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不周
裴茂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有底气来见荀彧。
他可以出面筹集粮食,但朝廷也必须相应的让步,给予河东人足够的回报。
这本来就是利益交换。不给好处,他的面子一钱不值,没人会把他当回事。
这本是心照不宣的默契,现在却被刘巴一语道破。
裴茂不知道这是荀彧有意为之,还是刘巴初来乍到,无所顾忌。
没有利害关系,自然可以放言。
面对裴茂疑惑的眼神,荀彧含笑不语。
裴茂收回目光,稍作沉吟,重新抬起头。“子初所言,我着实不知。或许府君可以奏请天子度田,彻查清楚,使国家财赋不致流失。”
说完,裴茂起身,拱手告辞。
荀彧说道:“巨光,刚来就要走?”
“请假休沐,结果跑了一天,一身臭汗。”裴茂笑笑。“今晚就要上值,我抓紧时间回去洗一洗,总不能一身臭气的上值,令同僚掩鼻。”
荀彧没有再说什么,起身送裴茂到阶下。
裴茂扬长而去。
荀彧站在庭中,思索片刻,转身回到堂上,对刘巴说道:“子初,你先在太守府住下,熟悉一下河东郡的文书。有机会,我就向天子举荐你,届时能否应对得当,就看你自己的了。”
刘巴回头看了一眼荀彧的书案。“上计簿在这里么?”
“在。”
“我看一眼上计簿即可,其他的都不重要。”刘巴撇撇嘴。“有王邑那样的太守在,各县虚应故事,文书也是满篇空言,不看也罢。”
荀彧点点头。“也好,那你先洗漱,换身干净衣服,顺便将上计簿过一遍。我去去就来。”
“多谢荀君。”刘巴拱手施礼。
荀彧叫来荀恽,让他带刘巴去洗漱、更衣,自己转身出了门。
——
刘协刚回城,正在庭中解甲。
伏寿拿着一个鸡毛掸子,从刘协的头盔上掸下一层黄土。
冬天风大,黄土漫天,刘协在城外的军营里呆了一天,几乎成了泥人。
“陛下又去练兵了?”荀彧见怪不怪,随口问了一句。
刘协回头看看荀彧。“用晚食了么?”
“还没有。”荀彧说道:“不过臣有客人来访,怕是不能陪陛下。”
“哪来的客人?”
“荆州来的,零陵人刘巴,陛下听说过吗?”荀彧看着刘协,心中好奇。
他一直怀疑天子有不为人知的消息渠道,很多名声并不大的人,天子都略知一二。
他会知道刘巴么?
“刘巴?”刘协心中微动。“刘子初?”
荀彧暗自叹息。他果然又知道,也不知道是刘巴的名声够大,还是裴潜提起过。
“是的,他就在太守府中。臣与其一席谈,甚至投契,特地向陛下举荐。”
刘协转头对伏寿说道:“皇后,命人多准备两份食物,朕与荀君、刘巴共用。”
伏寿应了,放下手中的鸡毛掸子,转身去安排。
荀彧上前接过鸡毛掸子,为刘协拂去战甲上的尘土。“陛下是练兵么,这么重的尘土?”
“骑兵,灰尘大。”刘协张开双臂,配合荀彧动作。“荀君,河水清且涟漪,这河是大河吗?”
“应该是,《诗经》里的河绝大部分都是专指大河。”
“那你说,大河是何时黄的?”
荀彧愣了半晌。“陛下,臣学问疏浅,未明所以。”
“《伐檀》是魏风的一首,是否可以说,魏时河水尚清,后来才变黄?”
“似乎……可以这么说。”
“河水变黄,和三家分晋可有关系?”
荀彧苦笑,决定稍后与蔡琰谈一谈。
天子由蔡琰陪着读书,也不知道是怎么读的,经学没看到有什么进步,刁钻古怪的问题却一个接着一个,让人无从答起。
“若是朕行王道,河水会再次变清吗?”
“应该会吧。”荀彧顺水推舟的说道。不管怎么说,天子愿意行王道总是好事。
刘协点点头,很严肃地说道:“你推荐几个能行王道的人,朕委任他们为大河上游诸郡的太守,以王道治郡,正本清源。”
荀彧手里的鸡毛掸子一抖,在刘协的身上轻轻的抽了一下,“啪”的一声轻响。
刘协转过头,眼神不善。“荀君?”
荀彧还没从刘协刚才那个提议中回过神来,一脸茫然。
“你刚才是在教训朕出言不当么?”
荀彧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吓了一跳,连忙拱手施礼。
“臣岂敢,死罪,死罪。”
他越想越觉得惶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贴地。
刘协转过身,捡起地上的鸡毛掸子,在手心轻轻敲了敲。
“荀君若是对朕有意见,不妨直言,千万不要藏在心里。朕虽年少,还是听得进意见的,也愿意与荀君坦诚相见。”
“臣感激不尽。”荀彧汗流浃背。“臣感陛下赤子之诚,也对陛下无所隐瞒。刚才……刚才只是一时失神,伤了陛下。臣死罪,死罪。”
“既是无心之失,那便罢了。朕皮粗肉厚,这点力道还伤不着朕。”刘协俯身,将荀彧扶了起来,用鸡毛掸子敲敲荀彧的衣摆,掸去上面的灰尘。“这个债,朕算是讨回来了,以后不再提。”
“谢陛下。”虽然知道刘协大概率是在开玩笑,荀彧还是一阵后怕。
君心似海,谁知道天子是开玩笑还是有所指?
“不过,你刚才说无所隐瞒,朕持保留意见。”刘协背着手,来回走了两圈。
荀彧很无奈。果然,天子就是借题发挥。
“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朕听说,你去邺城时可是带着整个宗族的。如今来朝廷,为何只带着长子荀恽?”不等荀彧说话,刘协抬起手。“朕知道,你来得急,来不及带上家人。如今也算安定了,你的家人是不是也该来了?就算不全部来,你的妻女也该来吧。”
荀彧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件事啊。“蒙陛下关怀,臣这就安排。”
刘协满意地点点头。“朕听说你有个女儿?”
“是的。”
“许人了吗?”
荀彧心中升起一阵不安,有心说已经许了人。可是看着天子的眼睛,他还是如实回答。
“还……没有。”
“朕愿聘她为美人,荀君愿意吗?”
第234章 天作之合
荀彧很想拒绝,但他再三权衡后,还是答应了,躬身谢恩。
天子此举是试探也好,是请求也罢,都是当前形势所迫,绝非自愿。
他不知道能信任谁,只能以婚姻的形式提供保证。
伏完如此,董承如此,他也不例外。
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伏完是纯粹的书生,当不起重任。董承是个平庸的将领,天子连卫尉这样的职务都不敢完全交给他,只让他暂代。
而他,则是天子寄予厚望的俊杰,一来就被授予河东太守的重任。
对关东人来说,成为外戚,寓示着朝廷并没有因为重视关西人而排斥关东人。
对整个朝廷来说,天子欲与毫无根基的颍川荀氏结亲,这是倚重士人的象征,没有拒绝的道理。
总而言之,于公于私,他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谢陛下,臣诚惶诚恐。”
看着神情纠结,却无法拒绝的荀彧,刘协险些笑出声来。
他就知道荀彧不会拒绝,哪怕他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更何况他也没有不愿意的理由。
就客观条件而论,荀彧也很难找到一个比他更理想的女婿。
“刘巴如何?”刘协迅速将话题拉了回来,不给荀彧后悔的机会。
他已经发出了邀约,接下来就看荀彧的诚意了。
“刘巴……”荀彧收回心神,将刚刚与刘巴会谈的事说了一遍,只是隐去了裴茂的反应。
裴茂对刘巴印象不佳,这是肉眼可见的。
“河东当真还有五万户?”刘协很惊讶。
荀彧轻声叹息。“甚至可能更多。河东这些年虽说兵灾、天灾不断,却没有严重到户口减半的地步。大部分减耗的户口应该是成了大户的部曲、隐户,大户至千,小户数十,比比皆是。”
刘协“哦”了一声,出了一会儿神,又道:“你早就知道?”
“天下州郡,大致如此,河东又岂能例外。臣之所以不言,只是不愿兵戈相见。陛下,度田之策万万不可行。当年光武在朝,已是平定天下之后,尚且引发民乱。如今天下不安,不宜横生事端。河东耕地有余,户口不足,度田不必急在一时。”
“所以,你赞成士孙瑞的举措,却反对刘巴的建议?”
“由心而论,士孙瑞与刘巴并无二致,都是希望朝廷尽快安定。只不过士孙瑞老成,刘巴锐意,如此而已。轻重缓急,各有利弊,愿陛下明察,权衡利害,以全大局。”
刘协无声地笑了。“行,那朕就见见刘巴,听他怎么说。”
——
刘巴知道荀彧向天子推荐自己,却没想到天子会这么快接见他。
他刚刚洗完澡,头发还没干,只能请来传诏的虎贲代为回复天子,容他稍候再去请见。
虎贲走了,刘巴握着湿漉漉的头发,一时无计。
他能做的就是在火塘边坐下,一边让侍者用扇子扇风,一边翻阅河东郡今年的上计簿。
荀恽在一旁陪着,带着些许好奇,不时地打量刘巴一眼。
“荀君有何疑问,不妨直言。”刘巴放下上计簿,带着不加掩饰的不屑。
这上计簿就是一堆虚假数字。
荀恽不好意思地笑了两声,拱手道:“失礼了,我甚是好奇,刘牧礼贤下士,天下皆知,为何诸君纷纷弃他而归朝廷?留在荆州,不是一样为朝廷效力么?”
刘巴一声轻笑。“若在太平盛世,刘牧或能雍容揖让,为一时名臣。如今么,他绝非可侍之主。一时苟安,为愚者所喜,却非智者所愿。”
“刘牧称臣于朝廷,能有何后患可言?”
刘巴沉吟了片刻。“荀君,若袁绍南下,击破骠骑将军,据有南阳,进逼襄阳,刘牧将称臣乎,将举兵乎?”
荀恽眼神疑惑。“冀州未定,袁绍能下吗?”
“除非天子东出,袁绍平定冀州指日可待,兖豫也是囊中之物。两年内,必能指襄阳。”刘巴撇撇嘴。“你觉得天子能东出太行么?”
荀恽没吭声。
他天天跟着父亲荀彧,熟知河东事务,也清楚朝廷的处境。
两年内东出太行?能在河东站稳脚跟就不错了。
如果解决不了当前的粮食危机,天子或许不得就食他处。
至于哪儿可以就食,荀恽也想不出。
荆州?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