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42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我已经将过去所翻看的农书都口述了起来,属官们书写整理……”

陆贾顿时明白了,“是要我推广到各地?”

“难道书籍上所记载的就是真的吗?不经过核实,就要随意推广,让各地官吏按着农书来教导百姓,这不是害人吗?!”

张苍有些不悦的反问道。

作为张苍师兄的陆贾没有说话,抿了抿,“那我该怎么办呢?”

“你去弄一份邸报,为农报,要求各地官吏必须阅读!”

“将那些可以肯定下来的治农法记录出来,若是地方上有了什么新技术,也可以刊登,地方官吏不懂农,何以治农?!”

“你的职责,就是要让官吏们都知农,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农具的使用……”

“唯!!”

张苍这才看向了陈陶,陈陶急忙起身。

“陈公,往后尚方的诸多研究,先以农为先,可以尝试着去制作农具,主要是以省力为主,另外,我还会有一些事情,需要用到你们……”

“唯!!”

“栾君。”

张苍最后看向了栾布,“你要积极与各府合作,一同治农,我为你在各地开了新田,这新田就是用来研究的,如何让贫瘠的土地变成良土,诸多肥料之中,到底什么最好,乃至,这不同作物之间的育种法,耕作的办法等等……你稍后跟着我来,我会亲自吩咐你!”

“唯!”

张苍的治农,跟大汉以往的治农不同,大汉以往治农,是通过开垦的办法,不断的增加耕地面积,所负责这件事的也只有内史,可张苍不同,他要调用各个部门来一同发力。

栾布也是听的一愣一愣的,就连负责打造军械的少府,都被要求减少军械制造,增加农具的制造,并且表示要对农具进行规格上的要求,不顾代价的进行制造,分发到地方,一个制作精良的铁农具,能够改变很多。铁制农具出现的很早,广泛应用也很早,可广泛应用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用上。

朝议只持续了半天,群臣却各自接到了很多的命令,这足够他们忙活很久。

朝议结束之后,张苍叫上了栾布,两人一同上车,朝着城外走去。

“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群臣之中,唯独你要做的事情是最多的……”

张苍是带着栾布来到了郊外的大汉试验田,大汉很早就有试验田了,历史上,在汉武帝时期,有位叫赵过的大臣,就在郊外的试验田里成功的研发出了代田法。

而张苍如今要做的事跟他也差不多,就是要研发农业技术。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作物,同样的办法……可以用不同的肥料,来看看谁更有力……当然,在不同的地方,也要同时进行,看看在不同地区,那种肥料更有力,除却不同地方,还有不同的作物……”

“还有农书上所记载的诸多办法,你要一一去验证……当然,做什么事都不要耽误当下的农桑……”

“这些时日里,我可能比较忙碌,这些事情,就得靠你了……”

张苍将事情交接之后,急匆匆的离开了这里。

栾布茫然的看着面前这片试验田。

不知该怎么说,他觉得,这庙堂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自从高皇帝之后,群臣就好像失去了斗志和目标,彼此勾心斗角,各个派系不断的争权夺利,接连不断的争斗,担任要职的群臣也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各自忙自己的,彼此很少往来,也没有什么很大的方向。

可如今,张苍一上位,整个庙堂却好像瞬间拥有了目标和方向,死去的大臣们好像活了过来,或是自愿,或是逼迫的来为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栾布也说不出这种感受,张苍的上位,大概是给了群臣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大汉这辆马车,好像看到了远处的目标,朝着目标开始了冲刺。

栾布还是挺喜欢这种感觉的,原先,他的目标是让河西富裕,而如今,他的目标则是缔造盛世。

他伸出手来,仿佛就能触碰到那个尚在未来的盛世。

张苍急匆匆的回到了府内,属官们站在他的面前。

“首先就是这个水车,这东西尚方都研发出这么多年了,居然只有唐,赵,吴,还有长安部分地区在用……其他地方呢?!”

张苍的脸色有些不好看,“田君,您来负责这件事,给各地的郡守国相们下令,别给我说什么粮食富足,不缺水源,明明有着更省力的办法却不懂得运用,简直就是愚蠢!强制他们去推广使用,一年之内,若是哪处还是没有水车,便以怠慢之罪交给廷尉来处置!!”

“唯。”

“还有这纺车……唉,该说什么好呢?”

张苍摇了摇头,“纺车造价昂贵,百姓用不起……难道他们还租不起吗?!”

“这东西不交给百姓来用,藏在国库里,是等着它们来生孩子???”

“首先,要禁止国内的布帛作为货币流通,然后,再大规模制造这些纺车,要让百姓运用起来,农桑之事,怎可轻视呢?这机器是官府所制造的,要先考虑让百姓去用,而不是去考虑成本!庙堂亏损又如何?难道庙堂还要从百姓身上夺取好处才行吗?!愚蠢!!!”

“庙堂不是商贾!对国内之民,目前不需要在乎成本,要先让百姓们运用起来!”

“至于水利纺车,这东西大,百姓也用不了,可是我们可以在地方设立厂房,雇佣人力来做事,不能只是作为庙堂的私用品!!”

“还有这盐井……”

向来和气的张苍,这些时日里不知发了多少次火。

原先的他还没有发现,当他开始观察大局的时候,他发现了无数个令他恼火的点,很多事都办的一塌糊涂,尤其是在尚方这一块,空有宝具却不懂得使用,这险些让张苍破防,作为一个很精细的人,他就受不了这样的马虎行为。

当官吏们表示这些东西难以在民间推广是因为成本高的时候,张苍险些给了自己一个耳光。

你们特么是商贾还是大汉官员???

这东西庙堂做出来就是要给百姓用的,若是论亏损,那庙堂收税是干什么用的??

“印刷之术也不必保密……造纸之术也不必保密!”

“可是……”

“没什么可是!”

“大力推广!不必保密!!”

“唯。”

看着逐渐暴躁起来的张苍,属官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在交代好了诸事,准备前往皇宫的时候,陆贾和浮丘伯却出现在了相府内。

“何事又来拜访?”

张苍有些诧异的看着他们。

陆贾无奈的说道:“张相,还是您方才说的农报之事,具体执行我都能自己完成,就是有一点,这验证真假的事情,是我们来做,还是得治粟内史府来……各地有了技术,肯定是先报给与我们,而这验证之事,您又说让……”

“你们有试验田吗??”

“这当然是要内史来做,不就派个官吏去禀告一声,让他们为你验证的事情吗?何以来询问呢?”

“还有就是太学的事情……浮丘公,您自己来说吧。”

面对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浮丘伯,张苍也没有太无礼,等着他开口,浮丘伯说道:“张相要我们在太学里设农学,可农家之人,如何能当老师呢?他们为人师,定然是天下大乱啊……他们那主张……”

“我让太学生们学农,不是让他们去学主张!是让他们去下农地!要知道何为耕耘,如何耕耘,你只需要每年轮流着让太学生们前往长安周围,去参与耕作,对此有所了解便可!”

“我明白了……”

“好了,好了,我还有事!”

张苍直接下达了送客令,两人走出了相府,很快就看到张苍马车迅速行驶而出,火急火燎的离开了这里。

陆贾茫然的看着远去的张苍,忽然看向了一旁的浮丘伯。

浮丘伯此刻也在看着他,眼神里同样有些愕然。

陆贾抿了抿嘴,“浮丘公,您有没有觉得……张相他……”

“越来越像老师了对吗?”

“那态度,语气,甚至是刚才挥手让我们出去的样子,如出一辙啊……怎么会如此相像,我今日看着张相的神色,我话都说不利索,恍若见到了老师……方寸大乱。”

陆贾摇着头,问道:“您看他方才挥手急着送客的样子,像不像当初我们询问道理时,老师不耐烦的将我们赶出去的样子?”

浮丘伯笑了笑,“老师从不曾赶我出去过。”

陆贾瞥了他一眼,您就吹吧,如今胡须白了,就不承认当初带着我们掏鸟窝当贼被老师一顿打的事情了是吧???

浮丘伯看着远去的张苍,无奈的说道:“还记得当初老师询问我们理想的时候吗?”

“当然记得……根本不可能忘却啊……”

“他终究还是效仿老师,放下了安逸的生活,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去了,他这是要去实现老师,乃至他弟子的理想……也不知他是否能扛得住……”

“那也未必,你看他身边的美人不照样还在服侍他吗?他还是比不了老师的……当初我们求学的时候,老师正在思索着复杂的问题,急切的将我们赶出来,可每一次,老师都会将我们的问题和答案写出来,送到我们手里,解决我们的困惑……只是形似而已。”

陆贾告别了浮丘伯,回到了奉常府,郅都离开之后,很多事情就要他亲自来办,确实有所影响。

可是,陆贾毕竟也是能臣,他知道自己不能捆绑着郅都,郅都的成就绝对不会比自己低,他将自己写的很多书籍送给了郅都,让他好好学习。他先前是在忙着县学的事情,县学的规模不断的增加,所要他去反思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老师的数量逐渐有些跟不上,教材虽然编写了出来,可原先的儒生们都不太乐意用这教材,他们更希望用论语,其他学派也是这个想法,而陆贾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将县学的老师也纳入大汉官吏体系之中,让他们完全的执行庙堂的命令,地方上的启蒙也不太稳定,不少人半途辍学,有的半途想要加入……

私学的事情也是个难题,陆贾一时间也不知该取缔,还是该鼓励。

陆贾返回之后,就召集官吏,宣读了成立新报邸的事情,并且将新报纸命名为治农报,与农家的报区别开来,要求官吏们在最快的时日与内史进行交接,确定第一期的内容。

忙到了夜晚,陆贾回了府,换好了衣裳,刚刚坐下来,就有下人走了进来。

“家主……方才有人自称张相之吏,将此文留下……”

陆贾惊讶的接过了文。

这是张苍所写的,里头写满了自己对奉常在治农之事上的所有想法,乃至奉常如今所遇到的难题的解决办法,足足有十六张,看得出,他写的有些急,笔记有些杂乱,可全篇的内容很是简练,没有一处废话,直指要害。

陆贾惊愕了许久。

他小心翼翼的收起了这些纸张,打开了一旁的箱,拿出了一个泛黄的竹简,轻抚着竹简,随即又将两者放在了一起。

当他抬起头来的时候,不知为何,早已是热泪盈眶。

第442章 你的印记

厚德殿内,刘长翻阅着面前的书籍,认真的查看,时不时就用笔写着什么。

吕禄真的是吓坏了。

他何时见过自家陛下认真读书的样子??

太医令夏无且被他请来了三次,把脉诊断后确定,陛下非常的健康,并没有什么异常。

刘长紧锁着眉头,手轻轻叩打着面前的案,时不时就长叹一声,看起来遇到了很大的麻烦,看到刘长这个样子,吕禄也是有些无奈,急忙上前说道:“陛下,我听闻上林苑送来了一批猎物,都是从南国送来的兕……皮可以制衣……”

刘长眼前一亮,“兕?有多少只?”

“共有四十三只……要我取弓吗?”

刘长开心的站起身来,正要吩咐什么,却又忍住了。

“算了,如今不是外出狩猎的时候,且等朕忙完!”

刘长又重新坐下来,看着面前的书籍陷入了苦思。

刘长翻开的这些,都是墨家的一些著作以及注释。尚方令陈陶多次来拜见刘长,询问那书籍的进度。刘长本是打算以能拖一天就拖一天的想法来敷衍着他,奈何,陈陶就是不肯放弃,无论是在那里遇到刘长,都总是会开口询问,这弄得刘长都在想要不要将这厮外放了算了。

只是,陈陶的话却又打动了他。

陈陶告诉刘长,如今的尚方成为了显赫的令府,匠人们努力的研发着各种机器,乃至是新的技术,而这些研发是杂乱的,在陈陶看来还有很多的漏洞,尚方如今还在沿用着秦墨所留下的那些研发理论,吃老底,倒不是陈陶看不起秦墨,只是秦墨的那一套研发理论,用在这大汉的研发之事上,还是有些格格不入。

秦墨对研发之事,最在意的就是严谨,研发之事首先要分析上官所需要的机械作用,以作用反推敲,研发过程要做到严谨,每次研发都要进行统计总结,报告详细的费用消耗等等,都是秦人研发新武器的那一套东西。

而那天刘长醉酒之后,说了很多自己对研发的看法和要求。

陈陶觉得,若是能将这些东西书写出来,作为尚方往后研发的标准和目标,那功德远比陛下研发一百个机械都要更大。

“普天之下,能成此事者,唯陛下也!”

或许是陈陶的奉承让刘长有些下不了台,又或许他也认可陈陶所说的话,反正,如今他是真的开始动手来写这本书……而名字嘛,刘长思索了许久,取名为《格学》,刘长自己对格学做出的解释是:以可检验的解释和对事物进行预测的知识学问,是形式化的学问……

刘长信心满满的写下了这些文字,然后到如今,文章依旧是维持在这几个字的范围里,没有多出半个字来。

刘长脑海里确实有不少关于这些东西的回忆,可要刘长将这些东西罗列整理出来,那就真的有点太难为人了。

无奈的刘长决定去抄……借鉴一下墨子,于是乎,他又找来了这些墨家的文章,开始不断的翻阅查找,收获不能说巨大,也算是寥寥无几了。

虽然刘长自己总是称自己为圣贤,可这搞学问,还真不是他所擅长的事情。

就在他愁眉苦脸的时候,听到了殿外的脚步声。

刘长大喜,抬起头来,“是栾布来了嘛?!”

下一刻,张不疑走进了殿内,听到刘长的询问,张不疑脸色有些僵硬,抿了抿嘴,安静的看着刘长。

“咳,不疑回来了啊?朕还以为是栾布呢……来,来,坐!”

“如何?迁来的隶籍安排妥当了嘛?”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