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295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太尉说的讨伐西域,如今时机还不是很成熟。”

“我认为,倒是可以趁机将驰道和屯田的问题给解决了。”

“方才刘公也说了,承包给豪族,是取乱之道……会加强豪族对地方的影响,我们还是得想个稳妥的办法。”

就在他们商谈着要事的时候,张不疑却来到了廷尉大牢内。

群臣非常热切的欢迎了他的到来,拍手叫好,张不疑板着脸,对“背叛”了自己的刘章很是不满,不过,刘章也没有办法,刘长离开之前,是让周昌来负责所有的事情的,并且告知刘章,若是张不疑和周昌出现争执,就听周昌的!

大概刘长早就料到这厮会故意去为难周昌这些人,特意留下后手,若是张不疑只是安心对付群臣,那就没事,可若是张不疑想不开,去招惹周昌这些代替刘长决策国事的大佬们,那就自求多福!

张不疑坐在大牢内,低着头,长叹了一声。

奸贼横行啊。

“啪~~”

猛地有人往张不疑的后脑勺拍了一下,张不疑顿时大怒,转过身来,“谁?是谁?!”

张不疑没有办法继续在这里抱怨,只好开始办公,开始在大牢内监察群臣,督促他们办公。

可渐渐的,张不疑发现自己好像亏了。

这些人办完事之后,就被官吏所释放,至于张不疑,则是要监察到最后一个人办完了事,才能出去。

经过张不疑这么一闹,群臣顿时不敢再设宴作乐,在周昌的带领下继续办公,长安一如往常,唯一的变化,大概就是张不疑的名声,又降低了几个层次,已经彻底来到了跟过去赵国的郭开,齐国的后胜同等的水平。

与此同时,刘长也是离开了梁国,将太后留在这里之后,刘长的速度又快了不少。

沿路,都能看到官吏们在测量当地的驰道,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发动百姓来进行修补了。

看来,庙堂里的那些人终于开始办公了。

刘长沿路视察,心里大喜,这么一来,这驰道迟早能修到赵佗的家门口啊。

“大王,这是您要的当地户籍表……”

近侍张卿拿着整理好的描写着当地情况的表递给了刘长,刘长很是满意,认真的翻阅了起来,这些年里,各地的发展还是很快的,尤其是这些耕地充足,气候良好,少灾害的地区,迎来了很多外地百姓。

“张卿啊……庙堂里的群臣若是有你这般效率,那该多好啊!”

“臣不敢与诸公并论。”

张卿急忙回答道。

刘长看着一旁的吕禄,“寡人发现啊,这近侍们做起事来,就是比朝中的大臣要更快……朝中那些大臣啊,就是想法太多,再这样下去,寡人就要在宫内设立诸职,让这些宦官们来担任要职,重用他们了!”

吕禄一愣,皱起了眉头,看了张卿一眼,低声问道:“大王啊,这些家奴岂能重用?”

“为何不能?他们没什么野心,不贪图美色,认真做事,多好啊,寡人这次回去,就准备设立几个机构,专门让近侍们来担任,重用这些人!”

刘长这么一开口,便是老昏君了。

吕禄不屑一顾,“群臣定然不愿,重用宦官,大王可不能忘记了秦之赵高嫪毐啊。”

刘长抚摸着胡须,“你说的也有道理。”

吕禄开玩笑的说道:“倒不如由大王下令,往后想要做官的,便得去势,这么一来,或许他们就能专心办公,不再胡思乱想了……”

“哈哈哈,你这佞臣!”

“给寡人一千钱!”

“为何啊?”

“不给寡人就把你这个提议告知群臣!”

第317章 真正的经学家与虚假的经学家

刘长这次的出行路线,完全是照抄了当初的秦王以及高祖。

不过,他没有用驰道,毕竟如今这驰道破损严重,除了车神夏侯灶这种的,基本没有人敢开,开着开着大王飞出去可就坏事了。当然,也有完好的部分,可这玩意毕竟已经有几十年弃用了,刘长倒是不怕,群臣却不敢让他上驰道。

赵家父子在吕后出发之后,销声匿迹了一段时日,这是刘长亲自安排的,就是怕那个大傻子在阿母面前胡说八道,最后只能是抬着他去见赵佗,他便让甲士们将这两位带到队伍的最后头,让他们不要出来。

如今吕后留在了梁国,那他们自然也是可以出来跳一跳了。

赵始对吕禄的意见很大,主要的意见就是因为他是建成侯的儿子。

赵始在长安,与建成侯作对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也就是太后逐渐年迈,性格逐渐变得宽容,不然此刻刘长早就开始吃席了。

刘长这次前往南方,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南越国。

南越国算不上是大汉的强敌,也没那资格,可是对长沙国和吴国来说,却是一个不能不提防的敌人。大汉可以灭掉南越国,但是付出肯定不会太少,这个蛮荒之地,远比塞外更加凶险,刘长原先是没有太重视这里的。

直到赵始拿出了那新稻种,刘长方才明白,原来南越国那边也有好东西,对寡人也有价值。

因此,刘长决定亲自前往吴国,彻底解决南越国的问题。

而这一路上,赵始则是喋喋不休的讲述着南越之利。

“我南越国有良木,阿父下令以木材修补关卡,我看啊,便是用木来修筑一个长城,那都是足够的。”

“哦……是这样啊。”

刘长缓缓点着头,赵昧却拽了拽赵始的衣袖。

“竖子!你拽我做什么?我新买的衣裳,休要给我弄脏了!”

吕禄冷笑着说道:“不过是些木材,大汉哪里没有木材呢?”

“呵,哪里的木材能比得上南越?种类之多,数量之多,只怕你看到了都说不出那木到底叫什么,我们那里还有木可以作甲,能挡强弓,你知道什么啊?”

“说来说去,不也就是些木头嘛。”

“不只是木头啊……我南越还有涅山,有铁山,往南有铜山,三山之出,吴国都比不上,吴国的矿山为什么比我们厉害?因为他们人多啊,我们进山的人还没有吴国一半多呢,可产量可是不分上下!”

赵始傲然的说着,赵昧却再次清了清嗓子。

“你这竖子,滚去后边!”

赵始不悦的推开了赵昧。

刘长很是开心,如此看来,这南越还是块宝地啊,不错,不错。

赵始这个人,一旦说起来,基本就不懂得藏私。

在他的热情解说下,刘长连南越国具体的军队数量,将领情况,布防,资源产出,官吏任命都知道了个七七八八,好在,这厮虽然嘴硬,鲁莽,暴躁,可不爱说大话,唯独这一点,跟某位大王是不同的。如此看来,这吹牛确实是从阿父那里遗传下来的,跟他阿母倒是没太大的关系。

刘长同样也开说话,可他嘴里就没个实话,若是从他口中来判断情况,要么就是衣不蔽体,要么就是披甲百万,反正是套不到任何有用信息的。

说了许久,赵始大概也是累了,便回自己的车休息了。

吕禄这才跟刘长闲聊了起来。

“大王,南越大有可为啊。”

“不只是南越,吴,楚,长沙,都是大有可为的……只是远不如北,地理堵塞,地广人稀,其凶险比起塞外更甚……也就是楚国发展的最好,吴国和长沙嘛,若是没有庙堂的支持,怕是难以成事……南越就更是如此了,进出南越都是在搏命,如何能发展的起来呢?”

“寡人觉得啊,最重要的便是这道路了,应当在南多修驰道,这里水运较多,也可以开凿河道……搞运河!”

“运河?”

“对啊,当初吴国开凿运河,邗沟通淮扬,吴越富庶繁荣……当初的小小吴国都能做到,寡人怎么做不到?”

“那大王准备在哪里开凿?开凿多少?”

“说实话,寡人真想从南越开凿到长安去,粗略的计算了一下,这大概要三百多万的民壮吧……”

吕禄的眼角跳了跳,“大王啊……我大汉有没有三百万的青壮?”

“有大概是有的……不过嘛,不可能这么做,若是三百万人去开凿,吴长沙南越等地或许真的会发展起来,可大汉的狐狸也就该叫了……”

吕禄笑着,“还有蛇也会死……”

“所以啊,短期内,寡人是不会搞这类大事的,还是得让吴长沙等地自己来搞……小规模的搞,就如当初的吴国,楚国那样,庙堂可以给他们物资,我那四哥,在宗室里是最有才能的,让他来操办这些事,寡人是完全不担心的!”

吕禄知道,刘长向来都对吴王很是推崇,“若是大王对赵王也能有这般信心,赵国只怕也能迅速发展起来……”

“我呸,如意能与我四哥比吗?他能比什么,比昏庸吗?要是如意有四哥一半的才能,寡人都能喊他一声三哥!”

吕禄却不这么认为,“大王对赵王有太多误解,我看赵王勤勤恳恳,将赵国治理的也不错,并非是您所说的那般昏庸无能啊……”

“不昏庸?你可知道这些年里,寡人往赵国丢了多少物资?整个唐国都在救济赵国啊,农具,粮食,要什么给什么,最后连贾谊都给丢进去了,就这些年里发往赵国的物资,我若是给四哥,你信不信他早就夹着赵佗去长安请功了?”

“话虽如此,可赵国本就百废待兴……”

“呵,寡人这些年的救济,被他拿来做什么了?全部拿来养大户,居然在赵国养出了那么多的富户豪族,贾谊啊,那是一个儒生啊,儒生在赵国都开始用法家的手段来清理豪强了,你就说这赵王怎么样吧?”

吕禄迟疑了许久,随后重重点头,“真昏君也!”

吕禄原先去了趟赵国,还觉得赵王不错,可刘长这么一说,他又觉得自家大王还真没骂错。

“不过,寡人虽然不相信他,可很相信贾谊。”

“这次寡人又送去了一批物资,那贾谊定然是不会让寡人失望的。”

刘长自信满满的说着,显然是对贾谊抱以厚望,吕禄却不以为然,那贾谊比自己还要小几岁呢,他这个年纪当国相,就已经很是离谱了,群臣都是看在这厮是太后孙婿的份上,才没敢多说什么,可大王居然妄想着这厮能将赵国治好?当初周昌和周勃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贾谊怎么可能做到的呢?

不过,这些话,吕禄没敢说,他怕挨打。

虽然他也长大了不少,早已过了立冠,可毕竟还是没有到而立不惑的壮年,依旧是在大王的殴打范围之内。

刘长很喜欢战车,却不太喜欢这立车。

如此行驶了许久,终于是来到了楚国的土地。

刘启还好,其他两个小家伙是连连惊呼,对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奇,刘长倒还好,他来过几次楚国,对这里还是颇为了解的。刘长还没有赶到王城,楚王便领着群臣前来拜见。

“仲父!!”

刘长激动的跳下车来,走到了刘交的面前,仲父看起来非常的虚弱,哪怕是在这炎热的季节,他也穿着厚厚的衣裳,两边有年轻的近侍扶着他,刘交面色苍白,脸上却挂着淡淡的笑容,翩翩君子,刘安在看到他的那一刻,便是眼前一亮。

刘交这外貌,实在是太文人了,第一眼看过去,他倒像个治经典的大儒,完全不像是刘家的诸侯王。

刘交因为身体的缘故,已经很久不曾前往长安,无法远行,当然,无论是吕后还是刘长,都不会怪罪他,叔侄两人已经有很久不曾见面了。

许久不曾相见,在看到仲父的那一刻,刘长心里一酸,如同孩时那样,朝着仲父飞奔而去。

虽然大王的仲父有很多,可真仲父就这么一个。

刘交有些愕然的看着这个壮汉朝着自己飞扑而来,直到刘长握住了他的手,激动的低头看着他,刘交才认出了那张脸,“长??”

“仲父怎么连我都认不出来了?”

刘交打量着面前的刘长,摇着头,“你可是吓死我了……”

“啊?仲父以为我是刺客啊?”

“不是,我以为楚霸王复生了要找我寻仇呢……”

“哈哈哈,仲父,你看我,壮否?”

刘长顿时举起了手臂,在仲父面前露出那鼓鼓的肌肉,刘交笑了起来,“你这不是长大,就是身体大了几圈而已啊!”,两人相见,都很激动,刘交时不时擦着眼泪,他真的以为,自己临死之前都见不到刘长了。

这些年里,刘交的身体越来越差,根本无法走远门,就是这次外出迎接刘长,太医令其实都是不许的,都担心他出了意外,要他留下来,可刘交却不愿意,撂了句狠话,“不出,难见也!”,太医令顿时就不敢阻拦了。

“长啊……”

刘交死死拉着刘长的手,有着说不完的话想跟他说。

刘长也是在打量着面前的仲父,仲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身体愈发的瘦弱,那手臂跟刘安他们差不多粗,刘长不由得长叹了一声,这才想起了那三个小崽子,“快来拜见你们大父!”

“大父!”

“大父!!”

“拜见仲大父。”

刘交笑呵呵的点着头,看了几眼与众不同的安,问道:“这都是你的孩子?”

“仲父,这是我二哥家的祥,这是四哥家的启,这个才是我的……额……叫安!”

刘长的迟疑,让刘安瞪圆了双眼,你刚才是在想我叫什么吗???

刘交倒是很惊讶,他还以为那两个闹腾的家伙是刘长的儿子,这个文静的是刘盈的儿子呢,没有想到啊,刘交带着他们朝着王城走去,刘长跟他坐在同一辆车上,伸出手来扶着他,“仲父啊,二哥和阿母都很想您,常常说起您的事情……”

“哈哈哈,郢客也是常常写信,告诉我长安之事。”

两人聊的很是融洽。

刘安发现,自己这个大父,开口常常引用典故,跟自家的其他亲戚截然不同,完完全全的名士风范,这看的刘安很是激动,在见到楚王之前,他一直都觉得,整个大汉宗室,除了二伯父,都是一群不学无术的家伙,二伯父虽然读书多,可也没有面前这位的口才啊,光是听着他的话,刘安就听出了好几个典故。

当然,自家阿父那傻笑着点头的样子,显然是没有听懂的。

就这么说了一路,刘安找到了机会,上前问道:“大父也好书?”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