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362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不,就是因为你们的人才太少了。”

“当初黄老人才济济啊,不说别的,就是曹相一个人,就能顶的上今天在座的众人了吧?可现在呢?留侯不理会这些事情,你们来辩论的那些人,有哪个是他们的对手呢?也就你们两位可以勉强辩论一番,却还不是对手。”

“黄老人才不足,这才是你们逐渐失势的原因啊,儒家崛起,是因为出现了叔孙通,浮丘伯,陆贾,贾谊这样的人……你们却忽视对人才的培养,本着那什么弱民之策不放,叔孙通这些年里启蒙了多少人啊,这些人里又会出多少个将来的叔孙通,浮丘伯啊……长此以往,黄老是要彻底没落了啊。”

王生若有所思,他起身拜道:“陛下若是不弃,臣愿意相助陆公,共同负责启蒙之事。”

刘长这才满意的笑了起来,他先前就有让各派参与进来的想法,正好。

在好好安抚了一下这两位后,刘长也送走了他们。

到这个时候,刘长终于是松了一口气,疲惫的活动了一下身体。

今日舌战群士,弄得自己都有些疲惫了,最好出去转一转。

刘长并没有驾车,在张孟的跟随下,刘长徒步走出了皇宫。

刘长的这个身材太显眼,像这种徒步出行,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好在张孟及时在前方开路,让甲士们阻挡在前方的百姓,使得刘长有了散步的机会,可是这样的散步,却并非是刘长所希望的,刘长很喜欢热闹,只是每当他步行出来的时候,整个街道都是空荡荡的,见不到半个人影,刘长只是走了几步,便以妨碍百姓的名义叫来了车。

自然是不能坐天子车,那样做只会更加显眼,因此就只能找一架王侯之车,好在王侯在长安并不罕见,纵然有人发现了他的车架,也不至于惊扰百姓。

刘长就躲在车内,偷偷看着外头那热闹的情况,却不能下去同乐。

他一出现,就会打乱那热闹而和谐的局面……

刘长很是羡慕的看着那些聚集在酒肆门口大声吹嘘着的年轻人,直到吕禄询问他接下来去哪里的时候,刘长方才反应过来,“先把车给还了吧,这车是谁的?”

“城阳王刘章的。”

刘长正好借着还车的由头来到了刘章的府邸里,刘章的府邸比较偏远,当刘长赶到的时候,刘章已经在等候着他。

“仲父!”

“嗯。”

“大父!!”

刘长低着头,看着面前的小竖子,笑呵呵的将他抱起来,这竖子叫喜,跟刘长的伯父同名,是刘章的长子,也是刘长的孙子……每次见到这个竖子的时候,刘长都会觉得很不习惯,毕竟这一口一个大父,听着十分古怪,不过,没办法,谁让刘长辈分高呢。

这小家伙也是很乖巧的,平日里跟那些群贤也没有什么往来。

刘长好心提醒道:“别一个人闷在府里,多去找你的那些仲父,跟他们要点好处,知道吧!”

就在刘长准备在刘章家里吃晚饭的时候,却有人找上了门。

来人正是赵昧,赵昧邀请刘长前往自己府,说是大父设宴准备款待他。

刘长也没有拒绝,赵佗看样子是要赖在长安不走了。

当他坐着赵家的车,来到了赵佗目前定居的府邸时,出来迎接他的人却是赵始。

这些时日里,因为赵佗在的缘故,赵始也很少露面,都是在服侍他阿父。

“好啊,长,你今日办的事情,我可是听说了!可惜我不在,若是我在,我们就可以一同与他们辩论!”

“这些人居然在你面前辩论经典,简直就是西施效颦!”

赵昧皱了皱眉头,还是决定闭嘴。

赵始拉着刘长往里走,走到了院落的西南角,赵始不由得笑了起来,挫着手,看起来不太自信的模样,“长啊……你看,我在这里也养了些羊,都是从唐国那边取来的……我打听过了,建成侯家的羊就是从那里买的……我养了很多,你若是想吃,可以随便拿的……若是吃完了,我就再去拿一些来……”

“我知道你最近诸事繁忙,若是觉得烦闷,就来我这里……我都给你留着呢……”

“我也不知道是否好吃……也不知买对了没有……”

赵始的笑容里参杂着一丝不安。

“哈哈哈,应当是买对了,来,咱们先吃它一只再说!”

刘长大笑着搂住舅父的肩,指向了羊圈中的一只羊。

第381章 岂有此理?!

“南越王啊……您决定何时返回南越国呢?”

“咳咳,臣年迈,这来回的路实在太遥远,怕是不能回去啊。”

赵佗解释着原因,一把撕开了手里的羊肉,直接塞进了嘴里,开始咀嚼了起来。

刘长沉默了片刻。

刘长还是第一次看到有这么无耻的人,赵佗的身体状况比叔孙通的道德底线还要灵活,有需要的时候他就是一副命不久矣的样子,刘长记得很清楚,大概十年之前吧,赵佗就是这么一副命不久矣的样子了,到现在还是一点没变,那牙口还是很好使,能吃肉,甚至脸上都看不出多少皱纹来,若不是知道这厮在始皇帝麾下当过差,刘长都要怀疑他的真实年纪。

“合着你就赖在长安不走了呗?哪有外王久居在长安的道理?!”

赵佗一听,不由得点了点头,“陛下说的也有道理,南越也不能长期没有君王,这样吧,让始回去继承王位吧!”

还在一旁附和着的赵始脸色顿时变得僵硬。

“阿父!怎么是我回去呢?”

“你是太子,你不回去谁回去啊?”

“可您还健在啊……”

“无碍,你就当我不在了……”

父子两人都不想回到南越,理由是不相同的,赵佗不愿意回去,只是不想回去面对那个比刘长更加难缠的家伙,那厮看起来一副仁慈温和,毕恭毕敬的模样,可特么的心黑手辣,一肚子的坏水,先前赵佗跟他在刘长面前交锋了一阵,当时赵佗心里就明白,自己不是这厮的对手,还是待在长安吧,这里有自己的外孙,外曾孙,若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看到玄孙什么的……

那刘家的老四不是什么好东西,跟刘长这种整天叫嚣着烹人可不动手的不同,他是笑呵呵的恭维着你就把你给办了,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赵佗原先不少的老弟兄,时常劝说赵佗培养自己的势力,等待机会再做事,结果那些人都没了,因为各种理由,有些甚至被教唆之后,互相残杀弄没的,赵佗都没反应过来,人就已经躺下了,面带微笑。

赵佗也看开了,如今这个局势,他想要称王称霸,那是不太现实了,匈奴都被打得满世界乱窜,他个小小的南越国,还有什么依仗?天险?吴,长沙,滇三方虎视眈眈,还有个屁的天险啊。

倒不如继续留在长安享福,誓死不回去跟那个老四对线。

而赵始就不同了,他留在长安,纯粹是因为长安更好。

南越的国都,还比不上中原的一个普通县城,何况是跟长安比呢?他就是单纯的不想回去吃苦。

看到阿父的态度坚决,赵始大概也认命了。

“好,南越不能一日无主!”

“昧,那你回去吧!我留下来服侍阿父!”

赵昧的脸色顿时变得僵硬。

“阿父……这怎么也轮不到我吧??”

看着面前这不靠谱的祖孙三代人,刘长只是无奈的摇着头,又吃了一口羊,这一只羊显然是不够他们三个人吃的,刘长,赵佗,赵始这三人都是人高马大,也就赵昧瘦弱一些,反正另外三人的画风是很统一的,就是一头熊王身边坐着两头熊。

“这羊肉不错……”

“那就给安,勃他们带回去一些。”

“好。”

刘长点着头,又看向了赵佗,“西域诸王要来朝见,你得帮我个忙。”

“什么忙?”

“陆贾近来有要事,无法脱身,若是让启和卬去负责,又怕坏事,等他们来,你就跟他们一同居住,多来往,朕实在懒得去吓唬那么多人……你就帮我造势什么的。”

“我明白了。”

“那我暂时就不用回南越国吧?”

“好……你留下来吧……朕已经下令让晁错前来,等晁错到了再说吧。”

赵佗一愣,问道:“你不调走申屠嘉,却调走了晁错?”

“是啊,申屠嘉暂时还不能离开南越国。”

赵佗忽然大笑了起来,“晁错若是来了,那这长安可就热闹了,原本是郅都和张释之争斗,张不疑来压着他们,如今晁错一来,攻守之势异也,这帮法家的要闹出大事来了……”

“正好,让他们多闹一闹,不闹还怎么搞学问啊?当初齐威王听从田忌的意见,修建稷下学宫……诸多大家在学宫里吵架,甚至互相殴打,最后不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大贤吗?如今的大汉,已经跟过去不同了,只有让百家继续去吵,才能吵出更多优秀的学问,到时候朕就不愁没有东西可以用了。”

赵昧欲言又止。

赵佗却点着头,赞同的说道:“陛下这个想法是对的……如今各派的成果,都是吵出来的,让他们再吵一吵也好。”

送走刘长之后,赵昧忍不住的感慨道:“陛下不愧是陛下,学问深厚,若不是陛下,我都不知道稷下学宫原来是田忌的主意。”

赵始愣了一下,问道:“田忌是谁?”

……

其实高皇帝并非是没有学问,高皇帝能听得懂张良,萧何等人的上奏,还能跟他们一同商谈,秦国的亭长是不能买的,秦国唯一可以买的是爵位,还得是在特定时期,例如打仗缺粮食,发生了灾害,这个时候,庙堂就会下令,允许特定群体通过献粟的方式来获得低级的爵位。

而官职是不卖的,必须要通过律法考核。

这项考核还非常的严格,由县中的官吏亲自来进行,要经历先后三次的盘查,故而想通过示威或者贿赂的方式当官也是不现实的。

刘邦是读过书的,认识字的,并且能通过“秦国法考”的大秦基层公务员。

故而将他当作不学无术,毫无学问的人,还是有些不妥,他读书大概不多,可记忆力应当不错,毕竟大秦的律法很多,想要完整背诵下来应对考试,还是有一点点难度的。

刘邦能听得懂典故,正确的运用典故,还能跟各派的大佬们谈笑风生,考察他们的学问……如此断定,某位厉王在这方面的特点大概率是来自其母族。

赵佗的话却给了刘长一个新的启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郅都编写的第一封《上邸》印刷完成,由长安的邸负责分发到各地去,在各地继续印刷,然后分发到地方。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长安百姓在第二天就看到了这全新的肆,唤作报肆。

这同样是官府经营的肆,而他们所贩卖的,好像是消息?

在报肆开门之后,最先赶来的就是太学生了,这些人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件事,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来看看,在太学生的带动下,有官吏,士子,商贾等人开始购买,反正这东西的价格很便宜,这些人还是能承担得起,至于寻常百姓,就不敢这么奢侈了,当然,他们买下来也未必能看得懂。

同时,廷尉改进了律法,增进了几条律法,其中包括故意的将邸报的内容读错的罪罚,罚三甲。以及故意的修改,破坏,仿造邸报的罪罚,墨刑。

这对大汉百姓来说,可是新鲜玩意。

这邸报原先只是郡县长官独享,哪有百姓的份啊,没想到,他们也有能看报的一天,太学生们欢呼雀跃,大汉的太学生们是格外热心与庙堂大事的,从创立之初开始,到大汉灭亡,太学生们都一直活跃在庙堂之中,基本上什么事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就连谋反都有他们,而他们现在有了最好的途径来了解庙堂的政策,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何况,这里头有些文章就是他们的同窗所书写的。

这些人自然是名望高涨,一跃成为了同龄人里的翘楚。

当然,包括那些文人,他们也是一样,在作品成为天下观摩的对象之后,他们猛地醒悟。

郅都将他们抓走,这不是要害他们,这是在帮他们啊,这东西可以全天下都可以看到的……这是多好的扬名手段啊,写了第一篇政策的那位张生,一时间就在长安变成了名人,很多不曾往来的好友都拿着报来找他,神色都变得很是热切。

一些长安内的彻侯老爷们也是派人邀请他前往自己的府上来参加宴席,还想要将他变成自家的女婿。

其余文士那是一个羡慕,眼里都开始喷火了。

邸报最先引起的影响却是体现在这些作者的身上,这些人纷纷拿着礼物去拜访郅都,却连他的门都没能进,随即,郅都彻底成为了文士们眼里的香馍馍,什么酷吏啊,这明明是庙堂贤人,甚至有文士连夜写文章来描述郅都的贤德。

这位原本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酷吏,只是因为这个职务,顿时很受文士们的欢迎,而对他冷漠的态度,文士们更加的激动,冷漠好啊,不为外物所动,这样大家的机会都是公平的,不会有人能贿赂他,让自己被任用。

郅都在文士里的名望高涨,而通文府也是如此,每天大门前都会聚集一大批的文士,询问是否需要他们效力的。

对于他们的这些行为,郅都心里也明白,不能每次都让自己来拟定题目,于是乎,他就下令,允许这些文人们自由投稿,写什么都可以,若是写的好,就可以发布,至于政策什么的,等到举办下一期邸报的时候再说,这些文章,可以作为附加的,在下一次的邸抱里占格子。

这让通文府顿时火热,不只是那些有名的文士,就是一些大臣勋贵,也有些手痒,写了文章令人送过来,同时,天下各地的文士们都朝着长安的方向蜂拥而来。

在作者本身的影响之外,作品的影响也缓缓酝酿,很多人都从邸报里了解了跟他们所想的不同的庙堂政策,大汉这些年里的战功,诸多政策,都让他们恍然大悟,在原先,庙堂要做的这些事情,除却官吏们之外,很少有人能知道。

如今,他们总算是知道庙堂准备做什么了,天下都沉浸在这种新鲜感之中,因为吕后废除了腹议罪,故而他们也敢拿着邸报来谈论国家大事,一时间,长安各地都是在谈论大汉这些年里的成就与各项政策。

而对这样的局面,并非是所有人都很赞同的。

不少大臣就上奏,希望陛下能恢复腹议罪,他们认为,天下人如此放肆的谈论庙堂大事,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容易出事。

刘长都没有想到,这些人里反对最激烈的,居然是刘敬。

“他们议论又如何?难道还怕他们知道吗?只要庙堂的政策是正确的,又有什么人会来反对呢?”

刘敬严肃的说道:“陛下,庙堂的政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有些政策对有的人有利,却对一些人很不利,尤其是您上位之后所办法的政令,几乎都是对这些看得起邸报的人不利的政策,真正的受益者,是看不起邸报的,今日他们聚集在一起谈论这些事,迟早会成为庙堂施行诸多政策的阻力!”

“就是那些受益者,也未必能承情,他们不会理解庙堂想要做什么,他们只会听从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盲目的听从,陛下这样的行为,看不出有什么好处,却只有诸多的坏处。”

“好处就是设立一个庙堂的口舌,让天下人知道庙堂要做什么,让他们不去胡思乱想!”

“可他们不必知道的……现在陛下是给了他们一个乱想的机会,放在以前,他们或许还不敢乱想。”

“难道朕不设立邸报,他们就不会胡思乱想吗?那些人就不会盲目听从吗?朕这是要制天下之舆论!”

刘敬这个人还是比较刚的,不然,他也不会在高皇帝即将出征的时候说“你这次去一定会战败”之类的话。

看到刘长坚持自己的想法,刘敬很是强硬的表示,“亡国之隐患,从陛下始!”

于是乎,刘长高呼了一声“老狗”,飞了出去,扑倒刘敬,抡起了拳头。

朝议大乱,好在有不少猛将在这里,柴武,陈贺,郭蒙,张武,宋昌,卢卿等稍微年轻的武官们齐上阵,想要拦下天子,就是担心刘敬被天子给打死了,周昌急切的看着这些大臣们,又忍不住对一旁的年轻将领们骂道:“你们怎么不去呢?”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