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539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你的惩罚结果出来了,免掉你的爵位,流放到西庭国!”

听到这个惩罚结果,宁成并没有恼怒,心里格外的欣喜,只要不死,他就是成功的,皇帝已经记住了他,既然没有杀死他,那就是要用他,离开长安也好,自己在这里得罪了太多人,起码,以后就不用再看到那个殴打自己的狗贼了,等自己以后得势,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

宁成低着头,在心里暗暗发誓。

很快,宁成就被放了出来,被甲士们带到了郊外,跟着来的有很多人,不少都是罪人,其中甚至能看到好几个雄壮的汉子,如今宁成大概是对这些威猛的汉子有了阴影,下意识的后退了几步,这些汉子都是郎中,是要被一同派往西庭国的,待遇要比宁成好很多,除却这些郎中外,还有很多的太学生,以及一些壮年的官吏。

这些人越来越多,到最后,居然有八百多人。

宁成皱着眉头,看着这一幕,心里暗自盘算着,陛下这分明就是要送人才给西庭国,西庭国如今正是需要官吏的时候,因为大量的物资的涌入,那里的管理变得非常困难,或许正是自己的用武之地,那位西庭王,听闻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因为要限制国内百姓外出,就派人杀死了逃离的人,或许自己的机会是真的来了!!

宁成想明白了这些,心里不由得大喜,看着周围的那些官吏们,嘴角轻轻上扬,总有一天,我会骑在你们的身上。

很快,人群里出现了骚动,有骑士靠近,宁成知道,这是护送众人前往西庭国的官员要来了,既然要在西庭国谋事,那自己就不能得罪这个人,宁成想着,也不由得踮起脚看了过去。

这么一看,那位殴打自己的壮汉正骑着骏马,仿佛是感受到了他的注视,狞笑着与他对视。

没想到吧,还是乃公!!!

第556章 只可惜了那爵位

“二哥,我想过了,老师常常教导我兄弟和睦的道理,如今你受了伤,命不久矣,我知道你最担心的就是代国的事情,国不可一日无主,我身为你的弟弟,应当为你分担,这代王,就让我做了吧!”

刘赐很是严肃的跪坐在刘勃的面前,认真的说道。

刘勃抿了抿嘴,没想到啊,自己只是因为惊吓在家里休息几天,弟弟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送走自己了。

刘勃性格很善良,面对弟弟不当人的言语,他也没有生气,只是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可我听闻阿父要给你一个大国,你若是想要换,那我就用代国来换你以后的封地,好不好啊?”

刚才还跃跃欲试的刘赐,听到这句话后又迟疑了,他深思熟虑了一番,然后说道:“兄长还强壮,万不可说时日无多之类的话,不过二哥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代国可以给我吗?”

“好……我争取啊……”

“啪!”

忽然有什么拍了一下刘赐的头,刘赐本能反应的抱着头,大声叫道:“阿父我错了!!”

可等了许久,也没有听到那句竖子,刘赐谨慎的回头,却是看到了大哥刘安,刘安皱着眉头,训斥道;“好你个竖子,哪有盼着兄长出事的?!你二哥对你这么好,你居然这么想,给我站到那边去!!”

对于大哥,刘赐还是有些害怕的,毕竟双方年纪差距很大,虽不如刘长和刘肥之间的差距,但是十来岁的差距,刘安几乎是看着他长大的,可这惧意并不多,反正不如阿父,因为大哥揍他不像阿父那么狠,后宫里揍他最狠的就是阿父,然后是阿母,最后才是大哥,二哥是从来不打自己的,至于四弟嘛……不提也罢。

刘赐和刘良是同时出生,可刘赐因为晚出生了一小会,因此是老四,但是这老四是不承认这一点的,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老三,良才是老四。这位老四没有学到刘长这一辈老四的性格,将再上一辈的老四学的却是惟妙惟肖。

刘赐低声嘟囔着,退到了一旁,低着头站着认罪。

刘安这才看向了刘勃,眼神明显柔和了很多,他心疼的问道:“勃弟啊?你还好吧?你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我这几天在跟晁公做大事,没有及时得知……”

刘长的几个孩子们,大概是受到了刘长的影响,非常的注重感情,关系很是和睦,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是曹姝所抚养长大的,并没有经历过生母之间的争斗,不像刘盈的那些孩子们,出生之后就不断的卷入后宫的争斗,彼此之间有各种怨恨。

听到大哥的关心,刘勃也是急忙回答道:“让大哥担心了,我无碍,只是按着老师的吩咐休息了几天而已……”

刘安这才放心,刘赐却突然在一旁质问道:“大哥,您麾下的门客死了嘛?”

“你想说什么?”

“二哥被如此欺辱,您的门客若是没有死,那宁成为什么还活着?!”

刘勃急忙严肃的说道:“四弟,不可胡说,那人罪不致死,岂能如此残害人命?!”

刘赐却不屑的说道:“大哥非丈夫,若我麾下有这般门客,我早将他绑在骏马上拖死了!”

刘安没有生气,摇着头笑了起来,“你这竖子又懂什么……”

“勃啊,你放心吧,我已经做好了安排,这次他要前往西庭国,这路上,不只是有他,领队的是夏侯仲父,他那里我已经派人告知,随行的李郎中,我也将情况告诉了他,还有不少太学生要前往那里当官,这些太学生都是浮丘公的追随者,我也派人将情况告诉了他们,你放心吧,这一路,一定会让他很难忘……”

刘安眯着双眼,眼里闪烁着寒意,“即使他活着赶到西庭国,启那里,我也提前写了书信……不会让他太好受的……”

刘勃有些担忧,“大哥,阿父要用这个人,我担心您会因为我而受到牵连……”

刘安还不曾回答,刘赐就叫道:“二哥你怕什么,大哥不这么做,阿父才会骂他呢!要说还是大哥最狡诈啊,这种背后捅刀子,暗箭伤人的事情,做的是炉火纯青,不愧是阿父的儿子!”

“放屁!”

“你这个竖子!这里有你什么事?对了,今天不是要上课嘛?!”

刘赐脸色大变,“大哥,我还有点事……”

“剧孟!!将这个竖子给我扭送到天禄阁!!”

刘赐大叫着,却根本不是剧孟的对手,剧孟抓起他,也不管他的挣扎,就离开了这里,远远的还能听到那竖子的叫声,“我是你的亲弟弟啊!!你不能这样对待我!!!”

刘安摇着头,“这竖子啊,以后可怎么办呢……我都不放心让他就国,你说他去了地方,该惹出什么大乱子来啊……”

刘勃赶忙安慰道;“当初阿父不也没有惹出什么乱子嘛……”

“是啊,阿父是没有惹事,他是直接谋反了……”

刘安吐槽了几句,然后揉了揉弟弟的头,“你啊,就是太软弱了,阿父的儿子,岂能被小吏给带走呢?你就该一剑杀死他的,唉,不要总是跟浮丘伯学了,若是你真的喜欢儒家,那就多去找那个叫胡毋生的,听听他的儒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学问这方面,大哥那是相当的有说服力,刘勃默默的将大哥的话记在了心里。

刘安坐在了一旁,并不急着离开,摆足了大哥的架势,“我听闻,那两个身毒人都有意接近你?”

“大哥,想要接近我的不只是有他们两个,很多同窗都说想跟着我前往代国……”

“这对你来说,也是一个磨砺,这些太学生里,可是藏着很多瑰宝的,光是我所知道的,就有好几个,若是你能挑选出一批可用之人,将来治理代国就会容易很多,代国夹在三国之中,若是治理好了,受益无穷啊,赵国的铁,唐国的人,燕国的市场……这可是一个好去处,不要总是这么沉默,多跟他们接触,挑选有用的人。”

“至于那两个太子嘛,身毒对大汉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你也可以跟他们进行接触,但是不要将庙堂里一些机密透露给他们,北边的孔雀,南边的百乘……”

刘安眯着双眼,如今的他,考虑问题已经开始从大汉的角度出发了,在假定自己为大汉的统治者的基础上去思考问题。

“若是将来他们回去当了王,那就要好好考虑对他们的影响,大汉目前想要将身毒建立郡县,那是不可能的,百年之内都未必能行,但是将他们变成大汉的模样,却是很可行,大汉无论是制度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对他们有绝对的优势,要让身毒人穿上大汉的衣裳,说大汉的语言,用大汉的商品,以此为殊荣,那将来到了我们的子孙继位,想要做些什么就会容易很多。”

也不知刘勃是否听懂了,只是有些茫然的点着头。

“兄长,我是不是要就国了?”

“谁说的??”

“你还小,等你到了我如今这个年纪再说吧!”

刘安大手一挥,直接做出了决定,在这个时候,刘勃忽然觉得,大哥开始有点像阿父了,那种自信,胆魄,愈发的像阿父了,可以直接由自己来做出决定,不再像从前那样还要考虑阿父的想法和意见,拿不出自己的主意。

“你就安心在太学上课,多交朋友,也不求你读多少书,开开心心的度过吧……等你再长大一些,你会很怀念如今这段时日的……”

……

“老狗!!!”

“你可算是来了!”

刘长双手掐着清河郡守召嘉的脖颈,直接将他举了起来,可怜的召嘉双腿乱蹬,双手抓着陛下的手,大声的叫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来,你告诉我!你无恙啊?!”

“你无恙啊?!”

刘长举起他,猛地将他晃动了几下,召嘉其实也很高大,而且还很年轻,算不上是“老狗”,他的大父是广严武侯召殴,曾跟着高皇帝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在那一辈人里年长且有声望,而他阿母是灌婴的妹妹,也就是灌阿的姑母,家世也算显赫,人长得高大威猛,可是在刘长的手里,他就像个麻袋一样的乱抖。

召嘉自然知道皇帝为什么如此愤怒,他急忙说道:“陛下,那都是臣的从事史们所书写的,臣忙于治理地方,都是他在书写,与臣无关啊!!”

“与你无关?朕一个月能接到你四十次问候的上奏!你这厮如此喜欢问候,何以来当郡守,为什么不去当个门僮去看门问候呢?!”

召嘉欲哭无泪,实在不知该怎么回答。

他只好哆嗦着解释道:“陛下,臣认罪,臣再也不会让属下写这类的上奏了……”

刘长这才将他丢下来,任由他摔在地上,召嘉急忙起身,也顾不上拍打身上的灰尘,苦笑着站在一旁,各地的郡守都是要时不时来庙堂拜见的,通常都是汇报成绩,以及未来的想法,这次是轮到召嘉来庙堂汇报,刘长等他可是等了许久了,当初刘长亲自处置政务的时候,就是这厮,天天上奏问候,险些逼疯了刘长。

“我问你,你们那边的铁矿开采的如何?”

“赵国并不缺工具,铁矿开采之后也用不上,因此特意跟燕国联系,燕国是很缺少的,我们将矿产包给商贾们开采,然后卖到了燕国,皆大欢喜……陛下请看,这是上半年的情况,这是往后的计划,臣打算在清河郡设立几个庞大的厂房,全力生产农具,不再贩卖铁,直接向燕国卖成型的农具和其他工具……”

“好嘛,你这是准备朝燕国倾销商品啊?”

“啊?”

“算了,你的想法倒是不错,不过,燕国有能力吃得下你这么多产品嘛?”

“当然有,燕国扩张……王教太多,幅员辽阔,但是麾下的人,不太擅长制作,因此在商品这方面,是非常稀缺的……我们有多少他们就能买多少……”

刘长皱起了眉头,认真的嘱咐道:“如今你们靠着铁矿挣了不少钱,整个赵国都在迅速发展,这是好事,可你们要记住,你们要做的不只是挣钱,无论是赵国还是燕国,都是大汉之国,你们的发展可不能建立在摧毁燕国的基础上啊,价格若是能压低,就低些,万不可哄抬,不要扼杀了燕国本土的商业发展……”

在刘长的重商主义的驱动下,很多地区都开始进行变革,放弃过去自给自足的产业模式,开始充分利用国内的商贾们,积极与周围进行贸易,县与县之间,郡与郡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各地的商业活动愈发频繁,这种模式目前看来是非常有利的,收益最大的就是梁国了,本就富裕的梁国,有着充分的资本积累,在改变架构后,迅速就滚起了雪球。

很多厂房最早出现在梁国,然后开始了对周边地区的疯狂倾销,颍川等地是最先给庙堂上奏的,因为他们刚刚诞生的厂房受到了梁国市场极大的冲击,很多商贾们倾家荡产,做出来的东西根本卖不出去,梁国的东西好用又便宜,源源不断的冲进来……对此,刘长也只是让他们改变商品,不要去跟梁国搞竞争,不过,梁国几乎什么都能造,这对他周边的地区来说,压力太大。

到最后,梁国周围的几个地区都被迫转型为原料生产基地,开始疯狂的给梁国输血,也不能说他们很穷,因为梁国的大商贾们尝到了甜头,加大了商业生产,本地原料价格开始暴涨,而周边的地区通过原料生产,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中原地区出现了一条以梁国为中心的产业链,商业是飞速发展,犹如脱缰的野马。

可食货府对此却忧心忡忡,贾谊就认为梁国要出大问题了。

梁王虽然老实,但是骨子里的好大喜功是改不了的,他根本不对商贾们进行限制,任由国内商业野蛮生长,按着贾谊的话来说,如今的这个产业链,那是极为脆弱的,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整个市场全部一同崩溃。

他希望梁国能稍微限制一下商业的发展,有些时候,飞速发展未必就是好事,饭要一口一口吃的,一次性吃这么多,会噎死!

梁王也按着庙堂的命令,制定出了几个对商贾们的限制,停止了他们的疯狂建厂。

如今,随着赵国铁矿的出现,北方也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赵国为中心的产业链,不过肯定是比不上梁国的……先前的北方,一直都是以唐国为中心,唐国因为有丰富的牧场,故而生产了大量的毛皮衣物,肉类,耕牛,马匹,乳类等等,燕国则是有北方最大的林业资源,以及少量的矿产,这三者联合起来,或许也能让北方发展一波。

刘长当初的想法并不是错误的,在农业达到了时代顶点,受到时代限制,无法前进的时候,将目光转向商业,是可以带动农业的,当各地的商业活动频繁之后,商业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原料价格的上升,就足以让农业爆发出第二春,不过要担心的问题很多,不能让各地出现羊吃人的情况。

有了梦里的知识,刘长已经对如今的局面看透了很多,若是商业影响农业,那就会出现为了追逐利益而使得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扼杀基本作物的情况,最后就会出现羊吃人,农业大规模的崩盘,不过好在,大汉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疯狂的地步,能经得起冲击。

“陛下,请您放心吧,臣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的,梁国的事情,我们都听闻了……”

“臣愿意以性命担保,绝对不会做危害百姓之事!”

看到召嘉如此自信满满的样子,刘长点了点头,算是相信了他,刘长让他坐下来,自己则是继续翻看这些时日里清河郡所取得的成果,农业倒是没有进一步的扩大,但是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收入提升又加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刺激市场,这倒是个不错的循环,刘长点着头,按着目前的发展来说,短期内应该还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将来即使有了但问题,那也是该刘安去解决了,自己怕是等不到了。

不过,目前整个大汉都还是在探路的阶段,自己若是能写本书什么的,或许能让后人少走些弯路。

刘长有了主意,就收起了那上奏,对着召嘉挥了挥手,“今日起,你就站在皇宫外看守大门,进出的人,你都要寒暄问候,待满四天,然后再滚回去吧!”

“唯……”

召嘉还以为自己的政绩能让皇帝忘却了这件事,没有想到,堂堂大汉天子,心眼如此小,还是让自己看守大门了。

往后几日,大臣们进出皇宫的时候,都是惊疑不定的看着这位守门的小吏,这小吏看起来怎么那么像是广严侯呢?

与此同时,周胜之也是站在楼船之上,看着手里那潦草的涂鸦,望着面前那一望无际的海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阿父啊……儿臣可能要先走一步了……可惜了那爵位啊。”

第557章 大丈夫要有气量

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一行人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砍伐,一棵又一颗参天大树被砍倒,随即就被几个人抱着离开,这里的人并不少,处处都是卖力的砍伐大树的徭夫,一条大路硬生生从这片密林之中砍了出来,有马车摇晃着运走这里的木料,在一处树荫下,樊伉麻木的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绝望。

当初他被陛下封为平倭将军,总领倭国大小事务的时候,他心里是那么的激动,这个将军可不是杂号将军,这是可以正式设府,并且是有着财政,内政,军事大权的将军,这都能比得上大将军了,樊伉的阿父樊哙,就是当初大汉的大将军,总领国内军队,而樊伉也终于是跟上了阿父的脚步,起码最初他是这么认为的。

本以为来到这里就能当上本地的实权王,坐拥荣华富贵,夜夜歌舞,立下不世之功,报效陛下之恩德。

可是谁能想到呢,来到这里之后,樊伉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密林里看猴子龇牙。

此刻的倭国,还是处于部落社会的晚期,别说统一政权了,就是早期政权都没有出现,西边那些地区因为徐福还好,出现了几个城池,有了君王,可东边……大概就类似与柴奇在滇国外遇到的那些野人部落一样,没有文字,语言简陋,稍微复杂点的内容都无法表述,大多地区都是由女性来执掌大权,很多人只知道生母,而不知道生父……大家一同耕作,一同狩猎,一同起居,彼此贸易还是以物换物。

除却靠近三韩地区因为徐福等人的到来而提前走出原始社会,拥有一定的技术之外,其他地区那就是惨不忍睹。

还坐拥荣华富贵呢……这里连城池都没有。

樊伉终于明白,自己不是来这里立什么不世之功勋的,不是来当将军的,他是来这里当里正的,因为周胜之的破坏,倭岛上刚刚诞生的城邦被毁于一旦,整个岛屿上完全没有城池,没有码头,什么都没有,这就表示樊伉只能从零做起。

他这将军当的,真的还不如跟着夏侯灶去西庭国当个三公。

他来到这里后,接受了徐福的那些后人,以他们为自己的基础,然后就是四处去抓野人,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劳力,然后开始伐木,做民居,做工具……人家已经开始重商主义搞资本了,他还在这里砍木头……这区别之大就仿佛不是在同一个世界里。

他已经在这密林里砍了将近一年多的木头,除却砍木头之外,他还要在这里耕作,当地人已经具备了初期的耕作技术,但是这耕作技术,大概跟华夏的春秋早期社会差不多,可能还不如那春秋早期,跟现在的大汉比,惨不忍睹啊。

樊伉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种田生涯,他在倭国成功开辟了第一片农田,第一片伐木场,第一个建筑群,虽然都是木制建筑,可好歹是有建筑了,现在,他准备修建第一座城池,哦,不,是第一个村庄。

他带来的士卒有限,也就是燕国还时不时在进行援助,不然他早就饿死在这里了,他抓捕的野人也不少,可这些野人完全没办法交流,总是逃跑,他也试图进行翻译,可是他们的语言太简陋,完全不像身毒,匈奴这种,可以轻易翻译,因为他们缺乏了很多的词汇,例如像内政啊,经济啊这种高级词汇,匈奴人就是再野蛮,也会有相应的替代词,可倭岛这些野人是真的没有……

他们只能翻译出一些走,跑,吃,砍,入这种简单的词汇。

越往东边走,就越是这样。

最让樊哙无奈的是,这些野人还会时不时对自己进行骚扰和袭击,在东边的有些部族至今还吃人……在他们的身上是根本见不到任何文明的影子。

樊伉和他的甲士是不怕这种骚扰的,寻常情况下,樊伉估计自己能打一百个这样的野人,他们身材非常的小,而且没有任何装备,全副武装的基础上,樊伉都觉得自己可以以一敌百,若是陛下来了,保不准可以以一敌万,陛下站在这些野人面前,那才是真正的巨人,樊伉在这里都是巨人了,陛下来这里走路都得担心不要将他们给踩死了。

“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多久啊……合着这平倭将军,就是让我来这里种田??”

“这还拿什么军功啊,拿这些野人的头去请功,我怕陛下会往我脸上吐口水……”

上一篇:诸天从洪拳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