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4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仲父……”

刘启刚开口,刘恒抬手就给了他一下,刘启即刻反应过来,“阿父,我西庭国更贫苦,人都被杀完了……”

“仲父,我燕国还好。”

“还好你开什么口?”

“他们都说了……我不说总觉得不合适。”

刘贤有些腼腆的回答道。

看着这些老刘家未来的希望们,刘恒只是觉得有些绝望,没一个靠谱的,大汉要亡了呀。

刘长却是哈哈大笑,指着面前这些小家伙,说道:“他们一直都在等着四哥呢,听说四哥要来,非常的开心……”

“那是,我说三哥和八弟怎么来长安后跑的那么快呢……”

刘恒倒还好,吴国不像赵国和胶东国那么贫穷,他大手一挥,给各国的赞助算是到位了,这么一到位,这些竖子们各个开心的手舞足蹈,围绕在刘恒的身边,一口一个仲父,各种献殷勤,纵然是高冷的四哥,此刻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看到这些竖子们还要纠缠着刘恒,刘长不悦的将他们赶走。

“都去睡觉!在这里闹什么?!再不走我就动手了!”

在将他们赶走之后,刘长拉着刘恒往外走,说是给他安排了住处。

“宗室的孩子们,是越来越像你了啊……这也不是坏事,起码不会再被匈奴之类给骑在头上了……”

“怎么会是像我呢?明明是像如意!”

“看他们那一副如意嘴脸。”

“看到个人就想薅羊毛,恨不得把皮都给薅下来!”

刘长骂骂咧咧的,抱怨着这些年轻人的品德,刘恒此刻却有些狐疑,打断了刘长,“你先别说了……这里是哪里啊?”

“兄长,我知道你这个人闲不住……怕你会无趣,特意将你安排在这个别殿里,我那师父啊,处置奏表实在是太慢了,您就在这里休息,若是睡不着,这里的奏表您也可以批一批……不必拘束,那我先去睡觉了。”

刘恒深吸了一口气,还来不及反驳,刘长就逃离了这里。

“你才是那个薅羊皮的!!!”

……

次日,刘长醒来,刚刚来到了别殿,就看到刘恒正在跟一群大臣们聊着天,刘恒看起来同样的精力充沛,有说有笑的,刘长好奇的看了看别殿,随即问道:“四哥……那些奏表……”

“我都已经帮你整理过了,你落个笔就成。”

“哈哈哈,好!”

刘长急忙握住刘恒的手,“四哥啊,你得多留几天啊,我们兄弟相见也不容易,你可别急着要走啊。”

刘恒便先去拜见吕后和刘盈去了,而刘长则是留下来跟群臣商谈大事。

周昌等人坐在刘长的身边,欲言又止,迟疑了片刻,最后周昌还是站起身来。

“陛下,吴王勤勉,听闻他在吴国,一日批阅大小奏表数百,没有错误的,日夜都不敢放松,半夜送来的奏表,都不会留到第二天的早上,臣听闻,贤王治理国家,是能放下自己的享受,专心来处置国家的事情。”

“不会因为其他的事情而耽误了国事,也不会将政务丢给别人自己跑去享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最初听到吴王勤政的时候,大臣们是不相信的,天下哪有这样的君王啊?

毕竟群臣们接触到的这三代皇帝,都不咋滴。

第一个是将事直接丢给丞相,自己整日设宴吃酒,每天只是听汇报。

第二个是一个奏表看一天,等他看完处置完,黄花菜都烂了。

第三个嘛……干脆就是看都不看,直接丢给群臣来处置,自己外出狩猎什么的。

可是,当他们真的见识到吴王的效率之后,群臣就有些坐不住了,明明是亲兄弟,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于是乎,群臣在商谈之后,决定由周昌来劝谏陛下,不求他跟吴王一样,只要能有吴王的一半,不,三成就足够了。

听到周昌的劝谏,刘长深以为然,他点着头。

“对啊,是该勤政!希望你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刘长严肃的说道:“吴王一天能处置这么多的事情,你们呢?一件事都要拖那么多天才能完成?难道你们就不能学一学人家吴王嘛?人家还是一国之君,你们却连人家的一半都没有!”

“朕希望大臣们能以吴王为效仿的对象,勤勉治政,绝对不能再分心,暂时放下自己的私事……”

刘长劝谏了大臣。

周昌迟疑了许久,张不疑起身叫道:“陛下英明!!”

“请陛下放心吧!臣当领御史之官,监督大臣们,让他们专心国事!为陛下解忧!!”

迎着群臣那不屑,愤怒,近乎要干掉他的眼神,张不疑很是得意的说着。

在返回的路上,张不疑还在喋喋不休的告戒着周昌。

“国相啊,你要以身作则!绝对不能偷懒!”

周昌终于是愤怒的举起了拐杖。

可是迟疑了片刻,他又放下了拐杖。

“这都是因为你阿父的缘故!”

而此刻,刘长自然是到了刘盈这里,兄弟几个人难得聚集在一起,刘盈的精神状态比起从前真的是好了很多,他看起来再也没有颓废的感觉,精神奕奕,眼里都亮着光芒,对于弟弟们所取得的成就,他是由衷的感到开心。

“四弟啊……我多次听闻,你勤勉治政,日夜操劳,连蜡烛都舍不得去点……吴国被你治理的非常好……”

刘恒笑着回答道:“颇有成效而已。”

刘盈摇着头,他拉着刘恒的手,很是认真的说道:“不要再这样了……你看看你,都有白头发了……唉,你才多大啊……这么忙碌,你的身体扛得住吗?蜡烛都不点,若是害了眼睛怎么办呢?”

“要按时吃饭,每日处置奏表的时日不要超过三个时辰,坐久了,就出去走一走,转一转,最好能跟长这样修习剑法……这对你身体会好一些……晚上就要睡觉,不能熬夜去看奏表……你看看你这头发……”

“要节俭,可不能苦了你自己啊……我给你准备了很多衣裳,你拿回去穿……不要舍不得……”

刘盈完全没有问吴国如今的情况怎么样,他只是在意弟弟的情况。

不知为什么,强硬,冷静,睿智的吴王,此刻哑口无言,所有的话仿佛堵在了他的喉咙里,什么都说不出来,尤其当刘盈心疼的抚摸着他的时候,刘恒只是笑着,眼眶却有点点的泛红。

“阿父和大哥都不在了,可我还在……如果心里有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告知我……我会帮你的。”

刘盈说的很自信,或许他也帮不了刘恒什么,可刘恒还是很认真的点着头,“我知道了,兄长。”

刘盈开心的搂着两个弟弟。

“我长弟勇,我恒弟智!”

“都有所成!”

“我何其幸也!”

第367章 谁言四郎不类父?

刘恒前来长安,主要是为了两件事,刘启封王,以及南国诸事。

刘启的事情,刘恒只要做个见证就好,而南国的事情,就没有刘长所想的那么简单了。

“主要还是人力不足的问题,楚国还好,吴,长沙,南越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一个梁国的百姓,就能顶这三国之民……我在南国,也是想方设法,免肉刑,鼓励生育,开医馆,推广新作物……可还是不够啊。”

刘恒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而南人又有陋习,爱蓄奴,其中以巴蜀,长沙,南越,吴等地最重……富裕人家,家臣隶奴数百,又有家僮宅妾,就是不算这些私奴,如今之官奴便有十余万之众……”

“若是说诸侯吏之奴……那是难以数计啊。”

刘恒认真的说道:“按着汉律,彻侯奴二百,公主二百,关内侯及吏民则百……而我大汉有吏员近十万……其奴几何?”

“再加上地方那些豪族,奴婢千群……”

刘长轻轻抚摸着胡须,问道:“四哥的意思是?”

“可以一步一步减少他们的数量,将他们变成庶民,让他们独自耕作……这是能在段时日内增加人丁的最好办法,我认为,陛下可以下令,且先将所有官奴之中年满五十岁的人赐为庶民。”

“然后明确的规定官吏奴婢之数……最后再逐步削弱地方蓄奴之风。”

刘恒有着很精细的想法,就是针对如今的蓄奴之风,刘恒认为,如今的蓄奴规模虽然比起从前要小很多,可这么多不登记在户籍中的奴隶,简直就是浪费,一方面是对这些人的怜悯,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人力的重视了。

为别人家办事,和为自己做事是不一样的。

不过,刘恒很谨慎,这种事,一旦办不好,让那些家臣的日子还比不上从前,甚至开始怀念当初做家臣的滋味,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听着四哥的话,刘长却哈哈大笑。

“四哥,你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啊!”

听到刘长的话,刘恒无奈的撇了撇嘴,他太了解这个弟弟是什么德性了,果然,看到刘恒的表情,刘长就迫不及待的狡辩道;“四哥,我说真的,在你之前,就有人给朕说过这件事,他说的可比你可怕多了,他说大汉至少有两百万隶臣是没有登记入户的。”

“秦国将隶臣登记在主人的户中,可大汉却还有完全被庙堂所遗忘,不在任何户籍里的隶臣。”

刘长这么一说,刘恒方才有些相信了他。

“哦?这个人说的倒是不错,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朕思考了很久,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罢免所有的隶臣!”

“什么?!”

刘恒险些跳了起来,他瞪大了双眼,叫道:“不可!不可!长啊!不可!!”

“四哥,你且别急……我是这么想的,设立一个新的籍,将这些人单独入户,往后有人再用他们,就得给与钱财,不能随意杀害他们,他们可以上诉……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也知道,庙堂不可能让数百万人独自出来耕作,不过,只要立了籍,他们就能算是庶民,与农夫也不过是职务上有所不同而已……”

刘长很是费力的给刘恒解释起来,刘恒有些明白了。

“你这是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奴籍?”

“奴籍也太难听了,叫隶籍吧。”

刘长认真的说道:“四哥,你想想,这套办法可不可行?如今的大汉,那些家臣是不能上诉的,不能交友,不能外出,不能饮酒,各方面的限制甚至都不如商贾,甚至都没有自己的户,若是有了孩子,也是终身为他人之家臣,若是设了一籍,那就不同了,没有人可以杀害他们,他们若是攒够钱也能转籍,孩子进入其他籍也可……”

“可能会有些麻烦,做的不能太急,但是也算不错的办法了。”

刘恒说着,又问道:“这是谁想出来的?”

“是我啊!”

“那是谁最先提议的?”

刘长无奈,叫来吕禄,低声吩咐了几句。

刘恒就在厚德殿内吃着茶,耐心的等了起来,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来人,一个老者在几个太医令的簇拥下,一脸无奈的走进了殿内,这人正是陈平,陈平走进殿内,目光就落在了刘恒的身上,两人对视了一眼,又迅速移开了目光,刘恒顿时醒悟了,原来是你啊,难怪呢。

看到陈平到来,刘长赶忙让他坐下来,又询问起了他的身体情况。

“多谢陛下的关怀,臣无碍。”

两人寒暄了片刻,刘长方才想起了什么,又令人去将刘敬给叫过来。

当这几个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整个大汉的豪族都应当颤抖了。

刘长将刘恒方才的提议又说了一遍,并且将“自己的想法”也说了出来,面对这种当面抄想法的行为,陈平并没有表示任何的不满,其实,刘长这样抢功,在很多时候,反而是保护了大臣,有的提议,刘长可以想到,别人若是想出来,那就要坏事了,当然,陈平其实也不在意这个,反正他想到什么也不会有人想不开跟他动手。

面对刘长的这个提议,刘敬大概是最惊喜的。

这位仁兄,一旦发现有机会对豪族动手,整个人都会变得激动起来,先前,他就是全力让“百姓们”自愿迁徙,自愿着迁徙了大概七万多户,刘长生怕他做出什么举动来,还曾特意派人去问了,都是自愿的,绝对没有一个是受到强迫的。

“陛下,此事可矣!”

“当初大汉初立,百姓食不果腹,只能卖身为隶臣,以求活命,只是一旦卖身,终身为奴,世代为奴,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他们不能上诉,每日为主家做事,也不过是能得到很少的粮食,别说吃饱,有的地方,为了防止隶臣逃走,每隔两天才给他们吃一次饭……地方上,豪族之耕地连绵不绝,家僮隶臣以千计……”

“陛下如今要设立隶籍,这也是有迹可循的,不过,就怕那些豪族不愿,故意驱赶隶臣,用他们的命来逼迫庙堂!”

“以臣看来,最好还是让臣来负责这件事,臣会让他们都配合陛下的政策……”

刘敬的事情告诉我们,人要懂得收敛,不能对一个戍卒欺人太甚,否则,等这个戍卒做了九卿,那是要大霉的!!

当初那个强征刘敬为戍卒,送去陇西的齐国大族此刻大概是肠子都悔青了。

刘敬被送往陇西的道路上,正好遇到了一个同乡的将军,他请求这位将军告知一声刘邦,说自己有要事跟皇帝面谈,随即劝说刘邦,要求定都在关内,不要定都在洛阳,提出了掐住天下的咽喉来打击他的后背的安国战略,在随后,张良又提出了跟他一样的建议,于是乎,刘邦即刻听从了吩咐,并且赐姓刘,将刘敬留在了身边。

再往后,刘邦要出兵打匈奴,特意派使臣去查看,冒顿下令将强壮能战的士兵和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只显露出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示弱,使臣们回来后都觉得可以出战了。

唯独刘敬看过后对高皇帝说;“两国对峙,一般都是通过武力来威慑对方,如今冒顿主动示弱,肯定是有意引诱我们出击,若是去了要中埋伏。”

高皇帝大怒,骂道:“齐国老孬种!”

然后刘敬就被下狱了,高皇帝就出征了,后来的事情就不必多说了,好在高皇帝并非是袁绍,他战败而归,火速释放了刘敬,封为侯,再三道歉。

事实证明,刘恒,陈平,刘敬三人坐在一起,刘长就只有喊“对对对”的份了。

三人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针对原先陈平,哦,是刘长的简陋的提议,做出了诸多的更改,先赦免四十五岁以上的官奴为庶民,然后再逐步通过新律,规定出新的籍,然后就是想办法为那些主动脱离或者改籍的人提供生活保障,当然,还有针对不听话的豪族该怎么办的律法。

三人一致认为,这件事,是要从上往下,先从皇帝这里开始,才能让其余人信服,至于官吏这边,问题倒是不大,一切都可以按着爵位来做出合理的规定,爵位不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吗?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