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299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吕禄脸色一黑,决定还是出去转一转。

“仲父莫要怪罪,我为他向您请罪……这次您有大功劳,不加食邑是不行的。”

刘长说了几句,又指着赵佗,问道:“仲父,此人的才能如何?”

“倒也不错……治军甚严,不见蛮夷之风,远甚闽越东越之类。”

面对灌婴的夸赞,赵佗笑着说道:“灌侯身先士卒,以甲士开道,左右冲锋,奋战一个时辰都不退,当真是吓坏了我,险些就要被您生擒了!”

“哈哈哈,这有什么?大汉诸将,我不过中庸之人,若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郦商他们在……您早就被枭首了!”

两人都不是爱较真的性格,在刘长的撮合下,很快就聊开了。

灌婴问起了长安的事情,却唯独没有询问灌阿。

可刘长哪里不明白他的意思,认真的说道:“灌阿在刘公麾下担任要职,刘公对他赞不绝口,如今已经能独自处置大事了,听闻是在河西操办大事。”

“刘公?哪位刘公?”

“刘敬。”

“哦……”

灌婴点了点头,“这竖子不成器,劳烦大王能替我管教。”

“请您放心吧,他可不像从前,如今跟着刘公降福与豪强之家,深得天下豪族之喜爱……”

他们在此处等待了几天,其他各国的人方才不急不慢的赶来。

楚国派来了国相王吸,这位也是个狠人,从前是刘邦的近侍,后来攻打项羽有功,封了侯,刘邦派他来辅佐自己的弟弟,吴国则是亲自赶来,至于各越的小王,自然也是要亲自来的。

可当这些人全部凑到了一起的时候,气氛却顿时变得紧张了起来,刘长还没有前来,这些人就已经坐不住了。

“赵佗!!!”

闽越的太子愤怒的瞪圆了双眼,闽越最先投向了吴国,在与南越的战役里,成为了吴国的仆从军,闽越与南越,一直都有很大的矛盾,在赵佗赶来南越之前,双方就是处于常年的厮杀之中,南越人常常抓住闽越人烹食,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赵佗在以后又常常打压闽越,想要将闽越变成自己对抗大汉的第一道防线,若不是刘恒来的及时,赵佗差点就做到了。

而闽越太子的阿父,就是在讨伐南越的过程之中冒进,中箭,不治身亡。

此刻突然遇到杀父仇人,闽越太子双眼通红,嘶吼着,拔出了长剑便扑了过去。

灌婴大惊,可还不等他做出反应来,那人就已经扑到了赵佗的身边。

就在那一刻,赵佗灵活的后退,躲开了对方的刺击,抡起手里的拐杖,猛地砸在对方的太阳穴,闽越太子顿时倒地,这一套操作,行云流水,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需要拄拐杖的老头,看到闽越太子倒地,跟随他前来的几个近侍大叫着冲了上来,众人还在因为赵佗的出手而惊愕的时候,赵佗上前,拐杖乱挥,即刻打趴下四人。

四人倒地,赵佗这才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后怕的说道:“当真危险……险些就要死在这些宵小之手了。”

灌婴嘴角抽了抽。

就在刚才,有那么一个瞬间,他觉得自己打不过这老头,这出手当真是又快又狠,那几个健步,完全看不出这是个老人啊。

吴王急忙起身,令人叫来医者,而赵佗则是看了看那些脸色不善的各部越人,忽然变换了脸色,不悦的质问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大王召集我们前来,是来商谈大事的,这些人却因私事而乱大局!”

“老夫知道,在座的众人,大多数都与老夫有仇!”

“呵,老夫虽显国,却并非是好欺的。”

“若是还有与我有仇者,大可现在就出手,老夫一人便足矣……”

赵佗扫视了一下那些各部蛮夷,这些人顿时惊惧,赵佗知道这些人的性格,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初南越的帮手,此刻自己大势已去,这些人定然会有别的想法,比如踩自己一脚,正好刘长不在,借着此事,震慑一下这些贼人也好。

“老夫身经百战……虽年迈,可也不惧任何人……在座的诸君……”

就在赵佗暗自威胁这些蛮夷的时候,刘长走了进来,疑惑的看着赵佗,“怎么了?”

“哦,没事。”

“大王,方才闽越人袭击老夫,想要杀我。”

灌婴上前,低声给刘长讲述了一下方才的情况,刘长点了点头,赵佗还有些不依不饶,“大王,您可得为南越人做主啊。”

“好,好,会做主的!”

刘长挥了挥手,便坐在了上位,其余众人起身拜见。

乐师们开始奏唱,刘长示意众人坐下来。

“寡人执政以来,往北,则冒顿授首,往西,则开河西之地,往东,则灭朝鲜诸国,无人能挡,寡人的军队有百万之众,旌旗竖起来像密林一样,战车排开之后看不到尽头!把马鞭投入江中就能截断水流!敲打战鼓声时如同惊雷!冲锋时如同地动!”

“今寡人在南,可有不从者?”

刘长板着脸来,神色凶狠,高声质问,却是将诸越的王吓得腿软,他们即刻拜道:“莫有敢不从大王者。”

刘长又说道:“寡人出长安,沿路官吏出城拜见,为王者不敢居高位,今南部臣服,便是一鸟一兽遇到我,也得俯首称臣,不从者诛!!”

在抛出几句暴君言论之后,刘长方才看向了赵佗。

“南越王献国有功,不去他王位,令他好生辅佐国相。”

听到这句话,那些诸越的人就有些急了,在吴国以南,生活着很多的蛮夷,这些人以部族为区别,有的已经建了国,有的还是狩猎,而刘邦却不管他们的大小,只要是愿意臣服的,都给与认可,让他们尽情的去竞争。

南越向来都是在压制着他们,想要将他们整合起来,把他们变得跟南越国内的那些蛮夷一样,进行教化,南越势大,他们不敢不从,可如今赵佗已经战败了,为何大汉还要扶持他呢?为什么就不能换个好点的人,比如自己呢?

他们想要反驳刘长,想要劝说刘长,可是看着刘长那神色,想起他方才的言语,却没有一个人敢鼓起勇气反对的。

赵佗即刻领命。

“唐王,今南越王年迈,怕是无力治国,最好还是派一位得力的国相来辅佐他。”

这个唯一敢开口的,自然就是吴王刘恒。

公事公办,刘恒也是以唐王来称呼,刘长询问道:“可有举荐?”

刘恒点着头,认真的说道:“臣举荐淮阳郡守申屠嘉!此人可以为南越相,另外,寡人愿送御史晁错,前往南越一并协助南越王。”

“申屠嘉?”

“是何出身啊?”

刘长慢条斯理的问道。

“此人是梁人,年纪不大,曾作为寻常甲士来跟随高皇帝,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后来跟随夏侯将军攻打黥布叛军,升任都尉,后跟随淮阴侯讨伐匈奴,封侯,如今为郡守。”

兄弟两人在这里一唱一和,刘长也是适当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以甲士升郡守者,定是不凡。”

“好,就以此人为国相。”

刘长做出决定,又看向了众人,“我大汉,向来是有功必赏,无论是什么出身,只要能为大汉立军功的,都能得到升迁,寡人一视同仁,百越之民,都是如此!”

“拜谢大王!”

刘长又决定了几个册封,赏赐了一大批的南越大臣,安抚他们,随后与楚国的王吸谈论起了整个南方的事情。

“楚王是寡人的长辈,楚国是南部诸国之长,往后之事,可以先问过楚王,再做决定……寡人这次从北到南,看到道路南行,耕地少,猛兽多,远不如北,南无匈奴那般的强敌,寡人决定减免南国之税赋,大治南国,尔等要以治理为主,战事则不必太上心!”

“吴王是寡人的兄长,寡人也很敬佩他的才能,楚王年迈,可以代为查看,而决策之事,还是要吴王来决定!”

刘恒一愣,这怎么跟先前商量好的不一样啊?

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刘恒也不可能反驳刘长,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刘长随即又宣布了几个命令,相比北方的复杂局势,南部的战略就很简单了,治理,在将南北打通之前,还是要先将南部先整合起来,让他们彼此先打通,以吴王为核心,以楚王为监察,联合诸国一同来发展,让他们尽快凝聚起来。

在宣读完了所有的命令之后,刘长令人宰杀牲畜,分肉与众人,让他们立下誓言要完成刘长的诸多吩咐。

宴席结束,众人各自返回休息,吴王却留了下来。

刘恒对刘长这个总是坑哥哥的玩意,很是无奈。

“长啊……你以我为南国之长……是嫌自己哥哥太多了吗?”

“哈哈哈,四哥这是什么话啊,放眼江南,除却四哥,还有谁能替我治理好呢?”

“不是说好以楚王为长吗?”

“仲父老了啊,四哥,你就忍心看仲父那般劳累吗?”

“四哥!你如何忍心啊!”

刘长痛心疾首的质问着。

刘恒皱着眉头,沉思了许久,“好,既然你如此信任我……那便由我来治理吧……不过,各国未必就会服我,若是要我治理,那就给与参奏各国之大臣之权,还要允许我前往诸国,不能封与食邑不出……不然,就还是以楚王为长。”

“好说,好说,寡人都答应了!”

刘长咧嘴傻笑了起来,低声问道:“四哥,我方才说的如何?够霸气吗?就为了今天这番话,我才特意开的这个宴会!”

“所以你才让我带着太史令前来??”

“是啊,是啊,我自己那太史令不靠谱啊,后人给寡人编史,肯定会四处收集史料,就寡人那般霸气的话,记载史书上,后人看了该多敬佩寡人啊!”

刘长得意洋洋的说道。

ps:帝召诸越商事,以言恐之。——司马迁

第321章 打完就走

申屠嘉貌不惊人,有着方方正正的脸,皮肤黝黑,粗手粗脚的,犹如一个农夫,全然完全没有国相的风范。细皮嫩肉的晁错站在他的身边,就更是显出他的粗糙,此刻,两人就站在刘长的面前,听从他的诏令。

刘长打量着他们两人,他在此前跟申屠嘉没有任何交际。

这个人是四哥大力举荐的,按着四哥的说法,此人办事牢靠,实在,不搞什么虚头八脑的,能当大任。

刘长从没听过四哥如此吹捧一个人,对这人也是颇为好奇。

“寡人以你为南越国相,你为何不拜谢呢?”

刘长询问道。

“拜谢大王。”

申屠嘉说着,脸色没有半点的变化。

“你接下来要如何治理南越呢?”

“臣会好好治理。”

听到这个回答,晁错险些笑出了声来,这国相有点意思啊。

刘长也是被这回答说的有些不知该怎么往下接了,这人并非是宣义周昌那样的刚烈之臣,也不是陈平那样的奸臣,不是张不疑这样的鹰犬,怎么说呢,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太聪明,不是很会说话。

“大王,诸事以路为主,臣在南越,当开道路,连接各地,教化百姓,看管南越匪类……”

晁错出口成章,各方面的回答都很得体,跟刘长说着自己的诸多计策,也不忘记在言语里吹捧几句大王,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而申屠嘉只是安静的看着他们,始终都是保持着那个神色,总感觉这神色跟萧延颇为相似。

晁错将这些自己时日里精心准备的话全部告知了刘长,到最后,还朝着刘长行大礼,“定然不会辜负大王的厚望!”

刘长很满意,点着头,又看向了申屠嘉,“你就没什么想要说的?”

“我都听大王的。”

申屠嘉只是说了一句,刘长便大笑了起来,“好,好!”

晁错惊讶的看着身边这个大老粗,没有想到,这个浓眉大眼的,居然还有这般城府???

刘长随即问起了他对一些政令的看法,跟晁错这个激进分子不同,申屠嘉显得很是保守,他提出刘长的几个计策都有些着急,并且提议先不改变南越的任何政令,平静的度过三年,期间安抚好百姓和官吏,清楚对大汉别有用心的人。

让南越人感受到当汉人的好处之后,再开始修路搞教化,这么一来,政策施行所遭遇的阻力就不会太大了。

晁错听到这句话,顿时反驳道:“三年的时日,难道就要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吗?”

申屠嘉也不生气,“古往今来,民心最重,岂能轻视?”

“南越人也算是民?”

“他们如今归顺大汉,自然就是大王的子民,哪怕断发文身之人,既然归顺了大汉,就当一视同仁,我们不视他为民,他如何视大王为君呢?”

晁错哑口无言,看着刘长,他知道大王好功,性子急,最厌恶等待,便开口说道:“大王,三年能做成多少事啊,岂容我们这般荒废?”

而平日里向来急功近利的大王,此刻却显得很淡定,“不急,治理南国,需要耗费几十年的时日,区区三年又算得了什么?若是你觉得不妥,到时候便跟申屠相商谈,看看能不能缩短些时日吧。”

晁错惊呆了。

申屠嘉和晁错,一个保守,一个激进,这两人一起办事,若是调和好了,那就是唐王治理地方的功德,若是调和不好,那不是还有吴王吗?唐王的土地在北,这与唐王有什么关系呢?

刘长不愿意在这里浪费太多时日,在安排好了这里的委任之后,将治理南部的重担往四哥身上一丢,自己便带着众人离开了。

刘启本来是想要留在吴国的,可刘恒并没有同意,滚回你的长安,别在这里碍事!

刘启被赶出去的原因,刘长也明白了,听说是持刀伤了四哥的某位宠臣,四哥没打死他都是轻的。在三个小崽子里,启的脾气大概是最恶劣的,祥是坏,可还没有坏到这种地步,启小小年纪,就已经成为了吴国群臣的噩梦。

其实这厮并不笨,只是那急切的性格掩盖了他的智慧,让他看起来就像是个无脑的莽夫一样。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