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5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郅都始终都是那副生人勿近的模样,没有半点的畏惧,刘长却笑呵呵的走到了他的身边,“阿母,此三公之才也!偃那边,朕忙完了就去看望,您不必担心。”

“你干的不错……非常好,这邸报,内容还是少了点,将驰道的事情,还有西域取胜的事情,都给加上……以前发生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记……你明白吗?朕再多给你十五天,争取办好了交给朕!”

刘长站在郅都的面前,轻轻拍着他的肩膀。

“以前是怎么办的,以后就怎么办,不要担心任何人的报复,也不要忌惮任何人的身份,有朕在,你随意去做,若是有人要害你,朕先烹了他。”

“你敢去抓不轨的权贵,朕很满意,赏你百金,佩剑……朕这佩剑,是兄长所赠送的,不能转赠给你,不过,朕以前用的佩剑,却可以送给你,就这把佩剑在,你以后办事就不必再那么迟疑了。”

“好好办事,等你办好了这件事,朕就封你为侯,将来还让你领国相。”

郅都一愣,神色第一次出现了变化。

他来这里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做好了被训斥,被罢免,甚至是被杀的准备,虽然他并不是很在意这些,他本以为陛下会在暗中保护自己,明面上让自己请罪或者受惩罚什么的,可是他没有想到,天子如此强势,居然当着太后的面,就奖赏自己,甚至还鼓励自己,完全不退让半步。

“拜谢陛下!!”

郅都仰起头来,此刻,他只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明君。

“哈哈哈~~~~”

刘长大笑着,将这位年轻人送出了长乐宫,吕后板着脸,冷笑着说道:“你是将我的宫殿当作了你收买人心的地方啊……”

“好了,阿母,大姊,没必要为了这件事去争吵,先让偃养好身体吧,庙堂不适合他,他性格柔和,等他修养一段时日,就让他去梁国吧,五哥宽厚,梁国富裕,要做的事情也不多,群臣过的也很轻松,很适合偃,就让他在那里当个九卿,先练练手吧。”

刘乐看了看刘长,又看了看太后。

果然,皇帝换人之后就是不一样了,刘长不像刘盈,虽然尊重太后,可若是出现了矛盾,还是敢自作主张的,直接当着太后的面就将事情给定下来,就那番话,借给刘盈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说啊。

吕后虽然还是有些心疼外孙,可大是大非她还是看得清的,这家伙确实有能力,而且对皇帝足够忠诚,吕后平日里读韩子的书要多一些,对法家还是很有好感的,这些法家的鹰犬就是比儒家的好用,当然,这学术也得分人。

比如说用法家申不害学说来治国的战国末代的几位韩王,愣是用法家治的韩国走向了灭亡,而另外一位推崇申不害学说,并且学以致用的人就发挥的很不错,这个人在华夏历史舞台上也略有名气,他叫诸葛亮。

吕后不是窦太后,而刘长也并非是棋圣,虽然他们都有相似的点。

刘乐是很不满的,好在,刘长在送走了郅都之后,又回到了原先的模样,笑呵呵的各种求饶,算是哄好了这位大姊,等到大姊离开之后,刘长才松了一口气,无奈的坐在了阿母的身边。

“阿母啊……这做皇帝也太难了……大小事情都要我一个人操办……”

“好了,不必诉苦……你既然想要保下他,我就姑且原谅了他。”

刘长对吕后很是了解,而吕后对刘长就是更加了解了,刘长的话只是开了个头,吕后就已经知道他准备要说什么。

刘长咧嘴傻笑着,“还是阿母最了解我……”

“别在这傻笑了……去忙你的事……对了,把王恬启放出来!”

“啊?王恬启被关押了?”

吕后对此只是呵呵一笑,刘长也不装了,急忙笑着说道:“好,我这就放……主要是这个人总是怕事,他若是有郅都一半,不,就一成的胆量,我都愿意重用他,您那几个亲戚,他这别说抓了,连刑都不敢用……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廷尉呢?”

“长啊……你麾下需要郅都,张释之这样的人,自然也需要王恬启这样的人……王恬启办事稳妥,像这样的刀,就是用错了也不会伤到自己,反而是郅都这样的剑,若是用不对,当心伤了手啊……”

“刀和剑就是用来杀人的,若是伤不了人,我要他何用?”

“有些时候,没有砍到身上的剑,才是最有震慑力的……”

“难道不是插到心脏的剑更有震慑力吗?”

吕后勃然大怒,“我让你再……”

“我去放人去啦!!”

刘长转身就跑,吕后只能是再次平复着心情,这些竖子们都喜欢犟嘴,这祖传的抬杠一时半会怕是治不好。

将王恬启释放之后,刘长特意在厚德殿内设宴,款待这位廷尉。

说起来,刘长其实对王恬启的感觉挺复杂的,他就像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厮作为开国大臣,能力显然是有的,何况他身体结实,也不算年迈,还是可以用的,主要就是这厮太……灵活了,这种灵活还跟叔孙通不同,叔孙通虽灵活,可毕竟是以刘长马首是瞻的,而王恬启这厮呢,就是不太愿意得罪人。

除非刘长下死令,否则让他自己来办,那就是畏手畏脚的。

这场宴席上,人并不多,只有王恬启,张释之,宣义三人被邀请前来。

刘长内心有些迟疑,他想要拿掉王恬启的位置,张释之来顶替,可他一时间也没有想好王恬启适合去哪里,同时,他也怀疑张释之是否能压得住群臣,毕竟是九卿的位置,张释之还是太稚嫩了,想要对付那些老臣可不太容易,廷尉这个位置又那么的重要。

还是宣义好啊,可惜,燕国需要他,而且他这个年纪,干廷尉容易动怒,怕哪一天被安那些竖子们给气死了。

虽然刘长还是一脸的笑容,对他们都很亲近,可王恬启大概已经意识到了陛下召见自己的用意,脸上看不出喜色,有些落寞,张释之似乎没有发现问题,只是安心的陪天子吃喝,没有异样,宣义却皱起了眉头,也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王公啊……您家里的孩子都还好吧?”

“陛下,都无恙。”

“嗯……听闻您的长子王中黄学问很不错,正在河西那边任职,成了家……您也是要当大父的人了啊。”

王恬启脸色一暗,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已年迈,无力操办国事,请辞……”

看到王恬启这个样子,刘长却又忽然有些迟疑,这些年里,王恬启辛辛苦苦,不断的从各位大臣家里搜索盔甲,也算是有功劳的,就这么逼他养老,似乎也不太合适。

就在那一刻,刘长忽然眼前一亮,有了自己的想法。

“王公!你这是什么话啊,若是你都年迈了,那宣公还活不活了!”

宣义缓缓抬起头来,看了看陛下,又闭上了双眼。

王恬启一愣,问道:“那陛下……”

“是这样的,朕准备升你的职,让你来担任中尉,负责长安内外之安全……朕想了想,这个职位,你是最合适的,你带过兵,打过仗,会治军,同时,中尉也负责纠察,治安,有时还要协助廷尉和绣衣办事,你在这方面又很有经验……”

第三点,刘长没有明说,这个职位需要的是一个灵活的人。

像郅都这样的就不能放在中尉的位置上,不然整个长安都不会太平,可能第二天启,祥他们就因为驾车狂奔而被中尉给当场击杀了。这个职务要负责的很多,包括长安武库,戍兵,乃至是查案,他们也有权干涉。

这个职位跟御史很像,完全就是看个人发挥,没有太多的限制,可以干涉的地方有很多,可以发挥出来的左右也有很多,而王恬启无论是能力,资历,性格,都非常非常的适合这个职务。

以后找甲都不用麻烦了,管理长安武库嘛,里面盔甲多的是。

在历史上,大汉皇帝们就喜欢用这个职位上的人去做一些事,比如杀一杀诸侯王什么的,对了,中尉后来改名了,叫执金吾。

王恬启此刻还有些懵,从廷尉大牢里出来,怎么就变成了中尉?

“拜谢陛下!!!”

“哈哈哈,你要好好干啊……朕对你抱以厚望……”

刘长的暗示,王恬启也明白了,陛下这是准备重用中尉来做事啊,王恬启得罪太后的胆子没有,可奉皇令去找甲胄啊,给别人添堵啊,协助各机构做事的胆量还是有的,而且是大大的有。

刘长随即看向了张释之,不由得长叹了一声。

“你能做好廷尉嘛?”

第375章 太子安的一生之敌

马车缓缓来到了皇宫外,刘安翻看着手里的书籍,想着老师的注释,若有所思,马车刚刚经过了司马门,顿时就有一群甲士冲上前,将马车团团围住。

刘安惊呆了。

他茫然的看着周围这些甲士,他知道阿父事事都要跟秦王看齐的,可这扶苏之事就不必再跟秦王看齐了吧??

就在刘安疑惑的眼神之中,远处出现了三个人影。

王恬启,宣义,张释之。

刘安急忙下车,准备拜见宣义他们,可宣义,王恬启他们脸色也很是震惊,看着一旁的张释之,不知他要做什么,张释之皱着眉头,打量着下车的太子,大声说道:“按着汉律,过司马门不下车,实为大不敬!!”

“请太子驾车离开,再徒步过司马门!!”

刘安听到这一句,皱了皱眉头,看着王恬启,“王公,廷尉的属吏当着您的面发号施令,难道您就不制止嘛?”

“太子殿下……臣已经不是廷尉了,他才是廷尉……”

张释之却再次高声呵斥道:“请太子驾车离开!!!”

刘安咬着牙,好在他比较冷静,不像阿父那么暴躁,他也没有多说什么,转身便驾车往后撤……王恬启额头上不由得滚落着汗水,他用力了扯了扯张释之的衣袖,“释之啊……你这才当上廷尉……还不到半个时辰呢,怎么能如此啊……太子深得群臣爱戴,太后皇后格外恩宠,你这……”

张释之板着脸,认真的说道:“法律是天子和百姓应该共同遵守的,不应偏私,法有定规,一切都按着定规去办,只要是触犯律法的,就不能因为他的身份而赦免,如果连这都不能做到,如何能取信于民呢?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如果廷尉都不敢按着律法来办事,地方也会不公!百姓难安!”

“说的好啊!!”

宣义忍不住拍手叫好,眼里满是赞许,这小老头从不曾如此激动,当真是后继有人啊,而且还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王恬启就面无人色了,他转身就要回皇宫,宣义却一把拉住他。

“您要去做什么?”

王恬启支支吾吾的,没有明说,张释之也没有理会他,只是看着太子安再次驾车前来,并且步行通过司马门,这才气呼呼的回了皇宫。张释之转身看向了王恬启,认真的说道:“王公也是担任过廷尉的人,为什么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呢?”

“哪有一上位就来呵斥太子的廷尉呢?!那是国本啊!”

“哪又如何,若是天子触犯了律法,我也当秉公去处置,何况只是太子呢?!”

“我……你!糊涂!你这是取死之道!”

“我真的就不该举荐你当廷尉!是我看错了人!!”

“王公可以回去弹劾我,若是能说动陛下罢免我,就不算是看错人了。”

张释之跟王恬启大吵了一架,说罢,他不再理会王恬启,拉着宣义的手,两人聊着天就走出了皇宫。

王恬启也很愤怒,拂袖而去。

张释之在回到廷尉府之后,召集了几乎所有的属吏,并且按着汉律向他们进行了临时的抽查,有八人没能通过张释之的考校,随即被罢免,张释之认真的对他们说道:“身为廷尉官吏,若是连律法都记不住,那还要如何秉公办事呢?亭长要任职,都得熟背汉律,你们这是连做亭长的资格都没有啊!”

随即,他下令道:“廷尉要执法,首先要带头恪守律法,从今往后,若是廷尉官吏犯法,罪加一等!”

一番举动,使得廷尉官吏们是无比的惊讶。

刘安没有想到,他的噩梦来的如此之快。

作为长安有名的团伙老大,他们一瞬间就成为了廷尉的打击目标,他们触犯的律法实在是太多了,像过门不下车那完全就是小意思,甚至都没有人放在眼里,可是,张释之却不肯如此作罢,次日朝议里,张释之便上书皇帝,要求按着律法来惩罚太子。

按着律法,过司马门不下车的,要施行笞刑,笞十。

刘长完全惊呆了。

他坐在上位,茫然的看着面前的张释之,问道:“你要打朕的太子?!”

“太子触犯律法,应当受到惩罚!”

“这件事,以后再论。”

“请陛下严惩!!”

召平有些坐不住了,他起身训斥道:“太子何其尊贵,岂能用刑?!”

“太子尊贵,那楚王,吴王,赵王他们如何?陛下的其余皇子,宗室子弟如何?开国的功勋,他们的后代如何?这些人难道不都是尊贵的人嘛?今日陛下因为太子的身份就赦免他的罪行,往后地方就会效仿陛下,遇到身份尊贵的人,就不敢惩罚他,那些身份尊贵的人,就要仗着自己的身份来随意的践踏律法,这难道是正确治理国家的行为嘛?!”

“陛下乃千古一帝,明君也,岂能因为儿子的缘故就藐视律法呢?陛下先是天下人的皇帝,然后才是太子的父亲!请您严惩!!”

暴躁如刘长,听到张释之这么一番话,顿时也说不出话来,几次想要开口辩解,却又停下来,唉,只恨当初逃学,没有跟着盖公好好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居然都不知该如何反驳他了。

好在,太子最坚定的簇拥者召平再次起身,这位“太子舍人”愤怒的说道:“刑不上……”

“刑不上大夫?呵,召相若是要以过去的律法来处置如今的行为,何不先劝说陛下,废除各地郡县,还政与诸侯呢?”

“你……我……”

看着这位年轻的廷尉大杀四方,群臣都惊呆了,陛下这都是从哪里找来的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勇的吗??

随着刘长执政的时日变长,各地的大臣都开始年轻化,从庙堂到地方,很多重臣都不到四十岁,几乎都是在三十岁左右,甚至二十多岁,这些人没有过去的老臣们那么办事稳妥,做事很激进,可问题是,他们是真的敢去做,啥都敢去做,完全不被束缚。

面对张释之的逼迫,刘长也只好起身,“是朕管教不严,往后定然好生管教……这次就饶恕太子一次,往后他不会再这样了。”

张释之这才跳过了太子的事情,矛头随即指向了最近大出风头的郅都。

“通文府令郅都,肆意抓人行凶,公然践踏律法,你有什么资格去抓人?你按着什么罪名去杀人?!”

张释之怒气冲冲的看着郅都。

苍鹰缓缓抬起头来,直视张释之的双眼,两人隔空对峙。

老臣们就只有吃瓜的份了,窃窃私语,这两人若是干起来了,谁能取胜呢?

同为法家,两人的办事原则却截然相反,郅都是以敢抓敢杀而闻名的,恶名昭著,人见人怕,哪怕是犯下一点小错误,在他手里可能都会被斩首,以重刑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用暴虐的手段来惩治罪犯,一切以天子马首是瞻,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而张释之呢,是以公正严明而闻名的,他跟郅都的共同点是不管对方什么身份,他都敢去抓,可不同的是,他是按着律法来行事的,你触犯了什么罪,就是什么刑法,绝对不过过量,也不会轻易赦免,至于天子嘛……这位的名言就是“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共同”,说的通俗点,就是“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张释之可不只是弹劾郅都,他的眼神紧紧盯着群臣,众人顿时意识到,廷尉要成大麻烦了啊。

就如众人所猜测的那样,廷尉的风格迅速变化,变得甚至比宣义时期更加……严格。

太子刘安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张释之就盯着他来刷政绩,刘安,刘祥,刘启,刘卬这几个在第二天就被抓到了廷尉,而城阳王刘章一如往常的来廷尉捞人的时候,却没有能如愿,张释之按着律法,河西王城内纵车,罚两盾,北庭王纵车,在甲士逮捕时想要逃走,罪加一等,罚四盾,二甲。西庭王拘捕殴打甲士,贬为城旦。

太子不曾驾车,可在车上,罚一盾。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