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217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我在谋反呢!有事稍后再说!”

与群臣不同,刘盈大概是唯一知道刘长想法的人,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是真的没有那个心思,不然,早在先前,自己开口的时候,他就会接下来,可如今,他忽然做这样的事情,还是为了他,为了他们这一家人。

就在群臣保持寂静的时候,有一人缓缓站起身来。

这位起身的大臣,正是夏侯婴。

在群臣之内,刘长是很喜欢夏侯婴的,夏侯婴曾给他送了战车,对他格外的亲近,这是一个将勇字贯彻了一生,从来就不曾撤退过一步的将军,他因为讨伐英布时受了伤,到现在病情复发,起身都有些困难,可他依旧站起了身。

刘长无奈的看着他,“我刘长从不打老弱病残,你还是坐下来吧!”

“唐王……怎可谋反。”

夏侯婴只是盯着刘长,并没有后退的打算。

“夏侯将军!是朕主动要让唐王来辅佐庙堂的!他并非是谋反!”

刘盈急忙开口说道,夏侯婴一愣,他看着刘盈,“陛下,臣……”

“无碍,这都是朕所应允的。”

听到刘盈的劝说,夏侯婴这才重新坐了下来。

刘长看到群臣都不反对,便大声说道:“好,既然你们都同意,那就这么办,日后,我便来处置庙堂之事!”

“灌侯!”

“臣在!”

“你派遣北军士卒,驻守在长安各地,一旦发现有人异动,格杀勿论!”

“唯!!”

“陈相!”

“臣在!”

“请您负责监察百官之事,若是有人异动,格杀勿论!”

“唯!!”

“好,接下来,就开始这一次的朝议!”

……

就在这个时候,吕后孤独的坐在椒房殿内。

她并不会给刘长解释自己的想法,也并不会对他人说起自己的不容易,长子不成器,唯唯诺诺,毫无帝王之威仪,群臣各怀异心,想要把持庙堂,想要将她连着吕家都住杀干净,地方上的百姓只知其王,不知天子,北有匈奴,南有赵佗……全国大部分的百姓还吃不饱饭,处处都是废墟,每天的寒冬都会传来百姓被冻杀之事。

原先的功臣们逐渐丧失斗志,他们和他们的后人开始变成蛀虫,啃食大汉的命脉,大量的兼并土地,广收家臣隶臣。

唯一还不错的儿子,性格又暴躁,屡次顶撞她。

刘邦逝世之后,所有的事都落在了吕后的身上,所有人都害怕这位残暴的太后,连她的女儿都不例外,没有人敢与她亲近,唯一的依偎也离开了长安。

“太后!!”

“太后!!不好了!!”

就在吕后批阅着奏表的时候,近侍惶恐的冲进了椒房殿内,双手都在颤抖着,他高呼道:“太后!唐王谋反!唐王反了!他关押了群臣,控制了南北军,逼迫天子下诏,以他来辅佐庙堂账务……听闻周相已经被抓了起来……”

这近侍前言不搭后语,惊惧的说着。

吕后此刻却是目瞪口呆,看着这近侍,喃喃的问道:“你说什么?”

“他说,寡人谋反啦!”

刘长傲然的走进了椒房殿内,一把抓住那近侍的脖颈,将他抬了起来,“你且去门口等着!”

“唯……唯!”

近侍惊惧的逃离了椒房殿,刘长此刻傲然的看着面前的阿母。

“阿母……你再也不用批阅这些奏表了。”

“也不用想着要为了我去杀人了,也不必背负任何恶名了!”

“我谋反了!”

“我要绑了阿母,去哪里都要带上你,让你整日只能陪伴着我,陪着安!”

“今天下事在我,南北军都遵寡人的诏令!”

“乖乖将玉玺印章交给寡人!”

“如若不然,寡人便将安挂起来打!”

第253章 早知如此,寡人就不反了

长乐宫终于迎来了它的主人。

在高皇帝逝世的第九年,太后终于回到了自己早就应该回去的地方。

长乐宫比起未央宫来说,就是一个字,宽阔,这里的殿群并没有未央宫那么多,而且与未央宫那种死气沉沉,严肃冷酷的氛围不同,这里绿树成荫,处处都是假山,有湖泊,殿落并不多,多的是享福的地方。

太后终于不再被困在冰冷的大殿里,她牵着安的手,在长乐宫内转了起来。

安对这一切都很好奇,激动的朝着前方快步走着,弹出身子来,简直就是拉着吕后在走,曹姝跟在一旁,看着刘安走的急切,骂道:“慢点走!竖子!你大母能走那么快吗?”

吕后不悦的看了她一眼,“为何不能走?”

“阿母~~您不该对安如此宠溺啊!”

曹姝对待吕后,并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刻意的表现出自己的尊重和畏惧,偶尔也敢如此反驳一两句,吕后并不会生气,反而是很开心,她笑着说道:“这又如何,我对长,也是如此,他也没有被宠坏啊。”

嗯??您是认真的吗?

曹姝无奈的说道:“阿母啊,可不能让他跟其父学啊!”

“放心吧,我的孙儿最是乖巧听话,不会跟那竖子一样的!”

吕后松开了安,安便在周围跑来跑去的玩,太后和曹姝就在路边看着不远处的湖泊,太后看了一眼安,笑着说道:“还是安好,当初我牵着长去玩的时候,根本就拉不住他,你不知道,那竖子力气很大,像头牛一样,出来玩的时候,低着头就开始冲,没个七八个近侍,是抓不住他的。”

曹姝轻笑了起来,“那阿母确实也不容易。”

“安多乖啊,那竖子是不听话的,他阿父给他找了几个老师,都被他给气走了,后来让他去天禄阁,他又开始逃学,还常常欺负其他几个公子,你知道最可气的是什么吗?”

“是什么啊?”

“他动手打了如意,然后哭着来找我,说如意身上太硬,弄疼了他的手。”

“哈哈哈~~”

曹姝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阿母是怎么治他的?”

“我就是让他去宣室殿里找他阿父告状……这竖子很蠢的,居然还真就去找了他阿父哭诉……然后被他阿父给揍了一顿。”

“高皇帝是不是很不喜欢他?”

“不是。”

“他很喜欢……虽然长最不听话,总是惹事,可他很喜欢,常常在宴席时讲述长的事情,与群臣同乐……”

太后认真的回忆着过往,曹姝安静的站在一旁,认真的听着。

“就是苦了他,我的这个儿子,是个苦命的人啊……他八九岁的时候,便失了父……他做的比盈还要多……费尽心思……别看他一副狼心狗肺的样子,他心里的苦啊,比谁的都多……我做的很多事情,他都不能理解……有些时候,他做的事情,我也就当作不知道。”

“他为了不让他的家人背负恶名,便将所有的恶名都挂在自己身上了……”

听着太后缓缓的讲述,曹姝也有些动容。

“可大王从来都不说这些事情。”

“因为他很强大,无论是体魄,还是内心……”

两人安静的看着远处的湖泊,许久无言。

“阿母!!大母!!”

刘安哭着冲到了两人的身边,抬头便嚎啕大哭。

吕后大惊,急忙抱起他,“怎么啦?安儿?怎么啦?”

“那个胡蝶不让我抓!跑啦~~”

看着哭诉告状的刘安,曹姝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吕后擦了擦他的眼泪,哄道:“不哭,不哭,稍后让你阿父来收拾那胡蝶啊!”

“我现在就要~~”

“好,我帮你抓!走,我们一起去抓!”

看着开始跟着安忙碌起来的太后,曹姝无奈的跟在他们身后,好在,很快安就忘记了胡蝶这件事,便跑去追小鸟了,看着额头流着汗的太后,曹姝急忙上前擦拭,“阿母?您当初不会也是这样哄长的吧?”

“呵,怎么可能呢,当初那竖子这么胡闹,我都是直接揍的!”

“嗯?”

曹姝对此表示很怀疑。

而那位竖子,此刻正在宣室殿内,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表,揪着自己的头发。

“阿母平日里就批阅这么多的奏表??”

“啊!早知如此,我就不谋反啦!”

看着歇斯底里的刘长,坐在一旁的刘盈却笑吟吟的说道:“这件事可不能反悔啊,这里的事,便留给伱了,我回甘泉宫了啊!晚上叫上曹姝,一同吃个饭!”

刘盈笑吟吟的站起身来,感受着那股前所未有的轻松,转身就要走,刘长却猛地抱住了他。

“二哥!你可不能走啊!”

“你放手!”

“不行!你得留下来帮我啊!”

“你已经谋反了!”

“我在这里批阅奏表,你去后宫入美女,天下哪有你这样的兄长?帮我将奏表批阅完!”

“现在是你来掌事!松手!松手!”

“你要是敢跑掉,我现在就绑了自己去向周昌自首认罪!”

刘盈无奈,气呼呼的坐在了一旁,不悦的说道:“天下哪有你这样的反王?造了朕的反,还要逼朕帮你做事!穷凶极恶!古之桀纣莫过如此!”可刘长并不在意兄长的评价,他拉着哥哥,让哥哥贴着自己坐下来,“二哥啊,这玩意你平日里是怎么弄的?”

“平日里……我看完就好,随即送往椒房殿,由阿母观看,然后下达。”

“合着你一直都是走个流程,就随意翻看几眼是吧?”

“你个昏君!”

刘长愤怒的训斥道:“作为君王,当心怀天下,为天下苍生兢兢业业,岂能如此糊弄呢?!”

刘盈觉得有些惭愧,他低着头,“确实是我的过错。”

“这样吧,给你一个将功赎过的机会,来,这些你来批了。”

“嗯??”

刘盈看着他,说道:“可是,朕做不好啊……每次都出错……还得阿母看上一眼。”

“你一定能做好。”

“朕……做不好。”

“能做好……我的兄长,什么事都能做的好。”

在吕后的阴影之下,刘盈那进取的勇气似乎是被消磨了,充斥着某种自卑,对自己的不信任,听着刘长的话,刘盈还是鉴定的拿起了面前的奏表,刘长也同时翻阅了起来。其实这些奏表都是各地所派来的报告书,讲述当地的情况,遇到的困难,弹劾某人,获得的成果,最多的就是表忠心的。

你也分不出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这些东西极其的繁杂,随着大汉的疆土越来越大,皇帝要处理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从庙堂到各国,乃至郡县。与众人所想的不同,在西汉初期,皇帝甚至能从章表里得知县城里的情况,如哪个县城忽然出了大型的命案,死了好几个人,这都是要告知皇帝的。从这就能看出皇帝的工作到底有多繁忙。

刘长此刻就是在看着一个弹劾县丞的奏表,里头详细的讲述了武进县丞假借开垦的名义,将开垦好的耕地高价卖给富户,谋取私利的事情。刘长皱了皱眉头,将其放在了一旁,又拿起了一份。

“好家伙,这是弹劾寡人自己的?”

刘长拿起奏表递给刘盈去看,刘盈看了一眼,顿时笑了起来,“这是最常见的,自从你长大之后,朕这里批阅的奏表,八成都是来弹劾你的……是叔孙通的?”

“不是。”

“宣义的?”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