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12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刘长抬起头来,惊讶的问道。

吕释之愤怒的说道:“陈侯做郎中令,我也是心服口服,只是这曹参的儿子,他算什么东西,先前为天子传达诏令,竟被其父毒打,怯懦的退下,不敢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样的人,怎么能担负守护陛下的重任呢??”

“还有这样的事情?”

“是啊,长,唐国乃是天子羽翼,披甲十万,国力强盛……”

“唉,舅父啊,这都是谣言啊,我唐国穷苦,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三千老弱,看守长城,民不过三十万,国库无积蓄,百姓穷的只能啃树皮,国内一个像样的将军都没有……”

吕释之深吸了一口气,还是没有反驳,他说道:“唐国虽然……穷,可跟长安最近,你在群臣之中也有威慑力,这曹参的儿子是绝对不能担任郎中令的……”

“我明白舅父的意思了!”

刘长说着,吕释之一脸的欣慰,刘长拿起肉,大口撕咬,几口吃完,站起身来,肃然的说道:“舅父放心吧!我这就去宰了曹参的儿子!”

看到刘长转身就要离开,吕释之目瞪口呆,急忙上前将他拦住。

“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舅父的意思?”

“你可以上奏陛下,让我来做郎中令!”

“哦,原来是这样啊。”

刘长恍然大悟,又坐了下来,笑着说道:“这是小事,舅父交给我就放心吧!”

吕释之严肃的说道:“长啊,我这并非是为了自己,只是不能助长曹家之势!”

“我明白!”

刘长咧嘴笑着,当然,吕释之也知道这小混蛋有多不靠谱,为了扶持一把贫穷的唐国,吕释之咬着牙,送了唐国六十头牛犊。刘长瞪大了双眼,原来你家还有牛啊?一送就是六十头牛犊,那大牛是不是有数百??

刘长急忙起身拜谢,吕释之笑着扶起他。

看着这舅慈子孝的一幕,栾布也有些欣慰:抛开事实不谈,唐王还是蛮孝顺的。

走出了建成侯府,栾布便低声提醒道:“外戚之争,大王最好还是不要干涉啊。”

“哈哈哈,栾布啊,你看寡人像个傻子吗?”

栾布看着他,一时间也有些迟疑,这也说不准啊。

看到栾布居然迟疑,刘长大怒,骂道:“寡人岂能不知?可若是我方才不答应,那阿母会怎么想呢?”

“可如今您答应了,曹家又该怎么想呢?”

“他们爱怎么想怎么想,还能拿木棍来揍我不成?”

栾布瞪大了双眼,“您这是准备拿了东西不办事?”

“当然不是,你就等着看吧!”

刘长傲然的说着,心里早有了自己的想法。

两人边走边说,忽然遇到了气喘吁吁的张不疑,张不疑看了一眼唐王,又对着栾布骂道:“你找到了大王怎么也不说一声?”

“来不及。”

“大王,张相派来了使者,正在府邸里……”

“哦?出了什么大事?”

“我也不知。”

“栾布,回府!”

……

当刘长急匆匆的回到府邸的时候,他终于见到了来自唐国的使者。

原先张苍都是直接送信,不曾派过使者,这位唐国的使者看到刘长,顿时大拜,叫道:“拜见大王!!!”

刘长笑着将他扶了起来,“不必多礼,来,起身吧!”

那人起身,毕恭毕敬的站在了一旁。

“张相派你前来,可是有什么大事?”

那使者笑着说道:“有三件事要禀告大王。”说着,他看了看周围的几个人,刘长小手一挥,说道:“这几个都是我的心腹,有什么事便说吧!”

使者这才说道:“第一件事,便是盖公的事情,盖公欲重设太学,教导士子,取代原先的学宫……张相觉得此策甚好,故而想要询问大王的想法。”

“嗯,好,寡人许了,第二件事呢?”

“今年唐国大丰收……”

“咳,小点声!”

使者只好压低了声音,说道:“唐国大丰收,粮食产出达到了上一年的三倍之多!张相准备在代郡设立几个粮仓,作为戍卒所用,有大臣提议,令戍边的士卒在云中雁门等地开垦,操练之外的时日里便在这里耕作……”

“嗯,好,寡人也许了,第三件事呢?”

使者大喜,仰起头来,说道:“大王!太尉预料到秋季定有匈奴劫掠,因此提前准备,后来指挥唐国骑兵,在上郡与敌人交战,斩获千余战马!!!斩杀了一位匈奴贵族!!”

刘长大喜,瞪大了双眼,“千余战马?哈哈哈,真的??”

“我就知道李左车不会让我失望的!!”

“他的这个功劳,得封侯!封侯1!”

刘长激动的说着,顿时也明白了这次张苍为什么派使者前来传达口信,毕竟这千余战马不是小事,若是庙堂里的那些奸贼知道了,定然嫉恨,说不定又要唐国献出一半的马,美名其曰为天子贺。

可那些诸侯们献给天子的骏马,后来总是莫名的出现在群臣的家里,为他们驾车。

刘长可不干这种亏本买卖!

他低声说道:“这件事要保密,就上奏庙堂,如实的禀告斩杀敌人的数量,以及其他物资的情况,就是不要提战马,若是问起,就说是月氏人拿去了!”

“唯!!”

刘长坐在上位,想到千余战马,便是笑得合不拢嘴,自从月氏大规模的迁往上郡之后,唐国的战马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张苍将大部分月氏人编户为民,让他们都成为了大唐的子民,而他们也不需要缴纳粮食,只需要以牲畜来替税。

张苍没有让他们固定的留在上郡,反而是分布在唐国的各个地区,让他们与原先的唐人混杂居住,想尽办法让他们尽快的融合到唐国之中。

这样的做法,自然是让那些胡人也逐渐朝着唐人转变,可问题是,唐人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开始用胡床,胡裈,还有很多唐人见都不曾见过的水果,也被月氏人带了进来,双方交融,形成了一种与中原不太相同的唐国文化。

唐国商人就将这些来自塞外的新鲜东西弄到齐国……不对,是唐国的济北郡,然后卖到各个诸侯国内,又发了一笔横财。

唐国有了战马,多了水果,有了能骑射的人口,唯一的坏处就是多了一个蛮夷的称号。

在战国时期,这个称号是属于大秦的,关外诸国都将秦视为蛮夷之国,觉得他们不配与中原的礼仪之邦平起平坐,而在更之前,这个称号则是属于楚国,楚王甚至说过“我蛮夷也”这样的话。

刘长是不在意这一点的,当君子多累啊,当蛮夷挺好的。

刘长吩咐好了诸事,这才前往皇宫。

当刘长回到了自己的厚德殿的时候,张卿早就准备好了饭菜以及换洗的衣裳。

刘长惬意的吃了会饭,刘盈便来到了这里。

刘长也不行礼,只是让兄长坐下来一块吃。

“唉……长弟啊……朕实在是劳累了……这一下纳了六位美人……她们又整日缠在朕的身边……朕只觉得厌烦……朕欲训斥,可她们又国色天香,楚楚动人,朕又不忍心……唉,这日子咋就这么难呢?”

刘长忽然就觉得面前的饭菜不香了,他抬起头来,看着刘盈。

“兄长,说归说,但是你一直在这里笑就有点太过分了!”

“朕没有笑啊……只有在你这里,朕才能讨得片刻的安宁啊……”

“那还真的是苦了你呀!”

“你还记得我为什么让你纳妃吗?”

“当然记得……可阿母一直都没有什么动静啊……”

“无碍,你就保持现在这副嘴脸,千万不要换,走,我们去见阿母,我保准阿母会有动静的!”

刘长便拉着刘盈走向了椒房殿。

吕后低着头,看到他们前来,冷哼了一声,继续看着手里的竹简,刘长捅了捅刘盈,刘盈微笑着走到了吕后的身边,“阿母无恙?这些时日里啊……朕实在忙碌,都没有时日来拜见阿母……唉,朕真的是太劳累了……这美人又多……一个个楚楚动人……”

“啪~~~~”

就在那一瞬间,吕后反手一巴掌打在了刘盈的脸上。

刘长目瞪口呆。

寡人是不是该撤了?

先走一步?

第176章 你想让宗族陪你一同覆灭吗?

吕后眼神冰冷,盯着面前的刘盈。

刘盈被打懵了,他已经很久没有挨过阿母的打了,上一次,似乎还是在如意前往封国的时候。

刘长见到大事不妙,心中也是不安,为了避免殃及池鱼,做好了随时逃离的准备。

椒房殿内一瞬间寂静了下来。

吕后冷冷的问道:“你就是这样治国的?”

“伙同皇后一起来对付我?你是想赶我去长乐宫?”

“并非是伙同皇后来对付阿母。”

“呵,你能想到这样的办法?不是皇后,那是谁?陈平?”

刘盈咬着牙,“非他人合谋,就是朕一人!”

“阿母!朕已过了立冠之年!阿母为何要孩视朕?!朕天下之尊,却连自己的起居都无法安排!!朕要调动几个近侍,都要阿母下令!朕的每个诏令,都要经过阿母查看,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天子啊?!”

刘盈终于爆发了,他悲愤的说道:“朕连一个郎中令都无法安排,还说什么治国??”

“阿母要管朕到什么时候呢?!”

面对厉声质问自己的儿子,吕后面若冰霜。

她转过身来,缓缓坐了下来,抬起头来,看着刘盈。

“管你到什么时候?”

“陇西郡有月氏商贾前往,有县尉捕杀,假冒匈奴首级献上……你不问缘由,不查事理,便要奖赏……是我替你拦着,令郡守严查,方才得知真相……”

“巴郡有贼寇劫掠乡里,你的将军们夸大贼寇之数量,欲取军功……若不是我挡着……你早就派遣北军去讨伐一伙流寇……”

“御史弹劾少府若卢令损甲二十,你便要将若卢令下狱……若卢令是在改进新甲胄!有损失难道不是正常的吗?!”

“河内郡发生涝灾,你居然想要让河内私自铸币,公然违背庙堂的禁令。”

“夏侯婴斩杀不服号令的齐国将领,你居然要夏侯婴向齐王道歉!”

“尚方立功而不赏,反而要赏少府多做器械,这器械是谁研发出来的?!”

“王陵上奏要为你修建陵城,实则就是迁徙各地豪强……你居然不允?”

“你以为……我管你是为了什么??!若不是我,岂能有大汉的今日?!”

面对吕后那冷酷的眼神,刘盈愈发的不安,而面对她的质问,更是无法回答。

“阿母……是我的计谋……不管大哥的事。”

刘长挡在了刘盈的面前,“若是阿母生气,那便揍我吧……不要怪罪兄长。”

吕后瞥了刘长一眼,又冷冷的说道:“呵,好一个大汉天子啊……除了躲在幼弟的身后,陛下还会做什么呢?”

刘盈咬着牙,说道:“都是朕之过错!以后这国事……”刘盈还没说完,刘长便一脚踩在了他的脚上,打断了刘盈,随即笑呵呵的走到了吕后的身边,“阿母啊,您也不要这么说。”

“大哥有些时候确实犯蠢,可他做的也不算太坏啊,他推行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放开了民营的食肆酒肆,税降低到了十五抽一,商税也在逐年降低,没有施行一次徭役,如今连长安都变得兴旺了,人是越来越多了……”

“大哥废除了挟书律,如今各地纷纷有了私塾,名士们出山教导弟子,将来的贤臣只会越来越多……大哥他还推行了保护农耕的‘新农令’,下令诸事之中,唯农事最重,让各地官吏不许因为任何事而影响到农桑之事……大汉能迅速恢复,也少不了大哥的功劳啊……”

“大哥对各个诸侯王都很温和,因此诸侯们都对他心服口服,其他人不说,阿母,你就看我……我对大哥多喜爱啊,若是换个其他的兄长,我也不说是谁,那唐国的士卒早就在长安城头上插唐王旗了!”

“啪~~”

吕后听到这句话,顿时往刘长的脑袋上也来了一巴掌,“你也是!竖子!居然帮着你兄长来设计我?你还有脸住在厚德殿?不如改名叫缺德殿!”

刘长挨了打,并不生气,只是笑呵呵的说道:“尊太后之诏,寡人回去就改名!”

“阿母啊……我大哥大嫂都是很敬爱你的,只是吧,我也能理解他们,我的年纪比他们都小,可是阿母管我的时候,我就非常的生气,觉得自己都这么大了,何况是他们呢?没事,阿母,不要生气,让他们自己去做吧,等他们撞破头的时候,就知道阿母有多不容易了。”

吕后板着脸,没有说话。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