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369章

作者:吾谁与归

朱祁钰嗤笑的说道:“他们都说你是蛊娘子呢。”

冉思娘只是轻声笑,不再言语。

总有些人在狺狺狂吠,也不知道在吠什么,反抗陛下又不敢,总是找些好欺负的人说事。

比如冉思娘就很好欺负。

朱祁钰闭上了眼睛,这里是御书房是办公室,再看峰峦如聚,怕是会出意外。

他低声说道:“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冉思娘暗暗记下了这句话,满是感慨的说道:“那些人,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欺软怕硬罢了。”

“他们怎么不敢说陛下?”

朱祁钰闷声笑道:“怎么不敢,他们天天骂朕亡国之君呢。”

“那陛下总是对的啊。”冉思娘用力的捏着朱祁钰的肩膀,眉眼带着笑说道。

可惜帷帽遮挡着这个笑容。

“还不肯摘帽吗?”朱祁钰闭着眼,开口问道。

冉思娘无奈的说道:“臣妾还有事没做完呢。”

“那要是一辈子做不完呢?”朱祁钰反问道。

冉思娘手停顿了下,轻轻的说道:“这样也挺好的,遇到了霸道的陛下,也没人敢娶妾身了,那妾身也不用想那么多,反正总有一天是陛下的。”

朱祁钰抓住了冉思娘的手,示意她停下便是,他坐直了身子说道:“好了,朕歇够了。以后啊,只能中午见你。”

冉思娘想要拉回自己的手,但是羞愤之下,没有多少力气,她低声的说道:“为什么呀。”

朱祁钰坐在了御案之前,拿起了几本奏疏,解释道:“因为早晚要出事啊。”

冉思娘想了想,理解了陛下的意思,抿了抿嘴唇,低声说道:“我为陛下研墨。”

她声音很低,只用两个人能够听到的声音说道:“妾身早晚是陛下的人。”

“你说什么?”朱祁钰拿起了一份奏疏,来自海南,是都督董兴的奏疏。

董兴在正统十三年跟着宁阳侯陈懋去福建平叛,而后又在景泰三年,南下广州平叛,留在了广州清剿余孽,充当总兵官戍边。

盘踞在琼州的黄萧养投降了。

比较离谱的是,直到宁阳侯陈懋带着大军平定柳溥两广之乱的时候,黄萧养这群叛军才知道,大明换了个皇帝……

还是王翱任两广总督,想起了琼州府盘踞的这批叛军,在经过了反复沟通之后,黄萧养最终决定投降了大明。

若非右佥都御史广州巡抚杨新民突然暴卒,黄萧养在正统十四年就该投降了。

杨新民死的很是蹊跷,但是景泰四年才平定了南衙之乱,所以,这个案子也无从查起了。

海南岛,在大明叫琼州府,和雷州府隔海相望。

琼州的情况错综复杂,在元朝之前,一直是流放之地,比如苏轼就曾经流放琼州,生活艰难。

在洪武初年颁布的《劳海南卫指挥敕》之后,琼州府才第一次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大明对海南的管理是极为松散的。

尤其是失去了海军之后,海南几乎再次变成了流放之地。

琼州府自洪武元年到景泰四年,只有一名学子名叫邱浚做了进士,现在跟着陈循修《寰宇通志》。

朝中无人,琼州府自然是一种松散的管理状态。

琼州知府又叫做抚黎知府,因为琼州府都是黎民,这一点和云贵川黔极为相似。

从永乐年间抚黎知府刘铭开始,到永乐十一年,奏革琼州府世袭土官四十多人,以抚黎流官充任,里甲、都图在黎民之中遍地开花。

在永乐十二年的清田厘丁中,琼州府共计五万四千户,共计二十五万人有余,里甲、都图管理有三万户余,共计十五万人。

土官在宣德年间开始了第一次的反抗,但是很快就被宣德皇帝给镇压下去了,又革除了一大批的世袭土官,皆以抚黎土官充任。

宣德四年起,开通道路、建立州县、移民垦殖、兴学教化,一直到正统五年,这种对海南的改土归流,戛然而止。

黎区开始不断的扩大,黄萧养就藏在黎区之内,所以他们并不清楚大明朝换了皇帝……

直到两广大军平叛的时候,海南黎区的叛军还以为这么大的动静,是来揍他们的。

结果闹了半天,却不是,这才知道换天地了,在都督董兴的劝降之下,黄萧养投了。

朱祁钰更关注大明朝的改土归流,好好的政策,突然就执行不动了。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四个字,兴文匽武。

改土归流,是需要军力去保证的,因为会有各种土司头目不服改土归流,裹挟着黎民、苗民,造反生事。

这兴文匽武的大势所趋下,从永乐年间到宣德年间一以贯之的改土归流,戛然而止。

朱祁钰放下了董兴的奏疏,才看着红袖添香的冉思娘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没什么。”冉思娘研好了,笑着说道:“妾身告退。”

陛下处理国事,六亲不认,她还是不给陛下添乱的好。

朱祁钰在处理国事的时候,王直找到了胡濙。

胡濙现在礼部的事儿,几乎交给了礼部左侍郎吴宁和刘吉,他现在除了去泰安宫教书之外,很少负责部政具体事务了。

所以,王直找胡濙是在胡濙的府邸,胡濙专门沏了一壶好茶。

“上次我们坐在一起喝茶,是什么时候?”胡濙给王直倒了杯茶,笑着问道。

王直思考了下说道:“上一次吧。”

王直从翰林院出仕就是在礼部,当时胡濙已经是礼部尚书了,那是正统三年。

上一次喝茶还是十年前的事儿了,那会儿两人还是上下级,现在又一起到泰安宫教授皇嗣学业了。

“胡尚书真的是常青树啊。”王直无不感慨的说道。

胡濙抿了口茶笑着说道:“陛下说我胡某擅长自保,其实胡某哪里擅长自保?是陛下还用得到我这老迈之躯,在御前听用罢了。”

“六部尚书的自保之法和臣工们又不太一样,只要陛下不赶你走,你就能赖在这个正二品的位置上,一直赖下去,谁都赶不走你。”

“赖到死。”

王直呆滞的说道:“这不成无赖了吗?”

胡濙闷声笑着说道:“我不就是个无赖吗?这不是赖了这么些年吗?”

……

云贵川黔和海南的改土归流是永乐年间的一贯政策,可惜到了正统五年随着兴文匽武,没有武力支持,无法做下去了,之后从天顺年间彻底爆发的云贵川黔海南等地的苗黎叛乱,就成了大明身上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第四百二十三章 谏治国君道臣义万言疏

胡濙还是要和王直讲明白朝臣的生存之道。

王直之前只是个日子人,接下来要面对风风雨雨,显然胡濙告诉他不要脸,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不要脸。

胡濙想了想打算拿出自己不要脸的秘籍来,告诉王直具体应该怎么不要脸的在朝堂上混下去。

他笑着说道:“侍奉君上,应该用真诚,而不是谎言,以诚相待,则无间隙,哪怕是有所忤逆,也不要欺瞒陛下。”

“哪怕是有小的过错,但是不能做出有损大节的错误,这就是忠诚,也是智慧。”

王直眉头紧皱的问道:“可以忤逆?可以犯错?”

胡濙点头说道:“我之前在盐铁会议上,多言祖宗之法不可违背,此为忤逆,我之前还收受过倭银的贿赂,这是错误。”

“但是陛下都宽宥了。”

陛下查处孔府倭银案的时候,胡濙是当朝唯一一个收受倭银贿赂之人,但是涉事不深,缴纳赃款及时,并没有被追究。

胡濙被宽宥的理由很简单,他是在正统年间收的钱。

胡濙总结的说道:“此所谓: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而不欺。不以小过而损大节,忠也,智也。骄上欺下,岂可长久?”

“故求君臣各安其位,上下各守其分。居安思危,临渊止步。故易曰潜龙勿用,而亢龙有悔。”

胡濙翻译了他说的话,就是如何为人臣,为何要这么做。

王直认真品味了一番说道:“谨受教。”

“御下,有隙则明示之,令其谗不得入。”胡濙感慨万千的说道:“御下之道,看似繁琐,其实归根到底,不就是间隙吗?”

“如果彼此有了裂痕,就明明白白的说清楚,谗言不可进,那就没有利用的机会了。”

“陛下总是如此,前几日陛下询问于少保在做什么,我和兴安都不知道,陛下就直接找于少保自己问了。”

“陛下向来如此,光明磊落。”

胡濙的御下之道总结了许久,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光明磊落方为正道,圣心难度,猜来猜去,凭白消耗彼此的信任,最后落得个君不君,臣不臣的凄惨场面。

“赏不患寡而患不公,罚不患严而患不平。赏以兴德,罚以禁奸,辨善恶,明赏罚此为二。”胡濙继续说道。

王直眉头紧皱的说道:“辨善恶名赏罚吗?”

胡濙想了想,从抽屉的最深处,拿出一个檀木盒子,轻轻打开,满是笑意的说道:“你看,奇功牌!”

金光闪闪的奇功牌就放在里面,而且还有块玉牌,上面刻着字,写着:景泰二年,献《卫生预防简易方》,功在大明,特赏奇功牌。

胡濙小心的拿起那枚奇功牌,脸上止不住的笑意,满是自傲的说道:“天下奇功牌几人?我胡某人就有一枚。”

胡濙当然自傲,这不是他为陛下洗地换来的,那是礼部的正常工作,这是他这么多年学医,写的奇书献上。

而且太医院还在查漏补缺,胡濙每天都回去太医院溜达一圈,准备增补这本书。

“这就是赏罚啊!”胡濙指着奇功牌,扣上了檀木盒,放到了抽屉里,笑意盎然。

王直点头说道:“这就是赏罚,我若是获得一枚头功牌就喜不自禁了,何敢奢求奇功?”

胡濙给王直续了杯茶说道:“你知道我最讨厌什么吗?最讨厌那群道学士,整日里抱着什么明明德,断私欲,谁没有个私欲?”

“断私欲这种事,那就是把儒学变成了儒教,根本不可能,奇功牌谁不想要?”

“不折大节,不弃小惠。进退有据,循天理而存人性,此所以为全身之术也。”

“不弃小惠,自然不是让王尚书去主动贪墨,要去追求功赏,功名利禄,都是人之所求。”

王直了然,他很想要一块功赏牌,到了他这个岁数,其实对物欲已经没有多少追求了,但是这功赏牌,是他少数眼馋的东西了。

那是陛下的认可,也是大明的认可,每一块都代表着对一生的肯定。

胡濙接着说道:“人构我,我亦构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客为主,后发制人。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胡濙不是个道学士,他也不是个心学士,他只是大明的礼部尚书,他为官四十载,大明的常青树。

他总结了这么些年狗斗经验,被人构陷,还要忍让,就会被人以为好欺负,别人会进一步的构陷。

要立刻反击,大声的有力的反击!

这就是他的自保之道,不是钻到乌龟壳里,任由别人攻讦,不就是吵架吗?谁怕谁?

大不了奉天殿打一架,让陛下把两人都斩了,同归于尽。

胡濙打开了另外一个抽屉,翻找了半天说道:“你等我一下。”

胡濙走到了自己的小阁楼里,从里面翻出了一套书,又走了下来,回到了自己的客厅,笑着说道:“《权谋十三卷》。”

“哪来的?”王直大为惊喜,胡濙虽然说了几句,但是总觉得没个章程,当胡濙拿到这套书的时候,王直立刻心里石头落了地。

读书,这件事他擅长!

“我自己闲的没事写的呗。”胡濙老神在在,得意洋洋的说道:“若非这书登不得大雅之堂,我定拿给陛下换一块奇功牌去。”

这册书,其实归根到底,就是类似于《谷梁传》的悟世通言。确定君臣各自的职分,各自的行为准则。

王直稍微翻动了一下,眼皮直跳的说道:“王某批注之后,再将书还回来。”

世上要王直费心做批注的书,显然不多了,但是当年胡濙就是王直的顶头上司,胡濙已经位极人臣了。

但是人情练达,不是王直能比的。

胡濙看着那本书可惜的说道:“就是换不得奇功牌,着实可惜了。”

王直疑惑的说道:“为何换不得?”

胡濙目光闪烁的说道:“我这书里有大逆不道之言,明君道臣义。”

君道臣义,就是规定君主的行为和职权。

话说有点难听,就是约束君主的行为。

“你刚才还说,宁忤而不欺,这就畏惧了?”王直并没有翻到所谓的君臣之义的那一篇,可见胡濙给他的也不全。

上一篇:诸天反穿越聊天群

下一篇: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