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182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老夫人她……她病逝了……”

“你说什么?!”

如意猛地推开了面前的随从,发疯般的朝着内殿冲了出去。

当他冲到了内殿的时候,周勃正站在殿门口,朝着如意低下了头,“大王节哀。”

刘如意看到了安详的躺在榻上的戚夫人,如意几乎是扑到了她的身边,不断的叫着她,他再次痛哭了起来,这一次,如意百感交集,有悲痛,甚至还有一丝轻松,他跪在生母的面前,嚎啕大哭。

周勃站在不远处,平静的看着这一幕,“大王,臣已下令抓捕了老夫人的近侍与甲士,这些人仗着老夫人的势力,无恶不作,我应当处置。”

可刘如意却没有回话,他只是哭着。

在刘长赶到赵国的第一天晚上,赵太后病逝。

众人猜测,赵太后是被吓死的。

唐王为人蛮横,恶名在外,他与吕后亲近,戚夫人本就怕他,听闻他来了,大概是因为害怕而暴毙。

但是,谁管她是怎么死的呢?

得知她死了,赵国的群臣那叫一个欢呼雀跃啊。这些年里,这个疯女人将群臣都折腾的不轻,没有吕后的本事,却处处要效仿吕后的做法,干涉国事,肆意安排亲信,私自惩罚大臣,甚至还想要参与赵国的朝议,周昌在的时候,她还不敢太放肆,在周昌离开之后,那就是变本加厉。

她似乎觉得,有一个当王的儿子,她就可以在赵国做任何事情,可她每次闹事,最后前来收尾,跟众人道歉的,却是她这个当王的儿子。

群臣都觉得赵王很不错,赵王高大帅气,尊敬群臣,关爱百姓,上位之后常常走访各地,也不修建王宫,也不享福享乐,几乎就是在全身心的将赵国从废墟里拉出来。

奈何,就是有个一言难尽的生母。

刘如意费尽心思从唐国等地借来耕牛,准备借上几年,为赵国留下牛犊,然后他的生母就要为自己的寿辰办一个十牛宴,群臣很清楚的记得,当时赵王跪在内殿之外,险些把头给叩破了,都没能打消太后这个疯狂的想法。

若说唐王是在不断的给他阿母惹麻烦,那如意正好相反,他阿母在不断的给他惹麻烦。

他阿母常常说如意应当继承皇位,还多有不轨之言,说真的,要不是如意对群臣还不错,只怕群臣早就绑了他们去长安换功绩了。

群臣也曾上奏长安,弹劾戚夫人欺压赵王,请求太后能出面,可那些送往长安的书信就如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赵王的夫人好不容易有了子嗣,戚夫人便因为小事与她起了争执,趁着如意外出巡察的时候,便让儿媳在屋外跪了四个时辰,导致刘如意的孩子也没能留下……甚至,到如今都没有子嗣。

如今,赵国的这个祸害终于不在了。

果然啊,只有祸害才能送走祸害!

群臣虽然开心,可是当着刘如意的面前,还是不敢笑,只是让大王节哀。

刘长则是站在刘如意的身边,“还想着要跟你继续饮酒呢……看来还得再等一年啊。”

刘如意没有说话,看起来有些憔悴,却没有再落泪。

刘长扶起他,拉着他到一旁吃饭,刘如意看着面前的饭菜,怎么也吃不下去。

“长啊……生母死了,我守孝却哭不出来……我不孝。”

“别放屁了,你能忍这么久,你都已经算是大孝子了。”

刘如意沉默了片刻,方才说道:“她是我的阿母啊。”

刘长摇着头说道:“好了,不必再想了,你是诸侯王,赵国百姓还在受难,与其想这些,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治理赵国吧,那周勃,真的是一个人才,尤其是打仗这一块……我师父曾多次用他指挥的战役来教我,还说诸将里就他有帅才……你有这样的人才辅佐……啊,真的是令人羡慕啊!”

刘如意瞥了他一眼,“我就一个周勃,你呢,王城内有张苍,盖公,王陵,朱建,李左车,地方上,上党有任敖,太原有孙赤,上郡有张相如,雁门有魏遫,云中有周灶,济北有董赤,代郡有陈濞……你身边有季布,栾布,张不疑,召平等人……军中将领更是韩信,彭越,英布之旧部。”

“你还羡慕我???”

“你是如何知道的这么清楚的??”

“你唐国的官吏每次前来,都是趾高气扬的,恨不得让所有人知道这些……简直跟你一个德性!”

刘长咧嘴傻笑了起来。

随即傲然的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刘如意一愣,随即接梗,“人言唐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刘长笑了起来,恐吓道:“说这话的人可是被项羽给烹杀了!”

刘如意再次玩梗,说道:“我与唐王具北面受命天子,约为兄弟,吾既你兄,若欲烹兄,而幸分一杯羹!”

刘长再次大笑了起来,他指着刘如意,叫道:“百年之后,我们定会挨阿父的打!”

当初盖公给诸兄弟教导史,本来是想让他们能用历史来看清如今,长点记性,奈何,这帮诸侯王学史就当玩梗用了,也没长啥记性。而他们玩的这两个梗,都来自造梗大王项羽。

刘长又陪了刘如意几天,这才准备离开。

而在离开之前,他又去拜见了周勃。

“仲父!!!”

当刘长再次笑着走进门的时候,周勃摇了摇头,没有想到啊,自己都到了赵国,还是躲不开这竖子。刘长拿着礼物来拜见,周勃便请他坐下来,算不上亲近,但也不算疏远,刘长倒是没有谈起戚夫人的事情,只是笑着夸赞道:“当初我阿父那般称赞仲父,我不以为然,看来,是我浅薄了。”

周勃皱起了眉头,周勃同样也是跟在刘邦大哥身后玩到大的跟屁虫,就类似如今跟随在刘长身后的周亚夫。刘邦对他非常看重,甚至格外的喜爱,总是将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做,宴席的时候还常常搂着他高歌,弄得周勃苦不堪言。

而说到了高皇帝,周勃的眼神便柔和了些许,“高皇帝爱我,我虽死却也不能报答。”

“来,来,饮酒!”

刘长表现的很是亲切,两人吃着饭菜,又饮起了酒水。

“其实,大王不该离开长安的。”

周勃忽然说了起来。

“哦?为何啊?”

“能继高皇帝衣钵的,唯有大王。”

刘长惊讶的看着周勃,在刘长的印象里,周勃为人沉稳,老谋深算,这番话怎么都不像是他能说出来。

周勃注意到了刘长的惊讶,他很是平静的说道:“高皇帝临死之前,曾对我留下遗命,若事有变,便由我来诛杀外戚。”

“哦……”

刘长看起来没有半点的惊讶,他好奇的看着周勃,“你为何要告诉我这件事呢?”

“因为大王视我为敌。”

“寡人一直都将您当作自己的仲父,何时当成了敌人呢?”

周勃摇着头,认真的说道:“我只是想要告诉大王,我并非是大王之强敌,世人都说大王怀有异心,我却知道不是如此……陈平知道,我知道,灌婴装作不知道,其实他就是大王派到我们身边的……大王是想要保卫大汉,避免内乱……我们同样也是这样的想法。”

“在当面斥责和当廷力争方面,我们比不上王陵,但说到保全社稷,维护刘氏后人,王陵却比不上我们。”

“若将来有变,我们会协助大王,平定内乱,大王不必总是想着如何对付我们。”

刘长听闻,顿时大笑了起来。

“有我在……就不会有变。”

“如此最好。”

刘长又说道:“若你觉得我这次来找你,只是为了打压你,对付你,那你就想错了,我刘长的剑,永远是对外的,当然,必要的时候也会用来除掉蛀虫……不过,许些蛀虫而已,我并不放在心上,我这次来找你,是因为匈奴的事情。”

“哦?大王要讨伐匈奴?”

“不错,我要联合唐,燕,赵三国,出兵讨伐匈奴!”

刘长站起身来,认真的看着周勃,“我要斩下冒顿的首级,送回长安,你要一起来吗?”

周勃回答道:“赵国贫苦,没有粮草,没有军械,若召集士卒,必定影响农耕……”

“唐国出战马粮食,燕国出士卒军械,赵国嘛……你一个人来就够了。”

“怎么样,要不要一起来?”

第222章 唐国

“竖子!!”

刘如意怒气冲冲的叫道:“我赵国百废待兴,就只有这么一个国相,你都不放过??”

“不是,三哥啊,你误会了……我并非是要将他带走,我只是想让他帮个忙而已。”

“你放屁!若是跟着你去了唐国,那他还能回来嘛?!”

刘长傻笑了起来,“三哥~~我又不是现在就将他带走,我回到唐国,还得做好作战的准备,等准备动手的时候,你就让周勃过来,打完仗,就送回来,而且我不白要啊,等斩获了物资,我可以送一批给赵国的。”

“你看那燕国先前跟随我唐国打仗,我也没有亏待了他们啊,还给燕国送了数万头牲畜,燕王高兴坏了,连着给我写了十几封书信来感谢我……赵国难道就不缺牲畜嘛?”

“你就说吧,你需不需要?”

“额……”

“长啊,赵国确实很缺……赵国什么都缺……但是,我们也需要国相啊……”

“唐国跟赵国又不远,到时候用完了自然就会送过来,我唐国人才极多,不缺他一个!可以让他先安排赵国的事情,等待战事,又不是现在就要带走。”

“而且,他到时候返回赵国,可不是空手回来啊,能弄来的物资,够你赵国直接恢复到从前那般国力的!上万头牛啊,你想想,赵国各地都可以用得上,赵国难道不需要耕牛嘛?”

刘如意顿时意动,迟疑了片刻。

“燕国上次劫获的羊,到现在已经翻了两倍,就是拿给北军去吃,北军敞开了吃,都得吃上个五六年!”

“咳,好,长弟啊,周相就借给你用了!什么时候想用你就说一声,寡人即刻下令让他前往唐国!!”

刘长又说道:“还有马匹,铁器……”

“不亏是我家的乳虎!不必多说!要不现在就让他跟你走?”

刘长嫌弃的看着他,骂道:“难怪阿父总是说你最类他,你们都是如此,有事乳虎,无事竖子!二哥他也是这样,我刘长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兄弟?”

“对,你说的对,我们是这样的,就你与众不同,你是最不类父的……你是大汉第一君子……”

刘长仰头大笑了起来,事情谈妥了,刘长却还不急着离开,因为,他还要跟着赵佗去祭祖。

为了避免赵佗与地方过多的接触,刘长这一路上都没有泄露赵佗同行的事情,无论是在梁国,还是赵国。刘长以游玩的名义,带着赵佗,准备前往真定县,自从来到了赵国,赵佗便沉默了很多,不再像从前那样任意的使唤刘长,很多时候,都只是呆呆的看着周围。

刘长坐在马车上,朝着真定县的方向赶去。

他只带上了数十个亲兵,以及栾布,张不疑,夏侯灶,樊伉等几个人。

赵佗坐在刘长的身边,呆愣的看着周围,喃喃道:“我已经认不出路了。”

“你肯定认不出来啊,你离开家乡都多少年了……你还会说赵话嘛?”

赵佗并没有回答。

他们来到了真定县,这座县城在当初的战乱里受损很是严重,到现在,还能看到当时攻城战所留下的痕迹,城墙都不完整,周围也没有什么村落,人烟稀少,当他们来到城门的时候,方才有两个士卒挡下了他们,一嘴浓厚的赵国方言,来询问他们的来意。

刘长看向了栾布,栾布年幼时因为家境贫苦,曾流落各地,在齐国,赵国都待过,后来就被人绑起来卖到燕国去了,栾布给这些人表明了身份,说明了来意,士卒大惊失色,急忙拜见了刘长,刘长朝着他们点了点头。

马车随即走进了城内,赵佗的眼神却格外的茫然。

在他的家乡里,他没能找到一处熟悉的地方。

处处都是那么的陌生,道路也变得不同,各种建筑,赵佗甚至都找不出曾经真定的影子来,他只是茫然的看着这一切,他似乎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家到底在哪儿了。

栾布几次询问,赵佗只是支支吾吾的,根本说不出自己的家到底在哪里。

真定因为其优越的地缘优势,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在赵佗离开之后,这里经历了数次的大战,而每一次的战争,都将这城池摧毁一次,到如今,这座重修修建的城池,早已跟当初没有了半点相似的地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的赵佗,都只觉得陌生。

虽然赵佗的家不好找,可是赵夫人的坟墓还是很好找的,自从刘邦下令将她安葬在故土之后,真定人都很佩服她的勇气,感与她的气节,便为她修建了庙宇,称她为“福姬”,当然,这也只有真定人才认,其他地方的人是不认的,刘长他们很轻易就找到了赵夫人的坟墓。

赵佗颤颤巍巍的从马车上走了下来,他的身体一直都在发抖,而刘长此刻,表情也是异常的凝重。

刘长面对自己的生母,心情是格外复杂的。

他不曾见过这位生母,只是从他人口中得知,对这位素未谋面的生母,刘长却没有太多的感情,只是,当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心情却莫名的低落,一言不发。

“禾……我回来啦。”

赵佗轻轻说着,他蹑手蹑脚的从衣袖里掏出了几个零嘴,颤抖着放在了墓前。

“我答应过你……要给你带的……”

“禾……”

赵佗流着泪,一遍遍的呼唤着女儿的名字。

刘长则是跪在一旁,庄重的行了礼。

他坐在这里,也没有打断赵佗的叙旧,赵佗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很多。

赵佗在这里,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也没有找到宗族近亲,在祭拜了女儿,祭拜了先祖陵地之后,赵佗便决定要离开了。

刘长要前往唐国,而赵佗却要被送回南越。

“长……我在南越,只怕是再也不能前来了……以后,你要多来祭拜。”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