唐王朝的继承者,必将如汉朝光武中兴那般,再现唐帝国的荣光,找回过去辉煌。
最初他把希望寄托在先主李璟身上,可先帝的摇摆怕事,处事轻率,贪图安逸享乐让他十分失望。
特别是被史从云兵临城下之后,居然吓得想要迁都洪州避开北面兵锋,他当时据理力争,差点一头撞死在朝堂柱子上,依旧没能拦住先帝的怯懦。
自那时起,他气得好几天不上朝,也死了心。有次先帝大动干戈,劳民伤财修建宫殿庙宇,落成之后邀群臣去欣赏,吟诗作赋,自诩风流。
他当时就忍不住,彼时江北十四州才丢几年,北方史从云连年征伐,大肆进取,开疆拓土,正对南方虎视眈眈,他却不休军备,放而奢侈享乐,钱都用在古玩字画,宫殿庙宇和进贡北朝上。
于是当时便忍不住讥讽国主,说宫殿很好,却还缺口井,因为比起陈后主的景阳楼,还少了口井。
之后,他立即被贬黜发配了,今年先帝故去,新君继位,他才得以起复,回到金陵。
只是这次起复,他也并未有太多喜悦,因为登基的人是六皇子李从嘉。六皇子太像他的父亲了,喜欢文墨山水,闲情逸致,酷爱佛理道经,却不通国事,也无心治理国家。
原本太子李弘冀是他心中明君之选,他还以为如果太子继位,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盛强,却没想太子年纪轻轻病死。
而六皇子.......
看着天天登上望江楼,盼着冯延鲁消息的国主,他全然不知道说什么好,果然是父子啊。
.......
待到傍晚,国主回宫,百官散去,萧俨却没走,望着波光粼粼的大江,楼下五光十色的车马,不知在想什么。
老友徐铉见他没和百官一起走,就过来打招呼:“这样江山光景真是壮阔,只有在我江南才能见到啊。”徐铉是南唐赫赫有名的学者,文章词赋十分有名,说话也多书卷味。
萧俨摇头叹气,目光看着江北:“这样的江山美色,只怕看不了几年了。”
徐铉一愣,“萧公何出此言.....”
萧俨想开口说一些尖锐的直话,不过很快忍住了,心里觉得徐铉是个不错的人虽然书卷气重了些,但气节人品却是可以信任的。
于是便换了个角度:“你觉得江北的秦国国主史从云如何。”
徐铉听了有些害怕:“萧公慎言,秦朝如今是我国宗主,那是天子,不能称国主。
国中进来也十分关心这些事。
登基之后前期监督,还再三强调对北朝的恭敬,下令将国中诏书改为教书,自称江南国主,向北朝的奏疏中也全改成臣,北朝使者来了要将黄袍换成紫袍,天子外出车架不得用六马,要减少一匹。国中封的王侯各爵都降一级。
这些事国主一直在督办,而且下了很严的命令,萧公还是小小为妙,不要说错了话。”
萧俨嘴角抽了抽,气得当场怒道:“他可记得自己的妻子是被谁玷污,被谁夺走的!”
“慎言,慎言呐,国主也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徐铉连道,不过话说到后面声音也小了下去,大概连他自己也觉得难以开脱.......
萧俨脸色不好看,不再多说。
徐铉叹口气,目光投向如烈焰般火红,被夕阳染血的大江,“其实萧公的担心和愤懑老夫也理解。
可纵观古今数千年,漫漫历史,这些事也不能全怪在国主头上,就说当今天下,二百年内,还有谁能和北面那位比吗?就是后梁太祖,后唐庄宗,若说文治武功,韬略神策,也不及他吧。
这样数百年一出的人杰,相较之下,国主自然有很多地方令人不满了......”
“老夫不是那个意思,也没有硬要让国主比得上江北的人主,只盼他能争口气,有些上进之心!也不至于摇尾乞怜,毫无尊严,连妻子被人玷污,江山被人夺走也不敢吭气一声,还要屈膝堂下,恭顺求存!
匹夫尚知礼义廉耻,知道人要脸树要皮,一国君主,满朝文武却不知道吗!”萧俨越说越气。
徐铉放而平静多了,他饱读诗书众多,精通历史,对天下的事放而更加看得开些。
“说不定是天下大势罢了,这样的事以往也有,以后想必也还会有,历史漫漫长河数千年,这区区数十载中许多事就像注定一般,北师渡江也非第一次,大势所趋吧。
萧公,我没太多本事,也有自知之明,绝非济世救国之才,只愿此身能提得动笔的时候做个见证人物,安然将江南土地上的浮沉往事,数十载光阴,记述下来留给后人。
如果他们能从其中学到些什么,有所帮助最好,如果学不到,只作茶余饭后谈资也罢。
这便是我的必胜所愿了,说到底只是个没太多本事的读书人,可读书人也有读书人的活法,只是不想虚度光阴罢了,跟多事也只能听天由命,尽力而为。”徐铉说得竟然十分平和,言语举手投足直接洋溢一种洒脱,说到最后连萧俨也生气不起来了。
只是点点头:“你说得也不无道理,不过我们终究不是一路人,你能超然世外,老夫不成。”
“所以我是敬佩萧公的。”
两人并立,在楼顶站了许久,面对大江残阳,居然有一种说不出的落寞,江南还有几年?他们不知道,甚至不敢去深想。
而这样的疑问肯定也不只在他们心头萦绕,不安早就蔓延开了,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大江南岸阴云密布。
.......
长江以北,中秋佳节,各国使臣齐聚大梁,张灯结彩,五光十色,车水马龙。
相较之下,这里没有弥漫的阴霾,秋高气爽,繁星点点,蒸蒸日上的帝国带来的还有喜庆欢腾的氛围,生机勃勃的百姓,自信满满的秦朝子民。
大梁接触宵禁,通宵达旦,彻夜欢腾,史皇帝大宴群臣及各国使节,齐聚皇城,彰显宗主上朝威德......
第374章 、双凤(上)
中秋佳节,大梁宫城中灯火通明,往来宫女宦官络绎不绝。
宫殿间的大小道路,转角回廊,到处都有穿行的宦官和宫女,点着灯笼和烛火,川流不息。
皇城北侧,集贤殿北的宫殿群中数不清人汇聚在此,热闹非凡。
大殿中,宫女舞乐,百官庆贺,觥筹交错,美酒佳肴,蜀地来的宫女献舞,舞乐是周宪和花蕊夫人亲自编排的,飘逸灵动,空灵绝美。
不过身为已婚老男人,史从云一本正经端坐上方,看起来在认真欣赏艺术,目光却一直在宫女的屁股和胸怀之间流转,六妹身着华贵凤袍,带着凤冠,端庄乖巧的坐在他身边,到是看得十分认真。
其余几个妃子也依次坐在两边,小黄花也有单独的小桌椅,坐在他旁边,周宪和赵侍剑要照看孩子,待了一会儿之后就离开了。
史从云看得十分乐呵,看着看着忍不住把手放在旁边六妹腿上。
舞乐之后,百官也依次出来歌功颂德,卖弄文采。
说实话,这个拍马屁环节以前他很喜欢,毕竟拍马屁谁不喜欢听,何况是挨个拍他马屁,可惜慢慢的他发现事情不对了,因为这些人拍马屁都喜欢搞点高难度的,各种生词怪句,寻章摘句,越是少见,越是生僻越好,彰显学问。
而以他的文化程度,古语水平,不能说一窍不通,但也是一知半解,以至于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万一哪个变着法的骂他,说不定他都不知道。
介于此种形势,史从云慢慢的已经对这种公开,公平,大场面的的拍马屁大会不感冒了,还没年轻宫女们跳舞唱歌好看。
时间一长,史从云也腻味了,对此毫无兴趣,反而因此得了谦虚的美名,他都给搞懵了,慢慢的史从云也算明白过来,不是他有多优秀,而是他身为皇帝,就算放个屁也是香的。
宴会到一半,呆呼呼的小黄花居然歪头靠在他身上睡着了,想必她是小孩子看春晚的感觉吧,史从云也没叫醒她,而是吩咐几个宫女小心翼翼带她下去休息。她不适应这种场合。
宫宴继续进行,因为史从云比较随意,所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大家也三五成群的畅饮欢谈起来。
而江南,西南等地来的了使者,其中最令史从云注意的有两处,一是靺鞨族再次派出使者,请求中原大朝为他们做主。
靺鞨是他们的自称,而契丹人称他们为女贞,自唐末以来,已经不是第一次派人来京城请求帮助了。
李谷曾告诉他,渤海国在二十多年前被辽国伐灭,建立东丹国,耶律阿保机让自己的长子为东丹国王,作为辽国附属,统治当地。
渤海国和契丹人曾经都是唐国羁縻属地,汉、唐都曾长久控制辽东,使得当地习以为常,加上消息闭塞,所以女贞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来中原找宗主国做主。
可不说唐末之后的分崩离析,其实早在百余年前,唐朝其实就已经不具备当初那样牢牢控制四方边疆的能力,他们的期盼注定落空。
而史从云对辽东的局势十分感兴趣,虽然如今南有南唐、南汉、大理,北有辽国,对辽东鞭长莫及,中间还隔着辽国,但他有心收回辽东。
所以史从云私下接见了女贞人的使者,仔细询问了如今辽东局势。
女贞使者也十分激动,大概之前来大梁基本没什么人理会他的缘故。
随即仔细的向他们讲述了几十年来辽东的局势和变化。
辽天禄元年,耶律阮成为契丹皇帝复建东丹国,封耶律安端为明王。但几年后应的历二年十二月,耶律安端就死了,东丹国亡,其地直属辽廷。
其后鸭绿江附近发生过许多次当地人反抗辽国统治的战争,但都不是辽军对手,都被镇压,辽军杀了他们很多人。
不过他们信誓旦旦的保证,不少人还在和契丹人拼命,只要朝廷派兵,就能合力打败凶残的契丹人。
对于他们的说法,史从云自然不会全信,只是暂时安抚,他也不敢确定这些女贞人说的是不是真,辽东各地是否有大量反辽武装。
何况当下中原连幽州都还没收回,手伸不到辽东去。局势需要关注,但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三两天就能搞定的事情,还需长久经营。史从云在心里思索,又和闾丘仲卿,王朴,魏仁浦,范质,李处耘等人商议之后,觉得无论女贞人说得是真是假,都该给他们支持。
如果他们说的是真,女贞人叛乱,能在辽东牵制辽国,帮助他们分散辽国兵力,消耗辽国国力,让契丹人两头难以相顾。
这样数年后,等南方局势稳定,大军北上时说不定会更加顺利。
如果说得是假,那就当倒霉了。
史从云同意了他们的说法,并且让卢多逊去主理这件事。
其二则是大理国主段思聪派使者不远千里送来书信,表示愿意通好。
大理国疆域覆盖后世云南、贵州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主体就是云南省。
这是大理国第一次主动与中原联系。历史上赵匡胤南征收复湖南湖北,两广等地,却并没有出兵云南,因为想到唐朝的失败,就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于是自汉武帝时纳入中国的云南之地就独立出去了。
史从云是不准备让大理国独立的,赵匡胤毕竟是生活在当下时代中的人,思维受时代限制,他不是。
唐朝失败了,并不说明他也会失败,可能赵匡胤是觉得唐朝那么强大都搞不定云南,而北方辽国还虎视眈眈,于是干脆放弃了。
可在史皇帝心里,云南自汉武帝开西南夷,吞夜郎,灭滇国等之后纳入中国,也是费尽先人血汗得来的土地,不能丢失。
何况云南靠着喜马拉雅山脉余脉,往南是东南亚门户,往西扼守山脚,遏制吐蕃,不能丢失。
思来想去,他让陶谷代他修书,先表明愿意与大理国保持友好往来。
其次向他讲述中原局势的变化,说清楚天下大势,最后要求他多派使团来大梁,加强两国联系,互通消息。
他这么做一来是为增近两国关系,二来他想更多了解西南大理国的消息,为将来做准备,能不出兵最好,如果迫不得已也要知己知彼。
宴会上,女贞人的使者和大理国的信使都十分开心,因为他们都得到中原皇帝的重视和他们想要的答复,回去好交代了。
到后半夜,史从云领百官和使者出大殿,到殿外赏月,焚香祭拜月亮。
中秋佳节,国中也有好消息,今年河北继续丰收,蜀地丰收,淮南也丰收,各地官员都来了报喜的奏疏。
而最令史从云开心的还是诸多藩镇节度使都在京城陪着他过这个中秋节,他当然不是喜欢这些五大三粗的节度使,而是高兴自唐中晚期至今藩镇终于开始得到控制。
想着这些喜事,史从云很高兴,和群臣对饮,来者不拒,接连喝了不少,直到整个人迷迷糊糊,时间到了下半夜,才尽兴的令人送自己回后宫。
迷迷糊糊之间,史从云想到符太后因为身份的缘故,没有出席宴会,又想到中秋佳节她孤零零一个人,便摆摆手让人扶他去符太后那里:“朕.......朕要去照顾太后,摆驾,快摆驾。”
众人有些疑惑,心想官家都醉成这样了,还怎么照顾人,只怕是去让符太后照顾的吧,但也不敢说什么,连忙照做。
......
虽然史皇帝嘴上说要去照顾符太后,但情况也果如众人所料,是符太后照顾史皇帝。
半醉半醒的史从云喃喃着“太后啊,朕来照顾你了”“才想起你没去前厅,过来看看,来朕抱抱.....”之类醉醺醺的话,扑倒在符太后的床榻上。
符太后哭笑不得,询问了送官家过来的宦官宫女怎么回事,他们如实回答了。
看着面前拉着他的手,呼呼大睡的高大男人,起了一缕柔情,伸手替他轻轻把捋了捋乱发,又让身边几个宫女帮忙,脱去鞋袜,然后费力的给他翻了个身。
上一篇:开局交易宇宙战舰
下一篇: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