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43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这已经是晁错所拿出的第四封奏章了,刘长接过奏章,认真的查看了起来。

“陛下,原先秦国进行戍边,只是派遣士卒去占领,又将当地赏赐给那些士卒让他们定居,不许他们返回,这些士卒本来是想要通过战功获得好的耕地,结果奖励变成了惩罚,获得不毛之地,还不能回家……这就是秦国戍边制度的失败之处,臣以为,徙民实边的前提得是自愿,不能逼迫百姓们前往,而且要达到一个程度。”

“要使先至者安乐而不思故乡!”

“臣看如今的天下,百姓家里子嗣很多,而土地却很少,在他们逝世之后,耕地留给长子,余丁则是要自谋生计……如今天下余丁何其多,若是我们能组织这些余丁,招募余丁们前往边塞进行耕作,充实边塞的人口,百年之后,这些边塞地区便与中原没有了区别,而他们若是自己前往,混乱的进行开垦,那就达不到安乐的程度。”

“因此,除却戍边屯田,臣以为,还可以组织这些自愿前往的百姓们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庙堂组织百姓们进行屯田,开发边塞,修建城池来定居,总好过他们个人去耕作开垦……”

说完了自己的想法,晁错又笑着说道:“陛下,臣是在陛下的提醒之下完成了这奏章,只是还不够完善,无法施行,请陛下指点……”

“哈哈哈,你是个能臣!”

“不过,得亏是遇到了朕,若是遇到赵王那样的君王,根本就护不住你!”

“有朕在,你什么都不用怕,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有朕在,就没有人敢动你!”

“臣为王事,有何惧之?!”

ps:大汉猛人何其多也。

第451章 不过如此

“唉……”

刘祥吃了一口酒,只觉得这酒水是那般的苦涩。

“大王……这是新修筑的六座城池,臣准备在此设立一处校场……”

刘敬坐在刘祥的面前,认真的说起了自己的想法,周勃坐在不远处,满脸的冷漠,只是听着刘敬的禀告。

“好……就按着您所说的来操办吧。”

刘祥只是很随意的点着头,刘敬却皱起了眉头。

“陛下以您为河西王,与您重任!您就是要这般对待国事吗?!”

刘祥苦涩的摇着头,“刘相啊……您有所不知……”

刘祥随即对着面前两位大佬说起了自己悲惨的初恋请事,刘祥来到河西国之后,很快就展现出了他的优点,他为数不多的优点,那就是跟刘长一样具备强大的亲和力,他跟大臣们相处的很是友好,一口一个仲父,时不时就前往他们家里蹭吃蹭喝,无所不谈,大臣们还挺喜欢这个真诚且友好的大王的。

当然,对比优点,他的缺点也很明显,处置国事的能力太弱,完全跟不上几个大佬的节奏,如果说刘长是大智若愚,那他就是大愚弱智,他连奏章都看不明白,完全只能当一个吉祥物,负责点头支持大佬们的决定。

而此刻,听到刘祥说起自己伤心的原因,刘敬怒不可遏。

“堂堂大汉诸侯王!!居然因为一个女子而伤悲?!简直岂有此理?!”

刘敬愤怒的转身离去。

刘祥满脸的委屈,再次喝起了苦酒。

在普遍推崇为王事死的英雄主义盛行的年代,刘祥的行为在刘敬这类人的眼里,简直就是荒唐,是最大的耻辱,就像历史上为了宠妾而自杀的刘恢,吕后听闻,怒不可遏,认为堂堂一个大汉诸侯王,居然为女人殉情,直接下令不许他进庙,不许为他继承儿子,直接灭了他的祭祀。

直到四哥即位,才追谥他为恭王。

周勃也站起身来,刘祥看了他一眼,在河西国,刘祥跟诸多大臣们都相处的很友好,唯独周勃,周勃是个很冷漠的人,平日里对刘祥,也总是有着深深的抵触感,刘祥也不敢对他多说什么,因此关系并不太亲近。

可周勃并没有离开,反而是跪坐在了刘祥的面前。

拿起了他面前的酒盏,饮了一口。

“饮酒作苦,终究不是男儿所为,可先建立功勋,然后再娶她为妻。”

刘祥一愣,“啊?可她已经嫁给他人了。”

“所以要立功勋啊……”

“为什么?”

“等大王抢走她的时候,就可以用功勋来免掉责罚了。”

周勃风轻云淡的说道。

刘祥猛地咳嗽了起来,揉了揉呛出来的眼泪,他茫然的看着周勃,“太尉,这么做合适吗?”

“那就得看大王了,大王若是觉得合适,那就合适……”

刘祥抿了抿嘴,“可是寡人没有什么才能,如何建立功勋呢?”

“您是君王,您只要将打仗的事情交给臣,将治理的事情交给刘敬,这就足够了……大王,方才刘敬所说的,您也听到了,河西修建城池,修建驰道,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这耕作也少不了人力……河西之西,有诸多的羌蛮,若是能让他们成为河西之子民,是不是就能解决不少的问题啊?”

刘祥点了点头,“是啊,那赶紧将刘公叫来吧……”

周勃平静的说道:“奈何啊,如今这朝中之臣,听到兵事就觉得厌恶,若是河西贸然出兵,只怕会被他们所训斥……”

刘祥不悦的挥了挥手,“你担心朝中大臣做什么呢?他们还能训斥寡人不成?”

“就怕他们会去骚扰陛下,若是因此惹怒了陛下,怕是……”

刘祥沉思了片刻,方才咬着牙,说道:“无碍!抓!若是仲父问罪,寡人自有话说!”

“善。”

周勃点了点头,这才缓缓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头颅,犹如解开了枷锁的猛虎,他看了刘祥一眼,说道;“建功立业,方是大丈夫之所为……大王也不必太在意私情,如今秦同不肯将女儿许给您,那大王便安心治理河西,功成名就之后,再将这厮叫来,当面羞辱他。”

“喏!”

西庭国内,刘启正读着书信,匆匆看了几眼,便放在了一旁。

纪通,郅都两人坐在刘启的身边,纪通狐疑的问道:“河西王送来书信,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刘启不屑的摇了摇头,“不过是些私事,不值一提。”

“纪相,邀请诸国王前来的事情,如何了?”

“已经派人告知了,下个月十日,就能举办宴会。”

“很好,如今淮阴侯在北,浴血奋战,淮阴侯这是为西域诸国平定外敌而战,我们又怎么能如此看着呢?得力所能及的相助淮阴侯,听从他的命令……这西域诸王,如今同属陛下之名下,就当上下一体,放下原先的成见……”

刘启说着,又笑着说道:“纪相便负责联络诸侯的事情,另外,要确保往淮阴侯大军的粮道的安全啊……”

“唯!!”

纪通离开之后,刘启猛地看向了一旁的郅都,脸上却再也没有了方才的柔和。

“国内诸事散漫,一年所种出的粮食还不够自己果腹,还要跟庙堂借粮,这实在不该,从如今开始,您来负责国内耕作之事,在每个县里规定出今年应当开垦的土地,今年应当出产的粮食数量,全力推动耕耘之事,让各地官吏组织百姓进行耕耘,以管理士卒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禁止散漫之风气,到时若是不能达标的,除以极刑!”

“对有功者赏赐爵位,分发土地,隶臣,钱财……”

郅都一愣,随即问道:“大王刚来,若是以严……”

“无碍!如今举国的百姓都没有十万,各县只有数千之众,若是按部就班,还说什么治理河西呢,尚且不如一郡,如今的办法,可效仿秦国之政,那是最快强国的办法,就按着寡人所说的来办就好,庙堂那边,不必担心!”

“唯!!”

……

朝议结束的时候,季布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他本来的食邑就不多,这又被减少了三百。

当然,季布并不是一个很在乎食邑之类的大臣,主要还是这吏治的问题,让他有些头疼。监察百官并不难,可要监察天下官吏,这就有些难度了,哪怕是有绣衣配合也是一样,绣衣的数量是不少,可问题是这大汉的江山也不小啊。

其实很多吏治问题都是出在底层,季布目前也是因为这个吏治的问题而操碎了心。

到底该怎么去做呢?

有的大臣认为要回复秦国的重刑,不然官吏们就不会知道害怕。

有的大臣们则是认为要增加监察力度,委派更多的监察官吏。

可这两种办法,季布都觉得不太可行。

就在季布思索着这个问题,走出皇宫的时候,张不疑却笑呵呵的将他拦住了。

“布啊……你这刚接替我的位置,怎么就弄出了这样的事情呢?”

“这御史可不好当啊,你得用心才是!”

听着这恬不知耻的言论,季布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自己当御史才多长时日,这分明是你当权时留下的问题吧??

不过,季布也不跟他较真,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张不疑不会无缘无故的拦下自己,肯定是有什么想法。

张不疑迟疑了一下,“我倒是有个初步的想法,去你的府上聊聊?”

“好。”

书房内,张不疑问道:“你说,最先能察觉到奸吏的是谁呢?”

“自然是百姓。”

季布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对,就是百姓,我听闻,在周朝,司外设肺石,民有冤,则鼓此石,官不纠,立石三日,有士过问。”

“你说,若是我们让百姓可以直接上书与皇宫状告官吏,或者专门设立一个机构,负责这类的事情,是否会比增加监察官吏的数量要有用的多呢?”

季布抚摸着胡须,沉思了许久,“你的意思是设立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

“尧舜之时那简陋的办法,岂能运用在当今呢?”

“不过可以借鉴这一套做法……我觉得,可以设立一个府,就叫叩阍府,改公车司马之职来负责。”

“在郡安排叩阍吏,不与地方官吏往来,只与民,民有冤则寻之,官吏不得查看,直接送往叩阍府……以往的监察,乃是官监察官,不妨换个思路,使得民监察之,大汉的官吏少,疆域大,可大汉的疆域上,却都是百姓啊……如今有邸报,我们可以连续的用邸报告知这件事,让各地官吏将此事宣讲与百姓……”

“即使百姓不敢上书,那地方官吏得知这件事,心里多少也会惧怕,不敢肆意欺压……”

季布迅速与张不疑开始商谈这件事,从官吏的规模问题,俸禄问题,受理案件的过程,如何辨别,如何处置等等。

季布有些狐疑的问道:“你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方才朝议的时候没有告知陛下呢?”

张不疑不屑的说道:“没有十足的把握,怎么敢冒然告知陛下呢?陛下爱民,但凡听到百姓的事情,就会非常的急切,若是出了什么问题,岂不是要陛下背负了恶名?这不可,还是得有了把握,有了具体的施行办法之后,再由你来推行,如此一来,哪怕是出了过错,那也是你或者我的问题,而不必陛下来承担……”

“这种事情,你倒是想的很周全……”

“不可不周全!!”

“这是陛下爱民之举,可万万不能有错!”

张不疑每次说起陛下两个字的时候,语气甚至都会加重,神色都有些狂热,季布摇了摇头,“好了,我知道了,你快些回去吧。”

送走了张不疑,季布的门客笑着说道:“张公乃贤臣也。”

季布却摇着头,“他是不是贤臣,全看陛下是不是贤君,如今陛下爱民,他就能出爱民之策,若是陛下想要做害民之举,这厮也绝对会继续献策,他非为国,非为民,只为陛下一人耳。”

“况且,这厮还年轻,只能希望陛下不会改变,继续保持那赤子之心,仁义之心,否则,这厮将会成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啊……”

“你现在就将御史府官吏都叫过来……一同商谈这件事!”

“唯!!”

……

“老师啊,我们推行重农之策,也有很长一段时日了,这为什么还是没有什么成效啊??这天下百姓还是吃不饱啊?”

刘长忧心忡忡的坐在张苍的身边,满脸的愁苦。

张苍抿了抿嘴,“陛下……臣担任国相方三月……三月之内,若是就能让天下人都吃饱饭,那臣就不当国相,去蓬莱岛做仙人去了。”

“那朕还需要等多久啊?”

“三十年。”

“这还是在诸多政策没有出现纰漏,全部顺利进行的情况下,若是出了什么事,只会更久。”

刘长摇了摇头,又问道:“那朕想出来的这个徒民实边之策?”

“非常不错,臣这就开始具体施行。”

张苍认真的说道:“若是一年之内能办好屯田的事情,能节省四百万石的粮食消耗,如今的粮食出产还能提升一倍有余,若是能推行实边,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是十年之内,就能让大汉多出几个重要的粮仓……尚方的诸多新机械,已经在各地推广,尤其是纺车,大量的纺车送往民间。”

“臣在长安,邯郸,晋阳,彭城等县城修建了水力纺车厂,招募了大量的民妇做工。”

“纺车的价格已经是中人之家所能承担的,接下来,臣会想办法提升原材料的价格,使得底层种桑之家也能得利,起码,陛下不必担心百姓无衣可穿了……”

“这三月内,各国所积攒的两万三千台纺车全部投入民间。”

“在关中就修建了水车超过八十架,各国总计制造了一万三千具踏耕犁……也在大批的投放民间……”

“臣放出了大量的铁具,打压了铁具价格,之后还会继续打压,宁愿亏本,也要让百姓们用得起。”

“另外,所研发出的架田技术,还有齐溷藩技术都已经推广到各国,让他们进行效仿。”

“按着臣如今的计算,明年的这个时候,大汉的粮产能达到今年的三倍!!”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