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使奥斯卡
既是不忍,更是不敢!这等盖世英雄,又哪是自己拦得住的?
战场之上哪里容得迟疑,分毫之差便是生死之别。
更别说他们本来就不是徐乐的对手,这片刻的犹豫,就更是足以要命。
就在他们失神的刹那,徐乐……动手了!
第九百四十二章 入阵(五十一)
马槊向前递出,却不是刺向那些兵士,而是低腰俯身刺向面前那根横放的大木。
那是一棵生长于此地的树木,约莫有两人合抱粗细,树冠已经被削去,只留着树身横在那些弓手面前。
左右各有三根简易木桩搭成的木架子作为支撑,让横木搭在上面,成为一个类似于木制胸墙的存在。
这种屏障既不能挡箭,也不具备戳刺或者恐吓马匹的作用。
但是在没有拒马、鹿砦的前提下,这东西勉强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
毕竟骑兵最重要的是机动性和冲击力,有这么个东西在,骑兵就没法横冲直撞。
换句话说,以这种原木为屏障的作用,不是保护士兵,而是限制骑兵。
不管是木料本身还是木料后面的士兵,在主将眼里并没有区别,都是消耗品。
在这个时代,具装骑兵的冲击力之强无与伦比,但是机动性上则不能和轻骑兵相比。
不管是转向还是停止前进,都比轻骑兵费劲。
更不可能让披挂马铠且驮着一个全副武装战士的脚力,做出跳跃等高难度动作。
所以这根小小原木未必能保护士兵,但确实能给这些战马造成威胁。
徐乐既然在前锋位置,就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他一槊既出,槊锋便刺入原木之内,随后单臂用力大槊向上一挑,这根巨木就已经被他从木架子上挑了起来。
这么一根巨木,重量可想而知,肉眼可见随着大木被挑起槊杆已经弯曲下去。
但见徐乐依旧是单臂运槊,猛地振臂一抖!巨木被大槊甩飞,呼啸着朝唐军步兵落去。
恶风呼啸,巨木挂定风声,在一阵惊呼声中狠狠砸向那些兵士。
本来就被徐乐吓破胆的兵士,再看到这么一根大木桩子朝自己拍过来,就算再怎么胆大或是训练有素,这下子也难免慌乱!谁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顾得上递矛又或者列阵?
还不是先想想自己该怎么躲开这一下?
位于后排的兵士,原本还想要按照日常操练战法应对,前排短矛顶住同时,自己朝敌人放箭。
可是这么一根巨木从天而降,谁能想得到?
这下子事发突然,就算是老手,又有几个人能真的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伴随着阵阵惊呼声、惨叫声。
几十支羽箭离弦,但是其中有八成都不知道射向哪里。
一声马嘶伴随着一声怒吼,一个高大如神魔的身影,已经撞入步兵阵中!瓦岗五虎平日里都是军中先锋,赫赫威名以及军中地位,也都是靠武艺加战功换来的。
如果没有平日里带头冲锋陷阵顶着刀枪弓箭撞阵破敌的胆魄,又有谁会给你面子?
谢书方这种阵仗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
随着徐乐的巨木破阵,秦叔宝已经连人带马冲入唐军阵中,掌中铁枪到处,便是一片血肉横飞!战马发出阵阵嘶鸣,空气中嗖嗖破空声不断,来自瓦岗的箭雨也到了!这些瓦岗骑兵都是军中一等健儿,骑射功夫比起塞上胡骑毫不逊色。
而且他们所用的弓,乃是从隋军手里缴获来的军中骑弓,弓力远比草原游骑所用的软弓为强。
即便不能和步弓比力道,但也有八斗的弓劲,个别的甚至可以达到一石。
如果是在树林外对射的话,受地形限制基本就是浪费箭矢,没什么实际作用。
可是现在人进了树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地形以及距离对彼此都是公平的,而这些甲骑身上有甲胄遮护,和一身布衣的步兵对射,想想也知道谁占优势。
双方几排箭交错而过,肉眼可见唐军中已经有不少人中箭倒地。
徐世勣陡然间吹响了鸟哨,后排的瓦岗军连忙收了弓箭不再射击。
就在这片刻时间内,秦叔宝、徐乐两人已经成功撞开唐军外圈突入阵内。
战马所到之处,唐军如同波分狼裂人仰马翻。
己方两员大将撞阵成功,这时候就不能再放箭了,生怕不知道这箭会最落在谁身上。
紧接着只听徐世勣的哨声又是一变,所有的瓦岗骑兵同时催动脚力,朝着唐军兵阵直接撞了过去!这就是甲骑的打法,破敌撞阵突击冲锋。
哪怕是那些草原游骑自吹自擂号称足以打遍天下的骑射战法,其实也一样害怕这种突击战术。
自己的箭破不了汉家男儿铠甲,部落兵又不像正规军那样纪律严明宁死不退,正面突击根本抵挡不住。
一味的游骑风筝,既没法阻止铁骑前进,还会导致自己的骑阵被冲散。
不管胡汉都是一样,阵型散了指挥就容易失灵,别说打胜仗,就连撤退逃跑都不是容易事。
游骑扛不住,步兵自然也抵挡不了。
眼看瓦岗将士或持骑枪或挥直刀发起冲锋,徐世勣心头一松,哪怕是自己指挥步兵,也拿这样的甲骑没办法。
对方武将有何本事,能够挡下这雷霆一击?
敌人开始退了,看来自己想得没错,步兵根本就没别的路……不对,这里面有诈!徐世勣眉头一皱,眼神陡然一变。
与此同时,一旁的罗士信也看出了端倪,连忙道:“他们使诈!”
原来随着骑兵的冲锋,唐军步兵开始后退。
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也是骑兵冲锋意义所在。
但是这不是在平原,而是在树林里面。
即便是他们砍了一些树做工事,林中树木还是不计其数。
再说那些被砍掉的树也是截断而不是挖树根,地面上甩出来的树桩足有二尺有余。
这些树木、木桩以及枝蔓,对于骑兵来说都是莫大的威胁。
他们总得分神去对付这些东西,速度提不起来。
步兵虽然也面临这种情况,但是处境好得多。
都是轻步兵,身上没有甲胄,也不需要考虑战马的转向或是适应能力。
论速度力量人不能和马比,可是论进退趋避的灵活性就强多了。
是以他们的退并不是溃散,而是一种有预谋的后退。
在付出了几十条人命的代价后,大多数唐军步兵已经完成了初步退避。
他们把不利的地形甩给了瓦岗骑兵,自己撤退到树林深处。
在砍树的时候他们就计算过,并没有执着于开出一片空地,而是这砍一棵树那砍一棵,导致树林里面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空地以供交战。
而是由树木、树桩形成的零星空地,这些步兵现在就是把这些空地都占满,以人或者火为单位,准备迎战骑兵。
他们这么一散开,就像是漫天星斗。
瓦岗骑兵没法像正常平原作战一样,以阵破阵凿穿步兵队形再肆意踩踏或是穿刺。
说起来树林本来就不是利于骑兵发挥的战场,再加上防守方有意识的布置,就让瓦岗军彻底失去了地利。
如果瓦岗骑兵继续结阵往前冲,这些散开的步兵肯定是拦不住的,但是这么多人也不可能都走的了,他们只要拦腰一击,就能留下一部分手足。
程咬金、单雄信现在重伤昏迷,护卫他们的亲兵再怎么得力,速度也不能和正常骑兵相比。
到时候他们就可能被留下围杀的。
再说就算是他们能逃,自己也不能这么做。
从他们击鼓这个行为就知道,四面八方肯定还有更多兵马。
如果为了逃命就可以随便抛弃部众,对方只要如同刀子割肉一样,一层层的刮下去,几次下来自己的兵马乃至士气就都剩不下什么。
不能逃,只能战!只有打垮了敌人全军指挥所在,才能放心撤退,不用再怕其他。
可问题是想打,也没那么容易!敌将这种安排,摆明了就是要和自己拖时间。
要想消灭这支步兵,自己就得随着他们走,把骑兵也打散,从军阵对军阵的战斗,变成个体之间的较量。
花费的时间,比击破军阵多出几倍有余。
这正是对手的算计!他手下的兵力肯定不是自己的对手,所以采用一个拖字诀,把自己的兵马粘在这,等待各路援兵到来。
一旦战斗打成了僵持,自己就得面临以寡敌众的不利局面。
更重要的是,这种散开交锋,甲骑的速度优势发挥不出来,依旧是以短击长,对于自己弊大于利。
两军交战就像是两人比武,瞬息万变生死一线,不是说天下间除了自己,就没了其他善用兵之人,更不是说在阵战领域有人可以始终处于压倒优势。
这次的敌手不但兵士素质出色,主将也非同寻常。
论随机应变的本事不如自己,可是论起因势利导在预设战场内,把自己一方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的本事,则是可圈可点。
徐世勣不得不承认,自己现在的处境被动,至少就眼下而言,想不出破局手段。
不知自己的对手是谁,能把自己逼入到这种地步,也算是个人物,不管结果如何都值得自己记住名字。
就在这当口,耳边忽然传来一声怒喝:“谢书方!咱们的账该算一算了,纳命来!”
第九百四十三章 入阵(五十二)
说话之人自然就是徐乐!虽然吞龙的肩高不如忽雷驳,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战马,唐军又基本都是步兵。
徐乐站在马上就能看得一目了然。
徐世勣是不认识谢书方,所以只能看到一个人很像主官,但是叫不出名字。
徐乐就不同了,他对谢书方再熟悉不过,一见之下顿时怒火中烧,新仇旧恨一发涌上心头,当下便要杀之而后快。
双方的仇不是一天两天,如果说一开始仅仅是意气之争,等到了鹦鹉洲那次,其实就已经升级为死仇。
别的不说,就冲韩约受的那身伤,徐乐就饶不了他。
依照他的心思,回到长安就要找谢书方算账,就算不杀他也得把他打得重伤吐血,起码要在榻上趴半年才算解恨。
只不过事情的发展超出徐乐预料,他先是在江都大战中受了重伤,等好不容易把伤养好,谢书方又跑没影了。
徐乐要是想找他,倒也不是找不着。
可是长安城到底不是别处,天子脚下多少得有个规矩。
如果翻江倒海抓谢书方,那就太有点过分,成了十足的骄兵悍将。
那时候徐乐还不准备闹成那样,想着谢书方既然要做事总要出来,什么时候抓住什么时候算账就是,没必要让李渊脸上无光。
可是没想到不等他找到人,就发生了大战玄武门之事。
紧接着大军出征洛阳,哪里还顾得上私仇?
就算徐乐心里怎么怀疑,也不可能真的去李建成军中搜捕谢书方,只能把这个仇记在心里。
没想到冤家路窄,居然在这里碰到了。
本来就是仇家,又是在这种场合遭遇,还有什么好说?
徐乐一声怒吼,催动吞龙朝着谢书方直冲而去!战马带起大股烟尘,如同一架高速行驶的战车横冲直撞势不可挡!人如虎,马似龙!哪怕是已经厮杀多时,可是不论人马依旧精神抖擞,丝毫不见疲态。
这也是上将宝驹应有的姿态,如果做不到这点也没法适应战场那种高强度持续性作战,冲个两三回就没了气力的马,只能给普通士兵骑。
越是出色的斗将,就越是离不开好马,否则一身本事难免大打折扣。
徐乐的吞龙就是如此,哪怕这场战斗之后要休息一段时间甚至掉膘,就此时此刻而言,绝不会腿软无力,更不会失去斗志!几乎是与此同时,一声响箭尖哨划破天际传入耳内。
从声音判断,距离这片树林也不过是数理之遥,不用分神去看也能知道,这必然是谢书方的援军到了。
作为早有预谋的一方,时间显然站在谢书方这边,拖得越久他的援兵就越多,对于徐乐就越不利。
俗话说蚂蚁多了咬死象,更何况这些从数万虎贲中精选出来的步兵并非蚂蚁,瓦岗甲骑也不是大象。
瓦岗军并没有重骑兵的传统,绿林人作战讲究机动灵活,也没有重骑撞阵的需求。
还是在和官兵打了若干次战斗之后,缴获了大量的铠甲马具,才开始逐步学着发展甲骑。
最大的动力也不是骑阵突击,而是增强防护,增加在战场上活下去的几率以及对敌人的震慑。
哪怕徐世勣这种帅才,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这支队伍训练成天下第一等甲骑劲旅。
再说这次行动追求的也是机动力而不是防护力,就更没有甲骑作战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