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134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刘长一愣,随即骂道:“那你们还愣着干什么?!”

当群贤愤怒的开始反击的时候,甲士们果断怂了,不是怕打不过,是怕打得过,一不小心再给打伤了,那就出大事了。

原先他们抓捕这些人的时候,这些人是不敢反抗的,如今刘长一回来,这些人便要报仇雪恨,原先这些家伙还只有六七岁,甲士们完全不虚,可如今,他们各个十来岁的年纪,人数又多,还藏着武器,巡逻的甲士还真不敢无动于衷。

果不其然,刘长回到长安的第二天,栾布就上班了。

“我一定告知太后……一定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若有受伤的,我会赔偿……是我没有看好……”

栾布低头哈腰的跟廷尉的人道歉,费了不少的劲,终于将刘长为首的这伙人给捞了出来。

“哈哈哈,栾舍人!多亏有你!”

群贤纷纷上前拜谢,栾布只觉得心累,他看着刘长,“大王啊……听闻唐国事务繁忙……不如我先返回唐国,相助张相。”

“哎,栾布,寡人的身边,怎么能缺了你呢?寡人以后还有大事要你来相助!”

你可千万不要再有大事了呀!

栾布再次仰头望月,刘长却开开心心的带着小伙伴回唐王府。

“大王啊,这新来的长安令,实在不是好人!为人苛刻,宣义都没抓我们,这厮却急着要捉拿我们!”

“哦?新来的长安令丞?是什么人?”

陈买摇着头,“不认识,只听闻原先在太常为太史属官,如今担此重任……他多与我们作对,胜之已经数次被他所抓住……”

刘长傲然的问道:“这人难道不知寡人的威名吗?”

周胜之愤怒的说道:“他确实不知,吾等多次以大王来恐吓他,他也不惧,有轻视大王之意!”

刘长有些生气,“一个长安令也敢轻视我?日后一定要收拾他,他叫什么?”

“额……好像是叫司马喜?”

回到了唐王府内,群贤你一言我一句的讲述着刘长离开之后在长安所发生的大事。

最先就是吕禄,他认真的说道:“大王离开之后,阿父有半个多月都不曾待在家里……阿母惶恐不安,让我们暂时去舞阳侯家居住!”

“对,他们俩来我家住了,我阿父一直都在家……也没有外出。”

樊伉紧接着说道:“只是阿父当时很愤怒,因为一点小事就将我打了一顿……我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从群贤的口中,刘长听出了很多的事情,只是很模糊,果然是太后与王陵动了手。只是,王陵并没有被处死,太后下令,免去了他的职务,让他担任太傅,王陵直接辞官归家,再也不曾外出。

而朝中也少了些大臣,对外说是偶感风寒,忽然病死。这些人显然就是跟随王陵的那些大臣,北军与南军发生了轻微的摩擦,群贤们说是因为双方分粮不均,所有参与其中的将领都受到了惩罚。

可刘长却知道,南北军根本不可能出现分粮不均的情况,除非夏侯婴患了脑疾,否则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显然,这是王陵和其支持者在军中的人手被清除。

而宫中的情况,刘长比群贤们还要熟悉。

吕后直接执掌大权,奏表都堆积在椒房殿内,刘祥也住进了椒房殿……阿母这是对兄长失望了?决定直接越过兄长,亲自教导刘祥,等他年长,再将皇位传给他吗??

还是说,兄长伙同王陵一同对阿母出手,这才引发了阿母的不满,反击之后获取全部的权力,带走刘祥是为了遏制皇后家族的势力?

可惜,没有人能将真实的情况告诉刘长,谁敢呢?

而刘长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能如何呢?帮着兄长将大权从阿母手里夺回来?阿母含辛茹苦的将自己养大,为自己倾注了一切,刘长自认是做不出对付阿母这样的事情的,唉,国事在阿母的手里,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虽然这对兄长很不公平,可这对大汉而言,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阿母的执政能力,绝对是兄长的十倍……百倍。

只是以后,又该如何呢?

刘长抬起头来,虽说阿母已经交代过他,让他不要为这些事而操心,可刘长却不能不去想,原先他还在长安的时候,尽量缓和诸多的矛盾,不让矛盾彻底爆发,奈何……自己迟早也是要离开长安的,真不知那时又会变成什么样。

唉,如果阿父还在的话……那该多好啊。

刘长的忧愁并没有持续太久,尤其是在当他带着群贤去借羊回来的时候,他的脸上就再也看不到半点忧愁了。

坐在群贤之中,刘长顿时就吹开了。

“那时啊,我独自一人,攻破荆国王都,数千人也不能阻拦,斩将夺旗,最先登城,生擒其王……这是舞阳侯也不能媲美的!”

……

“师父!这是我从南方给您带来的礼物!”

当刘长将羊腿递给韩信的时候,韩信接过羊腿,呆愣了许久,“从荆楚带回来的?那还能吃吗?”

“咳咳,带回了羊,刚刚宰杀的,可以吃。”

韩信也不客气,咬了几口,随即说道:“这荆楚之羊的味道,酷似建成侯之羊啊!”

“哈哈哈,师父,我们还是说荆国的事情吧!我这次外出,击倒八人,俘虏二十四!没给师父丢脸吧?”

“莽夫之勇,不值一提。”

韩信脸上依旧是不屑,说的自然也就是那句老话,“纵项羽之勇又能如何呢?”

刘长却又无法反驳,毕竟这是击败了项羽的男人,他说这句话,的确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韩信又吃了几口,这才说道:“我得先恭贺你了。”

“啊?恭贺我?哎,师父不必如此,不过是些小功劳,何足挂齿呢?”刘长傲然的抬起头来。

“不是因为荆国之事。”

“啊?那是因为什么?何喜之有?”

韩信惊讶的看着刘长,随即摇了摇头,“你这次生擒荆王,定能又得赏赐。”

刘长眯了眯双眼,随即笑着说道:“这是当然!我首功也!”

“稍后,可以去拜见陈平。”

听到韩信的话,刘长顿时咬牙切齿的说道:“当然要拜见!一定要去拜见他!!!”

从韩信这里离开之后,刘长忽然捂着肚子,龇牙咧嘴。

栾布大惊,急忙问道:“大王?怎么回事?”

“吃撑了,你在这里等我,我回去一趟!”

栾布点了点头,便在这里等了起来,等了片刻,栾布忽然觉得不对,急忙冲进了韩信的府邸,只是,当他冲进来的时候,唐王早就没了身影。

……

刘长翻过了院墙,跳到了府邸之内。

府中有一个下人正在此处搬运杂物,看到忽然翻墙进来的贼人,大吃一惊,正要呐喊,刘长便凶狠的蹬着他,“我是唐王!陈平在哪里?”

下人急忙俯身大拜,他也认出了这个贼人正是自家少家主的好友,便带着他朝着府中走去。

“大王既要拜访家主……为何不走正门呢?”

“寡人不习惯走正门。”

刘长冷冷的说道,走进了内室,便看到陈平正低着头,似乎是在看书。

刘长勃然大怒,坑了我还这么悠闲?城中这些事情,肯定都是陈平所操办的,群臣忐忑不安,这厮居然还这么悠闲的读书?

“你这奸……”

刘长刚开口,陈平便转过身来,手里拿着竹简,“大王,先别骂,来看看,这几位郡守安排的可还妥当?”

“郡守?什么郡守?”

“自然是云中,太原,代,济北这四个郡的郡守……我目前是左丞相,太后曾说,唐国内缺乏人才,我想要挑选四位合格的郡县,送往唐国……”

“啊?陈侯怎么如此客气啊!”

刘长一愣,笑着坐在了陈平的身边,又急忙换上沮丧的脸,说道:“陈侯啊,我唐国贫苦,什么都缺,尤其是缺少人才啊,像云中雁门这样的地方,直面匈奴,若是没有合格的郡守,如何能守得住呢?唐国百姓整日提心吊胆,匈奴频频叩边……我唐国苦啊……”

“宁侯魏遫来担任雁门郡守,大王觉得如何?”

“好啊!好啊!我听闻宁侯最善练军,曾为阿父操练大军,几个月的时间便将农人练成了精锐,深受阿父的信任,他若是在雁门操练军队,匈奴定然也不敢南下!”

“陈相啊,这个人太适合我唐国了,请让他来担任吧!”

“嗯,好,就让他来担任雁门郡守。”

陈平点了点头,又问道:“隆虑侯周灶镇守云中,大王觉得如何?”

“哎呀!太好了!我听闻周将军乃是诸将里最善守的,当初垓下之战,周将军独当一面,阻止了项羽突围。等项羽军心涣散,周将军带人去阻挡项羽,带着二十四位勇将,阿父称他为长铍都尉……他若是能镇守云中,我唐国再也不怕匈奴能突破长城了!”

“仲父啊,就请让他来担任吧!”

陈平又点了点头,刘长满脸堆笑,“这次我从楚国前来,因为走的急,也没能给仲父带什么礼物……我见完师父,便急匆匆的前来拜见您,您真是容光焕发……这国相的位置,早就该仲父您来担任了!您治国的能力,那是萧相也远不如啊!”

陈平抚摸着胡须,笑着说道:“我还以为大王要来问罪呢。”

“啊?问罪?为何要问罪呢?仲父与我向来亲近,我们一直都是互相支持啊,仲父啊,若是有空,可以去我唐国啊,我一定好生款待您,对了,仲父啊,我那里有几本书,稍后派人来送给您吧?”

“哈哈哈,好啊,那这济北郡守,便由成侯董赤来担任,如何?”

刘长看着面前的陈平,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他迟疑了许久,这才说道:“啥也不说了,仲父,我给您唱支歌吧。”

第183章 赵王不行

汉帝五年。

“咳!咳!”

刘长差点被水噎着,抬起头来,惊疑不定的看着面前的使者,问道:“你说啥?”

“这是我家大王给您的书信,韩王子出生……好教其仲父们知晓。”

刘长呆愣的接过了来自韩国的书信,急忙翻开查看,这书信是四哥派人送过来的,是四哥的风格,先是询问刘长最近是否有听太后和陛下的话,有没有犯错,然后在最后随口一提,对了,寡人又有儿子了,取名为启,好让你知晓。

“四哥这也太猛了吧??这是第五个儿子了吧??”

“一年生一个……我本以为二哥是最类父的,没想到啊,四哥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已经是四哥送来的第五封书信了,基本每年一封,每封信都差不多是这样,前头先询问刘长的情况,最后加一句有儿子了。

连续五年都是这样,难道我们老刘家都是专生儿子的吗?每年一个儿子?还有这传统?

“这是喜事,我应当送礼……你先别走,等寡人准备礼物,再带回韩国!”

“唯!”

使者大拜,这才转身离开。

刘长笑呵呵的看着手里的书信,忽然又大笑了起来。

栾布有些惊讶的看着他,“大王为何发笑?”

“寡人笑那赵王不行啊,大哥,二哥,四哥都有孩子了,连五哥的王后也怀有了身孕……唯独这赵王,到如今都没有子嗣!哈哈哈!”

刘长仰头大笑,随后说道:“不行,寡人得给赵王写封信,问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栾布轻摇着头,说道:“赵王乃大王之兄长,哪有这样对待兄长的道理呢?”

“寡人这也是关心他呀,万一他哪天死了,又没有子嗣,岂不是要除国了?”

两人聊着天,刘长忽然看向了不远处的季布,问道:“季布啊?这个韩王后,是不是也姓吕?”

季布一愣,随即点着头,说道:“是太后之远亲,太后与韩王母亲近,故其后妃,大多都是太后所安排的。”

“那也得准备礼物啊……服侍吕姓之人,寡人麾下的众人都不如您,请您来负责准备礼物的事情吧。”

面对这样的挖苦,季布也不生气,领命后便离开了这里。

看到季布离开,张不疑有些愤恨的说道:“这厮不忠,可除之!”

召公冷笑了起来,“阁下竟还有脸说他人不忠。”

张不疑大怒,骂道:“你整日与群臣相见宴饮,不过也是季布那样的不忠奸贼!与你同伍,实大辱也!”

“好了,不要吵了……趁着季布不在……与我出门!”

刘长打断了两人的争执,带着他们急匆匆的离开了唐王府。

上了车,栾布问道:“大王?我们去哪里?”

“王陵府上。”

栾布一愣,驾车离开了这里。

刘长回到长安也有一段时日了,对自己离开的时候,长安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刘长并不在乎,他也不想知道。他只知道,如今大汉走向了正规,太后执政,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一部分的律法。

她先是除掉了三族罪,妖言罪,让百姓们不再以言获罪,纵然犯下再大的罪过也不至于牵连三族,随后又对如今的各个惩罚进行减刑,废除了大量的肉刑,颁布了赎罪法,既犯罪者可以通过给钱,给粮,立功的行为来给自己赎罪,若是无法赎罪,再去治他的罪。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