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145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这并不是刘长所收到的第一封信,在周昌之前,便已经有数个国相给他写信,希望他能劝阻太后。刘长明白他们的想法,他们并不是想要割据,只是,不舍得而已。平心而论,刘长也不舍得自己好不容易弄来的大臣轮换,前往其他的诸侯国。

可刘长知道,太后的这个政策,是有利于大汉的,郡县制并没有持续太久,天下还是保持着“我家大王的大王不是我的大王”那一套观念,这是不对的,这样的大一统,迟早都有再次分裂的危险。

刘长倒是不担心唐国也开始轮换,唐国还在跟匈奴对抗,这种时候轮换唐国的大臣,那简直就是寻死!真当冒顿是吃草的啊?

而这些国相都以唐国为例,说这种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同时也是请求唐王出面。

刘长读完了周昌的书信,皱着眉头,想了片刻,“取笔来,寡人要回信!”

面对周昌这种重臣,显然不能“一个入字走天下”,刘长的回信还是相当客气的,说自己会好好思考这件事,请不要担心之类的。

看着刘长写好了书信,张不疑不由得感慨道:“大王啊,这些都是曾立下赫赫功勋的重臣啊……他们在哪个诸侯国,哪个诸侯国就因此而繁荣昌盛,如果能将他们都带回唐国去……让他们在唐国为相,那该多好啊。”

“呵,张舍人倒是好想法……将这些人都接走,那各国都找不到可以担任国相的人才,坏他人之事而成己,张舍人大有长进啊。”

就在此刻,忽然有人在背后开口说道。

张不疑大惊,听着这熟悉的声音,猛地转过身来。

张良站在门口,眯着双眼,打量着面前的众人,他穿着很寻常的衣裳,却风度翩翩,配合那年纪,仿佛神仙中人一般。

“阿父!!”

张不疑猛地朝着留侯行礼。

栾布等人也急忙行礼。

“仲父!”

刘长大喜,急忙冲到了张良的身边,抓着他的手,开心的问道:“仲父终于决定要来辅佐我了吗?”

张良对刘长还是很慈祥的,捏了捏他的脸,笑着说道:“看到你的书信,便想要来看一看。”

“太好了,来,仲父,请上座!”

刘长拉着张良,就让他坐在上位,自己则是坐在他的一旁,以表示对他的尊重。张良坐下来,笑着说道:“这府邸还真不小……”

“那是当然,这是我大姊所赐的……怎么样,仲父若是愿意住在长安,我就把这府邸送给仲父!”

张良也没有回答,只是问道:“你是怎么给周昌回信的?”

“啊?仲父如何知道我给周昌回信?”

刘长这些年里依旧没有放弃张良这个信友,总是不断的给他写信,虽然张良从不回信,刘长虽然在书信里说过新政之事,却并不曾提起周昌的事情。栾布笑着说道:“如留侯连这都看不出来,那就不是留侯了。”

“对,对!”刘长也跟着笑,忽然问道:“既然仲父能看出周昌给我写信,那何必还问我回了他什么呢?难道您看不出来吗?”

“看得出来……大概就是:仲父,我身体无恙,一切都好,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我会跟群贤商讨,请您不必担心,等诸侯王到齐,我会亲自迎接……”

张良说了起来,刘长却是目瞪口呆。

“仲父!!你是人吗?!能看出来就算了,连我具体写了什么都知道??分文不差??”

张良摇了摇头,“这没什么……你都直接将回信放在案牍上了,只要不是眼瞎不识字的,都能看出来。”

刘长转头,这才看到放在案上的回信,众人顿时大笑了起来。

“那仲父觉得我这么回信可以吗?”

“不行……周昌这个人最较真,你若是这么回复,他定然会觉得你在欺骗他……你应当回信告诉他:这件事很难,我做不到,完全不知该如何行事,怕是要出大事。”

“啊??真的要这么回复?”

“若是大王不信,也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回信。”

“不,不,我信,信,取笔来!”

刘长即刻又写了一封信,写完之后,他正要撕掉前一封,张良却拦住了他,“大王不妨将两封书信都一并寄给他。”

众人满头雾水,可刘长还是选择相信留侯,这人比自己聪明,听他的准没错。

“仲父啊……可我还是不明白。”

“无碍,等你再次接到周昌的书信的时候,就会明白的。”

“仲父这次到来,定然会多住一些时日吧?”

张良瞥了一眼张不疑,说道:“在这里,心烦意乱,不宜久居。”

张不疑面对阿父那眼神,欲言又止,父子两人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张不疑与其父,也远没有弟弟那般亲近。刘长避开了这个问题,急忙令人设宴,款待张良,很快,张辟疆也来到了这里,前来拜见留侯。

跟兄长不同的是,他看到阿父,脸上满是喜悦,两人亲切的相见,张良问起了诸多事,张辟疆也是一一回答,比起兄长,张辟疆就要出色太多了,如今的他,跟群贤差不多的年纪,却已经在给九卿当属官了,这是什么概念?再过几年,他就可以冲一冲九卿的位置,也就是说,大汉或许能拥有一位年仅二十多岁的九卿。

在长安,他的名声也很大,无论是天子还是太后,都对他十分的看重,群臣都很喜爱他。

张不疑站在远处,神色更加落寞,也不跟幼弟寒暄。

两人同时在长安,可几乎不怎么来往,两人的性格也是截然不同,张辟疆贼类父,一样的聪慧,一样的冷静,做事周全,从不犯错,张不疑嘛……咳咳。

张良笑着让张辟疆坐在自己的身边。

刘长猛地板起了脸。

“寡人之舍人,岂能坐在属吏之下?!”

“属吏可坐与末席,不疑,过来!”

刘长手一挥,张辟疆什么都没有说,转身就坐在了末席,而张不疑却有些迟疑,看了看张良,张良的脸上并没有半点的恼怒,只是平静的看着这一幕,张不疑咬着牙,便坐在了刘长的身边,高高的抬起头来,面无惧色。

宴席的氛围有些沉寂,刘长却笑着说道:“仲父啊!寡人可得感谢您啊!您让张不疑来辅佐寡人,这些年里,寡人有什么事,都是让不疑去做,他做事从不疑,说做就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做错的地方!”

“若是他是遮遮掩掩,做事惜身,说话不痛快,做什么事之前都只想着保全自己,那寡人还真看不上!这样的人,再有天赋,也不过是属吏之流,难以做大事!”

张良听闻,仰头笑了起来,“大王这是在指责臣嘛?”

“啊?仲父想到哪里去了,我怎么敢这么说仲父呢!”

张良看着一旁的张不疑,正要开口,刘长却又说道:“留侯啊,这是我的舍人,若要说什么,可以私下里说……他非曹窋!”

张良再次笑了起来,不再谈论不疑,说道:“臣还会在朝中暂住一段时日……等诸侯王到来,大王切记,不可前往拜见……要让他们前来拜见您……我稍后还要去拜见太后。”

张良是为了太后而来的……或者说,是为了天下而来的,刘长点了点头,答应了他。

宴席结束,张良缓缓起身,拜别了唐王。

当他走出了府邸的时候,张不疑却没有送他,张不疑站在门口,大声的说道:“留侯,我尚且还有要事,请允许我做完自己的事情,再来拜见!”

张良一愣,转过身来,眼神柔和的看着面前的儿子,笑着点了点头,“张舍人……做的不错,那便告辞了。”

跟着张辟疆离开了这里,张良便朝着皇宫走了过去。

“阿父……是太后请你来的吗?”

“是啊。”

“太后要做什么,根本不需要用计策,为何要阿父前来呢?”

张良没有回答,低声说道:“诸侯王好对付……只是国相都不是请与之辈……何况,我也想要见见好友……见见你和不疑。”

“不疑这里,我可以放心了……但是你……你还是早日离开庙堂,跟我回家去吧。”

“嗯??”

唐王府内,张不疑看着刘长,正要大拜,刘长却一把将他拽了过来,“你先别拜,我几个兄长要来了,你去安排一下亲兵,让他们这些时日里在城外各地操练,时刻注意各个诸侯王的动向,若是发现他们靠近,就前来告知!”

“唯!!”

送走了张不疑,栾布站在刘长的身边,说道:“大王啊……今日为何要那般对待留侯呢?”

“寡人之臣,轮不到他人来教训,哪怕是他阿父也不行!”

栾布心里忽然有些感动。

“何况,留侯为人温良,又不是曹贼,陈平那样的人,不会生气的。”刘长咧嘴笑着说道,栾布心里的感动再一次荡然无存,合着您还是欺善怕恶那一套是吧?

“栾布啊……如意要来了……他在长安没有府邸,你说我是不是该给他在府内再修个窝,让如意跟如意挤一块得了!”

“大王啊……赵王这次前来,肯定是有重臣跟随的,可不能当面羞辱啊……当初先皇就因张敖与自己亲近,多有无礼,导致他的属下愤怒,从而想要谋反……大王要注意言行啊。”

“放心吧!寡人跟随张相学了二十多年的礼,对礼的钻研,已经到了能注释的程度,张不疑都建议在唐国修建庙宇,祭拜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寡人还想着要不要给自己也立一个呢……”

“万万不可啊!!!”

第192章 为何不拜见寡人呢?

自己给自己立祀,还是活祀,这种事,在大汉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在很久很久以前,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无赖刚刚进驻关内,登基为帝,便决定要祭祀,于是乎,他找来了大臣,询问该祭祀哪些人,大臣告诉他要祭祀四帝,老无赖惊讶的问:“不是五帝吗?怎么只有四个?”

大臣也很懵,一直都是四个啊,没听说过有五帝啊。

老无赖大手一挥,“我来了这不就有了嘛?我说是五个那就是五个!”于是,当场便少了个赤帝之子,多了个黑帝。

所以说,栾布是真的害怕,因为他知道,刘长绝对能做出这样的事,毕竟这玩意是有迹可循的,刘邦身为天子,却不太敬天,连祭祀的时候都是嬉皮笑脸的,完全不将天放在眼里,儒生跑过来劝谏,他就往人家帽子里撒尿,大汉第一带恶人莫过如此。

刘邦也完全不理会什么活祀折寿啊之类的,他不惧怕这些,也不在意这些,吃吃喝喝玩玩入入活到了六十。

而刘长也差不多如此,他也不太将祭祀放在眼里,哪怕是跟着去祭拜高皇帝,他也是直接坐在灵位前嘀嘀咕咕的抱怨着,说着众人的坏话,感谢他送的盔甲之类,跟其他那些又拜又起,神神叨叨的念祭文的众人截然不同。

好在,经过栾布苦苦劝说,刘长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大王啊……祭乃国之大事,不能胡来。”

“知道,知道,你们儒生就这一点最烦,你看黄老就说心诚就好,不必弄什么繁琐的仪式来专门祭祀……你们咋就不能学一学呢?”

……

就在刘长照常的站在酒肆面前,笑着跟来往的美女子搭讪的时候,张不疑急匆匆的赶来。

刘长逐渐长开,脸上那藏不住的英武,引得很多女子特意前来这里被他搭讪。

大汉的民风是很彪悍的,可不只是男的会去搭讪好看的女子,女子遇到心仪的男子,也不会放过。也就是刘长岁数还小,那些女子也就是跟他聊聊天,让他夸一夸自己,逗一逗这个漂亮的弟弟,美滋滋的走开,若是再长几岁,他只怕是要被吃的连骨头渣都不剩下。

“大王!韩王来了!”

张不疑低声说道。

刘长一愣,依依不舍的看着面前这些好看的大姊,迟疑了片刻,方才咬着牙说道:“回去!”

回到了唐王府内,张不疑便急忙说道:“刘不害派人告知,说是看到诸侯王的车架,随从者只有数人,乃是韩王之车架。”

“韩国纵然近……可四哥回来的也太快了吧!”

“这是来跟太后表忠心的……看来,他是不会反对那些政策的,可为大王之助力,先前各国相给大王写信,唯独韩国相傅宽不曾!”栾布分析着,又说道:“大王不要前往拜见,您越是维持住宗室贤长的姿态,诸侯王们便越安全。”

“我知道,四哥这番前来,定然是要先去拜见阿母和二哥的,我就在这里等着他。”

就如他所说的那样,刘恒急匆匆的来到长安,也不休整,直接就来到了皇宫。

说实话,众人都没有做好迎接的准备,刘恒来的实在是太快了。

当城门甲士将他到来的消息带回皇宫告诉太后的时候,韩王已经出现在了皇宫门口,无人迎接。

太后得知,当然是勃然大怒,堂堂诸侯王前来,却没有人去迎接,这像话吗?

当刘恒站在皇宫门口低着头等待的时候,大门敞开,曹窋等大臣们急忙出来迎接,曹窋急忙大拜,愧疚的说道:“不知大王前来,没能及时前往迎接,请大王恕罪!”

刘恒轻笑着,“不敢,来的匆忙。”

在他们的带领下,刘恒不顾众人那惊讶的神色,直接走向了椒房殿。

“儿臣拜见太后!!”

刘恒毕恭毕敬的朝着吕后行大礼,吕后的脸上出现了一抹笑容,她笑着将刘恒扶了起来,“一家人,何必如此呢?”

“薄夫人可还好?”

“好,她很想念太后,特意让我送来礼物……”

“哈哈,好啊,那你的王后和孩子呢?”

“他们也很好。”

吕后将刘恒拉到了自己的身边,言语很是温和,刘恒的生母与她亲近,而他的王后更是吕氏之人,刘恒每个月都会派人来跟太后问好,太后下达政令,他总是第一个完成。

当初刘邦将最小的封地给了他,韩,大概跟唐国的上党郡差不多大,虽然人口不少,可算是诸国里最弱的。可刘恒却在短时间,使得韩国大治,其他不说,就说结果,如今韩国的产粮甚至超过了赵国,而刘恒虽年轻,大小事却都经过他的手,国相傅宽都甘愿辅佐他,不敢轻视。

吕后与他寒暄了许久,问起韩国的近况,刘恒既没有刻意贬低,也没有故意吹捧,如实的将情况告诉了太后。

太后更加开心,感慨道:“让你做韩王,大材小用啊!”

“儿臣不才,能为太后分忧,已经是很知足。”

两人正在聊着天,一人猛地冲进了椒房殿内。

“哈哈哈,四弟回来了!”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